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杰,1952年生於湖南湘潭,大專文化。長期從事美術工作,師從丁劍虹、湯清海等老師。
現為湖南省民間美術研究會會員,湖南省美協會員,湘潭市美協理事、湘潭市雨湖區美協名譽主席、湘潭市蓮城書畫研究會藝術顧問。先後創作「潭城古韻」、「文心造境」、」話說湖湘「三大系列,創作作品數百幅,發表美術雜談數篇,作品被文博單位收藏或拍賣。
藝術主張:唯美唯善,文心造境,廣採博納,古今兼容,喜人文山水和主題創作,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湖湘人文特色。
畫家陳文杰的住宅在砂子嶺往西數百米處的路邊不遠處,院之一角為一叢翠竹所掩,甚為靜謐。進得門來,抬頭即見湯清海先生為其所題「隱山居畫室」匾額,書法蒼勁老辣,不禁嘖嘖讚嘆「好書法」!陳文杰答曰幸得老師不吝所賜,哦,原來他是湯先生的學生。
走進「隱山居畫室」,外間貼滿了主人昔日所作系列的圖片,三層小樓則依次懸掛原作,《窯灣古韻存史冊》《前賢詠湘潭》裡登高遠眺的望衡亭,匯通天下的唐興橋,還有煙柳堤岸留勝跡的雙璧無瑕牌坊……作為一個湘潭人,對於這些似曾相識的場景無疑是親切的,無端地升騰起兒時的記憶,視覺與記憶的「重逢」,霎時心湖柔波泛起,眼底熱意迷離。
古城湘潭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美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陳文杰生於斯,長於斯,對養育了他的湖湘熱土愛得深沉!他深懷感恩之心,「畫我湖湘,仰我湘潭」,吟古韻,讀古史,訪民情,尋民俗。20餘年來,他走街串巷,傾情刻畫古廟、古亭、古橋、古碼頭、古民居,先後創作潭城古韻、文心造境、話說湖湘三大系列,作畫數百幅,讓歷史與現實躍然紙上,尤其將「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繁榮盛況展現得淋漓盡致。一筆一划,仿佛都是老湘潭人記憶中的模樣。隨著時光的變遷,故鄉的模樣在越來越多人心裡漸漸模糊,最後變成了心底不可觸摸的一種情懷……然而,對於陳文杰來說,遠去的故鄉模樣,如今是他筆下最美的風景!尤可一述的是由陳文杰特別設計繪製的"湘情湘韻"撲克系列中國畫作品,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了湘潭悠久的文化內涵,側重彰顯出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歷史文化和名勝風光,更激起了無數湘潭人對這片故土的回憶與眷念。
一言以蔽之,陳文杰可謂「啃老族」一枚。
近年來繪畫更是以看得見的名勝古蹟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託,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核心進行主題系列創作,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鄉愁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一種浸入心靈的人文情懷,更是維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精神基因和情感依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是人的一生最濃烈情感之所寄,因而宋之問才會有「近鄉情更怯」的詩句,柳宗元才會燃起「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的鄉思。作為「他鄉即故鄉」的現代人,絕大多數人當他展開對家園的想像的時候,長留心間的也許恰是這份愧怍和怯懼。如果說傳統山水畫更多地是在表達一種蕭疏、散淡、渺茫、飄逸之境的話,陳文杰今之山水在繼承的基礎上則多了一些具有現代主義取向的嶄新風格追求。
他的系列創作即是明證,他對鄉愁的現代表達絕非一種情感的陷溺,而是一種艱辛的思想實踐。他用手中的筆提醒人們放慢腳步,提醒人們回望鄉愁,守護鄉愁,呼喚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回歸,這種精神與良知實在難能可貴。
(未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