中山醫院「一家託多家」讓百姓在家門口遇見高水平醫療

2020-12-14 瀟湘晨報

12月的上海,冷空氣接連「到貨」,挨著吳淞口的吳淞醫院卻暖意融融。「市中心的大專家來了,我們不用再往返市區看病了,真貼心。」病房裡,疏解疾痛後的患者,笑容重回臉上。目睹這一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幹勁更足了:「我們希望把這裡過去沒做的事一點點補起來!」

頂級醫院「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帶動區域內的醫院「提質」,正是得益於醫聯體的醫改工作,大大提振了醫療惠民的力度。

近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深度牽手的8家醫聯體成員單位好消息不斷:除吳淞醫院迎來中山醫院多學科整體融入外,其他醫聯體成員——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 「升三」成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成功打造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聯體的「中山經驗」看點十足。

醫聯體建設也正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構建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秩序的重要抓手。

「一號難求」的名醫們,來到家門口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對家住寶山的沈女士而言,有點「小折騰」:這一年,父母幾乎同時因病需要住院手術。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父親被確診為腸癌,家裡人都希望能到市區三級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但路途遙遠,照顧不便。市區就診者也多,需要等待入院……」沈女士是獨生女,這一個個現實問題擺在她面前,等待她的抉擇。

得知「大國工匠」、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入駐」吳淞醫院,沈女士與家人看到了希望。在吳淞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為沈女士的父親實施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僅用半個小時就切除了腸道內的腫瘤。

同為吳淞醫院患者,許先生也遇到了名醫。他此前不慎摔倒,幾乎四肢癱瘓。「這樣的手術不跑『大醫院』估計就沒希望了。」許先生沒想到,在「國之名醫」董健的指導下,中山醫院費琴明主任在吳淞醫院為他實施了高難度的脊柱手術。如今,許先生已恢復獨立行走。

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性醫療中心的綜合能力,今年6月,寶山區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山醫院將全面託管吳淞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正式揭牌。由此,中山醫院管理團隊、專家教授團隊深度對接吳淞醫院,寶山百姓不僅能在家門口看到中山醫院「一號難求」的名醫,許多此前要去三級醫院才能做的手術,如今在吳淞醫院也能做了。

好醫院不僅輸出學科,更輸出管理

隨著全國醫聯體探索的推進,今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促進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

在派出多路「精兵強將」,把優質醫療資源引入更多家門口之時,中山醫院醫聯體建設的內涵與外延也得以持續拓展。

「醫聯體肯定不是過去的『看看門診、開開刀』,要全面帶動學科發展,提高當地百姓就醫的獲得感。」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告訴記者,對醫院來說,多院區管理,「一家託多家」,實則對醫院管理體系提出了深層次的新考驗。中山醫院目前已運營的緊密型醫聯體成員單位共8家,分布在上海的閔行、金山、青浦、徐匯、寶山,以及江蘇的蘇州、福建的廈門等地。這其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更是採取了全運營模式。

結合地理位置、運營模式、綜合實力、醫療特色、發展定位等因素,8家成員單位「路徑」不同。實際上,中山醫院近年也一直在探索實踐具有中山特色的醫聯體管理模式,實現有目標、規劃、步驟的「因地制宜」。以廈門醫院為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建設起的新醫院,中山醫院從圖紙設計、打樁起就一路相伴,建成後實現全運營管理,難怪其被譽為「小中山」。其他醫聯體成員單位,如吳淞醫院等均為現有醫院。中山醫院派出管理層常駐,由中山醫院副院長兼任當地醫院院長。

「管理層入駐,學科深度融合——院科兩級的注入意義在於,不僅僅帶來誠意,更重要的帶來『乾貨』,帶起學科。」朱疇文強調,必須看到的一點是,當地醫院在多年的醫療服務工作中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醫聯體建設須因地制宜,在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提質」。

做好聯動大文章,提升就醫獲得感

「徐匯區中心醫院3.2公裡,閔行區中心醫院17公裡,吳淞醫院25公裡,青浦醫院44公裡、金山醫院66公裡……」朱疇文因分管中山醫院的醫聯體工作,在他的腦海裡已自然形成一張成員單位與中山醫院總院的「地圖」。他告訴記者,「一家託多家」不僅僅是距離上的連接,更是深層次的聯動。目前,中山醫院已在醫聯體成員單位內建立了多個專科聯盟,包括醫學影像、腫瘤、泌尿外科、危重症護理、麻醉、檢驗、醫學教育、消化內鏡等,未來還將建立病理、輸血、健康管理等多種內容和形式的聯盟。

比如,吳淞醫院成為中山醫院檢驗醫學聯盟成員單位後,吳淞醫院檢驗科將對標中山醫院檢驗科進行同質化管理,實行檢驗菜單統一化、檢測平臺儀器性能標準化,實現「中山醫院能做的檢驗,吳淞醫院也都能做」。由於吳淞醫院是寶山區區域臨床檢驗中心,這一「聯動」建設還將進一步輻射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另以籌建中的健康管理聯盟為例。體檢者在中山醫院體檢後,可就近前往中山醫院醫聯體任一成員單位隨訪,醫學解釋將實現「同質化」。考慮到腫瘤成為威脅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吳淞醫院正全力推進腫瘤中心建設。在中山醫院腫瘤專科聯盟的支持下,吳淞醫院腫瘤中心推行的是包含預防、早診、多學科診治、舒緩療護的全疾病周期綜合管理模式,隨著後續病理中心建設,PETCT、高端介入設備以及放療設備的引入,將有效助力寶山區域內的腫瘤治療能力。

朱疇文介紹,醫聯體成員單位之間的聯動也包括科研項目,比如社區慢病管理。在此期間,他再次強調了「中心醫院」的核心位置:要充分賦能這些當地區域醫療中心,而不是將病人繼續「抽吸」到三甲醫院看病。要探索合理的機制,為百姓就醫提供便捷,真正讓患者留在當地看病。

「如何制定一個滿足患者、醫院、醫生、地區等多方訴求的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摸索,期待敞開討論。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科學引導,有利於醫聯體模式的持續發展。」朱疇文說。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寶山區吳淞醫院加入「中山大家庭」,寶山居民家門口看上大專家
    ,寶山患者在家門口即可獲得同在中山醫院一樣的高水平診療服務。今天上午召開的「新政策背景下的醫聯體建設」中山醫院醫聯體管理研討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表示,未來除了繼續發揮吳淞醫院原有的學科優勢外,還將依託中山醫院強大的資源,幫助吳淞醫院全面提升醫教研水平,讓周邊百姓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吳淞中心醫院是一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已有86年的歷史,是首批上海市區域性醫療中心。
  • 大同市二醫院:百姓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黃河新聞網大同訊(記者胡雁 通訊員趙鑫)為讓大同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專家精湛、優質的診療服務,近日,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經過前期緊張籌備工作和精心安排,特邀請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蘇凱一行來到大同市二醫院胸外科(外四科)會診、查房、手術
  • 初步構建四大區域醫療中心 一批三甲醫院落戶閔行
    原來,張老伯受腰腿痛折磨數年,此次通過「中山醫院-閔行」醫聯體「頸肩腰腿痛」多學科診療門診,完成了脊柱內鏡微創術,症狀得到明顯改善,這也是該門診首個完成雙向閉環診療的病例。今年7月,閔行區中心醫院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正式揭牌。
  • 成都中山高新骨科醫院靠譜嗎 為百姓不斷增強專業技術能力
    志飛 成都中山高新骨科醫院是成都市醫保單位,能為來院就診的患者提供醫療報銷,減少患者治療費用。同時醫院採用公開透明的方式 摘要:   臨床上患者因選錯醫院接受錯誤治療的概率達一半以上,大多數患者都有長期的治療史,選擇一家綜合實力強的醫院,可以避免誤診、誤治。成都哪家骨外科比較好?成都市中山高新醫院怎麼樣?是治療骨病的最佳去處嗎?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
  • 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骨折術後康復(附北大醫院專家出診安排)
    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患者為右肱骨幹骨折術後四個月、左髖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右肩關節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差。
  • 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困擾三年的頑疾好了!
    近日,患者胡阿姨(化名)在進行半規管栓塞術手術後,從第一醫院住院部出院了,困擾她三年的問題終於解決了。可是,去醫院檢查了人工耳蝸,並沒有什麼問題,這讓胡阿姨心情很差,加上她整日窩在家中,心情變得異常煩躁,這幾天,她再次來到嘉興市第一醫院就診。
  • 加入「中山醫院」醫聯體4年,徐匯區中心醫院醫療水平大幅提升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主辦的2020中山-徐匯葛均波院士團隊工作4周年慶典暨中國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俱樂部CTOCC中國行-上海徐匯站召開。一位前來看病的老伯,得知葛均波前來參會,激動得說,「我的支架就是葛院士裝的,就在家門口的徐匯醫院!現在我恢復得很好!」
  • 廣東9家醫院入圍全國百強,中山一院、南方醫院榜上有名
    今年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已經公布了,本年度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繼續名列排行榜前三甲。廣東省共有9家醫院進入今年的全國醫院綜合百強名單,數量與去年持平。上榜的醫院分別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排位最高的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國第6位,更是繼續蟬聯華南第一。
  • 深度融合 惠及百姓|北大醫院神經內科知名專家組來診
    近日,北大醫院中心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王朝霞和神經內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孫永安代表科室核心組,到神經內科一病區實地考察病區環境及病區功能,對人員和設備配置進行調研,對收治病種情況及核心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特別對卒中中心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對腦卒中靜脈溶栓的流程及實施給予了細緻的指導
  • 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與中山3家鎮區醫院牽手
    記者昨日從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了解到,該院近日與陳星海醫院、三鄉醫院、板芙醫院等3家鎮區醫院籤訂了骨科醫療聯盟協議。據了解,雙方籤訂骨科醫療聯盟協議後,通過醫、教、研、管等方面的協作,中山積水潭骨科醫院幫助鎮區醫院專科逐步提高診療水平和管理水平,共同提升雙方專科影響力,為周邊地區群眾的健康更好地服務,共同提升中山市骨科診療水平。
  • 廣東十大醫院:中山三院第6,深圳醫院第11,前十強都在廣州!
    在上個月剛公布的復旦版百強醫院中,廣東共入圍了9個醫院,分別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 健身房建到百姓家門口
    近日,記者從浙江省體育局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2020年浙江共新建百姓健身房1015家,實現了全省90個縣(市、區)全覆蓋,超額完成2020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中「新增百姓健身房1000個」的任務目標,在家門口享受低免、便捷、優質的室內健身服務成為浙江百姓實打實的體育福利。
  • 愛爾眼科醫院攜手廣州22家社區醫院建立眼科醫療聯合體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林鬱珍)6月3日上午,愛爾眼科醫院與廣州22家社區醫院聯合啟動授牌儀式,成立「眼科醫療聯合體」。記者了解到,這將為市民在眼科疾病的就診轉診上帶來多種便利,其中包括定期派出眼科診療組到服務中心和社區免費提供眼檢查,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眼科診療服務。
  • 楊建福:幸福就在家門口
    幸福就在家門口 「幸福就在家門口!」這是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迤薩鎮西湖小區居民楊建福,對現在新生活的讚嘆。楊建福介紹,他們家是2018年搬到西湖小區的,從那時起,算是徹底告別了窮苦落後的日子,一步邁進了新的生活。幸福就在家門口 過去,楊建福一家祖祖輩輩生活在離縣城40多公裡的紅土坡村,一家人雖然久居深山,卻沒有一畝田地,溫飽都成問題。
  •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 ——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 醫院經營宗旨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劉主任,隔壁導管室的急診患者情況不太好,請您幫忙看一下」。「好的,我馬上過來。」把這邊即將結束的手術跟助手交代好,迅速地換好乾淨的手術衣,投入到另一臺危重患者的搶救中。
  •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晉升三乙,聯動中山醫院將優質資源覆蓋社區
    (健康時報網端記者尹薇 上海醫學院孫國根 )7月29日,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正式舉行「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後,成為上海升級成功的區域性醫院。上海市市衛健委副主任秦淨、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和閔行區陳宇劍區長、區委副書記王觀寶等出席儀式。高華俊攝據悉,閔中心已在七寶、古美、莘莊、華漕、梅隴等5家社區開設包括多學科門診、專病門診和醫聯體合作門診等多種形式的特色門診。
  • 篔簹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家門口享受心血管專家診療服務
    昨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其所轄的篔簹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篔簹社區)聯合開設福建省首個「房顫專病聯合門診」,為社區居民就醫帶來便捷。  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黃衛斌表示,房顫專病聯合門診開診後,居民可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中山醫院心內科高年資醫生每周輪流到聯合門診坐診,社區醫生也一同出診。
  • 中山大家庭三位「寶藏院長」榮獲「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
    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顧建英同志帶領團隊創造700多天建成醫院的「廈門速度」,帶領醫院全體員工用2年的時間,使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獲批「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高標準推進醫院信息化、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平臺建設,打造智慧醫院作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分管領導,顧建英院長帶領團隊在中山醫院已建立並不斷完善全流程患者服務系統、智能醫療業務系統、高效醫院管理系統和臨床科研系統一體化的智慧醫院建設。
  • 中山普通外科聯盟成立 21家醫院加入
    記者從中山市人民醫院了解到,由該院擔任理事長單位的中山市普外科專科聯盟正式成立,共21家中山市的公立醫療機構加入該聯盟,該院普外三科主任王堯當選為理事長。該專科聯盟成立的目的在於解決普外科醫療科研水平不平衡的狀態,將建立臨床科研平臺的資源共享,把臨床科研和基層醫院相結合,藉助平臺把臨床科研需求與基層醫院一手病情資料結合起來,實現病人雙向轉診、年輕醫生進修提升等多項服務。
  • 山西省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應縣醫院:託「出新水平「管「出新變化
    今年以來,應縣積極探索託管新模式,不斷推動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省級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77歲的劉文悅是一位因腦出血而住進山西省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應縣醫院的患者,住進醫院的兩天時間裡,老人受到了這裡醫生和護士熱情、耐心、細緻、周到的服務。病房中,老人的女兒正在為父親洗腳,當說到醫院的變化時,她感觸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