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西安,時而驕陽似火,時而大雨如注。
不知過了多久、又好像沒有多久,交通恢復了,飯館營業了,學校開學了又放暑假了,高考、中考順利完成了,電影院開放了,上班的在辦公室不用戴口罩了,地攤紅紅火火,馬路上熙熙攘攘,我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熟悉的生活似乎又回來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國內疫情逐漸平息,但是國外疫情的來勢洶洶讓機場成了外防輸入的第一線,西安鹹陽機場作為國際航班的入境點之一,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於是,就有這麼一群人,堅守在機場前線,直面高傳染性患者,為整個城市鑄就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有任務5分鐘到急診大樓,10分鐘內出動
「先不說了,有任務了。」發完這條微信後,陶海娟下了線,採訪又一次中斷了。
西安東大肛腸醫院副院長呂璜隆和護士陶海娟參加第二批西安市碑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的疫情流調工作,參與發熱病人的接送。他們在機場需保持24小時待命,有任務要確保5分鐘到達急診大樓,10分鐘內出動。
7月16日23:40,也就是他們抵達機場的當天晚上,下著大雨,大部分人已經進入了夢鄉,西安東大肛腸醫院的救護車卻在機場高速上疾馳。這是他們第一次執行任務,車上有一位24歲的機場工作人員,體溫37.9℃,呂璜隆副院長與陶海娟護士要將他送至定點隔離醫院。
院長變司機定不辱使命
「謝謝大家,我們定不辱使命,安全返回,請大家放心。」7月16日早上9:30臨出發的時候,呂璜隆副院長面對大家的擔心與祝福留下了這麼一句話。呂璜隆36歲,在家裡,他是一對3歲雙胞胎的爸爸;在醫院,他是主管經營的副院長;在疫情流調需要的情況下,他化身司機,接送發熱病人。
「剛開始是有點緊張的,經過培訓後,轉運的時候與發熱病人會保持安全距離,只要防護做好了,按規範執行不會,都能適應呢。」在問到在那邊感覺怎麼樣時,呂璜隆副院長這樣說道。
為了咱們整個家園,她說「我樂意」
「我是學醫的,因為這份職業,我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我很興奮,很激動,不害怕。」陶海娟24歲,西安東大肛腸醫院換藥室護士,甘肅平涼人,年輕的90後,去年6月份剛從學校畢業,家裡還有個弟弟也是學醫的,正在讀研。
當她跟家裡人說要去接送發熱病人時,她父母說了一句話:「人生路很長,我們陪不了你一輩子,出去鍛鍊鍛鍊,正好為國家防疫做貢獻。」但他們沒有忘記再三叮囑她,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沒有不擔心孩子安危的父母家人,沒有不懼怕疫情的醫護人員;但是面對疫情,他們總是能義無反顧。有人說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但是面對這些災難,我們總是被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人感動著,他們以最真摯的初心奔赴在抗疫一線,默默地做著繁華背後的逆行者,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惟願戰友平安歸來
面對疫情
他們挺身而出
為整個城市鑄就銅牆鐵壁
這世間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英雄
如果有
那也只是一個個平凡人
背負使命站在最前方,咬牙堅持
西安東大肛腸醫院謝謝他們
守護涼皮肉夾饃
守護我們的家
我們惟願他們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