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5日,2020長城心臟病學大會&亞洲心臟學會大會史無前例在線舉行。大會首日下午的超聲醫學論壇"超聲心動圖在疑難病例中應用"板塊,由廣東省人民醫院費洪文教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劉芳教授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在線聯動,呈現五組精彩病例討論。
作者:楊穎
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唐紅教授分享了2例爆發性心肌炎病例,講述了爆發性心肌炎的超聲診斷。患者超聲心動圖表現為心腔無擴大或輕度擴大、射血分數減低、室壁增厚(心肌水腫),數天內射血分數迅速恢復。爆發性心肌炎起病急驟、臨床過程兇險,成功治療後預後良好,唐紅教授指出,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肌損傷標誌物是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的良好工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穎教授通過一例心房心肌病病例,從心房的組胚發生、解剖、生理功能出發,探討了心房衰竭的病例生理,從而推導出評估方法,包括心電圖評價電活動、磁共振評價心房心肌纖維化、生物標記物評價心房內分泌功能,並重點討論了超聲影像評價機械功能等。同時探討了心房衰竭的臨床表現(肺高壓與心衰、血栓形成與栓塞、功能性房室瓣反流、房顫與心房靜止)與治療方向(口服抗凝治療、個體化消融、起搏、心衰治療、可能的上遊抑制心肌纖維化治療等),探討了"心房衰竭症候群"是否應作為一個獨立臨床症候群的話題。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梅教授分享了一例腫瘤治療過程中出現心臟損傷的病例。張教授指出,所有化療患者在化療前,應該在藥物風險評估、心臟危險因素評估基礎上,制定心臟監測方案。傳統心功能評價指標射血分數、左室整體長軸應變可早期發現亞臨床心臟損害,從而早期啟動心臟保護治療。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陳未教授通過豐富精彩的病例,全面總結了系統性疾病(包括免疫病、浸潤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心肌受累,提出炎症性心肌病概念,如免疫病(SLE、系統性硬化、白塞病等)、傳統超聲指標(如心臟大小、射血分數)無顯著異常的情況下,超聲心動圖斑點追蹤評價的心肌應變與扭轉減低、增強心臟核磁發現心肌纖維化、心肌核素顯像發現高信號的炎症改變,提示應啟動強化治療,避免心臟事件發生。系統性疾病心臟受累比傳統認知更常見,常為可逆性,多模態心臟影像學評估可更好地評價心臟受累,指導治療、改善預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謝明星教授介紹了超聲心動圖、CT、MRI、PET多模態影像在心包佔位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分享了心包囊腫、心包血腫、心包脂肪瘤、心包淋巴瘤、心包血管肉瘤等精彩病例。
疑難病例討論是每屆長城會中廣受喜愛的板塊,短短1個半小時的討論意猶未盡,通過幾則病例的深度探討,加深了大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助於豐富診療經驗,提高疾病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