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賞銀杏攻略 大覺寺門票交通及諮詢電話

2021-01-08 閩南網

  大覺寺,聞名遐邇。舊時,大覺寺因其敕建名聲大噪,如今,大覺寺因其古銀杏、古玉蘭使得遊人絡繹不絕。進入深秋,銀杏葉漸漸褪去綠色的嬌嫩,柔和的銀杏黃成為這個季節的主色調,每每此時,才發現這一年即將過去,難怪古人感慨到: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

  山深境幽,泉石殊勝——大覺寺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陽臺山麓,近鄰清代帝王祈雨之地黑龍潭。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大覺寺風景上佳,雍正皇帝龍潛藩邸為親王時曾稱讚大覺寺「山深境幽,泉石殊勝」。

  據記載,乾隆皇帝曾多次遊歷大覺寺,並在1747年對大覺寺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大覺寺內至今仍保留多塊乾隆皇帝御題匾額和詩詞石刻。

  驚鴻之美——大覺寺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

千年銀杏樹

  千年銀杏

  「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乾隆

  銀杏Ginkgo

  銀杏樹又叫做白果樹,生長緩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果要20多年的時間,因此它是樹中的老壽星。此外,銀杏樹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

  作為大覺寺八絕之一的千年銀杏,在每年的深秋之際,都會綻放出奪目的銀杏黃,引得遊人在此觀賞、拍照。

  大覺寺內無量壽佛殿前北面的一株銀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故稱千年銀杏。這棵銀杏樹高25米左右,胸徑7.5米。

  現在,這株古樹仍舊煥發生機,在盛夏供遊人們在綠蔭下乘涼,在晚秋,大家可以置身在黃色銀杏葉的包圍中,看藍天下的黃色風鈴隨風搖曳。

  九子抱母

  除了千年銀杏,寺院內的另一顆500年的古銀杏樹也十分著名。

  這株銀杏樹造型十分奇特,在樹的主幹周圍,有9株細小的銀杏樹環繞,就像九個小孩子圍在母親周圍,故此該景觀稱為「九子抱母」,遠遠看去,「九子抱母」像是一片銀杏樹林。

  看了這麼多的大覺寺秋日美景,大家是不是很動心呢?

  溫馨提示大家~

  現在大覺寺的銀杏葉還沒有全變黃,如果大家專程前來看銀杏葉,建議大家提前向大覺寺打電話諮詢~以免錯失最佳觀賞期~

  大覺寺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北安河鄉大覺寺路9號

  交通提示:可搭乘633路在大覺寺站下車

  開放時間:8:00-21:00 全年開放,無休息日

  門票價格:20元

  電話:010-62456163

相關閱讀:2017潭柘寺第八屆帝王銀杏觀賞季:10月28日—11月5日

原標題:多山看彩葉:大覺寺,賞銀杏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65倍長焦賞千年銀杏 佳能SX60大覺寺試拍
    銀杏,是秋天重要的一景,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對銀杏情有獨鍾,每年秋天都會苦苦追隨。
  • 你去過大覺寺,但你不一定知道大覺寺的「八絕」
    寺內有一千年銀杏,俗名「白果王」,拱立於160株古樹群中。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物老為妖,寺常顯靈,在意料之中。  大覺寺的風景以大覺寺八絕為主,分別是:指四宜堂內的高10多米的白玉蘭樹,相傳為清雍正年間的迦陵禪師親手從四川移種,樹齡超過300歲。
  • 大覺寺的秋.
    轉載鳴謝:門當戶墩微信訂閱號王嬰拍攝於北京大覺寺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是位於北京西郊陽臺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剎,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向太陽升起的方向。建築布局依山而建,其中以無量壽佛殿最為古樸雄偉。大覺寺風景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八絕」之一的「千年銀杏」更是聞名遐邇!在無量壽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銀杏樹。北面的一株雄性銀杏,相傳是遼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故稱千年銀杏、遼代「銀杏王」。銀杏樹高25米左右,胸徑7.5米。乾隆曾寫詩讚譽:「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
  • 大覺寺文化|大覺寺創始之謎
    大覺寺,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起源為遼代。據大覺寺內現存《陽臺山清水院藏經記》石碑記載:遼鹹雍四年(1068),陽臺山下南安窠村(今南安河村)佛教信徒鄧從貴為清水院(今大覺寺,後同)捐資三十萬修繕僧舍,又募緣五十萬助印大藏經一部共計五百七十九帙而藏之。  大覺寺創建年代是否為遼代?這個問題至今仍是一個迷。
  • 北京迎來銀杏最佳觀賞期,快來打卡
    從釣魚臺銀杏大道到紅螺古寺,從香山公園到景山公園......現在,銀杏葉已到了最美的時候,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也已放出賞銀杏地圖指南:
  • 北京西山大覺寺的秋
  • 大覺寺文化 | 北京西山大覺寺的創立與暘臺山
    大覺寺創建的具體時間,不見於史籍,已難詳考,但現存該寺遼鹹雍四年(1068年)「陽臺山清水院藏經記碑」的記文和題名,作為距今九百多年前的金石文獻
  • 看看這裡的銀杏就能明白
    」 璀璨而壯觀的千年雌雄銀杏 是紅螺寺賞秋不容錯過的一大亮點 植於明代 人稱「一龍九子」「九子抱母」 而在前院北邊一個大院內 還有棵雌雄同體的明代「鴛鴦銀杏」 蔚為奇觀 門票:20元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家坨鎮大覺寺路9號
  • 推薦行程:京城祈求平安靈驗寺——大覺寺
    編者按:大覺寺始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年),初名「清水院」。金代稱靈泉寺,是金章宗時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被稱為「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剎」。明宣德三年(1482年)重修後改稱大覺寺。大覺寺的平安符很靈驗。
  • 發現大覺之美——走進宜興大覺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佛不在天,有人則應;寺不在大,有緣則覺。它是寺院,又不僅是傳統的寺院。它像風景名勝區,可是又不收門票。它很中國,但又融合全球各地的特色。它很現代化,然而卻又保留佛教的精神。——引語一、從佛光山到大覺寺宜興大覺寺位於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雲湖風景區,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 山西長子縣大覺寺簡介
    「大覺寺」位於長子縣東寺頭村與西寺頭村中間,經查《長子縣誌》,建於唐朝初期。兩米之高的大青石碑清清楚楚雕刻著「龍安山大覺寺禪林宗派」十個大字,碑座為雄健的龜身,碑首為四龍含石碑,尤其是碑首中部的八K碑文實屬罕見。
  • 名勝古蹟:大覺寺千佛塔
    你聽說過陸良大覺寺嗎?如果沒有,那小編再問一個問題,你聽說過千佛塔嗎?小編今天今天帶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覺寺千佛塔的風採。大覺寺位於陸良縣城中央,與寺中的千佛塔構成古蹟名勝景觀。大覺寺,全稱「大覺禪寺」,因建在古代魯昌城以北又叫「北禪寺」。
  • 宜興大覺寺
    宜興大覺寺,始建於南宋鹹淳(1265-1274)年間,由志甯禪師首建,至今約七百多年,歷代迭有興替。  清乾隆年間(1735-1796),寺名為「集賢山大覺院」。大覺寺一角(範雙喜攝)  2007年3月,宜興市宗教局發放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完成寺廟登記,由南京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山住持隆相和尚擔任住持:同時獲得全世界佛光人群策群力協助,共同認定為「佛光祖庭」。
  •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2015新春平安燈會活動預告
    大覺寺新春平安燈會以星雲大師羊年的祝福「三陽和諧」為主題的大型花燈,將於正月初一早上九點半正式啟燈菩提廣場也推出「百羊賀年」的群組花燈,增添節慶氣氛。花車遊行的時間為初一至初五,每天上午九點半及下午兩點各一場。
  • 北京深秋賞古銀杏十佳觀賞地,最後一個被稱為「銀杏王之最
    熬過了三伏,便是北京最美的金秋,銀杏黃了,楓葉紅了,紅果酸甜適口,蘸上冰糖一甩,就是正宗「北平味兒」。在北京,幾乎所有人廟裡都種植了銀杏,這種樹的最大優點就是有一股味道,所有的蟲子都被嚇走了,樹保住了。所以,北京最為年長的樹大多數都是銀杏樹,不管是雙塔寺還是潭柘寺還是今天的大覺寺,都是這樣。
  • 發現大覺之美——走進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到宜興大覺寺要看些什麼呢?  它是寺院,又不僅是傳統的寺院。  它像風景名勝區,可是又不收門票。  它很中國,但又融合全球各地的特色。  它很現代化,然而卻又保留佛教的精神。——引語一、從佛光山到大覺寺  宜興大覺寺位於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雲湖風景區,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來到大覺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聳的阿育王柱,經過寺前廣場,穿過巍峨的山門,便進入了群山環抱、翠竹遍布的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 開光—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開光圓滿舉行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開光圓滿舉行開光灑淨由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退居和尚心定法師、心培法師、及慧昉法師、慧性法師等5大師主法,以雙龍搶珠巡迴大覺寺周遭,普灑甘露,滴滴清淨,為大覺寺留下歷史畫面/ 人間社記者莊美昭攝法鼓震天威
  • 甘肅永昌大覺寺等你來!
    甘肅永昌大覺寺大雄寶殿(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宋傑) 甘肅永昌大覺寺住持衍韡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宋傑) 甘肅永昌大覺寺南天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宋傑) 此次法會稀有難得,是甘肅省近代最大的齋天法會,大覺寺住持衍韡法師發願利益眾生而啟建,因此法會廣設法筵,大開聞法之門,誠邀十方善信,各路賢達來此盛會。共同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佛法永駐,萬事勝意!
  • 覺者之行 | 菩提伽耶 — 中華大覺寺
    西行僧團在觀世音菩薩出家日,於中華大覺寺舉行了盛大莊嚴的誦經祈福法會。明理法師中華大覺寺位於菩提伽耶,距正覺塔百米之遙,是印度唯一的中國寺院。七十年代中期,旅居印度的悟謙長老出任中華大覺寺首任方丈。歷經十餘年的悉心規劃,先後建成大雄寶殿、齋堂、居士樓等,寺廟漸具規模。
  • 漫步古剎,身隨清風,探秘北京西山大覺寺
    北京西山,有一處古剎難得清淨,一時間竟引無數文人爭相來此,季羨林先生在散文《大覺寺》裡說:「我每次從燕園驅車來大覺寺,胸中的煩躁都與車行的距離適成反比,距離越拉長,煩躁情緒一掃而光,四大皆空了....只要有機會,我就到大覺寺來。能夠談得來的一些朋友,我也想方設法請他們到大覺寺來品茗,最好是能住上一夜,領略一下這一座古寺的靜夜幽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