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經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這裡說的就是分享的快樂。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分享的過程中附加了很多的價值。分享經濟下如何利用個體的資源分享來獲取一定的價值呢?
一個知名品牌的塑造不僅僅是宣傳推廣的加持,也需要口碑言傳身教,每一個消費者是產品的使用者,最有評價的發言權,消費者體驗後分享推薦給他人,分享價值得到呈現,所以營銷中老帶新活動屢試不爽,當然行業不同,其中的方式方法也都不同。分享你所擁有的產品體驗,換來得可能是更加優惠的商品和部分返利。
網際網路企業為快速擴大市場份額,積攢用戶量,除了業務團隊的推廣,廣告的策劃宣傳,還要有群眾的基礎。走人民群眾路線的傳播最為廣泛,以拼多多為例,一臺499元的烤箱,通過分享砍價模式,大概需要將近100個從未用過拼多多的用戶,和180個左右再測用戶,通過分享模式進行用戶量積累和活躍度激活。各大網際網路公司走的路線也都大相逕庭,「瓜分15億」你的分到了多少,分享瓜分更多。
服務業效果最佳的就是口碑營銷,服務沒有一個真正的界定標準,更多的是消費者的第一體驗。一句讚揚的話可以帶來更多的顧客,當然臭名遠揚也不無可能。
分享經濟所帶來的暗潮湧動,並不是沒有數據支撐的。據前不久由國家信息中心主導的一次調研顯示,在17.4萬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中,有82%的受訪者表示接受分享經濟的新業態,72.2%的受訪者使用過分享經濟服務,這無非說明了一點:與分享經濟有關的商業模式,正逐步登上了風口。
分享給朋友:讓朋友覺你更親近,在朋友的有種"他是一個能讓你分享東西的朋友",在朋友之間也可以互想進步,你分享了給他,他也會分享點東西給你,中國人的傳統就是這樣,這樣你們之間就有了信任,自然就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