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錢都被誰賺走了?留下一地雞毛,散戶該何去何從?
市場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是站在彼此的對立面的,更不用說莊家和散戶了。
莊家的控盤手法,用一個「騙」字並不能全面概括,而「威逼利誘」則恰如其分。
當時,以低價抄底大量持有籌碼,但在今年的一季度進行了大幅贖回,那麼自然是盈利出場了。
除此之外, 還包括匯金公司、外管局、公募基金、社保基金。
其中社保基金的體量最大,而且以保值為第一目標。
總體來講,國家隊出手的思路其實很簡單:當市場明顯被低估時,就去進一些。
當市場漲上來了,用不著救市就出掉一些,所以總體都是賺錢的。
另外,在交易過程中都會產生成交手續費,這部分資金主要流向券商。
券商在股市交易中都是扮演著賺錢的角色。
除此之外,賺錢的角色還有逢高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
而具體來講,無非就是價格打壓和熬時間兩種打法。
市場的本質規律是建倉-洗盤-拉升-出貨,每一個階段都是主力與散戶之間的鬥智鬥勇。
一般來講會有以下幾點:
1:走壞圖形,莊家心裡非常清楚散戶用哪些技術分析,比如支撐壓力,他們會故意使股價擊穿支撐,引發拋售然後吃貨。
還有60日均線,30日均線,macd等等,他們會故意讓這些指標發生死叉,越是大周期的越不容易被操縱!
2:高位震蕩,高位震蕩怎麼騙呢?
比如一隻股票在近期高點有大批的套牢盤,莊家一般不會直接有效突破前期高點;
因為這樣的話前期高點的套牢盤就成了坐轎子的人了,莊家就成了抬轎子的人了,所以他們會反覆在這附近震蕩;
這樣一來,很多之前被套的散戶會慢慢地不在堅定,他們害怕好不容易有一個解套的機會如果不出掉萬一跌回去怎麼辦?所以通過高位震蕩也能洗出籌碼。
3:輿論,很多大機構會通過各種輿論渠道發布利空的消息,有財務方面的,有公司經營方面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鑑別能力。
4:跌停洗盤,如果真是莊家有意的跌停洗盤的話,往往是高度控盤的情況才會出現跌停洗盤;
如果一隻股票有很多大資金操盤,那麼其中一個莊家把股票打到跌停,往往就是給別的機構做嫁衣,別的機構會不付出任何成本就在地位吃貨。
外部影響:
現在信息非常豐富,也往往良莠不齊。信息如果聽取的多則會影響自己的判斷。
與其聽到別人的判斷,不若遵從自己一開始的認知。
就像巴菲特更多的是看財報而不聽消息,這樣才能按照自己的邏輯思考去交易。
依賴熟悉度:
在投資中經常存在對過往認知的依賴,比如曾經對某個品牌有印象,那麼在投資中遇到則會有青睞。
這還包括比如好公司就是好的投資標的,這都會與當前的價格、市值等分析要素所區隔。
即使是好的公司,也有其波峰波谷的時刻。
到底是誰賺走了股民大把的血汗?
真相一:錢進了上市公司兜裡
企業爭著搶著要IPO上市,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人絕對是無利不起早,因為每個成功IPO的企業都能從股市中圈得一大筆錢。
這些錢都是股民實實在在從兜裡掏出來的錢。
這些錢給到上市企業後,也將從股市中消失。
道理很簡單,企業圈到錢以後會入到自己公司的帳上,用於企業研發、業務開拓、高管福利等,但肯定不會用於炒股。
所以這部分錢實際上是從股市中被抽走的,是實實在在的現金。
IPO是這樣,增發同樣是這個道理。
上市公司從股民手裡拿走了絕大部分錢。
所以當股民從上市公司手裡拿到股票的時候,就已經是虧了錢了。
真相二:錢進了少數低成本持股者兜裡
既然錢都進了上市公司兜裡,為什麼還會有少數股民掙錢呢?
在前面的部分坤鵬論就強調過,股市中的資金同樣遵循能量守恆定律,有人掙錢就意味著有人虧錢,這是零和博弈。
受益最大的,一定是持股成本最低的。
而這也符合商業的基本之道,成本越低,毛利越高,因為:
毛利=銷售收入-商品原進價
所以,大道永遠是致簡的,凡是非要搞得很複雜的,一是根本不懂的,二是大騙子。
股市是不是騙局?
從本質上來說,一切賺錢的手段都是帶有欺騙性質的。
任何事物都是由現象和本質兩部分組成。現象就是欺騙的部分,本質就是事實的部分。
所謂進步提高,就是逐步逼近這個事物的本質,繞開現象的欺騙。
在人類一切經濟活動中,你能找到一件事。符合現象即本質,本質即現象這個標準嗎。
連路邊賣蘋果的老太太都知道把大蘋果擺在上面以吸引顧客前來。更別說其他行業了。
她不會把爛蘋果擺在最上面的,這叫遮羞。
股市裡的騙局就更多了,多的數不清。
股市產生的收益=上市公司的利潤+股民的投入-(印花稅+手續費+上市公司圈走的錢 +融資利息+配資公司的利息+套利成功者的利潤
天上不會掉餡餅,股市並不會憑空產生財富,股市只是個市場,作用是交換。
所有的真實增長來自於上市企業的利潤。
如果上市企業的利潤分紅比較吝嗇,甚至可以在大局中忽略的話,唯一的淨流入就是後來股民的投入。
要善於學會空倉與摸索股性
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資者,總是耐不住寂寞,唯恐資金有一時半刻的閒置,總是頻繁地操盤,還美其名曰「最大限度地使用資金」。
其實這些投資者並不真正懂得,空倉等待與持股待漲同樣是炒股之道的半壁江山。
關於空倉的功夫,不必過多解釋;
因為,誰都知道空倉的狀態下肯定不會賠錢,但又有幾人真正能夠忍住股票上竄下調的誘惑堅決不動呢?
所以,就顯出功夫的高下和結果迥異。
其實,空倉的功夫至關重要,空倉的功夫反映對大勢研判的智慧,沒有空倉時對心靈的煎熬磨練;
沒有空下倉來的潛心鑽研,沒有批判揚棄的獨立思考精神,就永遠不會長進,更妄談吃準股性了。
要想吃準股性,就必須能夠空倉一直空到對股市的某一點規律有了比較透徹的參悟,然後,再真金白銀的交易,如此,定會穩賺,想賠都難。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的這裡,由於平臺限制,很多內容發布不了,篇幅有限,想要更多的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本人百家號,每天給大家分享。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評論。老張跟你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