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我沒有時間焦慮。」
全文2742字,閱讀約需5.5分鐘
新京報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崔馨藝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女人味是由誰來定義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一向被視為知性、獨立女性代表的楊瀾對黃曉明發出靈魂拷問,這也使得其現身即衝上話題熱搜榜。
人們對楊瀾的印像總停留在一頭幹練短髮,溫柔清甜的微笑和一身極具氣場卻不失優雅的職業裝。從22歲成為小有名氣的主持人,到26歲放下一切留學美國,30歲回歸後推出訪談節目、創辦公司、拍攝紀錄片,楊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斷突破自我。
近日,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主要是為「姐姐」們加油捧場,自己眼中的她們勇敢地突破了外界給予的標籤或自我設定的障礙,通過螢屏釋放真我。
儘管外界眼中楊瀾經常頂著「完美女人」光環,但她並不認為兼顧職場和家庭的女性應以所謂的完美標準要求自己。「我想和很多掙扎在事業和家庭,特別是在時間平衡點上的媽媽們說,你不需要面面俱到,坦率地承認自己做不到,爭取家人或者是同事的理解和支持,用誠實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就好。
━━━━━
30歲職業生涯剛起步,「小車不倒儘管騎」
伴隨「姐姐」們乘風破浪以及《三十而已》熱播,30+的危機和困惑被放大。不過,楊瀾坦言,這無需焦慮。
楊瀾眼中30歲只是職業生涯的起步。也是在這一年紀,她創立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彼時,自己也升級為母親。
「那個時候的確會感到精力不太夠用,但我沒有時間焦慮。」2001年開播至今,這一節目已成功採訪(拍攝)了全球超800多位各界精英人物,楊瀾認為自己達到目標,並感受到價值感。
「三十而立」對楊瀾來說並不是一個年齡限制。她認為人始終要有所規劃,「沒有人計劃著去失敗,但是人們總是失於去計劃,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楊瀾很欣賞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自行車不會倒就是因為你一直在往前騎。「小車不倒儘管騎」的道理,也成了其家庭事業兼顧的秘笈。不過,對於當代獨立女性,她認為可以選擇做全職主婦或者職場上打拼,也可以兩者兼顧,這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照顧家庭不只是女性一方的責任,我覺得一定要讓老公參與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中來」,楊瀾表示,女性不需要在家庭和事業當中被迫地去選擇,「我常常說,你是用左腿走路還是右腿走路,肯定是兩條腿一起走路,我們在人生當中是可以努力做到兼而顧之的」。
楊瀾兩個孩子年幼時,也會因為工作錯過家長會,有時候甚至缺席生日派對。「我會告訴他們因為有一些工作是不能推遲的,跟孩子坦誠地說出我的困難。」楊瀾回憶,孩子很小時都會忍著心裡的不情願,告訴她:「媽媽你去吧」。雖然很難,但楊瀾會用誠懇的方法與孩子交流,希望獲得支持和理解。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是楊瀾頗為喜愛的書籍。作家寫道,一個女性若想靠寫作養活自己,必須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因為在這裡可以不受打擾,不需要做其他人地去生活。楊瀾認為,這個房間不僅是一個物理房間,也是一個精神的自我空間,是女性能夠彰顯自我人格與價值觀,實現真正獨立的表現。
榮光背後,她也曾經歷「乘風破浪」的日子。
1990年,22歲的楊瀾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並成為央視《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紅極一時。但小有成就時,她決定放下一切,前往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對於這一取捨,她說緣於當時一個簡單的信念:我不想吃青春飯,我的事業是隨著年齡增值,而不是不斷貶值。
不過,學習不完全是要去完成一個學歷教育或者學位教育才叫學習。「工作是學習,跟人交往也是學習,主動看書,跟專業人士請教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一種方式」,她表示,作為一名母親,沒有什麼比一個愛學習的母親能夠給孩子樹立更好的榜樣,這比千言萬語、苦口婆心說教都要管用得多。
楊瀾告訴記者幾天前與19歲女兒的對話,她問:「你覺得有這麼一個忙碌的媽媽,會不會覺得在成長過程當中有一些欠缺或者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女兒坦言小時候看到別人的媽媽出現在孩子每一個生日派對上,有一點點羨慕,但後來發覺有這樣一個獨立的職業的媽媽,非常驕傲。
━━━━━
「最重要的社會公平就是教育公平」
楊瀾對女性角色有著自己的執拗。
談及教育,楊瀾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父母對她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男女平等,女孩可以用知識改變命運,爭取自己人生的機會。但直到今天,有關男女的偏見依然存在,無論是教育機會的分配,還是潛意識中的職業認知,她認為這些觀念必須得到改變。
「最重要的社會公平就是教育公平。無論城裡還是鄉村孩子,無論男孩、女孩都應該是公平的。但是在很多地方,還是會把優先的教育機會給男孩,這種觀念必須要改變」。楊瀾提及,很多人認為女孩子不應該學數理化,就像說女司機一定沒有方向感一樣,這其實都是偏見。
英國一個「女童計劃」令楊瀾至今印象深刻,「在6到7歲這樣一個性別意識形成的關鍵年齡段,讓男孩和女孩一起畫畫。畫一個護士時,會發現幾乎男孩和女孩都把護士畫成女的,要畫腦外科醫生、消防員或者太空人,又都會畫成男的。這時候門打開,進來一個男護士、女消防員或者女太空人,大家都會很驚訝」。
而這樣的異樣目光,也曾投向楊瀾。
幾年前,楊瀾開始拍攝人工智慧紀錄片,質疑聲音隨之而來:「你不是個文科生嗎,你不是個女的嗎?」。
「就好像你是女的、你是文科生,就跟科學沒有關係,但是有誰能夠限制我學習的願望呢」她表示,作為女性本身,要去打破這樣的偏見。」
同樣,步入職場的女性可以「不那麼害羞」。楊瀾提及谷歌、facebook高管謝麗爾·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其中談道,女性不應躲在會議室最後一排,而是應該向前一步,發表自己的觀點,給公司帶來價值。
「向前一步是態度的問題,同時還有方法的問題」,楊瀾說道,「我們經常發現,在職場中女性不善於跟公司要求加薪或者升職,但是男性稍微做了一點成績,就很勇敢地跟老闆談條件。我覺得女性也可以更加主動、有理有節地去要求自己獲得相應的升職或者加薪的權利和機會。」
疫情使得全球經濟一度陷入停擺,楊瀾在採訪時發現,女性、低收入階層人群受到衝擊更大。「很多女性從事服務性工作,當餐廳、商場關門時,她們就失去了經濟收入,同時還要維持家庭的運轉。所以整個社會應該給這些勞動者們一些基礎保障,這其中很多是女性,這是我想呼籲的。」
楊瀾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這樣的危機當中,數字經濟轉型加速,很多女性在直播帶貨、社群營銷方面又找到了新的發展機會 「你應該有冒險精神,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同時還要更加審慎。要去研究這個市場,不要盲從,因為任何行業的成功都不是那麼簡單。」楊瀾認為,這個時候更要多學習、多思考,擴展人脈,這樣能夠尋得方向感。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