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直以來就備受人們關注。在事業上,以一個「愚者」形象,創辦湘軍,扶大廈於將傾;在為人處世上,他的很多話點醒了無數人。白巖松因為他的一句「花未全開月未圓」,走出抑鬱症;中國首善曹德旺因為他的一副對聯,事業順風順水。
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這句對曾國藩的評價可以說毫不誇張。
在曾國藩看來,一個人想要獲得人生的成功,想讓自己的未來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這4知。
知命,即知天命
曾國藩曾說過:「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謹慎而已。」意思是說,盡人事而聽天命,我能做的只是每日謹言慎行而已。
當你儘自己的全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極致後,無論結果怎麼樣,都要學著接受。知命貴在順應時事,做好自己能做的,對於做不到、得不到的東西不要過於強求。如果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最後只會雞飛蛋打,一無所有。
知禮,即知禮法
禮法是每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和形式的行為規範,有了禮法,才能立足於社會。
曾國藩和左宗棠一直是死對頭,但即便再看不慣,曾國藩也始終以禮相待,不與別人妄言左宗棠的缺點,對於他的優點也表示出讚賞。
一次,有人問曾國藩,在西北軍務上,你和左宗棠孰強?他也真心實意地說一聲,「我不如左」。這就是曾國藩的「禮」。
謹守自己的本分,不做出格的事,包容別人的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這樣才會有所成長。
知言,即分析言論
所謂人心隔肚皮,別人說出的話,你永遠不知道在話的背後,是不是一顆真心。所以,這就告訴我們在結交期友的時候懂得分析別人話裡的含義。
曾國藩在識人用人方面十分用心,往往能在細節處做到最好。一次,湘軍在和太平天國作戰時,前期頻頻失利。曾國藩的幕僚寫好了戰報拿給曾國藩看,結果曾國藩直接大手一揮,將其中「臣屢戰屢敗」改成了「臣屢敗屢戰」。前一個只能感覺到頹敗,而後者則感受到的是英勇奮戰,所以,最後產生的效果也非常驚人。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能聽會說的人,一般運氣不會太差。
知仁,即能容人
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恕道也。人心都是肉長的,當你為別人著想時,別人也會將你放在心上。
曾國藩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為了讓他招攬的這些人才都能得到很好的安置,曾國藩經常奔波,屢屢上書舉薦部下。而曾國藩不遺餘力的舉薦,也換來了他們的真心擁戴。
這就是「仁」的真正含義。
曾國藩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志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將他的修身智慧、齊家準則、處世技巧、為官之道記錄在了《曾國藩全書》中。(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如果你想學習他的大智慧,可以多讀一讀《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中收錄了曾國藩的語錄,並對其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曾國藩思想的精髓,是一本非常有內涵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