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11月14日。這個在網絡語境中被立為「屌絲節」的日子,似乎已逐漸被人遺忘。
「屌絲」不再,「屌絲節」何存?
雖如此,中文網絡裡映射現實的詞語卻頻繁更新著。如果說2012年能夠濃縮時代B面的網絡詞語是「屌絲」,那麼在2018年,這個詞語可能就是「舔狗」。
中國的年輕人,總是那麼愛自嘲。
2013年4月,紐約時代廣場的電視看板上出現了「屌絲DIaosi——Made In China」的字樣。那是「屌絲」走出中國的一天,這意味著「屌絲」國際化了。美國人很快通過翻譯軟體認出了帶有生殖器意義的詞語,然後將這條帶有「屌絲」字樣的廣告禁播。他們不知道,在中國,這個詞語已經超越了組成詞語的字的意義。
時代廣場大屏幕上的「屌絲」字樣
屌絲最早起源於百度貼吧李毅吧,是李毅吧吧友們的自稱。這批人趕上了中國網絡文化最興盛的時候,同時他們也正處在當時中國網絡文化的代表地李毅吧,即「帝吧」,又稱百度羅浮宮。他們的造梗能力極強。在經歷幾次大規模老網民人盡皆知的「聖戰」後,帝吧人以內涵自居。當時,一些諷刺李毅的球迷擔任了李毅吧吧主,將「帝吧」的粉絲稱謂改為了「毅絲不掛」。「毅絲」便成了李毅吧用戶的代稱,又稱「D(帝)絲」。
正如大家已經知道的。後來,「D」的簡短足以讓這群有想像力的中國年輕人們從英文再改成中文,於是,「D」慢慢被某生殖器的代稱所取代。「屌絲」最終成型。而屌絲身份恰好又與這群「國務院的心,吃泡麵的命」的核心李毅吧用戶契合,屌絲最終,就成為了那些中國社會中下層階級年輕人的代稱。
MC石頭——一位留著長發,戴著墨鏡的老哥,喊麥文化的先驅者。因為有人冒充其本人喊麥,於是他在自己的視頻中回應道:「我的低調,不是你們裝逼的資本」,不經意間給2018年的世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網絡遺產」。他曾被視為屌絲的標杆——最符合屌絲形象的一個人。
「大家吼,我是MC石頭」
網絡用語的微妙之處就在於,它能把那些隱藏在社會浮華表面的深刻意蘊,用戲謔和相對圓滑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這樣的表達,這是一種庶民的敘述方式。
2014年,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發布了全國首份《屌絲生存現狀報告》。這份報告包括21萬餘份數據,報告顯示,男屌絲一般在21-25歲,女屌絲在26-30歲之間,他們常年在外打拼,平均月收入僅為2917.7元。
中國的屌絲背後,是中國經濟總量年年提升,而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底層難向上一階層攀爬的社會現實。它不是簡單的青春情緒,更多的,是一種對現實不滿的積壓。由於極端民族主義和原教旨主義很容易在這一群體內找到自己的位置,屌絲還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沒有歧視屌絲的意思)
同時,「屌絲」並不會因為它的走紅而洗脫其天生自帶的「劣質」和「粗俗」標籤。就光憑「屌」這個字,「屌絲」就可以被刀剮幾千回合了。於是,「屌絲」一詞被理所當然地收錄在了《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當中。2016年,新華社又在《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中將「屌絲」列入新聞禁用詞中。又由於網絡大潮浩浩蕩蕩,各種新詞語爭相誕生,「屌絲」最終成為了歷史。
「屌絲」一詞的消逝,是否意味著屌絲群體就不存在了呢?
「屌絲」一詞死後,中文社區網絡又有暗含「捧殺」意味的「土豪」,自貶的「城會玩」(暗示自己身在不發達地區,沒見過世面),被快節奏生活折磨的「葛優癱」等詞語。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帶有年輕人對生活的自嘲。但和「屌絲」意義相近,同時又具有同等現象級的詞語,幾乎沒有。
直到2018年,一個新興嘲諷的絕佳問句的出現,讓大家重新感受到了當年屌絲群體殘留下的的餘溫。
「答應我,別做舔狗好嗎?」
「舔狗」並沒有當初的「屌絲」那麼具有影響力。它不可能被人民日報引用,它也不會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但它會出現在中文網絡社區的每個帶有當年屌絲氣質的社區,這樣的網絡社區經常被視為「直男」們的歸屬地。
在虎撲的主幹道上,除了JRs們掛在嘴邊的「什麼水平」,還有獨特的諮詢專區。它們包裹著假裝諮詢情感問題的外衣,然後貼上追求「女神」並受挫的聊天記錄:
「早安。」
「嗯。」
評論區便會出現各式各樣對版主別當舔狗的勸誡和表情包。
圖源於虎撲
在@帶帶大師兄的微博評論區,一反常態地誇獎孫笑川本人的博主,將會被「親切」地問候,「舔狗不得house(好死)」。除此之外,在能被解構出各種各樣關於「舔狗」的新聞的評論區,也會出現「別當舔狗」的表情包。
「舔狗」據說最早出現在2016年的貼吧,蟄伏兩年,今年才成流行語。起初,舔狗僅限於形容那些在感情之中不顧尊嚴「跪舔」對方的那個人,到後來,又逐漸發展為對阿諛奉承之人的形容。如今,百度貼吧有專門的「舔狗吧」,新浪微博也有「@關愛舔狗」這樣收錄「舔狗」言論的自媒體。
將「舔狗」二字拆分,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個詞自帶的「卑微」屬性。又「舔」又「狗」,讓人不禁想起動畫片《貓和老鼠》裡那隻平日兇神惡煞的大犬,面對湯姆時,他表現得蠻橫和霸道,但是在主人面前卻對跪舔行為甘之如飴,倘若主人興高採烈那也罷,只可惜主人又踢又踹。可以說這就是舔狗的典型。
當然,如果大家跳出被「狗」限制的思維,我們會發現,湯姆也是個舔狗。
「舔狗」湯姆
「舔狗」精神的發揚者有很多,大多數名不見經傳,並出現在社交網絡裡訴苦。他們和「屌絲」有差別。雖然「屌絲」也名不見經傳,但是「屌絲」基本符合「矮矬窮」三個條件,而舔狗卻不一定。他們可能條件並不差,長相也並不磕磣,然而在面對「女神」或是領導上級時依舊能夠放下自己足夠多的尊嚴和身位,一方面獲得自我安慰,另一方面則希望給他人送上歡愉。
有網絡段子這麼寫:初三那年愚人節,我喜歡的女生給了我一塊奧利奧,還親手送到我的嘴裡。你們知道嗎?我當時臉都紅了。當我咬碎發現味道怪怪的,裡面加了牙膏,我沒吐出來,全咽下去了。她當時還急了:你快吐出來,裡面有牙膏,你怎麼咽下去了。我看著她說:因為是你給我的。她臉都紅了,笑著說:你真是個hape(通「哈批」,四川方言)。就在那天她發了個有我的照片的微博:舔狗真是搞笑。
這樣的段子會讓人勾連起「屌絲」尚存時的記憶。然後發現,舔狗和屌絲,都是一群愛而不得,渴望向上攀爬只能放下自尊的人。舔狗沒有屌絲反抗現實的氣質,沒有屌絲般用自嘲來鼓動自我向上發展的意願。舔狗有的只是旁人看起來的傻或愚笨,局限在自我範圍內的精明,而跳出了這個圈,他人對舔狗的態度,只有嘲弄。
今年7月,虎撲社區流傳出吳亦凡「幹音」視頻,吳亦凡微博回應稱「虎撲不搞籃球來搞我」。「直男」和「飯圈」的大戰就此打響。吳亦凡出歌diss back,引來說唱圈內多人紛紛表態支持。面對圈內圈外real不real的討論,在《中國新說唱》的節目中被封「硬核」說唱的那吾克熱,也向吳亦凡擺出尊敬的姿態。在新一期公演中,儘管那吾克熱頻頻向吳亦凡示好,吳亦凡卻坦言把他放在第六人選,即備胎。節目之後,那吾克熱被diss為舔狗,指其吃力討好卻不受待見。
《中國新說唱》節目截圖
娛樂圈的表象未必真實,是否「舔狗」也只能停留在談資層面。但網友對那吾克熱的議論卻透露出人們對為上位而討好者的鄙棄,而關鍵是在討好後未收穫理想結果,轉為狠狠的嘲笑。今年10月,網絡上流傳出幾張北京某重點小學一年級班級家長群的聊天截圖,截圖裡,家長們絞盡腦汁和中老年表情包圖庫感謝老師班主任的「辛苦勞累」。這也讓我們想起了曾幾何時被家長們諂媚送禮支配的恐懼。網友們的意見出奇的統一,將家長們視為「舔狗」。
群內部分聊天截圖
網友評論
在關係社會裡,家長們需要討好老師,下級需要討好領導。上舔送豪禮,下舔則動嘴皮。
人們需要依靠這些各式各樣的手段來維護一段良好的關係,然而現代社會裡,關係社會原有的那一套秩序被逐漸瓦解,在激進奮發的青年人眼中,為維護關係放下尊嚴遠不如自我努力來的痛快。老一輩的那一套東西會得到他們大聲地嘲弄。
但問題的關鍵是,中國的年輕人真的能擺脫當舔狗嗎?
在「舔狗」流行後,網絡上湧現出大批「舔狗話術指南」:《商務舔狗話術指南》、《設計公司舔狗話術指南》,《廣告公司舔狗話術指南》等等。年輕人們雖然盡力地嘲弄老一輩的「舔」,但依舊逃不掉這一輩的「舔」。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在對甲方時,對導師時,對編輯時,對領導時。
網傳的「讚美話術」
在《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裡,新垣結衣在充滿精神高壓的情況下應接不暇地接受各種任務,忍氣吞聲地微笑面對職場生活。中國年輕人對此也頗有感觸。
我們才發現,人人都在嘲笑舔狗,但或許人人都是舔狗。
「舔狗」一詞的流行,究其原因,不過就是舔狗越來越多了。自網絡普及以來,中文網絡社區總能夠帶來屬於中國年輕人的觀察,這些觀察可能是在帖子裡,可能是在流行語裡,或者是在某個自造詞中。它們或許粗俗,或許不切實際,但這些詞語和「點讚」「厲害了」這種包裝出來的網絡詞彙相比,更顯中國年輕一代和社會現實間的關係。
6年前我們的網絡用戶——年輕人,在流動人口的大潮中發現自己窮而不得的命運,然後大聲地自嘲。6年後的年輕人,在追求地位和心儀對象的途中發現自己愛而不得,舔而無用的命運後,然後大聲地自嘲。
雖然無法預知舔狗是否會和屌絲一樣逐漸消逝,但中國的年輕人們總會是在和變動著的大時代做著帶有阿Q意味的自我嘲弄。
未來6年,這群嘲笑別人也嘲笑自己是舔狗的年輕人們是一無所有還是應有盡有?未來的網絡詞語,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參考資料:
《2014屌絲生存現狀報告》
http://doc.xueqiu.com/14973b22dea37b3fcf47fdd1.pdf
《遏制網絡低俗要從通稿抓起?新華社一口氣新增57條禁用語》
http://www.sohu.com/a/158410582_250147
(圖源於網絡)
文字 | 烏雞
美編 | 紙巾
排版 :烏雞
窗外事長期招募文字記者、攝影記者、視頻製作人和製圖美工。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並對我們感興趣,請將自我介紹以word的形式發送郵件至zwypcxx@outlook.com。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