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面,一般大學的規模小了,精度就要高一些,辦學規模大了,精度就會相對較差。然而從第四次學科評估的結果來看,情況卻並非如此,不存在所謂的小而精,也不存在所謂的大而不強,所謂的小而精、大而不強只不過是以訛傳訛或者是部分人炒作出來的言論而已。
下面,我們來看下根據第四次學科評估統計出來的結果,由於我國高校眾多,所以本次只統計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A類學科在10個以上的高校,一起來看看結果吧!
第四次學科評估10個以上A類學科的高校的上榜率
從上圖的統計結果來看,上榜率排在前十的高校為分別為:華中科技大學學和同濟大學並列第一,出乎人的意料,儘管這兩所大學的A類學科並不算很出色,但是其授權學科基本上都上榜了。比較巧合的是兩所高校授權學科數都是45個,而C-以上的學科數都是44個,兩所高校一個叫同濟大學,一所大學裡面有個同濟醫學院,真是一對冤家。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排在3-10的學校有哪些?他們分別為: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吉林大學。這裡面的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這些學校,不但上榜率很高,其中的A類學科都是很多的。尤其是北大、清華以、浙江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其A類學科佔學科總數都超過了50%,如果要說大學的學科精度的話,這幾所大學是當仁不讓的精度高的最佳人選!
同時,吉林大學在這個榜單裡面也比較搶眼,儘管其A類學科只有11個,但是在總授權學科數為66個的巨無霸中,C-以上學科達到了56個,名列第十。可見其綜合和實力還是在的,只是在合併後攤子太大,目前還沒消化好,故而在大家眼裡面沒落了,但是如果吉林大學將其學科整合好之後,可能會讓恆多人吃驚!
但是他們的規模都不小,和小而精基本上搭不上邊了,要說精也只能算是大而精了。而通過查這些高校的招生記錄來看,越是好的專業,招生的人越多。比如清華大學的計算機類為A+學科,在2019年招生人數為440人,而清華大學在2019年招收的本科生總人數為3800名。同時作為國內理工類院校一哥,清華在內地學生匯總為,理工類考生佔比77.3%,文史類考生佔比8.9%,藝術類考生佔比6.6%,來自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佔比7.2%,可見那些學科強,這些高校都是將大部分學生放到了這些專業裡面!
由此可見,小而精、大而不強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從精度方面來說,基本上也是規模大的高校取勝。而他們的規模,是用在了人才培養方面,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招收更多的學生並培養成才,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些規模大的學校總學科數也許並不比那些規模小的學校多,但是他們不敝帚自珍,而是敞開懷抱,讓更多的國民能夠進入裡面去學習。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高校的人才才會遍布社會各界,引領社會的發展。
對於第四次學科評估中各大高校的上榜率,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祝各位生活愉快!
#公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