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一直以來盛產高水平門將,一定程度上,從意甲的守門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門將這個行當發展的趨勢。最近這些年,意甲門將無論在平均身高還是體重上都在逐年提升,防守球隊最後一道關口的任務,越來越多地被「巨人」們所包攬。
奧斯皮納是意甲所有首發門將中身高最矮的一個,「只有」183cm,但如果把他的身高放在上世紀80年代,則是門將的普遍標準,當時意甲門將的平均身高是183.6cm。義大利足壇傳奇門將,在1982年力保藍衣軍團捧起世界盃的迪諾·佐夫,身高是1米82,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活躍於賽場的另一位門將佩魯齊,身高是1米81,也是義大利足壇矮個門將的代表。
但在現在的意甲,出色的矮個門將越來越難覓得,2020/21賽季,意甲20家俱樂部的主力門將平均身高已經達到189.75cm,比起30年前整整高了6.15cm。現在的門將標杆,已經變成了AC米蘭的天才守門員多納魯馬,他的身高是196cm,紅黑軍團在他14歲的時候將其從那不勒斯的青訓球隊發掘,那個時候多納魯馬已經長到了193cm。
米蘭非常有前瞻性地為門將位置做了一筆投資,而後來多納魯馬又繼續往上長了一點,現在他是全意甲所有首發門將裡最高的一位,因為身高腿長,他可以更輕鬆地覆蓋到更多區域。
當年義大利著名門將曾加已經預見到了門將的身材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高,20年前,他給出的觀點是門將未來的平均身高會變成1米92,現實數據正在不斷靠近他當年的判斷。門將的理想身高,也的確是1米9到1米92這個範圍為佳,既能保證對球門相對多的覆蓋面積,也不會因為身高過高導致在反應和靈活性上有所欠缺。其實不光是身高,現在意甲門將的平均體重是82.45公斤,上世紀80年代則是78.08公斤,比以前壯實了一圈。
隨著足壇位置分工和訓練方式的不斷分化,足球學校會在小球員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引導他們往適合的角色發展。那些在12、3歲時就已經長到180cm以上的孩子,會被更傾向於按門將的模式去培養,多納魯馬就是個範例。而大量義大利俱樂部去青年隊選材的時候,也已經對門將的身材劃好了門檻。
而且隨著青少年營養水平和門將訓練水平的提升,這些未來門將的儲備人才在被有意識培養後,還有繼續長高的可能。一份統計顯示,那些在12歲左右就可以長到180cm的小球員,經過專業培訓,大概率可以繼續往上長個10cm,達到1米9。
為什麼矮個門將逐漸式微?難以保持長期穩定的狀態是個重要原因,相較於其他10個位置,門將位置人選的穩定更為重要,俱樂部也不傾向於花上更多成本對這個位置的人員進行不斷的更替。能像布馮或者諾伊爾這樣長時間保持高水準的話,球隊可以在很多年裡完全不用去操心門將位置。
在狀態持續性上,矮個門將相對高個門將有先天劣勢,有不少個子不高的門將,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憑藉出眾的彈跳能力彌補先天條件上的那塊短板,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素質下滑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一旦運動能力不如以往,反應能力也有所下滑,這類門將的水平很容易有明顯滑坡。布拉沃轉戰曼城之後尷尬地淪為攝政王,和他彈跳與反應已經無法彌補身材上的劣勢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高個門將的另一個好處上文也已經提及,本身他們對球門就有更全面的覆蓋,現在足球需要門將更積極主動地出擊,但頻繁地出擊,難保會出現判斷失誤,個子更高的門將,在緊要關頭可能就是憑藉自己手腳長上那麼幾釐米的優勢,把皮球擋開。
另外一點在於,現在的足球比賽裡,門將不光要承擔防守任務,在不少時間裡還可能是進攻的發起點,這也對門將的視野有一定的要求,個子越高,對其他球員位置和跑位的觀感更立體,傳球時更容易找準方位。所以現在的高個門將一個兩個也都被培養成了「複合型人才」,不光能在門前高接抵擋,腳底功夫也得足夠到位,長短傳,開大腳,甚至在後場進行小範圍盤帶,沒有一定的技術保底,很容易拉胯。這種潮流也逼迫一些上了年紀的門將,在職業生涯已經過去大半,技術已經定型之後還得繼續加練,才能保證不在生涯最後的時光裡被無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