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四年,《嶽陽樓記》背後的風雲變幻

2020-12-14 騰訊網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範仲淹《嶽陽樓記》,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慶曆四年是1044年,這一年,宋仁宗三十五歲,在位已經二十一年。自寶元元年西夏元昊自立為帝,宋夏曆經五年交戰,雖然宋敗多勝少 ,但西夏也沒討到多少好處,連年戰事兩國國計民生都深受其害。

宋仁宗像

慶曆三年春,兩國互派使臣,進入議和程序。經歷一年多的宋夏和議有了實質性結果,西夏元昊「始稱臣,自號夏國主」,宋每年歲賜二十五萬。宋夏終於恢復和平關係。

仁宗終於鬆了一口氣,重新組閣執政團隊,準備大幹一場。重組後的執政團隊是:平章事兼樞密使(宰相)章得象、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次相)晏殊,樞密使杜衍,參知政事賈昌朝、範仲淹,樞密副使王貽永、韓琦、富弼。範仲淹和韓琦因西夏戰功首次進入執政團隊,諫官則是歐陽修、餘靖、王素、蔡襄等。這樣的執政天團,仁宗睡著都能笑出聲來。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執政天團

於是,仁宗開天章閣,詔知雜御史以上官員,現場發筆墨紙硯,讓每個人為國家獻計獻策。退朝後,範仲淹和富弼起草了一份近萬字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慶曆新政由此拉開序幕。

名滿天下的「宋初三先生」之一石介更是作了一首《慶曆聖德頌》讚揚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一時間傳誦天下。但他們幾位看到「聖德頌」後深感不安,這樣大張旗鼓的頌揚一定會埋下地雷,引來很多禍端。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一顆雷率先爆炸了。範仲淹守宋夏邊境時的兩名手下將領張亢和滕宗諒(字子京)遭到監察御史彈劾,說他們貪汙「公用錢」,所謂「公用錢」就是朝廷撥給地方政府或邊關的公款。

朝廷於是派特使燕度去調查。這哥倆的確挪用了公款,但主要用來買戰備物資和賞賜部將,這是戰時長官的基本做法。滕宗諒不希望領取公用錢的人受到牽連,乾脆把帳簿燒了,這下壞了,燕度咬著不放,甚至把和張亢關係不錯的驍將狄青也牽連進來,還發文牒劾問範仲淹和韓琦。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範仲淹

範仲淹和韓琦也急眼了,找仁宗理論:「我和韓琦在守邊的時候,也經常挪用公用錢,救濟將士家屬或當地百姓,如果這樣有罪的話,把我倆也一起擼了吧!」樞密使杜衍則堅持一定要嚴懲滕宗諒,認為燒帳本的行為太惡劣,挑戰國法。

仁宗權衡再三,給了範仲淹和韓琦面子,對他倆從輕發落。張亢降為四方館使,滕宗諒降一級,保留天章閣待制,貶知虢(guó)州。

但是仁宗的決定遭到御史臺的強烈反對,御史中丞王拱辰可是個愣頭青,一次次上書說必須嚴懲滕宗諒,不然他就辭職不幹了(這是諫官們慣用招式)。

諫官李京也不斷上奏。御史臺這些諫官們可不好惹,急了連仁宗也罵,如果不給個說法,他們肯定又去彈劾範仲淹、韓琦等人,說他們護短。最後,仁宗沒辦法只好依了王拱辰,將滕宗諒貶到蠻荒之地巴陵郡嶽州。《嶽陽樓記》開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講的就是這事。

但是滕子京不是省油的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又一年多後,慶曆六年,嶽陽樓修成。滕子京請老朋友範仲淹題記,事實上,此時範仲淹已不是天天在仁宗身邊的改革先鋒了,而已經於慶曆五年初被擠出執政團隊,出知邠州,十一月移知鄧州。據說,滕子京請人繪製了一幅《洞庭晚秋圖》送給範仲淹參考。

此外,滕子京還邀請了大書法家蘇舜欽手書《嶽陽樓記》刻於石碑,以及請著名篆書家邵觫為石碑「篆額」。滕樓、範記、蘇書、邵篆這樣的黃金組合,《嶽陽樓記》太炫了也。

仁宗讀到《嶽陽樓記》深受感動,尤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嶽陽樓圖

慶曆六年秋,滕子京因業績突出調徽州任知府。慶曆七年又調任蘇州知府,上任不久卒於蘇州,時年五十七。

老友範仲淹為其作《滕待制宗諒墓志銘》:

「……會御史梁堅奏劾君用度不節,至本路費庫錢十六萬緡。及遣中使檢察,乃君受署之始,諸部屬羌之長千餘人皆來謁見,悉遣勞之,其費近三千緡,蓋故事也。堅以諸軍月給並而言之,誣以其數爾。予時待罪政府,嘗力辯之。降一官,仍充天章閣待制、知虢州,又徙知嶽州。君知命樂職,庶務畢葺。遷知蘇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於郡之黃堂,享年五十七。」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範仲淹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二十六歲中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因主張變法而受到貶斥。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自勵,《嶽陽樓記》的這兩句後來廣為傳誦,成為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宣言。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於1046年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作的。此時兩人均被貶官,處境艱難。範仲淹借著嶽陽樓的洞庭湖景,來寄託他的心境和懷抱。但他最終希望達到的境界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不因為外部的情狀可喜而寵辱皆忘,也不因為自己的困頓遭遇和黯淡心情而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這已經是一個相當超然的態度了,但範仲淹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更進一步,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在他看來,這才是真正的達觀,不僅擺脫了一時一地的喜怒哀樂,也徹底超越了個人的得失與毀譽。

手繪嶽陽樓

《嶽陽樓記》早已成為經典名篇,幾乎無人不曉。但太過熟悉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那就是容易對它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固定印象。例如,我們會誤以為它寫的是範仲淹登覽嶽陽樓的觀感。另外也容易導致一種不假思索的態度,誤以為其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而且從一句到另一句,也都來得水到渠成,仿佛本該如此。

實際上,從體例和內容來看,《嶽陽樓記》都有些出格。這不是一篇循規蹈矩的作品。

應主人之邀為重修的名樓作記,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回述此樓興廢沿革的歷史。範仲淹並沒有這樣做。他簡單地交代了《嶽陽樓記》一文的緣起,便寫到了洞庭湖的景觀。

這樣一來,似乎可以言歸正傳,進入「記」的主體部分了吧?但實際上,這一段文字談不上什麼描寫,不過是概述了嶽陽樓的「大觀」而已。

今天的嶽陽樓

而如作者所說,前人早已對此有過完備的描述,也用不著細說了。接下來總算有了兩段景物描寫,但細讀之下,又不盡然。

這兩段各以「若夫」「至若」開頭,皆為虛設之辭。作者並沒有寫到他本人登樓時的所見所感,而是假想從前像他這樣受到貶謫的「遷客騷人」,在面對「淫雨霏霏」或「春和景明」的不同景象時,會分別做何感受。

事實上,範仲淹當時被貶在鄧州(今河南省的西南部)為官,並沒有親臨洞庭湖畔,更沒有見到重修的嶽陽樓。

據說,滕子京請人繪製了一幅《洞庭晚秋圖》,供他寫作時參考。但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即便有圖為證,範仲淹筆下的「巴陵勝狀」也終究不過是想像之辭罷了。

在這些方面,《嶽陽樓記》都打破了同類文章的範式。且不說篇末的議論將全文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就更是前所未見了。

面對熟讀過的名篇,我們應該儘量消除習慣所造成的惰性,恢復第一次讀到它的那種新鮮感和陌生感,這樣才有可能在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文字中,發現它們不同尋常的奧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給孩子。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嶽陽樓記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裡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
  • 《嶽陽樓記》《醉翁亭記》《滄浪亭記》背後的故事
    在電視劇中,宋仁宗也多次提到《嶽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滄浪亭記》,那麼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作出這些優秀作品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我們先說說範仲淹和他的《嶽陽樓記》。嶽陽樓很有名,在範仲淹之前,很多人就為嶽陽樓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最有名的應該還是杜甫的《登嶽陽樓》和孟浩然的《洞庭湖贈張丞相》,這兩詩為嶽陽樓增彩不少,使它之名更盛。
  • 慶曆四年,從春到秋
    □新時報記者錢歡青  《嶽陽樓記》家喻戶曉,「慶曆四年春」人人能誦,但你可知道,在這一年,「謫守巴陵郡」的「滕子京」,和《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發生了什麼事?
  • 嶽陽樓 寄語 及《嶽陽樓記》解釋
    廟堂居高憂民輕先天之憂為天下後天之樂拂清風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此文曾於2014-04-11 22:41:22發表於網易博客 慶曆四年春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賞文學 丨 範仲淹:《嶽陽樓記》
    >     《嶽陽樓記》     北宋 · 範仲淹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嶽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 齊芳朗誦 |《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作者:範仲淹朗誦:齊芳配圖來源:太平洋攝影博客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譯文: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嶽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 嶽陽樓記原文
    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範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 品讀|慶曆四年春
    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應好友滕子京之請,範仲淹為嶽陽樓作記,名動天下的《
  • 【古詩文鑑賞】《嶽陽樓記》賞析
    一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千古名文《嶽陽樓記》。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 《嶽陽樓記》品讀與賞析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文學名篇《嶽陽樓記》。說到湖南岳陽樓,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更因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而讓大家更深刻的記住了這個著名景點。
  • 嶽陽樓記
    關於《嶽陽樓記》的寫作過程,因為作品長期以來被列入中學語文教材的緣故,但凡學過的人都知道。《嶽陽樓記》是文化瑰寶,圍繞這篇文章,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四絕說」,即滕子京的建築、範仲淹的文章、蘇舜欽的書法、邵竦的篆刻。九十年代有一部武打電影叫《巴陵竊賊》,就是圍繞《嶽陽樓記》篆刻牌匾失而復得的事件編寫的故事。
  • 《嶽陽樓記》:範仲淹和滕子京到底有多鐵?|文明之聲
    中國文明網「知史明道」訂閱號推出「文明之聲」專欄,今天與您分享範仲淹的經典名篇《嶽陽樓記》及背後的故事。向上滑動閱覽《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古文觀止-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嶽陽樓記》範仲淹
    範仲淹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範仲淹: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作者:範仲淹(宋)朗誦:雲捲雲舒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 王羲之《嶽陽樓記》欣賞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之述備矣。
  • 範仲淹:我從沒去過嶽陽樓,但《嶽陽樓記》我寫的
    歷史上有一些非常匪夷所思的事,就好比你在中學的時候,一定會被要求背這樣一篇課文《嶽陽樓記》,開篇就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當初上學的時候簡直被這篇文章折磨到禿頭。可是問題來了,範仲淹當初沒去過嶽陽樓,他為什麼要寫《嶽陽樓記》呢?這背後有什麼意義呢?又是誰要求他寫的,他又經歷了什麼?這事,還真值得認真講一講。
  • 《嶽陽樓記》原文及翻譯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嶽陽樓記》到底在寫什麼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範仲淹《嶽陽樓記》| 名篇誦讀 原文譯文 書法欣賞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嶽陽樓所寫。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範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