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江蘇徐州有一個特別「勇敢」的家長,TA幹了一件絕多大數中小學生家長都不敢幹的事情,把一面特殊的錦旗送給孩子的老師。這面錦旗上豎向印著兩行燙金大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如此另類的錦旗,必然在現場引來眾人駐足「吃瓜」。送錦旗家長藉此機會還憤怒地向大家訴說:「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視頻在網上引起轟動效應,網友評論如潮。
送錦旗,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並不少見。感謝見義勇為的恩人,感謝挽救生命的醫生,感謝教書育人的老師,有心人多會選擇真心誠意送上一面錦旗。
可是,像徐州這位家長一樣送另類錦旗的行為,有多少家長會這樣去做呢?當地教育部門核實後回應稱,視頻內容失實,其中的學校和老師都不存在。個人以為,或許又是某些為博取網絡流量的有心之人,刻意杜撰的一出鬧劇。
在子女的教育成長路上,家長、學校、老師這三方的目標是一致的,三方協作配合得越是緊密、越是默契,則孩子成長成才、變得優秀的機率則越高。但是,山大出雜木,人多出怪物。在數千萬中小學教師和數以億計的家長中,難免出現個別不按常理出牌的個例。
比如體罰辱罵學生的老師,吃拿卡要的老師,違規補課的老師,猥褻學生的老師等等。雖是個例,卻影響甚壞,大有「臭了一塘水」之勢,讓本該魚水關係的家校之間,變得敏感而微妙,個別家長甚至與老師的關係有些水火不容的味道。
不止是老師,另類的家長也不少。江蘇那個在班級群裡怒懟老師的家長,直言「我就退群怎麼啦」,引起網絡熱議、央視關注;還有家長炮製所謂的「血衣」,誣陷涉事老師,被判處刑罰......類似的家長與老師間關係不和諧的案例,時不時就會冒出來。
恰恰是這些事件的偶爾出現,讓網絡上「黑」老師這個群體的聲音持續高漲。針對個別涉事老師進行批判和譴責,無可厚非,也能理解,但是以點代面,批判老師群體,難免有失客觀與公允,於教育事業發展無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空前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升位,沒有全體中小學教師的辛勤付出、接續奮鬥,能行嗎?
中小學教師的積極貢獻,絕不會因為個別敗類的存在而被磨滅。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腳步,也不可能因為師風師德敗壞者而有所停滯。當然,家長與老師間的和諧關係構建,依然需要持續發力。網傳徐州家長送另類錦旗給老師,雖經闢謠系鬧劇,但也拋給家長一道避之不及的難題——如何正確處理家校關係。並且,這道題似乎還並不好解。
家長與老師間有分歧、有矛盾,這可以理解,畢竟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如何管控分歧、化矛盾為共推孩子成長進步的動力,卻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當家長與老師存有矛盾是時,如果真出現網傳的徐州家長那種情況,給老師送另類的錦旗,是不是可取的呢?在我看來,至少有3點不可取:
處理方式簡單
送這樣另類的錦旗,純粹只是為了發洩,於解決問題無任何意義。為了孩子,與老師的矛盾累積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這本已說明家長不善於化解矛盾。當矛盾到了一程度時,不是用智慧在排解、化解矛盾,而是以簡單粗暴的辦法在發洩個人的不滿,這樣意氣用事的結果只會進一步惡化本就矛盾重重的關係,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化。
家長主動「挖坑」
用網友的話說,網傳視頻中徐州家長就是在主動給孩子「挖坑」。不管老師教學能力怎麼樣,家長採取這樣的方法去處理,包括孩子任課老師在內的公眾,我以為恐怕都難以接受和認同,至少任課老師不敢輕易去招惹他家長。這樣的結果就是,當孩子學習教育出現問題時,老師大概率選擇敬而遠之,當請家長到校配合處理時,可能就會有所顧慮而選擇不請家長,最後誰吃虧呢?
認識有失偏頗
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基本上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歷經重重考驗,才選拔到教書育人崗位上來的,他們起點高,多為大學本科畢業。即使是年齡大一些的在職中小學教師,也是過去的中師、中專畢業生,他們在讀書時代都是比較厲害的那一部分。
說他們中個別人師風師德存在問題我相信,但硬要說他們的知識能力水平是「教啥啥不行」,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個別學生聽不懂、學不會,並不代表老師教學能力就有問題。曾經在別的文章中,我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只要班上有超過半數的同學是聽懂了的,老師的教學能力就是沒有問題的,家長不應該拿老師的教學能力說事。雖然徐州家長送錦旗一事,並未披露出全部情況,個人以為他的認識還是不夠客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頗。
所以,網傳視頻中家長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的做法,那是下下策。那麼,家長要如何管控與老師的意見分歧、化解與老師的矛盾呢?個人的體會有3點:
一、客觀理性看待問題
跳出問題看問題,方能看清問題本質。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老師經常請家長到校的時候,作為家長首要的就是要從家長的角色中跳出來,審視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聽取任課老師的意見、看法和建議,反省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否稱職、是否到位,引導了多少,管理得如何,切不可輕易去質疑老師的教學能力,認為老師方法有問題。
學校敢把一個或幾個班級的教學任務交給某一個老師,那決不是任性和隨意的結果。
二、正面善意溝通交流
當個人認為孩子成績不好,與老師的偏見或關心不夠有關的時候,家長要秉持解決問題為上的原則,主動創造良性溝通交流氛圍,正面與老師善意交換意見,共同尋求解決孩子問題的辦法措施。家長向老師表達想法、見解和期待,態度要真誠,語氣要委婉,有禮有節有度,儘可能爭取老師在時間和精力上向自家孩子有所傾斜。
哪怕是經溝通後,個別老師仍我行我素,在師風師德問題上的確存在問題,家長也要保持冷靜和克制,通過正規渠道反映情況問題,切不可簡單粗暴地發洩私憤,促進問題解決才是根本目的。像徐州那位家長「快意恩仇」,其結果只是給孩子挖出了更多的「坑」,於成長成材不利。
三、主動補位擔當責任
孩子成績下滑或持續後進時,家長普遍會比較著急。這個時候,救助任課老師和班主任是一個方面,如果這條路沒有明顯效果,家長就要積極介入、主動補位,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等,引導和幫助孩子儘快實現學習止滑回升、擺脫落後的學習狀態。
必要時,可以在力所能力的情況下安排校外補習,尋找好老師為孩子查漏補缺,厚植比學超越的學習基礎和動力。總之一句話,當老師不夠給力的時候,家長就要主動補位,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而不是反覆糾結去分清責任,在老師身上糾結不休。
孩子身上的問題,主要責任在家長。聰明的家長,都會去主動認領孩子學習教育成長路上的問題,並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努力加以改進。如果家長一味地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習慣不良都是老師的問題,那麼你的孩子只會越滑越遠,並且還會錯失糾正和改進的最佳時期。
友友們,網傳那段徐州家長給老師送另類錦旗的視頻,你怎麼看?拋出的難題你能解決嗎?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請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