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也是生死攸關的一年,國際汽車巨頭奔馳宣布:推出更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在現有裁員1萬的基礎上,再裁掉1萬個工作崗位。
同時, 寶馬前幾天也宣布裁員6000人,佔總員工的17.6%,同時決定大規模取消臨時工,數量或達1萬人;奧迪,路虎,日產也開始裁員。
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計劃裁員5%美國員工,5000人;梅西百貨:計劃裁員3900人,關店125家,美國33%的購物商場或將在2021年倒閉;愛彼迎也裁員1900人,裁減25% 的員工。
而國內也一樣,不少公司上半年業績不佳,有不加工資的,降低工資的,保留基本工資的,裁員的, 這些都讓員工人心惶惶, 害怕有一天輪到了自己身上。
原來以為在大公司穩定,不可能裁員,這次就出現了,網際網路公司福利好,也裁員了,小公司業務靈活,容易轉向,直接就倒閉了,在這個事情,穩定是最大的謊言。
1哪為什麼要裁員呢?
1) 疫情的影響讓企業入不敷出
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都停工停業,公司業務發展不順,企業業績不好, 入不敷出,這樣做出裁員的決定還是很符合邏輯的。
根據智聯招聘的《智聯招聘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疫情期間,白領們或多少都經歷了一些「職場至暗時刻」 。在白領被問及到疫情中所經歷的現象時 ,工資縮水問題最為普遍,佔比達 37.34%,還有 30.68%的受訪白領在疫情中經受了裁員 ,僅 2成白領得以倖免 。此外,「工資無法按時發放」與「漲薪取消」位列三四位。
所以在這個疫情時刻,能夠正常復工復產,準時發工資,是很不錯的。
2) 優化企業人才結構
有些公司,並不是說,真的不行,可能只是優化人才結構,淘汰老員工。
近兩天,前騰訊高級員工閆先生因不滿被騰訊以「每天在崗時間不足8小時」為理由開除一事,引發公眾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裁員的關注。
騰訊方面則回應稱,該前員工被辭退原因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並非只因在崗時間不足8小時而被辭退。
辭退老員工,招聘新員工,這在網際網路圈是司空見慣,不過每個公司的說法不一樣。
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京東:淘汰掉因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百度: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騰訊:結構性優化;
華為:放棄平庸員工;
馬雲: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還是馬雲說的最好,淘汰老員工變成了輸出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人數不少, 1000名。
2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1) 享受了多少安逸,就要付出多少代價
河北省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的各個路橋收費站取消了。取消路橋收費站這事可謂大快人心。
但是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就不樂意了,在人社局已經按照《勞動法》給予經濟補償的情況下,要求政府解決工作。
其中一位姐姐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說的理直氣壯,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在看似穩定的工作裡耗費了太多的時光。擁有十年的工作經驗和將一年的工作經驗用了十年,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狀態。
就像奔馳,寶馬這樣的大公司好,穩定,天天喝著咖啡,可是疫情來了,就像《讓子彈飛》裡面的馬邦德一樣,唱著歌,吃著火鍋,突然飛來橫禍,疫情來了,一切都變得不再安全、不再穩定。
去年鬧的轟轟烈烈的Oracle裁員,對於Oracle這種外企來說,進去的都是中國的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在外企裡面, 講究的是work life balance, 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發展自己,而且在外企裡面,有很多的機會鍛鍊自己軟實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領導力等等。所以只要不是跟外界太脫軌,是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不過就不是原來的955, 而有可能是996了。
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的工作,真正的穩定,不是你在一家公司有飯吃,而是你不論走到哪裡都有飯吃。
2) 穩定是行業穩定,而不是公司穩定
一個人在一個公司,需要做到不可替代,只要公司業務還在,你就不會被裁員,這是在公司的穩定。
如何做到這一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滴滴,京東裁員啟示: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裡面談到從4個方面來提高自己,包括KSAO(knowledge知識,Skill技術,Ability能力,Others 其他)
但是這並不夠
就像當年騰訊的電商易迅,你在裡面做的再好,也無濟於事,打不過京東。劉強東去上學之後,劉強東並沒有對內部進行管理,完全是由京東其它的高管對京東內部進行管理,可哪怕是這樣,騰訊仍然沒有咋一年的時間裡擊敗京東,反而還拉開了兩者之間的差距,所以騰訊在劉強東回來之後,果斷選擇了投資京東。於是易迅就被京東合併了。
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公司不斷發展,不斷進化,部門不斷關停,優化,很多時候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公司做的不好,今天優化,明天合併, 你要有一技之長,在行業內可以隨時找到工作。
對於企業,不要存在什麼幻想,企業不是家, 而是人生的其中一站, 對於個人,不要沉迷於匯報給老闆,比如把PPT修改的多麼動人,而是要提高自己真正的水平,需要有硬實力。這裡的每一份能力都是為下一份工作準備的。
比如你是做運營的,那你要做的不是把PPT做的多好,數據圖畫的多漂亮, 而應該是多策劃活動,多總結,復盤,讓自己的能力提高, 這樣即使你換一個公司,你還是可以做的很好。
要分清楚哪些是平臺的能力,哪些是你個人的能力, 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當事情做的很好的時候,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當事情做的不好的時候,都強調客觀原因。 其實這有個陷阱, 特別是在大公司做的成功過,總覺得我換個公司一樣能成功,殊不知,有很多坑沒有辦法搞定, 沒有去分清平臺的能力還是個人的能力。
3)看清行業趨勢
劉慈欣小說三體裡面的一句話:我要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 人是不會管一隻螞蟻死活的。
網際網路的發展,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使得人擺脫了地域限制, 你可以在中國為美國客戶服務,也可以在美國為中國服務,那這個時候,你就要跟全世界的人競爭。
資本是流動的,逐利的,哪裡的成本低,就會流向哪裡, 過去,中國的工資低,成本低,那工作崗位也從美國流入到中國,隨著中國的崛起,工人工資,各種成本上升很快,這個時候,工作崗位傾向於流向成本低的地方,比如印度。
而且,隨著新技術,新服務的誕生, 有不少行業就被取代了,就是唐山收費站,現在都是ETC自動收費,停車站收費員,都被智能收費代替了。外賣火起來以後,方便麵就不行了,原來作為坐火車必備品的方便麵,現在高鐵都可以點外賣了。
李嘉誠曾透露他的賺錢秘訣,做生意,手中永遠要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你也能掙錢的。也就是說,有人說,哪有這樣的買賣啊,其實說的是,你不能把自己綁死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你需要有自己的B計劃
3你要有自己的B計劃
你需要有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經濟來源,即使你被裁員、被淘汰,生活還能繼續,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質不降低, 那就是B計劃, 有自己的副業。
而這也是中年危機的一個解決之路,被裁員,被優化,如果你有自己的副業收入,不慌。 心理學家約瑟夫·坎貝爾(JosephCampbell)曾用一句很精妙的話詮釋了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好比是當你爬到梯子頂端,忽然發現梯子架在錯誤的牆上。」這個時候,B計劃也就是你的另一個梯子,有機會讓自己重新再來。
B計劃是一系列進行構思的行動策略構成, 不是天天喊著就可以的, 那如何建立自己的B計劃呢?
1) 找準目標定位:自己擅長,感興趣,或者與當前職業相近的行業
要發展副業,要有自己的B計劃,需要有自己擅長的東西,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下。
現在是個人IP的時代, 你有特長,可以做點什麼,可以在教人,比如說我自己,對於寫作有興趣,那就寫文章。有的人喜歡拍視頻,那就拍Vlog也不錯啊,當然也有目前的大熱門直播,這些都是目前很多的副業。
還有一種是跟自己職業相近的行業,比如我們IT行業,就會嘗試轉向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等。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個職業,一個行業裡面。
2) 建立B計劃可用的人脈
要想進入新的行業,需要有人帶路,這樣可以少踩很多坑,而且也能更早知道自己是否可行,是否只能幻想著有興趣,而是真的有興趣。
要進入新的行業,這個時候弱人際關係就發揮了作用,熟人都是跟自己相近的,找起來都一樣,但是點讚之交,進入相關社群,關注大V,私信他們,跟他們溝通,交流,尋找機會。
3) 提升能力以滿足未來工作所需
作為行業新人,需要提升自己在副業的能力,這個時候有各種學習方法,看書學習,找高手交流,買個課程學習,這些都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一碰到機會,就抓住機會,跳槽轉行。
4寫在最後
裁員潮中,如果碰上,我們積極應對,拿到賠償,重新找合適的工作,開始新的徵程, 如果沒有碰上,應該在這場風暴中,意識到能力才是你真正的鐵飯碗,平時除了低頭幹活,也要抬頭看路,不斷提升自己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哪怕被裁,也能很好的再就業。
公司不是你的家,你享受了多少安逸,就要付出多少代價,公司不是你的鐵飯碗,能力才是, 不斷提升自己,為了安全,也可以有自己的B計劃。
為了更好的自我提高,需要自我驅動,需要了解工作的意義,《幹法》+《活法》日本「經營四聖」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讀者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為身在職場的讀者點燃了指路明燈,同時,這些思想對企業管理者也有借鑑意義。
《幹法》+《活法》兩本書,現在只要59.9, 兩頓飯的錢,就可以買到,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