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朱軼
又是蘇炳添!這位1.72米的小個子身體內似乎有著無窮的爆發力,他與時間進行的極速對抗又一次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在繼5月31日尤金鑽石聯賽歷史性跑出9秒99,成為第一個跑進10秒以內的黃種人後,在8月23日晚的北京田徑世錦賽100米半決賽中,26歲的他又一次跑出了9秒99,成為第一個躋身田徑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的亞洲人。在決賽中,他跑出了10秒06,排名第9位。
8月23日,北京,2015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百米半決賽。 東方IC 圖
歷史性躋身決賽成亞洲驕傲
「現在我還不敢想是否成為中國田徑新的接班人,我只能說『破十』是我的一個夢想,如今夢想實現了。」
在尤金鑽石聯賽跑出9秒99後,蘇炳添說自己實現了一個夢想,但他沒有說自己還有一個夢想——站上北京田徑世錦賽的決賽跑道。這個內斂的廣東漢子卻把這個夢想放在了每一天枯燥的訓練上。
「作為本土舉行的世錦賽,每一個運動員都想站在決賽的舞臺。」蘇炳添很清楚,今年男子百米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事實上,所有躋身世錦賽決賽的選手都在半決賽跑進了10秒大關,這也是世錦賽歷史上創紀錄的一次。
一直以來,男子百米突破10秒大關就是中國田徑乃至亞洲黃種人的夢想。從1978年進入電子計時起,中國田徑這個持續了37年的夢想在5月31日成真,蘇炳添在尤金跑出了9秒99的驚人成績。
短短2個多月後,他再一次讓人刮目相看。在半決賽逆風每秒0.1米情況下,蘇炳添以9秒99小組第二的成績晉級決賽。要知道,在尤金鑽石聯賽上,風速是順風1.5米。可以說,這位中國第一飛人的再一次展現了他不可估量的極速能力。
這讓一直被歐美田徑界輕視的亞洲短跑,從此有了質的飛躍。甚至蘇炳添這一個9秒99有著比肩劉翔當年創造歷史的意義——中國乃至亞洲人,也能在歐美人擅長的短道項目上,實現飛躍。
更重要的是,蘇炳添填補了中國田徑人乃至亞洲田徑的歷史空白。他依靠這一個人最佳成績成為首個進入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
日本媒體對中國短跑選手第二次「破10」的關注同樣不小,門戶網站雅虎將蘇炳添9秒99,作為亞洲選手歷史性躋身世錦賽百米決賽的報導作為當日最重要的新聞之一推到了頭條位置。短短1小時內裡,收穫了上萬人次的留言點讚。大部分是在讚嘆中國選手的突破,同時也感概日本短跑選手高瀨慧等要奮起直追。
感謝劉翔照亮了突破的前路
如今的蘇炳添靦腆而又內斂,但小時候他絕對是個頑皮的孩子。上初中時,為了逃避補課,他才陰差陽錯加入學校田徑隊,並在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嶄露頭角。
17歲時,蘇炳添起跑轉平跑的天賦引起了前亞洲著名短跑運動員袁國強教練的注意,隨後他也加入了廣東隊,開始接受高水平的訓練。
「從那時起,我就夢想能夠朝著突破10秒大關的方向努力。」極具天賦的蘇炳添在2008年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以10秒47成為全國冠軍,隨後又在好運北京測試賽上跑出了10秒23的個人最佳成績。
早早成名的蘇炳添一度覺得「自己是很一流的運動員,後來慢慢有了競爭,才覺得自己看得太近。」
而這應該感謝比他年長2歲的張培萌逐漸崛起。從2009年起,這對短道雙子星就進入了「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
2013年的全國田徑大獎賽百米決賽中,張培萌以10秒04創造了全國紀錄,甚至一次性提高了0.12秒。而蘇炳添僅僅以10秒23這個5年前就跑出的成績完賽。而這背後是,兩人在2012、2013兩年裡,攜手8次跑進10秒10。
兩年前,張培萌跑出了10秒整的全國紀錄,「他先跑到10秒,我為他高興。」這是當時蘇炳添的祝福,而他也暗暗下決心,要趕上隊友的步伐。
而這一切在今年成為現實,他率先突破了10秒,也率先成為亞洲第一個站上世錦賽決賽的百米選手。
著名田徑教練陳文忠就把團隊內部的良性競爭當作刺激選手們出成績的一個關鍵,「之前,一批隊員具備了跑10秒20左右的能力,比如蘇炳添、張培萌,他們一起在國家隊訓練,一起去比賽,相互之間也有一個競爭,你追我趕,很容易刺激好成績的誕生。」
而在蘇炳添腦海裡,還有一個人一直激勵著自己一次次創造歷史,「我時常會想起劉翔,他像星星一樣划過了我們的生活,照亮了我們,也讓我們充滿了希望。」
作為中國田徑隊的精神偶像,劉翔在尤金見證了蘇炳添第一次突破10秒大關,也在鳥巢目睹了他創造亞洲歷史。
身材技術提升,未來仍有空間
在創造亞洲短跑的歷史後,看看蘇炳添的成績,你就知道這位飛人的努力:2次跑進10秒,4次跑進10秒1,15次跑進10秒2。他一直在把自己推向速度的極限。
過去,蘇炳添在國家隊有「前30米博爾特」的稱號,他起跑轉平跑能力堪稱世界頂尖,但在50至60米時就容易節奏混亂,力量和速度逐漸下滑。
這兩年來,蘇炳添一直在改變這種尷尬。「對比2011年和現在,你會發現蘇炳添的外形有了明顯的變化,上身肌肉更加健碩,還有就是全程節奏把控越來越好。」就像蘇炳添教練袁國強說的那樣,在世錦賽上,蘇炳添展示了自己後半程的能力,他甚至在半決賽衝線前罕見留力。
「想要提高成績,就需要打破現有格局,建立一個從起跑到途中跑過渡自然,逐漸加速並儘可能將最高速狀態保持在後半程的節奏。」去年開始,蘇炳添就決定拼一把,改進自己的技術環節。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失敗的可能性相當大。蘇炳添要在起跑器上讓兩腳換個位置(出發時先出左腳),意味著有可能打亂他原有的習慣和節奏。剛開始蘇炳添並不適應這樣的動作,就連最基本的腳蹬起跑器發力都很費勁。
在教練袁國強和外教勞倫·西格雷夫的幫助下,經歷了年初短暫的低迷,蘇炳添逐漸解決好了起跑到途中跑的自然過渡,「能夠逐漸加速,並儘可能將最高速度保持在後半程。」
與此同時,田徑隊也通過科學研究發現,身材不高的蘇炳添步幅能力是其短板。而在百米比賽中,博爾特全程跑步過程中步數最少,平均為40.96步,蘇炳添為48.74步。相比博爾特2.44米的步幅,蘇炳添的平均步幅只有2.05米。
「他(蘇炳添)還有進一步提高空間的,就是怎麼讓技術動作的連貫性更好,大步幅、高步頻的狀態下,讓這一系列重複的機械運動過程更流暢。我覺得突破點還是在於增大步幅,但也有可能會影響到他的步頻。這會有矛盾,要想繼續提高,必須在步幅和步頻之間找好平衡點。」袁國強坦言,蘇炳添已經證明了自己,但他仍然有突破極限的空間。
而蘇炳添的想法依然很簡單,「站上世錦賽決賽是幾代中國田徑人薪火相傳、厚積薄發努力的結果。對我而言,接下來,不會有什麼改變,我還是要和自己比!」
蘇炳添身披國旗。 東方IC 圖
這裡是澎湃新聞,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