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王娜)12月5日,第十屆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為「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本屆年會由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秘書處、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共同主辦。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謝富勝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王中保研究員等國內知名學者出席大會。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震副教授,上海財經大學丁曉欽教授,年會輪值主席、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李幫喜副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 主辦方/供圖
彭剛首先致辭,他指出,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在促進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和教學發展、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政治經濟學學者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青年學者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的重要指示,圍繞「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更大的理論支撐。他表示,清華大學願意同廣大青年學者一道,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不斷建設和完善學科交流和成果整合的廣闊平臺,使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同頻共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謝富勝教授 主辦方/供圖
謝富勝做了題為《轉型增長的奇蹟》的主旨報告,總結了現有研究對「中國奇蹟」理論闡述的貢獻和局限性,提出在「經濟體制改革-技術經濟體系」的框架中解構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和轉型動力,並據此對我國經濟轉型與增長的不同階段作出劃分。
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曉欽教授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王中保研究員 主辦方/供圖
大會邀請了6位傑出中青年學者代表做主題報告。王中保以《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建議>》為題,對「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的歷史背景、理論內涵和現實意義做出全方位解讀。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鄢一龍副教授 主辦方/供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鄢一龍副教授做了題為《「十四五」: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梳理了「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分析了未來「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五大引擎」。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喬曉楠教授 主辦方/供圖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喬曉楠教授做了題為《工業化與雙循環:對新發展格局的政治經濟學探析》的主題報告。報告在資本循環的理論框架中分析了我國工業化道路與「雙循環」格局的歷史演進,並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策略。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紹東教授 主辦方/供圖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紹東教授的報告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性假設問題》,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理論內涵。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齊昊副教授 主辦方/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齊昊副教授做了題為《市場監管與不穩定勞動:監管政策對網約車司機的影響》,指出以網際網路平臺為依託的新的資本僱傭勞動形式導致了「彈性工作的低弾性」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瀟副教授 主辦方/供圖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瀟副教授做了題為《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與個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理性思考》。他指出,對於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應明確其擴張邊界,維護和鼓勵新個體經濟在網際網路新業態中的相對獨立性。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趙峰教授 主辦方/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趙峰教授對各報告做了精彩點評。他表示,各位專家無私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廣大青年學者提供了接觸理論前沿的寶貴機會,希望大家能夠倍加珍惜,努力學習。
分論壇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當代資本主義 主辦方/供圖
分論壇2: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主辦方/供圖
分論壇4:新發展格局的政治經濟學 主辦方/供圖
大會同步開設5個線上專題分論壇,邀請50位青年學者匯報優秀學術成果,20位國內知名青年學者進行點評。各分論壇圍繞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當代資本主義新特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等近30個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各位學者暢所欲言、充分交流,會議氣氛熱烈。
本屆大會嚴格遵守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克服挑戰,採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吸引了超過200人次學者參加,共收到青年學者投稿論文逾150篇,經過嚴格選拔,有50餘篇論文入選本年會。參會代表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6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政治經濟學評論》《社會科學輯刊》《當代經濟研究》《經濟縱橫》《財經問題研究》《財經科學》等多家核心期刊的代表也受邀參加了交流。
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旨在為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搭建廣闊的交流平臺,分享和交流前沿理論,推進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自2011年首次在清華大學舉辦以來,十年砥礪,再啟徵程。年會緊扣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命題,以更加奮進的姿態,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