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雷射筆,聽其名字想必大家一定很清楚,常見於教師教學用,但究其原理大家清楚嗎?本文主要介紹雷射筆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帶來的危害,感興趣的童鞋快來學習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9239.htm雷射筆,也被稱為雷射指示器、指星筆等等,是一種加工而成的發射器。而常見的雷射筆有紅光、藍光、綠光和藍紫光等等顏色,而每種顏色光的雷射筆原理並不相同,
常見的雷射指示器有紅光(λ=650~660nm, 635nm)、綠光(λ=515-520nm, 532nm)、藍光(λ=445~450nm)和藍紫光(λ=405nm)等。
紅光雷射筆結構最簡單,之所以說簡單是因為紅光雷射筆基本上僅是一個由電池做能源的二極體。而且有產生該波長的雷射二極體。紅光雷射筆最早出現於1980年代,是龐大笨重的價值數百美元的設備;則很小並且很便宜。
近些年出現了波長為671nm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 (DPSS)紅光雷射筆。雖然該波長可以用便宜的二極體得到,但是DPSS技術可以產生質量更高,頻段更窄的雷射。
雷射筆原理——綠光雷射筆使用波長808nm紅外雷射激發非線性晶體,產生1064nm紅外光,再經倍頻產生532nm綠光,屬於固體雷射。一些綠光雷射器工作在脈衝或者準連續模式下來減少冷卻問題,延長電池壽命。宣布的不需要倍頻的綠光雷射有著更高的效率。在夜晚即使是低功率的綠光由於大氣分子的瑞利散射也可以看見,這種雷射筆常被天文學愛好者們用於指點恆星和星座。
綠光雷射筆可以有多種輸出功率。5mW使用起來最安全,並且在較暗照明下也可見,所以為指點目的也不需要更強的功率。
雷射筆原理——黃光雷射筆市場上出現了波長為593.5nm的黃光雷射筆。基於DPSS技術將波長為1064nm和1342nm的兩束雷射通過一非線性晶體相加而得到。該過程的複雜使得黃光雷射筆不穩定且低效率,隨溫度變化輸出功率在1-10mW,如果過熱或過冷還會發生模式跳躍。這是因為雷射筆的尺寸導致無法提供所需的溫度穩定和冷卻部件。
另外,大部分593.5nm雷射筆工作在脈衝模式下以便採用尺寸和功率較小的泵浦二極體。
雷射筆原理——藍光雷射筆原來只有經DPSS產生的473nm藍色雷射,功率偏低及不穩定。隨著CASIO開發出包含藍色雷射二極體(445nm)的混合光源高亮度投影機,功率超過1000mW(第四類)的藍光半導體二極體被大量生產而普及化。
雷射筆原理——紫光雷射筆使用波長405nm的藍紫色雷射二極體,屬於半導體雷射,接近紫外光波段,可視度較低,但能激發螢光,具有驗鈔和檢驗化學品作用。
雷射筆原理——注意事項上面是對各種顏色雷射筆原理介紹,了解這些原理,大家才能正確地使用雷射筆。不過,在使用的過程中,大家切記不要用雷射筆照射他人的眼睛,這樣很容易導致他人的視網膜受損,對視力造成很大影響,請各位務必謹慎使用。
拓展閱讀:
光纖雷射器原理與特性詳解
雷射照明將取代LED照明?
半導體雷射器自動功率控制電路設計
中國石墨烯獲重大突破:將增加雷射發射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