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過年 吃圓「大一歲」

2021-02-06 sttv今日視線

preview「冬至年邊腳,家家挲甜圓」,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潮汕人又稱之為「冬節」,是傳統的「時年八節」之一,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得煮「甜圓」、吃「甜圓」,潮汕地區更有「吃圓大一歲」的說法。市面上,冬至湯圓、粿品等應節食品也十分熱銷,一起來感受其樂融融的節日氣氛。

上午一大早,位於龍眼路的這家粿品店生意就十分紅火,顧客們忙著選購各種湯圓、紅桃粿等應節粿品。其中,作為冬至「主角」的湯圓最熱銷。據店家介紹,為滿足顧客需求,他們推出了潮汕傳統湯圓「鴨母捻」,雖然製作的量比平日多了許多,但這兩天仍供不應求。

每個人都喜歡,家家戶戶都有,代表著吉祥、平安,一家人和睦。

——市民

湯圓就是代表團圓,團團圓圓,孩子吃了就大一歲,乖乖大大。

——市民

今天「冬節」,主要是紅桃粿、發粿,這些就是大家過節要祭拜的,還有就是湯圓,「冬節」就是團圓嘛,圓圓滿滿,大家就要買湯圓,還有一些過節用的粿品,比如水晶餃、蝦餃,大家都喜愛,還有馬鈴薯粿、蘿蔔糕、年糕,這些都是冬至傳統的粿品。

——老潮興粿品店工作人員  李姐

這幾天,市區各大超市的湯圓櫃檯也是迎客不斷。在東廈路卜蜂蓮花超市內,黑芝麻、花生味、豆沙等諸多口味的袋裝湯圓讓人挑花了眼。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冬至到來顧客劇增的需求,超市提前增加了湯圓備貨量,整體銷售十分火熱,光是昨天一天就賣了18000元。

今年的品相是比較齊全的,比如說,我們潮汕的「鴨母捻」,還有海霸王、廣州酒家這些品種都是齊全的,所以提供給消費者來講,品種齊全,不同的口味、價格都是有的。在廣東有一句話,叫作「冬至大過年」,冬至都要吃湯圓嘛,所以,我們這個湯圓也是比較應這個季節的,祝顧客、廣大的消費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卜蜂蓮花東廈店生鮮部門經理  陳建偉

此外,很多家庭煮「冬節圓」,還會下姜薯、蘇木薯等,所以,這幾天,這些食材也成了市場的搶手貨。

每個人口味都不同,有人喜歡放姜薯,有人喜歡和蘇木薯一起煮,有人喜歡清淡的就放點「紅糖」,吃湯圓就配姜薯、蘇木薯,蘇木薯煮了之後會變紅,寓意著紅紅火火。

——經營者

詳細節目敬請收看汕頭電視臺《今日視線》

首播:經濟生活頻道19:00

當日重播:經濟生活頻道21:00;新聞綜合頻道22:30

次日重播:經濟生活頻道 7:24  、12:22

《今日視線》歡迎您的報料:

熱線電話:13902771234、83181234

郵箱:jinrishixian@126.com

官方QQ:1040226127

官方微博:今日視線

微信訂閱號:sttv今日視線

版權為汕頭融媒集團所有,轉載須經授權。

授權請聯繫jinrishixian@126.com

相關焦點

  • 你食圓未?你又大一歲了,著乖乖聽話!
    大埕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大埕人過冬節要吃「冬節丸」,大埕人把冬至當小過年,所以,大埕的奴仔小時候一過冬至,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冬至吃湯圓吃了就會大一歲,著乖乖聽話在大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有著北方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2017年的冬至快到了,那麼,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有什麼寓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廣東各地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為啥說「冬至大過年」?
    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在廣東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可以說冬至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廣東人甚至把冬至看做大於年的節日,那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 廣東冬至習俗是什麼呢?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腊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 在鹽鴻的冬至日,食「冬節丸」就大一歲了,你多少年沒回來食了?
    但它同過年有很多相似之處:吃團圓飯、祭祀祖先.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之間,而冬至後,日照時間逐漸變長。在古代,冬至十分重要,這一天代表著陰極盛而陽生,萬物開始新一輪的生長。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那時候生活清苦,餡料可沒有現在豐富,清一色的白菜,豆腐,粉條,見不著肉腥,但吃得依然香甜。
  • 冬至吃的那些事兒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台州擂圓
  • 大安冬至吃甜丸
    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節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冬節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節丸」。「冬節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今天你吃了嗎?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又到一年冬至,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冬至吃湯圓,吃了湯圓長一歲,那個時候的我們特別盼望冬至,不僅因為過了冬至可以長大一歲,也因為過了冬至,過年的氣氛會越來越濃,過年有壓歲錢、穿新衣、放鞭炮……兒時的回憶總是那麼美好,長大後對冬至的感覺似乎淡了一些
  • 在兩英食過"冬節圓"就大一歲了,你多少年沒回來食"圓"了?
    」之俗語吃完「冬節丸」就又大一歲了可見大家對這個節日還是相當重視的那麼問題來了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
  •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
    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後,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祭祖,而後一家團圓,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民間習俗,冬至這天吃了湯圓,就長了一歲了。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圓「七十二變」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台州人既不吃北方水餃,也不吃南方湯圓,但總會來一碗熱乎乎、寓意團團圓圓的冬至圓。台州各地吃的冬至圓還有差異噢!01椒江 路橋 黃巖 臨海台州椒江、路橋、黃巖、臨海的冬至圓叫「擂圓」,拌入紅糖、芝麻、桂花餡滾上豆黃粉,軟糯香甜口感細膩,是經典的甜圓。
  • 潮汕人食過冬節丸大一歲,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潮汕人相當重視,並稱之為冬節,是每年時年八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也是距離過年最近的節日,屬喜節。但它同過年有很多相似之處:吃團圓飯、祭祀祖先,家裡有以虛歲計算未到15歲年齡的孩子要拜公婆。或許因為這些緣故吧,潮州民間就有「冬節小過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
  • 海門人人過冬節,吃了冬至丸又大一歲...
    今天就是:冬至潮陽人稱為「冬節」潮汕地區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而在廣東其他地方更是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可見大家對這個節日有多重視潮陽家家戶戶都要過冬節那麼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冬大如年,妹子如此搓潮汕湯圓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徵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今年的冬至圓竟有「七十二般變化」,你吃過嗎?
    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台州是最能讓吃貨瘋狂的地方,冬至這樣的大日子,除了傳統的祭冬活動,台州在吃上面也有講究。台州人既不吃北方水餃,也不吃南方湯圓,但總會來一碗熱乎乎、寓意團團圓圓的冬至圓。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2020冬至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為什麼...
    今天我們迎來了「冬至」。作為農曆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氣之一,冬至時節北方素有「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語。而南方也有「吃了冬至圓,每人大一歲」的說法。  漫漫冬日正是進補好時機,吃貨們已經蠢蠢欲動。冬至吃什麼,怎麼吃?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由來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 冬至大過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
  • 本周天氣可能又要大反轉 今天又逢冬至 你吃湯圓了嗎?
    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數九寒天」馬上就要到了!數完「九九」,便意味著「餘寒消盡暖回初」,古人一邊數九一邊從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為啥說冬至大過年?為啥說過了冬至長一歲?溫州冬至都有哪些習俗?
  • 化州人過冬至,為什麼要吃籺?冬至大過年!
    化州素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北方流行冬至吃餃子然在,在化州流行的卻是「做冬」大過年例盛行的不是吃餃子而是吃「籺」身為化州人,今天跟人打招呼千萬不要說「冬至快樂」 生於長於化州,是經常都可以吃到籺的。離開家鄉在外的人,往往會很想念家鄉那種種美味的籺。做籺吃籺是化州人們過冬至過春節最古老、最傳統,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對於要出遠門的遊子,家人常會做些籺給他們帶出去讓外地的朋友們嘗嘗。
  • 冬至|冬至大過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習俗北吃餃子在我國北方,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日向挨餓受凍的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一事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叫作「餃子」或「扁食」因此,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流傳下來南吃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