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馮圓圓
編 | 華記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對於英超聯賽的球迷來說,接下來的日子會些許困惑甚至絕望。9月3日晚間,PP體育在官方微博中宣布與英超終止合作。
各執一詞的解約
據PP體育官方微博發布的聲明表示,經過多輪會談,PP體育仍與英超在版權價值方面存在分歧,未能與英超達成協議。
令人疑惑的是,關於這場解約,雙方卻各執一詞。在聲明中,PP體育表示,公司已按照協議向英超聯賽超額預付了版權周期費用;但英超方面卻表示,PP體育拖欠英超高達1.6億英鎊的轉播費,已然半年卻遲遲未付。
此次,PP體育所終止的轉播協議是其在2016年與英超籤訂,彼時PP體育以5.32億英鎊的價格買下了英超2019至2022年三個賽季的獨家轉播權。按照彼時的匯率,PP體育為三個賽季的獨家轉播權支付對價近50億元人民幣。
此外據媒體報導,PP體育在今年3月便預付了三年版期限50%的費用。從金額上,PP體育於3月份預付的50%版權費,與英超要求的預付80%的版權費,差額近乎英超方面所表示未付的1.6億英鎊。
此次,分歧的根源或許與新冠疫情導致五大聯賽停賽有關。據報導,3月13日英超聯賽在當日股東會議後決定暫停比賽,延期至4月4日,屆時根據疫情進展和醫療建議決定後續賽程安排,然而原定於4月4日恢復的賽程卻又延期至6月17日。而PP體育亦在聲明中表示,疫情對版權談判中的影響尤為凸顯。
受解約影響,9月4日,PP體育在官方微博中再次聲明表示,將對英超新賽季連續包月會員停止扣款,針對已扣款用戶將退還最後一次扣款金額。
漲幅堪比樓價的版權費
現如今,各大賽事的版權均已被蘇寧、騰訊兩大巨頭集中反扣,市場雖日趨集中,但版權費增速卻堪比樓價,一路飆升。
2007年,剛成立五年的天盛公司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英超聯賽2007-2008年賽季的中國大陸地區全媒體轉播權,使得中國球迷被迫進入付費觀賽時代。
隨著英超熱度的暴漲,賽場上球迷的歡呼有多熱烈,轉播版權費就有多高的上漲潛力。繼天盛之後,新英體育以1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英超聯賽2013-2019賽季的版權,相比彼時天盛公司的5000萬美元,上漲了3倍之多。
而此次,PP體育解約的獨家轉播權是彼時PP體育的母公司蘇寧集團以5.23億英鎊的價格拿下,而這一價格則是上一周期價格的5倍有餘。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顯示,1992年英超轉播權收入僅為1.9億美元,而到了2016年卻上漲至51.2億美元,25年間增長了近26倍。
在如此高昂價格的映襯之下,體育版權的「泡沫」迅速膨脹。作為版權方的PP體育與英超聯賽之間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簡而言之,英超聯賽的所有比賽,一切透過媒體、公共信號進行傳播和分發的,都只能通過PP體育;而PP體育為獲取這一特權需向英超聯賽支付高昂的費用,同時PP體育亦通過向其他渠道分發信號獲取版權收入。
但即便是獨家版權也並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畢竟大環境是不可預測,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的停賽便是很好的案例。
此前,以80億元人民幣競得中超聯賽五年版權的體奧動力也一度不願意按照原定價格進行支付。事實上,彼時的中超出現了各種政策調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體奧動力認為在種種的約束下會導致中超的觀賞性和社會關注度下降,故而不願意按原計劃進行支付。
然而與日趨「天價」的體育賽事版權不同,賽事生意的盈利模式卻並未發生質的變化,國內轉播賽事的平臺創收依舊依賴廣告及付費觀賽兩大領域。但目前,我國用戶的付費習慣尚處於培養當中。
公開資料顯示,PP體育系蘇寧體育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下稱「蘇寧體育」)旗下的視頻直播平臺。而蘇寧體育系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其持股比例高達90%。
據媒體報導,此次PP體育與英超的獨家轉播合約,要求其首年便須預付三年期費用的80%,按照近5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計算,蘇寧集團首年便要支付近4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
此外,9月1日,蘇寧旗下的江蘇蘇寧足球隊突然傳出俱樂部欠薪,事後官方出面闢謠表示欠薪罷訓傳言為「謠言」。
九月的第一周尚未結束,蘇寧系便連續爆出負面消息,無風不起浪,蘇寧是不是缺錢了?
與行業龍頭差距較大
蘇寧體育真正的崛起是在2017年下半年,當年PP體育成為國內首個齊聚歐洲五大足球聯賽的版權平臺。
在與英超終止合作之前,蘇寧體育在足球賽事版權領域相當完整,其旗下PP體育涵蓋英超、西甲、德甲、歐冠、亞冠、CBA、WWE等直播,其中多數為獨家版權。如今的蘇寧體育已然涵蓋體育傳媒、OTT服務、體育零售以及體育培訓等業務。
簡單來說,通過獨家和非獨家賽事的版權合作,搭建了非常高的內容壁壘的PP體育,無疑是蘇寧體育強悍有力的拳頭;而零售起家的蘇寧,可以從體育媒體業務入手進而帶動體育零售,從看到買踏上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
然而,體育板塊雖是蘇寧重要的業態布局,但在其2019年年報及2020年半年報中並未直接披露蘇寧體育的詳細數據。
據易帆千觀數據統計,從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PP體育的月活用戶一直處於體育視頻行業的第三位,且較第一位的騰訊體育差距較大。
除此之外,在用戶使用時長、行業滲透率等方面均與行業第一的騰訊體育有較大差距。而PP體育與英超聯賽的分道揚鑣,無疑會「流失」部分用戶。
據東方財富網顯示,2019年末蘇寧批發零售貢獻的營業收入佔其營業收入總額的94.22%。具體來看,通訊產品貢獻收入23.03%、日用百貨貢獻收入16.93%、小家電產品貢獻收入16.28%、白色電器產品貢獻收入10.36%。而在2020年的半年報中,批發零售行業的收入貢獻佔比依舊高達93.56%。
而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消費需求受到抑制,2020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實現營業收入1184.24億元,同比下降12.6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67億元,同比下滑107.79%。2020年上半年蘇寧不佳的業績可以歸因於新冠疫情這起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其在2019年的淨利潤雖然較2018年有所下滑,但仍舊實現利潤93.2億元。
然而,企業的利潤事實上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帳面上的利潤,另一種則是銀行帳戶中的淨利潤。相比前者,後者才是企業口袋中實實在在、可以支配的利潤。
2020年上半年,蘇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量較以前年度雖然有所上升,卻也僅為2.45億元。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蘇寧易購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量從-66.05億元擴大至-178.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蘇寧「口袋」中的資金並不寬鬆。截至2020年6月30日,蘇寧帳面流動性最強的貨幣資金為365.2億元;而同期,其短期借款304.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4.85億元,簡而言之,蘇寧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高達369.75億元,二者近乎「持平」。
這不禁讓人思考,對於企業而言,如此高昂的版權費和「一成不變」的變現模式,究竟是動力還是「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