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學界的「三駕馬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可惜如今只剩一人
陝西文學界有三座「高山」,代表了目前陝西文學的最高境界,寫作風格也都是各有千秋。
他們就是被稱為「陝西三大家」的三位大文豪——路遙、陳忠實、賈平凹。
這「三駕馬車」,最早獲得「茅獎」的路遙於1992年以42歲之齡早逝,陳忠實於2016年以74歲之齡病逝,唯餘年紀最輕、獲「茅獎」也最晚的「鬼才」賈平凹,仍在以幾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出作品。
我們今天就先來說說已經逝世的兩位作家吧。
陳忠實
陳忠實,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
1997年陳忠實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發廣泛關注。
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說到陳忠實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白鹿原》,這本小說以白鹿原為主要背景,講述了白鹿兩大家族跨越三代的恩怨情仇,以小見大地勾勒出從清末民初到建國之初,長達半個世紀裡的民族興衰史。
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電視劇等一經播出,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可以說,它是一本真正的史詩級長篇小說。是陳忠實成就了《白鹿原》同時也是《白鹿原》成了陳忠實。
陳忠實老先生已經離開我們許多年了,但我們依然需要向我們的文學偶像陳忠實先生致敬,這本《白鹿原》任何時候拿出來讀,都是意義匪淺。
《白鹿原》以中國近代波瀾壯闊、滄桑巨變的歷史為緯,筆觸所及,道盡了多少滄桑往事、民族秘辛。
這本書的魅力,也會跟陳忠實先生一樣,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永不磨滅。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購買
路遙
路遙,原名王衛國,陝西清澗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
1986年後,推出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積勞成疾,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不久英年早逝。
路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之前在上學的時候也曾讀過他的《平凡的世界》,看了沒幾章,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現在我還會時不時地翻出他的書來讀。
路遙1949年12月3日出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
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
1992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路遙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去創作《平凡的世界》,頭三年到各地考察、採訪,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構思小說框架、人物、情節。
為了體現生活的逼真感,他還要主動去體驗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為創作積累素材。
比如為了了解礦工的生活,他下到礦井裡和礦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有時他還會堵住幾個剛剛升井的礦工,為他們遞上煙,點燃火,一起坐在陽光下閒聊。
為了切身實地去挖掘素材,沒人知道他是寫過《人生》的作家,都以為他是新來的煤礦工人。
《平凡的世界》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
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現在依然是中國人最愛看的書之一,也是中國高校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長篇小說。在娛樂節目、消遣讀物充斥市場的今天,《平凡的世界》紙質版依然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在增長。
文末可購買
今天,我們重讀路遙,會更加深刻地懂得努力奮鬥的意義。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一個底層青年拼搏向上的艱辛歷程,他的每一步都飽含著改變卑微命運的倔強。
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在改變命運的艱難行進中,他是如何克服傷痛、迷茫和孤獨,一步步去完成人生的救贖。
對路遙和陳忠實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他們的著作,豐富自己的內心,感悟人生。
人生多磨難,正是如此,我們更要活得精彩!在你迷茫甚至跌落人生低谷時,不妨看看《平凡的世界》,你會發現,你所遇到的什麼都不算!
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