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11 拿破崙戰爭中:成就巔峰,拿破崙帝國強勢稱霸歐洲

2020-12-26 世界歷史大棋局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了,但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始終還是很不甘心。1803年5月,英國率先向法國宣戰,並再次開始積極的組建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4月,經過近兩年的籌劃,英國成功地拉攏了俄國、奧地利、瑞典以及丹麥等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而在此期間,1804年,拿破崙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組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皇帝。

1805年9月,拿破崙召集22萬法軍與50萬同盟軍展開了激戰,利用反法盟軍的兵力分散,拿破崙迅速出擊各個擊破,再次打敗了聲勢浩大的第三次反法同盟軍。1806年8月,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要求解散,其領土分裂成了普魯士、奧地利以及萊茵同盟三個政權,因此存在了近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壽終就寢了。而藉由這次戰爭,拿破崙掌控了義大利、萊茵聯邦等大片領土,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輝煌正綻放著其最耀眼的光芒。

不過,一個月後,1806年9月,第四次反法同盟再次迅速建立了起來,由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四國組成。而面對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拿破崙再次迅速出擊,在耶拿戰役中擊潰了普魯士,1807年6月,拿破崙又擊潰了俄軍,至此,第四次反法同盟宣告破裂。而這次,反法同盟不僅破裂了,普魯士、俄國還和法國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英國,至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實際上已經是掌控了整個西歐和中歐。不過由於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敗了法國的海軍艦隊,幾乎掌控了整個海洋的控制權。因此,為了對付英國,拿破崙決定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政策,來阻隔整個歐洲大陸與英國的海上貿易,以此來打擊摧殘英國的經濟,從而達到破降英國的目的。

然而,英國卻依託廣大的美洲、亞洲、非洲等殖民地市場死死地與拿破崙作對。1809年,英國還和奧地利組成了第五次反法同盟,這是盟國次數最少的一次,只有兩個國家,實際上真正出兵的只有奧地利一國。因此,此次拿破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打敗了奧地利,瓦解了這個虛弱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但實際上,這幾個月的大戰,拿破崙打得並不輕鬆,因為拿破崙佔領下的西班牙、葡萄牙、普魯士等地都紛紛爆發了起義大潮,拿破崙需要疲於鎮壓。而且這次,奧地利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拿破崙發動二十多萬的軍隊也是十分勉強地打敗了奧地利的34萬大軍。而憑著這次艱辛的勝利,拿破崙帝國的權力和版圖達到了最巔峰,幾乎控制了除英國和俄國之外的整個歐洲。

相關焦點

  • 近代戰爭12 拿破崙戰爭下:侵俄慘敗,滑鐵盧失利,拿破崙時代落幕
    至此,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結束,在這歷時二十餘年的拿破崙戰爭中,反法同盟終於打敗了拿破崙,並把拿破崙流放到了地中海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中。拿破崙被流放後,法國也重新迎回了君主制,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而由路易十八恢復了法蘭西王國。然而就在法蘭西王國才剛復闢沒多久,1815年3月初,拿破崙卻奇蹟般的從流放的小島上返回到了法國。
  • 近代戰爭10 拿破崙戰爭上:拿破崙天神降臨,兩敗反法同盟侵襲
    拿破崙戰爭,廣義上可以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在天才將領拿破崙的領導下,法國軍民與七次反法同盟之間的戰爭,時間從1792年開始到1815年結束,前後持續了共約20餘年。
  • 拿破崙戰爭是歐洲秩序第二次崩潰的直接表現
    導語:1800年,歐洲爆發馬倫哥戰役,這在歐洲近半個世紀以來看似只是一個小戰役,但它卻極大程度地加深了歐洲各國間的矛盾,尤其是凸顯出來法國在處理與歐洲各國間關係時的強勢態度,以及對於更高利益層次的追求。馬倫哥戰役不久後,法國出現了一位新的主人,並將法國企圖構建新秩序的意志發揮到了極致,掀起了長達25年的戰爭,那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拿破崙戰爭。
  • 13.11 西歐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從1799年到1815年間,拿破崙為了維護法蘭西帝國的統治,爭奪歐洲霸權,與歐洲各國進行的一系列交戰。 法蘭西帝國建立初期,拿破崙曾率領法軍先後擊敗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聯軍。1809年,拿破崙又擊潰了第五次反法聯軍。同年年底,他跟自己的首任妻子約瑟芬離了婚。
  • 拿破崙戰爭中的北歐各國
    Cambridge Concise Histories) 作者:Neil Kent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 正文: 一、北歐兩國 在十九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中
  • 拿破崙在歐洲近乎無敵,為何沒有攻打當時的中國?
    在26歲時,拿破崙就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在戰場上,拿破崙展現過超強的軍事能力,隨著威望的增加和軍事實力的增強,拿破崙最終於1804年11月加冕稱帝,在「三皇會戰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1815年,之前被流放的拿破崙趁著法國局勢動蕩,重返國內,在沿途軍民的擁戴下復闢。在維也納會議上,為利益而爭吵不休的歐洲各國,聞訊後立刻擯棄前嫌,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再度集結了70多萬大軍圍剿拿破崙。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1月拿破崙隻身回到巴黎,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圖為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隨後拿破崙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幅著名的油畫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皮埃蒙特的馬倫哥之戰中大敗奧軍,法奧籤訂呂內維爾條約,第二次反法同盟崩潰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登基為法蘭西人的皇帝
  • 軍事天才拿破崙如何造就了法蘭西帝國的輝煌?又因何使其覆滅?
    可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只存在了十年就被消滅,拿破崙也在流放過程中死亡,這樣一位當時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軍事天才,是怎麼樣帶領法蘭西帝國成為歐洲霸主?又為何使其僅存在十年就此覆滅?隨後,又以七萬人馬的弱勢兵力擊敗奧俄兩國,成就了拿破崙的人生巔峰。此次一戰,終結了奧地利百年以來的帝國稱號,將其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806年,英、俄、普三國再次集結新的反法同盟。可是法軍在拿破崙的領導之下,總是出其不意,以九萬人的兵力就使普軍全軍覆沒,趁機奪取了德國的大半領土並佔領了首都柏林。1807年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與俄國沙皇會面籤訂和平條約。
  • 因各種戰爭而興起,在拿破崙擴張中傳播,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
    一、 民主主義的興起其實在很久之前,民族主義就蘊藏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中了,只不過表現形式上與我們所熟識的民族主義有些不同。翻看歐洲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整個歐洲歷史基本上都是處於徵服和反抗的階段。甚至於從亞歷山大徵服希臘、羅馬帝國又統一成為一個龐大帝國開始,民族主義就已經在歐洲生根發芽了。
  • 如果你是拿破崙·波拿巴的粉絲,別錯過《拿破崙:全面戰爭》
    《拿破崙:全面戰爭》是《全面戰爭》系列中的經典之作,說是一款策略遊戲,更像是一場穿越歷史的角色扮演,你可以選擇野心勃勃的拿破崙,也可以作為他的對手。在遊戲的框架中,有些歷史劇情無法被改變,但也因此讓人感覺真實,對軍事與歷史戰爭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愛不釋手。
  • 重劃歐洲地圖:淺析拿破崙三世的帝國戰略
    對於拿破崙三世的構想,我們可以從現實和思想兩個維度來觀察:首先,從現實的維度來看,拿破崙三世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完成他的叔父拿破崙大帝未竟的事業,建立世界性的法蘭西帝國。為實現這一目標,拿破崙三世的戰略可以概述為一條嚴謹的「邏輯鏈」——1815年的維也納體系是為在拿破崙戰爭後防範法國再次崛起而建立的,因此重建法蘭西帝國偉業的前提就是推翻維也納體系;由於維也納體系的核心在於奧地利-普魯士-俄國之間形成的保守同盟,因此推翻維也納體系的主要行動就在於肢解這個保守同盟;又由於俄國是保守同盟強大後盾,因此破壞俄國對保守同盟的支持就成為這一目標的重中之重。
  • 詳解法國歷史:拿破崙波拿巴時代,帝國的建立
    法國大革命的勝利讓歐洲的封建專制國家感到惶恐不安,歐洲各國曾兩次組成反法同盟,對法國革命進行鎮壓,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雖是如此,法國在經歷大革命的洗禮之後,依舊面臨著動蕩不安的局勢。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得大權。至此,法國迎來了另一個時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建立。
  • 滑稽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
    一說到拿破崙,大家腦海中所顯現的一般都是那個天賦異稟,稱霸歐洲的法國戰神__拿破崙一世。但實際上法國不只一個拿破崙,單說法蘭西境內的。
  • 哈布斯堡日薄西山,拿破崙時代梅特涅如何主持大局?
    拿破崙猶如一顆巨星,摧毀了歐洲的秩序——維斯特伐利亞體系,維斯特伐利亞體系經過30年戰爭最終在維斯特伐利亞確立下來,卻被拿破崙破壞殆盡,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解散神羅,這讓本就在走下坡路的哈布斯堡,簡直就像從山腰上一腳踢了下去。
  • 拿破崙三世風雲:意外登臺的皇帝,未竟的帝國之夢!
    19世紀,歐洲風雲變幻,各國政治局勢風起雲湧,而其中又以法蘭西的政治局勢最為風起雲湧。而其中,拿破崙三世一生沉浮,經歷更具傳奇色彩。他出身于波拿巴家族,早年致力於政治投機,終於藉助革命浪潮打敗各路政敵,統治法國近二十年。他致力於重建法蘭西帝國的霸權,頻繁發動對外戰爭,最後卻也因為戰爭輸掉了自己的一切。閱讀本文,您將對這位傳奇皇帝的人生經歷有更多的認識!
  •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土倫戰役2、橫掃歐洲,拿破崙成為歐洲霸主拿破崙一生的巔峰在於他四次打敗反法聯盟的進攻,奠定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在拿破崙加冕稱帝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戰爭。越過阿爾卑斯山徵討義大利,使得義大利成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屬,與英國進行多次海洋戰爭,使得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陣亡,英國無力東進威脅法國。據《劍橋近代史》當中記載稱:「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不過當時對英戰爭仍持續著,因此督政府仍授權他對英作戰。不過他認為對英倫三島的作戰時機還未到,因此他假意準備攻打英國,卻將軍隊帶往埃及,攻下亞歷山大港,並攻取開羅。拿破崙的埃及行動對歐洲各國造成恐慌,因而在1798年英俄奧與土耳其結盟成立第二同盟。英國艦隊將拿破崙軍隊困在埃及,切斷法軍在埃及的補給路線。雖然拿破崙的埃及軍事行動受阻,不過他的對外輝煌的軍事戰爭已經將他塑造成一位英雄。
  •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
    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在位11年。拿破崙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奠基了法蘭西法律體系,拿破崙無疑是世界最傑出的軍事家。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三皇會戰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使他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臣服於拿破崙帝國。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和成就。
  • 戰爭成本的顛覆式創新:成吉思汗和拿破崙
    所以歐洲的各國完全不能適應法國這樣新型軍事力量。這完全是戰爭的顛覆式創新。 克勞塞維茨說,歐洲各國投入戰爭的資源是有限的軍隊和國家有限的稅收,而法國投入的是全民族的全部的重量和一切的力量,而所有這些投入都是不計成本的,它的成本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