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25日
劉長春逝世
1
這個故事,可以從1922年說起。
在那一年「關東州」(今屬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當時屬於日本租借地)的中日小學田徑對抗賽上,出現了一個「短跑神童」。
那是個中國小學生,他在那一年的田徑比賽上,100米居然跑出了11秒8(已經接近目前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400米跑出了59秒,以巨大的優勢奪冠。
那個少年,那年13歲。
這讓那次對抗賽的日方組織者多少感到有些尷尬:按照他們宣揚的理論,大和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尤其是在體育方面,是不可能輸給同為黃種人的中國人的。
而那場比賽後,很多現場觀看比賽的中國觀眾卻都興奮異常,到處打聽那個孩子是誰。有知道情況的人告訴大家,那個孩子是在沙河口公學堂讀書的,名字叫劉長春。
劉長春,1909年出生於大連,從小就跑得飛快,在同學裡是有名的「兔子腿」。
在「關東州」那次對抗賽上一戰成名後,劉長春進入了中學讀書,但很快因為家境貧寒就輟學,去做了一名學徒工。不過雖然輟學,劉長春卻始終沒有放棄短跑和足球,經常自己一個人跑到體育場去訓練。
1927年的大連中華青年春季運動會,劉長春在男子100米比賽中跑出了11秒。那一年,他18歲。
也就是在那一年,因為在一場足球比賽中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和靈活的協調能力,劉長春被當時的東北大學足球隊領隊看中,推薦他進入東北大學體育系預科班,專攻田徑。
東北大學由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在1923年10月24日正式建立,投入巨大,是當時全國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全校共有3000多名學生,當時北大也只有2000多名學生。
就在劉長春進入東北大學練田徑的第三年,學校在校運動場承辦了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在那次北方八省100多所學校共2000多名運動員參加的比賽中,劉長春再次讓所有人見識到了「兔腿子」的威力——
在男子100米決賽中,他輕鬆拿到冠軍,成績是10秒8。
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上,男子100米的奪冠成績,也就是10秒8。
劉長春不知道的是,他的命運因這場比賽而開始改變。
2
在那天的賽場看臺上,有一個人對劉長春的表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個人,名叫張學良。
彼時的張學良,兼任東北大學校長,青春年少,興趣廣泛,其中有一個愛好,就是體育。
張學良不僅僅是自己喜歡,而且確實是為中國發展體育做了些事的。比如在1928年,他專門邀請法國田徑隊(後因故未來)和日本田徑隊,在當時瀋陽的小河沿運動場舉行一場對抗賽,並且讓攝影師將日本撐杆跳運動員以及其他項目運動員的一些比賽動作全都拍下來,供中國的運動員學習。對於張家一手建立的東北大學的學生,張學良更是特別重視。
所以可以想像,張學良在看到劉長春的表現後,那種興奮之情。
至少在體育訓練方面,張學良當時的思想還是很先進的:多辦比賽,多讓中國的運動員感受下世界最高水平,這樣進步就會更快。在這樣的想法下,1929年10月,張學良又將德國田徑隊和日本田徑隊都邀請到了東北,搞了一場「中德日三國田徑對抗賽」。
在這次的比賽上,劉長春再一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男子100米和200米比賽中,劉長春雖然以微弱劣勢輸給德國名將彥魯特拉比爾獲得了亞軍,但戰勝了當時日本著名的「短跑怪傑」吉岡隆德和「飛毛腿」岡健次郎,還贏了另外一名德國短跑名將。
當時劉長春的100米成績是10秒8,200米成績是21秒6,不僅是全國第一,而且是當時遠東第一。
代表東北大學出戰的劉長春
張學良立刻就做出決定:重點培養劉長春。
在張學良的力邀之下,來訪的德國田徑隊隊長步起(當時的男子5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留下來做了東北大學田徑隊的主教練。張學良為步起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每月800元大洋(當時東北大學一名教授的月薪是360元大洋左右,已是全國罕見),配兩匹馬,一輛小轎車。
而對於劉長春,張學良專門關照要給他開運動員小灶,另外每月發30元大洋的特別補助。
在步起的專業指導下,劉長春的競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起跑姿勢到擺臂方式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1930年杭州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上,劉長春一人輕鬆包攬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冠軍,創造三項全國紀錄,名震大江南北——杭州市政府當時甚至把一條路專門命名為「長春路」。
當時才21歲的劉長春,100米成績已經可以達到10秒6,不僅在亞洲位列第一,在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也具有進入前十名的實力。
中國出了這樣一個短跑天才,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不少有識之士其實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憧憬:
讓劉長春代表中國,去參加1932年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
然而,個人的命運,很多時候和國家的命運是分不開的。
3
1931年9月18日晚,睡夢中的劉長春被不遠處北大營傳來的爆炸聲驚醒。
那一夜,槍聲大作,爆炸連連,很多東北大學的學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第二天看到街上出現了很多日本巡邏兵,才知道一夜之間,瀋陽已經淪陷。
9月1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大學遷校到北平。
也恰恰是在這一年,中國獲得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民國的全國體育性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中國的國家委員會。
很快,洛杉磯奧組委就給中國發來了參加奧運會的邀請。
然而,中華民國政府不久就以「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為由,宣布中國不會參加本屆奧運會,只會派遣「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總幹事沈嗣良前往觀禮。
消息一出,全國體育界譁然。沈嗣良儘管接受派遣,但公開向記者宣布:
「餘之赴美,未受國民政府絲毫津貼,旅費由協進會任之,數約五千。」隨後他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其實堂堂中國政府,豈有不知此次世界運動大會(即奧運會,饅頭注)在美舉行,恐不過亦有惜於拿出錢耳!」
「中華體育協進會」於1924年8月正式成立,名譽會長為張伯苓,名譽副會長為被稱為「中國奧運之父」的王正廷。這張照片為部分董事合影。前排左起:馮少山、盧煒昌、沈嗣良;後排左起:陳時,張伯苓,王正廷。
然而,事態卻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1932年5月,已經被日本人控制的大連《泰東日報》登出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
「滿洲國已經決定派劉長春參加世界運動會,並已通過國際奧委會認可,並按要求準備遞交滿洲國國旗與國歌,以備屆時應用。」
隨後,日本《朝日新聞》立刻轉載了這條消息。
消息一出,全國譁然:劉長春真的要代表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一時之間,「漢奸」,「賣國賊」等罵聲四起。
事實卻並非如此。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的第三天,劉長春就從瀋陽回到了大連。當時就有日本當局找到劉長春,問他「將來的打算」。劉長春客客氣氣地表示「沒什麼算」,隨即先去了北平,然後又躲到了旅順。
在1932年的春天,日本人再次找到了劉長春,索性直接攤牌:請他代表「滿洲國」去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只要肯去,回來就在滿洲國的體育部或教育部給安排一個高官位置。當時被日本方面要求一起去參加奧運會的,還有馮庸大學的中長跑名將於希渭。
日本人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借奧運會的舞臺,宣揚「滿洲國」的形象,進而將「滿洲國」建國一事坐成事實。
面對日本人兩次登門拜訪,劉長春又悄悄把全家搬到了河口。
於是,在劉長春和於希渭並沒有答應的情況下,日本人單方面通過媒體宣布了這件事,希望直接將「生米煮成熟飯」。
不過,日本人很快得到了劉長春的回應——同樣是1932年5月,劉長春先是通過北平的《體育周報》發表了自己的聲明:
"苟餘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壘偽國做馬牛!」
隨後又通過《大公報》做出了更明確的表態:
「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絕不代表偽滿州國出席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聲明是發了,但接下來該怎麼辦?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不去,自然很簡單。但中國如果沒運動員去參加洛杉磯奧運會,那就等於把舞臺讓給了「滿洲國」。
那麼,有沒有可能讓劉長春真的就代表中國去參加奧運會?
萌發這個念頭的時候,離奧運會開幕也就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但各方各面,真的就立刻行動了起來:東北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開始牽頭聯繫國內各方面的資源,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開始與國際奧委會聯繫,希望能夠破例為中國運動員報名,整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都開始施展出全部能量,為參賽報名開始運作。
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一切的手續都進行得非常順利,國際奧委會也一路開綠燈,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了來自中國的申請。
接下來,就只有一個問題了:路費從哪來?
這時候,站出來的倒確實還是張學良:個人出資8000元大洋,資助中國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1932年7月1日,已經遷校至北平的東北大學舉行畢業典禮,張學良在典禮上親自宣布:
「劉長春和於希渭作為運動員,宋君復作為教練員,將代表中國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張學良(中)在北平接見劉長春(左二)、宋君復(左一)和郝更生(右二)
中國居然要派出自己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了!
這個消息瞬間轟動大江南北。
7月3日,劉長春和宋君復離開北京抵達上海,準備從上海出發去美國參加奧運會。整個上海為之轟動。7月4日,劉長春在中華體育場訓練,看臺上擠滿了慕名來圍觀的上海市民。7月7日,上海體育界和新聞界為劉長春踐行,東亞飯店居然湧進了2000多人,水洩不通。
國破山河在,奧運赤子心。
到了7月8日,是劉長春要出發的日子,但他們沒能等來於希渭——由於日本方面的監視,於希渭最終沒能來成上海。但他表示自己「身體有病」,拒絕代表滿洲國參加奧運會。
這也就意味著,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只剩下了劉長春一人。
7月8日上午9點半,在上海的新關碼頭,數千名各界人士到場,為劉長春和宋君復送行——他們將搭乘「威爾遜總統」號郵輪,橫跨太平洋去美國參加奧運會。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王正廷親自到場,為劉長春授旗壯行:
「我國此次派君參加奧運會, 為開國以來第一次, 實含有無窮之意義。餘今以至誠之心, 代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授旗與君, 願君用其奮鬥精神, 發揚於杉磯市奧林匹克運動場之中,使我之國旗, 飄舞於世界各國之前,是乃無上光榮也 。 」
劉長春肅立接旗,回答:
「我此次出席奧運會,受全國同胞之囑託, 深知責任重大,當盡我本能在大會中努力奮鬥!」
掌聲雷動中,「威爾遜總統」號緩緩離港。
當天,上海的一家報紙刊登了這樣一幅漫畫:
做關雲長打扮的劉長春手握青龍偃月刀,立於一小舟上,望向遠方。
孤帆遠影,單刀赴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