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抬著老人去銀行」,「老人摔倒無人扶」…智慧養老成新藍海!

2020-12-18 騰訊網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黃山明)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正在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當中。但與此同時,對於老年人而言,新技術的出現,不僅沒有帶來便利,反而形成了一道道的數字鴻溝。

有句話說的好,真正的科技,是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所謂工具,最好能夠讓使用者一眼便知道其操作的方式,用最低的學習成本,讓工具發揮其本身的作用。而智慧養老,便是讓老年人也能夠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讓科技幫助老人,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競爭激烈的智慧養老市場

智慧養老的概念並不新,從2012年開始便被提出,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而在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體驗科技生活。

另一方面,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從需求端來看,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約2.54億人,佔全國人口比重達18.1%,根據預測,2022年,中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佔比將突破14%,從2020到2025年,我國新增老年人口可達5200萬,老齡人口總數將突破3億。

中國社科院的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而在今年,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新增4.2萬家養老相關企業,養老市場正在成為企業們競相角逐的下一個藍海。

雅觀科技智慧社區產品負責人認為,智慧養老是大勢所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比例越來越高,但是我國的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在這種社會、行業背景下,智慧養老將是應對行業現狀的首選方案。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養老,通過技術化、信息化的手段,優化養老護理工作流,提高老人滿意度,讓老人親屬放心,同時提高護理效率,節約護理人力。

愛華盈通行業銷售總監彭春暉在接受電子發燒友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當前智慧養老行業更多的是將原來傳統行業的信息進行網際網路化。而在這兩年,許多設備通過更新改造,加入了物聯網技術,把設備與平臺做關聯,將信息利用起來。

了解到這些信息後,愛華盈通也開始針對智慧養老領域進行布局。如將智慧養老服務商的入口標準化,讓更多廠商能夠融合進來,將各自的信息進行同步對接,可以讓養老機構的操作者只用一個帳號就能夠管理不同平臺的信息。此外,還設計了更符合老人使用的智能產品,以及完善整個養老服務體系等。

雅觀科技也在積極開發自身的養老方案。比如其開發的健康管理板塊,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之後,大大提高了園區管理老人健康的效率。同時,針對老年人家人的知情權也作為非常重要的需求來開發,通過客服平臺,老人的子女可以非常方便地看到老人在園區的情況,幫助親屬實時了解老年人的狀況。

智慧養老產業在近幾年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其中也發現了諸多問題。武漢虹識技術品牌市場部經理易慶玲指出,智能養老產業在近幾年政府的大力的引導和支持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業態發展是不太均衡的,

目前更多的是大數據或者是功能化的養老機構,而對於社區養老或者居家養老,仍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在服務養老群體的從業者方面,大部分都是未經過專業訓練或者僅經過簡單培訓的人士,這也造成行業中的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目前整個智慧養老領域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比如什麼樣的智慧養老算是比較高的級別,就好比將酒店進行星級評分一樣。儘管智慧養老概念並不新,想要將其完善,還需要做很多的事。

智慧養老產品需要以老年人為本

要想做好智慧養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年輕人,老年人在學習能力上有所下降,身體機能也有所衰退,這就對於智能養老體系及相關產品提出了新的標準。需要針對老年人群體進行定製化設計,避免讓科技產品反而成為了老年人的負擔。

易慶玲表示,虹膜識別的技術相對大多數人而言是較為新鮮的,對於老年朋友更是如此,可以通過宣導和演示的工作來讓更多人的接觸和了解。

武漢虹識技術是虹膜識別晶片的創新者和生物識別產品的供應商,其中一款虹膜信息的採集器,使用了眼罩式設計,直接戴在眼睛上,就能夠完成採集,操作簡單易懂,方便老年人使用。這時候再去與老年人普及其他功能,也會更加容易接受。

並且儘量縮減操作步驟,在操作界面上的設計也較為清爽,採用大字體,摒棄較為複雜的文字說明,還加入了必要的語音提示,燈光提示等,增加易用性。

採用虹膜識別,可以精準識別每個人,能夠應用在養老機構當中。易慶玲表示,虹膜識別相比其他生物識別也更加穩定,即便有眼疾也不影響使用。此外,由於虹膜複製較為困難,在安全性上也極具優勢。

虹識還採用了硬體化解決方案,將算法直接集成到在晶片上,運用在了模組及產品當中,相對於軟體化的解決方案,對於CPU及設備本身要求更低,功耗更小,後期的維護成本也更小。如果想要在傳統門禁中添加虹膜識別的新功能,採購相關模組或設備直接集成就可以了。

愛華盈通在進行養老方案設計時,會先去進行充分的驗證,儘量減少老年人對於產品的操作,但又能夠達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比如可以通過算法,讓老年人通過臉部識別、手勢識別,來輕鬆的去控制到每一個他想要的功能,如電視機換臺、打開窗簾等。

雅觀科技和綠城生活集團曾共同調研,經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總結出社區養老的四大痛點:安全,老人突發異常情況,智慧養老系統需實現及時告警,確保老人生命安全、出入安全;健康,對一些常見疾病的健康指標,做到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同時,老人健康檔案的數據要實現持續沉澱,進行數位化健康管理;舒適,智慧養老系統要確保老人在園區的生活便捷、舒心;快樂,在確保健康安全舒適的基礎上,給老人提供多姿多彩的娛樂生活,力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雅觀科技也梳理出了智慧養老四大角色的核心需求,除了針對上述痛點的功能設置外,在系統解決方案的開發上,力求滿足四大角色的核心訴求。開發的智慧養老系統,接入了定位系統和監測系統,同時,融合全屋智能與智慧園區,打造了安全家場景包。

科技還需人文關懷

當然,智慧養老產品除了為老年人帶來便利以外,還需要滿足其人文關懷的訴求,讓科技服務於人,讓老年人也能體驗到科技所帶來的高質量生活。

針對老人這一特殊群體,智慧養老要有人文關懷。雅觀科技的智慧養老系統,通過為老人佩戴定位設備和報警設備,實現智慧養老。後臺作業系統由養老管理人員進行操作,智能APP主要用於老人家人對老人情況的掌握。即使有老人使用APP的情況,也會設置非常簡單的功能。遇到緊急情況,老人只需要按下手裡的報警器即可,很少有需要老人進行操作的部分。

同時,系統中還包含老有所樂的部分,開發的快樂場景包,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園區社群系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閱讀、下棋。

不過,並非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夠接受佩戴手環或者被攝像頭監控。彭春暉透露到,許多機構為老年人進行定位管理時,可能會用到手錶類的智能穿戴設備,去檢測老年人的心跳、血壓等數據,定位則通過GPS或者藍牙來實現。但這類設備對於老年人會有負重感,同時還需要經常充電,因此老年人會比較抗拒。

愛華盈通為此設計了一套無感式的方案,通過高頻的讀寫器來讀取卡片信息,而收集信息的卡片可以做成彎曲狀,比較輕薄,也無需充電,因此可以將這些衣服或者鞋子中。採用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一些對於監測比較敏感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武漢虹識技術也認為,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應體現人文關懷,易慶玲表示,從方案設計角度來看,需要覆蓋老年人的實際使用需求,比如打卡功能是否真的需要?報警功能應該如何設計防止誤觸?當設計老人路線跟蹤功能時,老年人本身是否願意被跟蹤?這都需要設計者以老年人自身大的視角去考慮他們的實際使用需求。

從操作界面來看,要針對老年人的閱讀習慣做出優化,比如乾淨清爽的界面,大號的字體等。同時還需要照顧老年人聽力下滑的問題,就需要更洪亮的提示音。而在設備終端界面的顯示屏上,可以添加一些天氣預報、生日祝福等人文關懷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與子女之間可以通過設備進行遠距離的即時溝通,這也可以極大提升老人群體的幸福感。此外,能否與醫療系統或其他緊急系統進行即時聯繫,保證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可以快速響應處理突發事件,也是智慧養老解決方案的重中之重。

彭春暉也舉了一些具體的案例,來體現智慧醫療的人文關懷。彭春暉表示,對於老人的關懷是來自多方面的,一個是社會及養老機構帶去的一些關懷,另一個則是親屬為其帶來的問候及關懷,後者尤其重要。

愛華盈通還開發了一個功能,每天抓拍一張老人的微笑照片發送給其親屬,只要關聯公眾號,就能夠獲得自己親人的最新動態,加強互動性。此外,也能夠獲得老年人每天健身、吃藥、打針,甚至聊天、按摩等互動性內容也可以做成信息化,與其家屬進行分享,不僅能夠有互動的效果,也能夠起到一定監管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提醒親屬,如果長時間沒有探望老人時,會發出提醒通知,促進探望的次數。

智慧養老的未來

智慧養老行業雖然正在快速的發展當中,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仍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養老產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眾多企業的湧入,也在加速推動整個智慧養老行業向新的高度迅速邁進。

劉恆濤表示智慧養老是一個很大的產業,潛力無窮。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地產商都在開發智慧養老的項目。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可以接入更多的內容,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護理,同時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養老體驗。

新一代的老年人,有更多的養老儲蓄,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同時,這些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所以,智慧養老市場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彭春暉提到,當前國家正在努力的推動醫養結合,在這期間也湧現了許多新的需求。如在老年人需要進行手術時,可以根據手術前的信息,動態調整其飲食,手術後是否有其他不適,或者跌倒的情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分析,節省人力資源。

在養老層面,可以發現如今老年人快速增加,但服務人員的數量卻很緊缺,這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去代替過去部分人的工作。以打點滴為例,可以通過物聯網外設,精確的監控每一滴藥品,明確還需要多久需要更換或者打完,極大的提升服務人員的效率。

易慶玲認為,隨著老年人人數的增加,智慧養老院、智慧綜合養老社區等特定的養老場合已經不能再滿足日益增加的群體。尤其在當前,許多老年人仍然不會使用智能產品,如行動支付、健康碼等,由於不會以上的操作,造成老年人生活不便的新聞時有發生。因此未來的養老失業不光集中在養老院、養老機構等場所,而是進入到社區、家庭當中去。

智慧養老不僅是為如今的老年人考慮,也是為未來的我們所考慮。畢竟永遠有人年輕,但所有人都終將老去。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相關焦點

  • 老人摔倒在天寒地凍的長春街頭,引圍觀無人扶,該拷問誰的靈魂
    街頭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已經是一個長久來爭論的社會熱點命題。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南寧街頭摔倒老人扶不扶得文章,引發了幾千次的評論和留言。從網友留言和私信來看,這個爭論其實已經無所謂爭論了,因為意見基本一致了。
  • 老人摔倒無人扶,四位女孩兒挺身而出,網友:太年輕
    老人一頭栽倒在地,路人冷漠無人扶馬路上發生了揪心的一幕:老人走著走著,突然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老人摔倒後,他身邊車來車往,卻沒有一人上前救人此時,幾個路過的女孩見狀,立即衝上去,將老人扶到安全的地方,並撥打了110和急救電話
  • 寶雞一老人摔倒,兩護士急忙上前去扶,為什麼現在人們不敢扶老人
    如今天氣冷了,路面結冰了,走路很容滑倒,尤其是老人,可是老人要買菜要趕公交,如果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到底扶不扶呢?近日寶雞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位老奶奶在寶雞金臺大道,東嶺附近一公交站摔倒了,當時老人看到公交車來了,急忙跑去趕公交車,結果不小心踏空了,摔倒了。老人倒了,有人扶嗎?果真有人來扶了,而且還是推著車子來了,原來是兩名護士,推著輪椅來扶老奶奶了。
  •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齡化:現在的老人比年輕人還多,先問問他們
    老人摔倒扶不扶這樣一個毫無邏輯的問題,是時候換個主人回答了,現在的老人這麼多,年輕人這麼少,老是問年輕人,確實不妥。當一個老人不幸摔倒在馬路上,目擊的人群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老人更多,那麼這些老人會主動去扶摔倒的老人嗎?先來看看什麼是老齡化吧!
  • 「華泰文學社」關於老人摔倒該不該扶
    首先我提出的觀點是「老人摔倒不應該去扶」。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者新聞裡面有了解到有關老人摔倒的熱點,大部分都是冷漠沒有去扶的。或許這時候就會有些網絡聖人開始說不上去扶就是置中華傳統美德助人為樂於何地,我們並不是說要對老人摔倒視而不見,「扶」的意思是用手支持人或物,扶起摔倒的老人只是一種幫助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卻不是最佳的辦法,比如撥打120,聯繫其家人,等待專業人士營救這些才是更加理智的辦法。其次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原因。
  • 為啥老出現「扶老人」反被訛的現象?老人摔倒你會扶嗎?
    最近貴陽一姑娘好心扶摔倒老人,沒想到反被老人誣陷,說是她撞的,讓姑娘非常寒心!而其家人更是不辯善惡,要求姑娘賠償老人的醫藥費!而後在調查監控時發現,就是老人自己摔倒,姑娘根本沒有碰到他,純屬是好心看到老人摔倒後上去把老人扶了起來,而這位老人沒有什麼「老年痴呆」,沒有神志不清,但卻一口咬定是姑娘撞的的他!這個是在有監控證明的情況下才洗清姑娘的清白,但要是沒有監控呢?姑娘是不是就要背負撞了老人的罪名,並且要賠償一大筆醫藥費?
  • 河北一老人不慎摔倒,十餘人路過卻無人敢扶,網友:真心扶不起啊
    12月11日,河北石家莊一名老人不慎摔倒,十多人路過都無人將其扶起來,很多路人匆匆離開或者乾脆裝作沒看見。從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名老人走到路口的時候,在步入馬路口的時候不慎摔倒。而在其旁邊就有一位騎著摩託車停在路邊的男子,在發現老人摔倒之後,第一反映不是過期進行攙扶,而是慌忙發動摩託車疾馳而去。面對該男子的冷漠無情,很多網友卻表示理解,畢竟當時身邊沒有他人作證,如果去扶的話肯定說不清。
  • 老人摔倒在地無人敢扶,這時一位快遞員站了出來
    近日,河南信陽一位快遞員就遇到了一個摔倒的老人時,雖然他選擇上去扶,但是上去扶之前的一個舉動卻十分機智,現場情形讓人哭笑不得。近日,在河南省信陽市,一位快遞員蔡先生在送快遞時發現一位老人摔倒在馬路中間。
  • 老人摔倒路過卻不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擔責任嗎
    只要不是你碰她摔倒的,你只不過是路過而已,即使不扶,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雖然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有可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因為網絡上噴子很多。以前大家無論是開車還是走在路上,如果看見有老人摔倒了,想都不會想第一時間衝上去把人扶起來,但是自從14年前一個案件,改變了一部分人這種積極的想法,也讓有一部分人看見老人摔倒在路邊,都會遲疑一下,考慮要不要去扶起來。
  • 女子扶摔倒老人反被其家屬誣陷,老人說是自己摔倒,家屬仍不相信
    導讀:女子扶摔倒老人反被誣肇事逃逸,監控還原真相,道歉就完了? 關於扶不扶的問題,自始至終都是熱議的焦點,但是也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答案,或許這個問題本就沒有答案。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答案,無論怎樣爭論,當面臨緊急情況時,每個人都會做出和自己內心相呼應的行動。 這名扶摔倒老人卻反被其家屬誣陷肇事逃逸的女子,你說她會後悔嗎?
  • 吉林一老人在雪地摔倒疑身亡,掙扎很長時間,無人敢扶
    老人摔倒我們該不該扶,這是一個網上熱議的問題,有些人扶了怕是碰瓷、怕被訛錢,曾經有一個法官這樣說「不是你撞的 你為什麼扶?」。如果我們不扶,感覺對不起自己的良心,畢竟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
  • 「彭宇案」已經過去,法律明確老人摔倒可以大膽去扶,你敢扶了嗎
    在這場官司中的主要人物彭宇成為了大家熱議的對象,彭宇原本是好心的去扶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可誰曾想到這名老人後來竟然認定彭宇是撞到她的人,因為這名老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誰撞了她,所以就認定了是彭宇,並且將他告上了法庭。在這次案件中,最經典的就是法官那句:「你沒撞她為什麼要去扶她」成為了大眾心理的陰影。從此以後,大家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了,因為害怕被訛上。
  • 遊人如織,老人摔倒卻無人扶。今天你不扶,明天你倒了也沒人扶!
    在平山西外環路上,一老人顫顫巍巍走上馬路時不慎摔倒。期間多人路過選擇漠視,還有人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聊天。後來一女子騎車路過發現老人後,立即停車對老人進行救助,並撥打了急救和報警電話。今天看見老人摔倒了,你選擇冷漠無情、視而不見,或者熟視無睹,麻木不仁,那麼等你摔倒的時候,或者突發疾病的時候,或者遇見事故的時候,其他人也會選擇不扶、不幫、不管、不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有。
  • 崇義:智慧養老服務溫暖老人心
    客家新聞網訊 嚴毅君 陳維遠 王海蓉報導:近日,崇義縣陽明社區的幾位居民給崇義縣民政局、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送來了三面錦旗和一個牌匾,感謝他們在陽明社區開展的優質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據了解,崇義縣圍繞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城市功能建設,先後建成1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1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6個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38個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站點。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專業團隊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為符合條件的城區高齡老人等提供「線上線下」助老服務。
  • 江西一男子扶起摔倒老人,事後竟被叫到公安局,老人家屬:他撞人逃逸
    這是所有扶起摔倒老人的好心人最不願意聽到的一句話,好心被當作驢肝肺,還要遭訛。近日,江西九江就發生這麼一起事件,一男子扶起摔倒老人反遭家屬訛,還好有監控。 男義工和同事跟民警解釋稱是老人自己摔倒的,他們只是幫忙將老人扶起。老人自己也說是不小心摔倒的,跟男義工無關,但老人的兒子和其他家屬堅稱是男義工撞倒了老人,要承擔責任。
  •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他說別扶竟然真的有道理!
    在醫生眼裡答案是:別急著馬上扶!1如果是腦血管病患者,摔倒後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對於有腦血管病後遺症的人來說,立馬去扶他們,可能有危險。如果老人意識已經不清楚,那麼老人很可能暈厥。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如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或腦血管病發作,如腦梗死、腦出血等。盲目扶起來,甚至有可能誘發呼吸障礙,危及生命。同樣,在面對滑跌、摔傷時,最好的處理辦法依舊是「不動患者」。
  • 小學生扶摔倒老人被訛反轉:就是小孩撞倒的!
    我們似乎經常看到這類的新聞,有人扶起摔倒老人後,被狠狠的「敲詐」一筆,做好事還虧錢,以至於許多人都看到老人摔倒後都不敢上前扶起。尤其是十多年前很知名的南京徐老太事件,南京老人徐壽蘭在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臺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夥彭宇,彭宇則予以否認,稱自己是做好事扶老人。最後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無獨有偶,四川也發生了一起「扶老人事件」。
  • 扶老人,真的是舉手之勞
    主要是地面積雪未清理,已經壓實成冰溜子了,走不好就摔倒。關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經常有人討論,各大媒體也喜歡將其列之於熱點位置,供一些人討論和消遣。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所見的老人們就沒有網上的那麼無理取鬧,是非不分呢?是不是真的跟城市文明有關?我想這是肯定的。因為文明城市的人素質高。且說老太太一個後仰,四肢朝天,展展地摔倒在斜坡上,直喊痛,就是起不來。
  • 當老人摔倒你會怎麼做?
    老人摔倒沒人敢扶昨天看到一個視頻,一位老人,走著走著撲通一聲摔倒在地,老人幾次努力要站起來,起不來。一位熱心人走上前問情況,老人說,把我扶起來,這位熱心人,沒有扶他,只是拿過他的手機,找熟悉人電話幫他聯繫人,此時一個人路過可能熟悉這位摔倒老人,問候老人摔倒情況後,同樣是拿起手機給他女兒電話,讓他女兒來到現場帶他父親回家,至始至終沒有人把老人從地上扶起來,看到這裡,我不免有點心酸。
  • 奉節縣永安街道羽聲社區:老人摔倒扶與不扶?永安街道社區幹部給出...
    華龍網12月13日10時12分訊「老人摔倒,扶與不扶」,儼然已經成為一道令社會大眾糾結的難題。近日,永安街道羽聲社區三名幹部在下班回家途中,便遇到一九旬老人摔倒在地,扶還是不扶?社區幹部用迅速的行動向圍觀群眾給出了溫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