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對於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
該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廉正部成立特別調查組進行。根據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形成了處理結果,阿里合伙人委員會也對此進行專項審議。
調查組就阿里集團對如涵電商的投資,以及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入駐、活動、引流、交易等做了全面的內、外部調查。
確認:阿里在2016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並無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但調查組認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經阿里巴巴管理層討論決定對蔣凡作以下處分:1、 管理層提議並得到合伙人委員會批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2、 記過處分。3、 降級。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4、 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
這次針對蔣凡開出的,恐成阿里「史上最嚴罰單」。
事件回顧
在10天前(4月17日),一位名為「花花董花花」的微博用戶公開點名@張大奕,稱「這是最後一次警告,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並讓其自重。隨後,有網友扒出,當事人的老公疑似淘寶總裁兼天貓總裁蔣凡。
次日下午,4月18日,蔣凡在阿里內網發帖,就網絡傳言帶來的不好影響對公司和同事道歉,並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
此後,阿里正式介入調查。阿里集團CPO(首席人力官)童文紅在阿里內部論壇回復了蔣凡的帖子,她的說法是:蔣凡由於個人家庭問題沒處理好,而嚴重影響了公司聲譽,要認真反思,也應該向大家道歉,對於相關傳言,公司會正式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
阿里合伙人制度
讓不少人關注這次不簡單的「八卦新聞」的原因,大部分原因還是蔣凡一直被外界視為阿里CEO「接班人」和阿里最年輕的合伙人等身份。
根據阿里2019年財年年報顯示,合伙人由去年的36位增加至38位,其中,作為天貓和淘寶總裁的蔣凡,首次被寫入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當中,33歲的蔣凡也成為阿里巴巴合伙人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成為了4位80後阿里合伙人的其中之一。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始於在2013 年 9 月由馬雲發布的一封內部郵件。他表示,「從 2010 年開始,集團開始在管理團隊內部試運行「合伙人」制度,每年選拔新合伙人加入。在過去的三年,我們認真研討合伙人章程,在 3 年試運行基礎上,已經產生了 28 位合伙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可以正式宣布了。」
阿里巴巴對合伙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在阿里工作五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並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
彼時,阿里巴巴的28 位合伙人構成呈現多元化。除了和馬雲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中的蔡崇信、彭蕾等,還有前期公司一路培養的陸兆禧、姜鵬、彭翼捷等;更有後期通過社會引進的阿里人,涉及財務、法務、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管理人才,包括樊路遠、胡曉明、井賢棟等。
隨後,2014年,阿里巴巴合伙人數增至30人。2015年12月,阿里巴巴新增了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及阿里媽媽總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團副CFO鄭俊芳,螞蟻金服集團財務與客戶資金部總經理趙穎,以及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總經理孫利軍為合伙人,總數升至34位。
2017年,阿里巴巴首現「80後」合伙人。新增合伙人分別是螞蟻金服平臺數據事業群研究員胡喜、天貓事業部產品技術部研究員吳澤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辦公室研究員聞佳、螞蟻金服人力資源部資深副總裁曾松柏。其中,胡喜、吳澤明是阿里巴巴合伙人當中首批的「80後」,阿里巴巴合伙人數由此增至36位。
蔣凡的晉升之路
出生於1985年的蔣凡,畢業於復旦大學,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蔣凡曾任職谷歌中國,參與谷歌地圖、搜索質量、內容廣告研發。
2010年4月,蔣凡創辦移動開發者服務平臺——友盟,先後獲得前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天使投資,經緯領投10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5000萬美元。
2013年,阿里巴巴以8000萬美元收購友盟。阿里收購友盟,除了產品和技術,還包括友盟整個團隊,蔣凡也成為阿里一員。在張勇直接領導下,蔣凡以「淘寶無線事業部資深總監」身份工作,2014年,蔣凡負責牽頭手淘的無線化轉型,一手打造淘寶內容生態。
2017年9月15日,蔣凡任阿里系北京技術中心技術委員會主席、首席架構師、集團高級科學家,統籌規劃北京技術中心技術架構,參加集團技術架構工作。
2017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任命蔣凡出任淘寶總裁。
2019年3月6日,蔣凡兼任天貓總裁、天貓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職務,「接班」張勇在阿里打下的江山。
進入阿里不到5年時間,蔣凡成為阿里核心電商板塊業務執掌人;淘寶和天貓兩塊業務佔阿里巴巴總營收入超過80%。這意味著,這個85後在掌管阿里萬億帝國八成以上江山。34歲開始全面執掌天貓,可見阿里對蔣凡重視。
2019年6月,蔣凡正式成為38位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也是最年輕一位。
9年前的史上阿里最重罰單
蔣凡並不是第一位受到阿里重罰的高管。阿里不會「刑不上大夫」的公眾認知,從9年前就形成了。
在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對外宣布,為維護公司「客戶第一」價值觀及誠信原則,2010年公司清理約0.8%逾千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
根據公告,阿里巴巴B2B公司發現從2009年底開始,平臺客戶的欺詐投訴有上升趨勢。B2B公司董事會委託專門的調查小組,對上述事件進行了獨立調查,查實2009、2010年兩年間分別有1219家(佔比1.1%)和1107家(佔比0.8%)的「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上述帳戶已經被全部關閉,並已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在調查環節中,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這些人員將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開除在內的多項處理。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原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
2012年3月,阿里集團公告稱,自2011年中起,有關聚划算在招商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甚至有小二牟取不當利益的舉報就接連出現。經過阿里廉政部、合規部等部門的聯合調查,已經發現部分事實屬實,部分小二存在嚴重違規問題,甚至觸犯法律。
閻利珉當時被立即解職,理由是其在聚划算團隊管理上存在重大失職。4個月後,即2012年7月,阿里集團公告稱,經杭州警方確認,閻利珉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已被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