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跑友小夥伴,你腦海中的臺灣是怎樣的形象呢?
小編猜想大多數人最直觀的感受都是來自於各種新聞。
但其實,很多地方的一景一物,一人一情,是新聞中無法描述的。
若時間剛好,不如自己親自體驗一下?
小編相信常跑馬拉松的小夥伴對臺北馬拉松肯定不陌生。臺北馬拉松是AIMS/IAAF賽道認證的高水準國際賽事。它從1986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走過32年歲月。
32年的時間,它見證了多少跑者的成長與酸甜苦辣。作為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臺北馬拉松每年吸引近40多個國家地區2萬名參賽者。具有相對平坦的城市賽道,舒適的氣溫有利於跑友們獲得更好的成績!
劃重點!容易刷個人PB喲!
其實小編最近接到很多跑友的諮詢。
有人問小編:你說的臺北馬拉松我們都知道啊,但是第一次去臺灣人生地不熟的,跑步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有沒有辦法解決?
小編回答:如果能給您提供參賽前的準備工作、溫馨提醒、暖心早餐、熱身運動、賽後慶功宴等等的服務,能不能解決您的問題呢。
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我們這樣貼心的服務已經持續好幾年啦!
從接機到酒店的預訂再到馬拉松結束後的慶功宴,能想到的我們都為跑友小夥伴想到啦!
比賽當天,準備好早餐叫跑友們起床~吃完早餐,領隊還要帶著大家為接下來的比賽做好拉練運動!
拉練結束,稍作休息。專車會過來接跑友們去賽場。跑步前當然要儘可能的節省體力啦。
當小夥伴們經過激烈的奔跑,堅持不懈的到達終點後。無論功與名,都應好好鼓勵和嘉獎自己。
這時,英雄宴就是最大的亮點!
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此刻卻因為馬拉松結緣,一起來過,一起跑過。借著酒氣,大家暢所欲言,說起自己的跑馬歷程和第一次境外馬拉松之旅的感受。讓這一夜的臺北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
之前參加過臺馬的跑友們在行程結束後,曾對小編這麼說:原來還能以這樣的方式去跑馬拉松。我這次的臺北馬拉松之旅確實不一樣。
現在很多人跑馬拉松,已經沒有那麼看重成績和名次。他們認為體驗和參與感才是對馬拉松的最好詮釋。有時候功與名會淡化你的很多感官,導致你忽視了身邊的事物,美景與情感。
其實人生的選擇很多,不是嗎?
跑者在跑的過程中,一眼就能看到高聳入雲的臺北101大樓。101大樓可以說是臺北標誌性的建築了。它佔地面積153萬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座101層高的辦公塔樓及6層的商業裙樓和5層地下樓面,每8層樓為1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整體,建築面積39.8萬平方米。
2011年,臺北101大樓獲得了美國LEED白金級認證綠色建築
跑過松智路進入仁愛路就能看到氣勢恢宏的國父紀念館。
這個建築對跑者來說可能有點陌生。然而精通歷史的跑者會一下子反應過來。臺灣省的臺北孫中山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該館於1972年落成,是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王大閎的作品。王大閎是二十世紀臺灣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的父親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外交總長。
整條仁愛路四至一段平坦寬廣,非常適合用來作為馬拉松的狀態調整,全長約4公裡,可以讓選手好好調整狀態應對後面的挑戰。
跑完仁愛路連續兩個急轉就能看到中正紀念堂,也就是曾經的臺灣民主紀念館,為紀念蔣介石而建,館內介紹了蔣介石的一生。中正紀念堂更是將中華建築文化用得淋漓盡致,為天壇之頂、金字塔之體,外表以藍、白兩色為主,象徵「自由、平等」色調。
接下來的愛國東路到中華路就是臺北府城,跑者能在這裡穿越臺北的歷史,古今相容。連續看到三個門,分別是東門景福門,小南門重熙門,以及北門承恩門。
繞一圈後可以看到一個巴洛克風格建築,那是中華民國總統府,是中國臺灣地區最高權利所在。
南京有總統府,臺北也有總統府。跑者路過這裡,仿佛又上了一堂歷史課。臺北「總統府」建築在臺灣地區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曾做為臺灣總督府辦公廳舍之用,於1919年完工。之後還用作國民黨東南行政長官和所謂「行政院」辦公場所。該建築也是中國臺灣地區「文化部」所指定的古蹟。
彎彎繞繞結束了這一場5公裡的歷史穿越之旅,回歸臺北市區。接下來的一段我們可以稱之為文藝小清新之旅。進入中山路就得到一條長長的平坦又寬闊的大道,能夠幫助跑者很好地提高配速。
中山路盡頭是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它獨特建築設計一定會讓跑者眼前一亮。臺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位於中山北路三段,圓山中山橋前,該館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內外設計別致,造型宏偉,堪稱為具現代感十足的灰白色建築物,佔地約6000餘坪,共計有26個室內展覽室、12個雕塑中庭,是國內第一座以展覽現代藝術為主的美術館。
接下來就是河岸風光之旅,跑者沿著長長的基隆河跑,在河濱公園裡享受森林和陽光,舒緩馬拉鬆緊張的心情。沿河路線長達20公裡,能夠很好地幫跑者調整狀態,河濱公園也讓跑步不那麼枯燥。
離開河道後又回到熱鬧的臺北市區,一路南下衝刺最後十公裡。拐個彎後朝著101做最後的衝刺回到市政府。
除了跑步中能看到的景色,臺北馬拉松作為臺灣唯一一個以城市命名的賽事,參賽氛圍相當棒,賽道兩旁的群眾多的不行。
跑了一天,天色漸暗,又到了犒勞自己胃的時候了。臺北絕對是吃貨的福地。說起臺北的夜市,乃至整個臺灣名氣最大的夜市,那就是士林夜市了。蚵仔煎、青蛙下蛋,芋圓等等,你愛吃的士林夜市都有。。除了吃喝之外,士林夜市還有許多的小店,例如服飾、紀念品等。
比賽時間
2019年12月15日
賽事項目
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
全程馬拉松
關門時間5小時30分 17周歲以上可報名
半程馬拉松
關門時間3小時 17周歲以上可報名
參考領物日期
12月12日 13:00-20:00
12月13日 13:00-20:00
12月14日 11:00-18:00
馬博會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6號臺北世貿三館馬拉松運動博覽會
賽事線路
比賽從臺北市政府出發,經過逸仙路、仁愛路等線路,同時將沿線跑經美堤河濱公園 、圓山河濱公園 、百齡右岸河濱公園 、百齡橋越堤道等景點,最終回到臺北市政府。
飛機是遊客出入臺灣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臺灣主要有兩大國際機場,分別為臺北桃園國際機場(臺灣北部)及高雄小港國際機場(臺灣南部)。臺北松山國際機場也會接納少數的兩岸航班,不過班次很少。目前兩岸已開通多條直飛航線,僅從大陸往返臺北的航線就多達30餘條。
大陸-臺灣直航城市:
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寧波、合肥、廈門、福州、海口、成都、重慶、貴陽、昆明、武漢、長沙、南昌、桂林、西安、鄭州、濟南、青島、天津、大連、哈爾濱、瀋陽。
兩證一籤注
大陸居民前往臺灣團隊遊或個人自由行,需要先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大通證)和籤注(G籤個人自由行籤注,L籤團隊遊籤注),再辦理入臺證,簡稱兩證一籤注。
1、建議各位提前20分鐘到達比賽場地熱身,感受比賽氣氛和環境。
2、天氣炎熱,請注意心率,不要超過最大心率。另外沒有心率設備的選手,請調整呼吸,如呼吸急促,請立即停止休息,再慢跑適應。
3、關於補水,建議每個補給點都進去,單次少量喝水,提高飲水頻次,多多降溫。
4、關於補給,賽道有運動飲料和香蕉,其他食物較少,注意賽前補給充沛。
5、關於飲食,建議各位選手多食用碳水化合物,米飯面試等。少量食用蛋白質,肉類。禁止飲酒。為自身安全著想。
6、關於休息,請保證多少6個小時睡眠,精神充足參賽。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報名點擊下面小程序或「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