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2020年7月20日,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熵基科技業態升級」線上發布會,正式宣布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熵基科技」。會上,熵基科技相關負責人對企業更名相關事宜作出回應,同時分享了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規劃。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來臨,知識和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經濟環境的巨變,不確定性日益突出,意味著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複雜。面對動態且不可預測的外部環境,尋求有效戰略,以實現適應性生存和持續生長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環境的多變促使企業發展必須是不斷變化和適應時代浪潮的過程,為了打破當前平衡態,推動企業向新的高級有序態發展,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熵基科技」)作出更名決策,同時引入國際、國內著名投資機構助力公司產業升級,保障企業運作的靈活性,以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熵」意味著從有序到無序且充滿著變數的時代潮流,萬物皆在其中,企業亦然,時時處於「熵」的混沌變數之中,「熵基」之「熵」是企業對複雜性環境發起挑戰,從變化中尋找機會,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以不斷適應來鞏固發展優勢,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熵基」寓意著企業將在「熵」的變幻環境之下,以前瞻性及敏銳的感知能力,不斷變革創新,實現基業長青。
成立於2007年的熵基科技實則初創於1998年,從1998年至今,熵基科技的發展是在"熵"的環境變化下的不斷躍遷,也是以超前感知能力,不斷適應潮流發展的映證。
在第一個10年(98年-09年)裡,絕大多數公司還滿足於射頻卡和指紋技術的時候,熵基科技敏銳的察覺到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機遇以及中國製造和逐漸發達的供應鏈會給中國企業帶來的福利。在大力發展RFID和指紋技術的同時開始布局未來,全面發展面部、靜脈、虹膜全套生物識別技術,並堅持依託中國製造福利進行自主開發,經過不懈努力,在第一個10年熵基科技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生物識別機具製造商。
進入到第二個10年(10年-19年),網際網路大規模發展,帶來了更加開放共享的平臺,催生了更多新的產業形態。此時中國製造雖已聞名於世,但世界對中國產品的質量及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熵基科技敏銳的感知到了科技、經濟環境的熵增因素,發力新一代布局,充分利用影響商業環境變化的熵因素,藉助網際網路平臺,成功的搭建了百傲瑞達、ZKBioTime、百傲慧識等軟體平臺,同時在海外大力布局海外營銷、海外研發網絡,在海外建成48家分子公司及覆蓋各大區域的研發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生物識別解決方案提供商。
縱觀熵基科技的兩個十年的發展歷程,從名不見經傳到高速發展期再到全球知名生物識別企業,熵基科技一直在擁抱變化,更敏捷的捕捉熵變過程中的躍遷因子,爭先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以生物識別與計算機視覺技術的變革和創新,不斷為全球用戶創造新的價值。
踏入2020年,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產業的快速席捲,外界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科學技術環境變化也越來越快,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熵基科技也感知到了智能製造、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給生物識別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提出更名換新,藉以提醒企業自身,要保持對外界各類環境變化的感知,對平衡的突破,勇於變革,實現企業長久發展。並表明了企業將會秉持「感知明銳、憂深思遠」的性格,繼續以前置觸覺,助推行業發展,與合作夥伴共贏未來。
熵基科技生物識別計算機視覺研究院副院長仲崇亮先生通過生物識別發展趨勢的主題分享,闡述了數字時代的背景下個人數據保護的重要性,公司將在「熵」的環境中,依託生物識別核心技術的優勢,與人工智慧、區塊鏈、計算機視覺等新興技術相結合,進行智能算法、服務理念、安全性能的升級,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保密、更高效的智能身份識別、數字身份認證等全新化的智能識別生態解決方案。
隨著計算機視覺的不斷發展,給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帶來了革新,傳統的BIO4 核心技術也升級為BioCV 的技術體系。應運而生的BioCV Brain++ 類腦智能視覺分析技術平臺,包括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及計算機視覺融合技術。在後續發展中,熵基科技將通過BioCV及智能出入口感知設備的連接能力,面向全球的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不同用戶,提供數據賦能服務,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帶來無限「熵基」。
一直以來,熵基科技致力於構建基於混合生物識別技術的人、車、物出入口數據感知連接器和智慧場景數據賦能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熵基科技已成為一家以生物識別為核心技術的全球知名企業,在美國矽谷、歐洲、印度、東莞、廈門、大連等地設有各類研發、設計、創新中心。目前世界500強多數企業都在使用ZKTeco技術和智能終端,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未來,熵基科技將持續發力,以科技改變世界,讓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更加安全、智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