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堯都區金殿鎮界峪村的中共臨汾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地遺址。
彭真與張振山、徐亞桑等愛國學生促膝談心(塑像)。
省立六中學生上街遊行、散發傳單,進行革命宣傳。
1月28日中午,陽光煦暖。臨汾市區古城遺址公園內,古色古香的臥牛亭、惟妙惟肖的雕塑和堅固持重的城牆掩映在青松之中,休閒的市民徜徉公園裡,怡然自得。
時光荏苒,鬥轉星移。臨汾老城牆剩下為數不多的幾段,城牆附近的城壕溝已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樓房;鼓樓東大街早已成為繁華的商業街,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城牆無言,英雄的平陽兒女艱苦卓絕的革命故事穿越歷史煙雲,如今依然熠熠生輝。
93年前,3萬餘民工在當局的逼迫下,在這裡挖掘城壕、加固城牆、修築工事,並發動了轟動一時、聞名全國的臨汾城罷工遊行。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不斷取得勝利。中共太原地委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不斷宣傳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發動民眾大力聲援北伐戰爭和支持國民革命軍反帝反封建鬥爭。
在臨汾黨組織的發動領導下,臨汾各縣紛紛開展聲援和支持北伐戰爭的活動。
1926年秋冬,中共臨汾支部在臨汾縣汾河以西的界峪村縣立第七高等小學秘密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臨汾地方執行委員會,張振山任地執委書記。
1926年7月,晉南鎮守使豐玉鵬為抵擋北伐軍入晉,奉命從臨汾、洪洞和浮山等縣,強徵硬拉民工3萬餘人,在臨汾城挖掘城壕、加固城牆、修築工事,一直幹到年底,仍不停工。被強徵來的民工在饑寒交迫、繁重勞動和唾罵鞭撻下掙扎。
「豐玉鵬真搗毛,強徵民夫挖戰壕……」忍飢挨餓的民工怨聲載道,用壓抑在心底的怒火,編了順口溜以示抗議。一時間,這首順口溜在工地廣為流傳。
臨汾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員張國富說:「為了策應和支援北伐,阻止構築工事,1926年底,中共臨汾地執委書記張振山等帶領一批黨員、團員深入工地,與民工們打成一片,一面做工,一面宣傳,向民工們耐心細緻地講解北伐戰爭的重大意義。」
張振山告訴民工們,北伐戰爭就是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反動軍閥,打倒統治剝削欺壓農民的地主封建勢力,並動員組織民工起來開展反對挖掘城壕、加固城牆、修築工事的鬥爭。
1927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五,在中共臨汾地執委組織領導下,3萬多民工肩扛鐵鍁、钁等工具,紛紛湧向大街,會聚成浩浩蕩蕩的隊伍,開始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
遊行隊伍從臨汾縣城東門口出發,一面散發傳單,一面高呼「打倒軍閥!」「反對強拉民夫挖戰壕!」等口號,直奔鎮守使衙門,要求面見鎮守使豐玉鵬。臨汾城內省立六師、省立六中等學校的師生們也加入到民工的遊行隊伍中,聲援和支持民工們的罷工鬥爭。
在數萬群眾的抗議聲浪中,以治軍嚴明自詡的豐玉鵬,不得不向人民群眾屈服,只好答應民工們的要求,遊行示威和罷工鬥爭取得了勝利。
這次遊行示威和罷工鬥爭,震驚了整個臨汾,轟動了三晉大地,在北方乃至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張國富說,這次罷工遊行在當時產生了轟動效應和深遠影響,有力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鼓舞了共產黨人的革命鬥志,提振了革命軍隊的戰鬥意志。從而進一步讓革命軍民堅定了革命信仰,鼓勵革命軍民履行使命、勇往直前,助推了大革命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
臨汾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蘭雅莉說:「臨汾3萬民工總罷工的主要意義在於策應和聲援北伐,產生了轟動效應,點燃了民眾大革命的激情。」
張國富認為,3萬多民工罷工遊行在臨汾取得勝利,從另一方面充分說明,臨汾是大革命運動中的熱點區域,臨汾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為北伐戰爭及大革命運動作出了傑出的歷史貢獻。
臨汾是山西建黨較早的地區之一,1926年開始建立黨組織。張振山是平陽大地上的「播火人」、中共臨汾地方黨組織中較早為共產主義理想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在臨汾烈士陵園紀念館內,他的照片被陳列在醒目的位置。
省立六中曾經是熱血青年求知成才的搖籃、臨汾革命鬥爭的重要陣地。五四運動爆發後,省立六中師生投身到反帝反封建運動中,學生張振山先後創辦了《新聲報》、新新書社,經銷進步書刊,傳播馬列主義思想,開展革命活動。
幾經更迭後,省立六中成為如今的臨汾一中。走進臨汾一中校史館,記者看到,這裡用照片和資料展示著張振山的革命故事,以栩栩如生的玻璃鋼塑像還原了彭真(傅懋恭)與張振山、徐亞桑等愛國學生促膝談心的場景。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幾十年來,臨汾一中師生一直以革命先烈張振山為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
臨汾一中校長張楊管說,近年來,該校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為誰培養人」放在首位,將思想教育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月、「緬懷先烈豐功偉績,弘揚臨汾攻堅精神」主題教育、「時代新人說」演講比賽等活動,使之成為滌蕩師生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前不久,臨汾一中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聯合命名為第三批山西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範點。
張楊管表示,臨汾一中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履行好教書育人職責,在專業教學中注重加強思想引領、言傳身教,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激發師生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全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傳承永續。
課間操時間到了,在操場上,跑操的學生們步伐整齊,口號響亮。這鏗鏘的腳步,就是奮進新時代的最好註腳。
山西日報記者張志剛
編輯:崔玲玲
校對:何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