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社區團購興起,便宜又便利,但我更不舍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

2020-12-27 騰訊網

社區團購現在算便宜,但是等到這些菜市場倒閉了,社區團購價格就會高於現在市場的價格,把之前虧的錢都給賺回來,最後虧的是消費者。而且導致菜市場倒閉的話,會帶來很多人就業成了一個大問題,從而引起社會問題。

等到社區團購壟斷市場以後,吃虧的還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參考今年年初居家隔離的時候,超市APP買不到菜,出門時間只有2小時,能買菜的地方就那幾個超市,12塊錢一顆的大白菜也是搶著買,不貴嗎?貴啊。不買就沒的吃啊,蔬菜種類特別少價格又高,沒辦法,還得搶著買。

我網上買菜的原因是因為下班晚,再去菜場來回少說要半個多小時。我做菜又慢,如果沒有平臺,我應該不太會下廚做菜了。但是周末有空我還是會選擇去菜場的。不是我不想去菜場 是很多像我們這種上班族是沒有時間去逛的,不網上買菜就要吃外賣,又有什麼辦法。為什麼要指責我們。

個人覺得菜市場是現在能讓人感到放鬆,溫暖,聞到人間煙火的重要地方,年初的疫情更是放大了這個重要性,路過被封的菜市場一下子就感覺到這個社會生病了,不運轉了,有種心慌的感覺。菜市場熱鬧就讓人心安,我不想它消失,而且它消失了最後受害還是我們老百姓,還是逛我的菜市場!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爭奪戰打響 菜市場的生意真這麼香嗎?
    在幾大主要的社區團購平臺上,用戶能買到一分錢一盒的雞蛋、九分錢一顆的白菜、半價的水果,以及各種限時搶購的優惠券,因此,團購平臺上的價格要比小區菜市場便宜很多。價格低廉,產品質優,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團購平臺上薅羊毛,客流量的不斷累積也拓寬了社區團購這一賽道,一眾玩家蜂擁而至。
  • 不用起早貪黑卻能更賺錢?社區團購是如何幫菜農做到的
    線上線下共存,才是趨勢每個平臺對「社區團購」這個概念的理解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興起,也讓不少消費者嘗到甜頭。
  • 社區團購:巨頭們都去搶菜市場的生意!個體戶拿什麼活下去?
    前兩天,家附近的一家小區生鮮店在玩命打折,店主告訴我:今天是最後一天賣菜啦,這些剩下的菜都虧本處理。以後需要買菜的話,可以掃碼進群團購,在橙心優選上下單,然後到我這裡來取。社區團購,這個冬天最火熱的概念,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進入了我的生活。
  • 我考不上大學都是「社區團購」給影響的
    「然後我奶奶跟我媽吵架了,我奶奶說她懶,菜市場的菜又新鮮又好她懶得去,非得買網上的菜,說是便宜沒好貨。」「然後我媽跟爸吵架了,說是我奶奶不懂啥叫團購,總說她手機裡買東西看不看摸不著,總買假貨。」「然後我爸爸生氣了,跟我說這禮拜沒有零花錢。」
  • 問吧精選|套路似曾相識,社區團購激戰,菜販小商的活路呢?
    問吧精選|套路似曾相識,社區團購激戰,菜販小商的活路呢?、團長向居民推薦商品、平臺採購貨品直接倉庫發貨送至團長處,這就是社區團購的基本模式。網際網路巨頭搶佔市場,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最後的風口,地上的六便士,限時可薅的羊毛。社區團購砸了誰的飯碗?
  • 網際網路大佬們的社區團購,這次為什麼不受歡迎,網友:我沒賺錢
    社區團購最近一直很火,昨天幾個經常瀏覽新聞的學生給我說,老師你看這社區菜市場以後也可以上手機點菜了,都不用出門多方便,有的同學有說這樣大家以後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慢慢我們也就沒有機會了,其實想想自從網際網路介入我們的生活後,我們的生活方式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的生活也便利了好多
  • 社區團購「大舉來襲」,你家的帳單有什麼變化?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菜市場改造升級、關門裝修,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兩個農貿市場經營每況愈下。「這些小型超市不僅賣菜賣水果,有的還是社區團購的自提點。」中海A5御山華府農貿市場水果攤攤主張玉華,指指自家的攤位說,「你看,原來我的攤位在左邊,現在這個攤位也是賣水果的,上個月剛撤,賣不動,不賺錢。他撤了,我就挪到這來了。」
  • 社區團購|進擊的巨頭和菜市場內卷,結局早已註定!
    社區團購的全民大討論告了一段落,網際網路巨頭進軍菜市場從小步變成了快跑,紛紛開啟燒錢大戰。白菜一分錢,蘿蔔九分錢,一時間讓人誤以為扶貧辦進社區,我隱藏多年的身份暴露了。菜市場版「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分錢、九毛九這樣的糖衣炮彈滿天飛,小攤小販看到低於成本價的售價目瞪口呆。如果他們倒下了一點都不是「時代拋棄了你連再見都不說」,他們是和巨頭們短兵相接過的。巨頭的焦慮是什麼?時無英雄,就撲到菜市場所向披靡,壯士好身手,奶瓶請拿走。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作為「團長」,李大姐運營著兩個微信團購群——其中一個群已經達到了500人的上限,另外一個群也將近200人。每天,李大姐都會在團購群裡發布當天的秒殺信息。「剛開始拉人進群也很費勁,大家嫌煩,後來我就想了個法子,因為我這邊也賣雞蛋,有來買雞蛋的,我就跟他說『你進群,在網上買便宜』。大家一看真便宜,加的人越來越多!」李大姐說。
  • 社區團購火了!有人月入過萬,有人熬不住關掉實體店
    小區裡的不少鄰居,已經準備午飯以後到團購點拿菜。△一社區團購的群裡,團長正在推送搶購信息。最近一段時間,社區團購引起了廣泛關注。小區居民在小程序以團購方式購買生活用品和蔬果菜肉的方式,在重慶不少小區火了起來。但是,社區團購火了,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 「九不得」出臺 社區團購要講「武德」了!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菜市場經營戶生意確實受到一些影響,但他們並沒有全部歸結於社區團購。   「現在大家買菜的渠道變多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能在菜市場買。所以,我覺得應該吸引更多客戶,用服務來留住客戶。」蔡大姐總結道。
  • 鄉村振興——社區團購讓農民增收無望
    這多少得到一些同情,購買者還感覺我真的是對農業做了貢獻,對農民施了援手,可能購買者並不知道,你的同情是人家賺取你信息和金錢的資本,你的援手成為他們感覺這一群人真的好騙。最近可能很多人都在說,社區團購搶了菜市場的飯碗,其實說真的,有多少社區團購的人敢站出來給大家曬曬他們的瓜果蔬菜來自於哪裡呢?
  • 網際網路巨頭下沉社區 千團大戰能否讓低價便利服務更近一步
    社區團購發源地最早從長沙蔓延全國,這與以往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興起有所不同,社區團購的興起就是為了開拓下沉市場,遠離中心高競爭區域的社區團購的發展態勢也會更好,下沉就是必選路徑。《中國消費者報》了解到,鄭州柚樂團作為區域性的社區團購平臺,今年3月份成立後僅三個月便實現整個項目的盈利,目前擁有500多位團長,覆蓋400多個社區,許多訂單下沉到鄉鎮市場。
  •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
    原標題: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最近社區團購的話題比較火,享受到實惠的大爺大媽哥哥姐姐們和繁忙的快遞小哥比較開心。落寞的是菜市場的小販們,在媒體炮轟了一把社區團購後,他們看到了希望,估計心情才好了些。批評社區團購的理由主要有三個:一是社區團購打價格戰,影響了菜販生意,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就業和人間煙火;二是網際網路公司大舉進入社區團購,是希望在成功以後搞壟斷,再從消費者、相關從業者身上吸血;三是國家需要攻堅的課題還很多,資金不要全部聚集在一日三餐上。
  • 6毛多能買一袋洗衣液和3棵娃娃菜,武漢社區團購平臺仍在傾銷「便宜...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目前已有十多個活躍的社區團購電商平臺,在各大平臺內檢索發現,社區團購自提點遍布武漢三鎮。為有效遏制通過低價傾銷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等行為,2020年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不得」,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 濟南社區團購調查④丨產品信息不全、車庫成了自提點……社區團購...
    當眾多社區團購平臺紛紛湧入時,平臺能否依靠方便、快捷的消費體驗真正解決消費者買菜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而社區團購火爆的背後,也隱藏著風險,產品質量、「團長」服務、售後服務等也隨著社區團購的急速擴張而出現了不少良莠不齊的情況。
  • 阿里、美團、京東盯上的社區團購,2年內真能幹掉500平米超市嗎?
    從這裡能看出,隨著巨頭們的爭相湧入,社區團購已經從當年的拖油瓶變成了風口下的香餑餑。另外,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社區團購也早已經從當年的少不更事,變成了如今的成熟穩重。因此,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社區團購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線下生鮮零售格局。
  • 社區團購只剩下一種模式
    這樣,社區團購將回到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創業公司也獲得了與網際網路巨頭同場競技的資格,這是一場持久戰,比拼的將是誰的盈利能力更強。【1】網際網路成了野蠻人?同年,他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將以興盛優選為代表的社區團購稱之為網際網路的微觀創新。朱嘯虎還對比了前後兩波社區團購的不同,稱「幾年以前就已經興起過的社區拼團,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做,比如說上海、北京,但這些城市的消費者選擇面非常廣泛,用戶黏性沒有這麼高。現在是在二三線城市興起的,消費者的選擇沒有這麼多,它的用戶黏性和復購率相應也就高很多,這是本質上的差別。」
  • 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
    目前,根據傳統便利店在整體環節的有無和具體形式,可將社區團購主要細分為三種形式。一方面,社區團購可依託於傳統非連鎖便利店,一般為社區夫妻店。另一方面,社區團購也可背靠網際網路巨頭,以其旗下連鎖便利店或前置倉為基礎實現規模化。
  • 社區團購攪動生鮮市場 消費者普遍反映品質參差不齊
    今年以來,在疫情背景下,線上消費迅速增長,1—10月廣東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2%,社區團購等新業態隨之迎來快速發展。所謂「社區團購」,簡單說就是小區的居民們集體拼單、合力團購。目前,社區團購入局者眾,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等早在2018年左右興起並佔據部分市場,它們背後隱約可看到阿里、騰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