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有這樣一個人,自己其實稱不上是多麼厲害,但是仰仗他人的權威或是威望、實力,充作自己的本事,這樣的人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那就是「狐假虎威」。狐狸憑著老虎的威風,耀武揚威很是囂張。不過有意思的是,「狐假虎威」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這個故事出自於漢代的《戰國策》,裡面專門講述戰國以來諸侯之間那些了不起的謀士策士的故事。當時楚國楚(荊)宣王的手下,最高軍事長官、令尹「昭奚恤」威震諸侯,楚(荊)宣王在跟群臣聊天的時候就問到了這件事:
「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
問完之後,群臣應者寥寥,只有魏國人「江乙」起身回答,而且江乙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楚(荊)宣王講了個故事: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老虎四處抓動物吃,抓到了狐狸。正想大快朵頤,不料狐狸開口說自己是受了「天命」的,是「百獸之長」。並且揚言要走在老虎前面,讓老虎看看其他動物是否害怕自己。老虎也是個實心眼,還真就信了狐狸這套說辭,乖乖跟在狐狸後面。
後面的故事很簡單,「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說到這兒,江乙話鋒一轉,言道:
「今王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您現在的百萬大軍、千裡土地,都交給這個傢伙管,人家那是怕他嗎?人家其實是怕您啊!
江乙的論斷非常高明,貶低昭奚恤的同時,還暗暗抬了楚宣王一手,馬屁拍得十分舒服。實際上在《戰國策》裡,江、昭二人是徹頭徹尾的冤家,江乙一直在說昭奚恤的壞話,昭奚恤也屬於比較嘴笨的那種,每每落之於下風,但就是屹立不倒,不為所動。通過故事我們不難發現:
狐假虎威的原因,是出於自保;
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出於嫉妒。
想不到吧,狐假虎威背後還能引出這麼多故事。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