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在《你好,生活》中,47歲的朱迅對著遙遠的天邊大聲地喊,媽,回家吧,媽,想你了。說到想你了時,朱迅顯然已不能控制自己。
原來朱迅84歲的媽媽,寧願自己在加拿大的老年公寓生活了10多年,也不願意回來和女兒住在一起。
朱迅曾多次哭著問媽媽,「媽媽,你愛我嗎?」那頭沒有回答,而是無盡的沉默。
我想不管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雖然朱媽媽曾表示自己很愛朱迅,只是遠在加拿大的大姐獨自一人生活,更需要她,但當聽到孩子這樣發問時,內心必然是痛的,因為在這一刻孩子與媽媽的連結是不清晰的。
我想我們每一個媽媽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那麼如何讓我們年幼的孩子在生命之初就能知道,媽媽無論在任何時刻都永遠永遠愛著自己呢?
今天K媽推薦的是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
作者: [法] 阿斯特麗德·戴斯博爾德 著 / [法] 波利娜·馬丁 繪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豆瓣評分:9.6分
1.雖然你終將會長大離開我,但我每一天都愛著你,永遠愛著你。
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也許你需用5分鐘讀完,但是孩子卻會用一生的時間去銘記去懂得。
作者戴斯博爾德,哲學系畢業,有著很深厚的哲學功底,她的作品簡單但卻又深刻。
繪本中的捲髮小男孩叫阿奇,他像極了我們大部分的孩子,有時候特別的淘氣,有時候又很乖巧,有時候會勇敢的去探索,但有時候也會猶豫不前,還有一點就是他對愛有著不確定性,尤其是當自己犯錯誤惹媽媽生氣時。
「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這不僅是阿奇的疑問,也是我們所有孩子的疑問。
繪本中,面對孩子的疑問和擔心,媽媽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的銘記在孩子的心裡,這是媽媽分享給孩子的秘密。
孩子,從你出生那一刻起,媽媽就愛上你了,甚至比那還要早。
你想的起我時,我愛你,想不起我時,我也愛你;你帥氣健康時,我愛你,你生病變醜時,我也愛你;你聰明乖巧時,我愛你,你調皮搗蛋時,我也愛你;你成功時,我愛你,你失敗時我也愛你;你勇敢「戰鬥」時我愛你,你嚇得「逃跑」時我也愛你......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寶貝,雖然你終將會長大離開我,但我每一天都愛著你,永遠愛著你。
K媽在孩子做錯事時有時沒忍住發脾氣,孩子看到我生氣就會哭得越發厲害,她並不是因為自己委屈,而是擔心我不再愛她了。
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中「你聰明乖巧時,我愛你,你調皮搗蛋時,我也愛你」讓孩子明白,不論在任何時候媽媽都會永遠愛自己,哪怕自己做得再不好,媽媽只是針對自己做錯的事,改正就好了。
2.愛就像是一種程序,一種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的程序。
電影《人工智慧》講述了在21世紀中期,人類科技高度發達,人工智慧機器人製造技術已經高度發達,先進的機器人不但擁有以假亂真的人類外表,還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是一部科幻電影,但它卻能夠直擊人們內心最深處。
莫妮卡的兒子馬丁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為了緩解傷痛的心情,她領養了人工智慧機器大衛。但是事情就在馬丁突然甦醒重新恢復健康後,一心想得到媽媽的愛的大衛卻因一系列事情逐漸「失寵」,最後被莫妮卡拋棄。
被媽媽拋棄之後,大衛仍然很執著的尋找傳說中能將自己變成真小孩的藍仙女,大衛幻想著有一天重新得到媽媽的愛。
這一等就是2000年。
在世界被冰封過了2000多年之後,留下來的機器人救出了大衛,為他虛構了一個家。
在他的強烈願望下,他如願見到了媽媽莫妮卡,但是時間只有一天。
當媽媽莫妮卡告訴大衛,她一直都是愛著大衛的,大衛聽到這段告白時,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這也成了最後永恆的時刻。
愛是存在於大衛體內的一種程序,一旦激活後,是讓大衛永久難忘的印記。
如何讓孩子下載愛的程序,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給我們早已寫好了代碼,你只需按步輸入。
3.媽媽無條件的愛是孩子安全依戀的保險帶。
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比曾經發表過一篇著名極具影響力的文章《母親的照料和精神衛生》,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道,嬰兒和年幼的孩子應該和母親(或者其他永久看護人)建立一種溫暖的親密的持久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雙方都能感覺滿足和喜悅,他把這種持久的情感連結定義為依戀。
依戀可以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不安全型依戀又可以分為焦慮矛盾型和迴避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
如果媽媽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對孩子的各種需求做到及時的同時對孩子的微笑談話,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一起玩耍,那麼孩子就會容易形成安全依戀,這樣的孩子會覺得我能行,我可以,很自信,感覺自己是被愛的,即使被批評時也不會懷疑。
不安全型依戀
如果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回應他的行為是不一致的,對孩子的反應是依賴於自己當時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也就是說上一秒還可能很開心,下一秒可能就是大發脾氣,也就是說孩子的合理需求能不能得到得到及時的回應,是不確定的,那麼孩子就容易形成焦慮矛盾型的依戀關係。
而迴避型依戀一般是母親對孩子的各種信號反應遲鈍,對孩子的情感表達,互動,身體接觸都很少,孩子的各種情感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迴避與母親的接觸,從而防止由母親帶來的傷害。
很多孩子因為常年不和媽媽在一起,當有機會終於見到媽媽時,他們一般都會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在一個角落裡,他們不確定媽媽是不是愛自己。長大後,他們也小心翼翼地與他人相處,即使遇到真正喜歡的人,也很難鼓起勇氣去表達那份愛,就像武志紅曾說,只有被愛過,才有愛的能力。
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難題幾乎逃都逃脫不了和父母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的親密關係,決定了你與孩子的關係,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張德芬
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在與孩子的親子共讀中,我們會越發的感覺到我們的愛的源泉打開了,那每一字每一句正是我們要說給孩子聽的,只是以前自己不知道如何表達。
在這本繪本的共讀中,我們與孩子的情感連結也會越來越緊密,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安全的,因為媽媽用愛築就的這條安全保險帶堅而不可催。
最後以著名作家冰心的詩歌《母親》祝願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知道天下所有的媽媽,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和苦衷,媽媽都永遠永遠愛著你,心中的風雨來了,都可以躲到媽媽的懷裡。
《母親》
作者:冰心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裡;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謝謝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您,您的點讚關注和轉發,將是對K媽寫出更好的作品的最好的鼓勵和支持!
會魔法的K媽,幼兒教育指導師,兒童閱讀指導師,愛孩子,愛閱讀,愛童書,願與萬千爸爸媽媽分享育兒經驗和童書心得,關注@會魔法的K媽,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