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設計的「生命之樹」,是對2020東京奧運會最好的註腳

2020-12-23 騰訊網

塵埃落定,2020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了。

相信在各方利益的權衡下,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原定今年7月24日開幕的第32屆奧運會將延期到2021年舉行,「最晚不會超過 2021 年夏天」,當然還是在東京,並將保留今年的名字,也就是2021年將舉行「東京奧運會 2020」和「東京帕運會 2020」(Tokyo 2020)。

2020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 logo

按國際奧委會和2020年東京奧組委的聯合聲明中的說法,沿用「2020」這個名字為的是「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東京奧運會會成為希望的燈塔,為這個世界點亮新的曙光」。

日本人PK掉了扎哈等一眾大師的設計,選擇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來設計承載這場盛事的建築,在現在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了。

隈研吾,風格鮮明,擅於使用自然木材、石塊、竹子等元素,把日本禪意美學的「侘寂」融入現代主義建築體當中。他採用一種與20世紀當代主義截然相反的方式,擯棄工業化的材質,從抽象、極簡裡脫身,讓空間蘊含著過去,又定義著未來。

「當所有的一切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那麼脆弱和枉然時,那些標榜藝術的建築是不合適宜的。」

——隈研吾

「生樹」

以「生命之樹」為概念的2020奧運會主場,以木材為主,傳承了日本的建築風格和用材習慣,更貼近日本風格的質感。

他在場館周圍種植了很多樹,「站在附近,你甚至都能感受到杉樹的香氣。」同時他還種下許多蘆葦,這種東京常見的植物讓周遭充滿了地域感的人情味,他希望進來的人能在他的作品中感覺到幸福。

2020 東京奧運主場館

他在外牆選擇使用杉木,而屋頂的支撐結構使用了日本落葉松這兩種日本當地木材,不但容易取得,也避免從外國運送木材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建造場館所需要的木材,發動了日本全縣的木材廠調配資源,而且加工也將由當地的小型加工廠處理,以表示全日本對奧運的參與。

隈研吾表示,他對場館設計最驕傲的兩件事,一是場館沒有加裝任何空調,另外就是擁有讓民眾可以親近的空間與散步的步道。

他認為,建築不只是鋼筋水泥,更希望能夠凸顯自然之美。

因此,不用空調是為了照顧環境,而步道就是讓東京市民在奧運結束後,仍能有效使用空間,享受大自然。

新國立競技體育場內部 | 圖源:人民日報,攝影:鄭軼

場館雖然位於鬧市,但距離明治神宮外苑只有200多米,明治神宮以傳統建築為主,加之周邊銀杏森林遍布的城市自然風光。現代化的體育場館要與之相輔相成,體現「負建築」的理念,不顯突兀,才是最合適的設計。

「負築」

所謂「負建築」,是隈研吾一直提倡的建築哲學。日語中的「負」在這裡不是指「勝負」,而是「屈服和順從」,意思是建築應該「服從」周邊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進而融合成為一體。

為此,隈研吾將原先設計總高度75米下降至49米,這樣和明治神宮外苑周邊建築高度大體一致,不再顯得那麼突兀。

其次是建材:一種能排除鋼筋混凝土疏離感,增進人與場館、人與人之間親近感的材料。在隈研吾看來,那就是非「木材」莫屬——唯有木材,才能讓人們走進心中的那片「神聖綠蔭」。

如果走進新國立體育場,隈研吾希望人們立刻被屋頂和頂棚那大量的、巨大的橫梁所吸引,「體育場的頂部決定了人們走進場館的第一印象,人們會被木材的溫潤所感動,僅憑這一點,就可以讓新國立成為一座完全不一樣的體育場」。

「我總是試圖捕捉建築物周邊的環境氛圍。設計前,我們首先會發掘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使用的材料。

當我們體會到當地的環境氛圍,就會思考如何讓建築與環境相互融合。」

——隈研吾

隈研吾在《我為什麼要建造新國立競技體育場》一書中講了一個小故事:日本熊本地區有一家叫濱田的小型醬油釀造工廠,他們堅持使用很小、很古老的小木桶釀造醬油,藉此「工匠精神」與許多大型醬油公司競爭。

這件事給了隈研吾很大觸動,木材是將人與自然結合在一起的最佳載體:「在不斷搖擺的大地上,日本社會曾以木材這樣小小的、清靈的、柔和的、溫潤的素材為核心,溫良地運轉。以木材為媒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所以,「一定要使用很多、很多的木材」。

新國立競技場 | 圖源:日本2020奧運會官網

此次新國立體育場木材使用總量達到2000立方米,材料來源從北到南遍及全部47個都道府縣,尤其是「3·11」東日本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東北地區的木材採用最多。

隈研吾希望,新國立體育場能帶給所有人溫暖和感動,21世紀全人類終究還是要在「木造建築」下尋求「共生」。

所謂「負建築」,在隈研吾看來,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負建築」不僅是一種設計方式,也是一種批判精神,甚至是一種哲學理念。為此隈研吾寫了一本名叫《負建築》的書。

他在提出,「建築物最終的歸宿必定是大地」,「如果建築的外層如皮膚般脆弱,有呼吸的可能,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容易。」

Zuisho-ji寺廟(東京都港區)是禪宗分支 Obaku Sect在東京的第一座寺廟,隈研吾團隊重建了寺廟內僧人的住所。

隈研吾在書中所談甚廣,絕不僅僅局限於建築領域,它更像是一本具有哲學意味的批判性作品。20世紀是混凝土的世紀,他從經濟學家凱恩斯說到現代主義和形式主義,說到20世紀哲學思潮對社會和建築的影響,以及建築反過來對經濟社會的改變。

如今再看這本書,他那不張揚的、溫和的甚至讓人放棄和遺忘的美學理念,貫穿了他的職業生涯,使他的建築作品散發著隈研吾式的光芒。

GC口腔科學博物館

蘇格蘭鄧迪市&設計博物館

中國美術學院民族藝術博物館

「放棄」和「遺忘」

隈研吾在1986年開了自己第一家建築事務所,那時每個人都是爭分奪秒趕進度。蓋的樓越多,內心卻越空虛。

19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碎後,整整十年裡他都無法在東京找到項目,只能在周邊地區承接各種小型項目,和當地的匠人一起討論如何建造房屋,也在這10年間,摸索領悟出了自己的風格,物盡其用本地材料,感受自然本身所傳遞的哲理。

隈研吾走訪日本鄉下的十年

這10年,也讓他堅定了一種信心,不要懼怕崩塌,危機也能轉化為巨大的機會,「能量存在於具有獨特性的創造中,傳統的傳承很重要。」

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自然與技藝的碰撞下,隈研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築思維,即建築應重構與環境的平衡與和諧,而非用人類意志扭曲自然。他稱之為「負建築」。

隈研吾寫道:「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築物從周圍環境中分割出來」,「一味地將建築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

「我想讓建築與自然更曖昧、更親近,也就是說,讓建築物消失於自然中。」

於是開始了自己的「放棄」和「遺忘」之路。

隈研吾為輕井澤新藝術美術館建造的一座小教堂

「放棄」和「遺忘」在隈研吾身上並沒有消極的意味,反而蘊含獨有的東方文化智慧。日本多地震等災害,傳統房屋總在不斷更替,他覺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正是從中滋養出一種「放棄」的美學。

他說:「東方文化裡有很多人會教你放棄的美學,而這正是人們能夠得到救贖的原因。」

而往上追溯,他覺得這是中國宋代審美的一種延續。

宋 趙佶《瑞鶴圖》 | 圖源:9610.com

宋代是一個開創了「詩意生活」的時代,文人雅士在淺斟低酌中尋求心靈的安慰,認為生命比權力和財富有更高的價值,因此有了極簡的宋代建築,有了極盡優美的器物、雅集,以及對「生活的細小的、具體的揣測和描摹」。

隈研吾也從他們那裡更深地領會到「放棄」和「隱匿」中的大智慧。

隈研吾也說到,「在宋代,人們想的並不是要把國家的疆土如何擴大、要使國家如何強大之類的問題,而總想著在某些場合需要用到放棄的智慧。」

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20世紀,許多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是在做加法,而負建築是在做減法,是內斂的,不強勢的,盡人情的、適當遺忘的、令人心安的、對自然沒有敵意的,直至消失的。

隈研吾的作品往往用「自然」為主色調。他不喜歡混凝土,更偏愛竹子和木材,天然生長帶來的不規則感讓它們更具有個性。它們與陽光、陰影,當地的土和風相得益彰,互相成就。木材就是生老病死,它們本身就具有生命,有呼吸,有盛衰,會走向消逝的終點。他們自身的「放棄」和「遺忘」的宿命,又意味著在時間限期內的珍惜和精益求精。

檮原木橋博物館

根津美術館| 圖源:sohu

竹屋 | 圖源:mwmw.cn

安藤廣重博物館 | 圖源:gooood.cn

蓮屋 | 圖源:i4.3conline.com

他在自己的書裡多次提到:

「混凝土是沒有生命的材料,在它澆築成型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被改變的可能性,石材會不斷風化、木材也會不斷變色,但混凝土卻幾乎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

有人提出質疑,認為終究沒有逃離混凝土與鋼材的本質。而實際上是,隈研吾通過材料、環境與人的感官所建立起來的聯繫,才是真正的本質所在,所有的答案都在人們走進空間的剎那出現,啟發著人們對於過去、當下與未來的思考。

雲南騰衝石頭紀酒店 | 圖源: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官網

「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想必有很多來到這裡,人群中也一定有10歲的孩子,然後說『我也想成為建築師』。我幻想這樣的一幕場景的出現。」

——隈研吾

以生命為中心的設計

全球設計諮詢公司Fjord近期發布了一份有關商業、科技和設計趨勢的最新報告,其中第七條趨勢是:「以生命為中心的設計」。

Fjord認為,「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這一概念,已經開始顯得太狹隘太自私。報告指出,設計師單純迎合某個消費者的口味已不足夠,趨勢是,設計師需要為所有的人設計,而不是為某一個人——「把人當成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中心」。

隈研吾解說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主競技場 | 圖源:IDEAT理想家

經歷了充滿天災人禍的2020,必然也是人類對自己與世界關係進行反思的一年。2021年夏天在東京、在這樣一位設計師建造的場館裡開啟的奧運會,應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思考。

在疫情發生前,關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留下什麼遺產?隈研吾希望,那是一條小溪、是一片綠蔭。

期待這樣的遺產變為現實,期待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成為真正的」生命之樹「。

相關焦點

  • 去東京,尋找隈研吾
    \ JAPAN 2020 /我們總有一百萬個理由前往東京,而2020年的東京尤其讓人興奮:因為奧運會,我們將在這座城市目睹新的建築、新的歷史的誕生。在運動員們閃亮登場之前,這場體育盛事下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主持設計了奧運會主場館的隈研吾。從很久之前,他就開始悄悄以建築改變著東京的城市氣質,以及城市與人的連結方式。讓每一個身處東京的人,都能從身、從心體會到「what is TOKYO」。所以,趁奧運會開始前,不如先一起體驗一場「身心合一」的隈研吾建築巡禮?
  • 東京奧運會疫情難產,隈研吾、安藤忠雄多位大師設計的酒店還有用嗎?
    2020疫情影響日本的東京奧運會難產許多精品設計酒店本該在奧運前陸續在日本亮相前有京都安縵、京都柏悅本來待到春季東京四季、柏悅、艾迪遜等等相繼開業雖然東京奧運會舉辦生死未卜我們也可以雲上欣賞一下大師們的作品01.
  • 東京奧運會推遲到明年,隈研吾、安藤忠雄等多位大師設計的10酒店...
    2020疫情影響日本的東京奧運會延期到2021年夏季許多精品設計酒店本該在奧運前陸續在日本亮相前有京都安縵、京都柏悅本來待到春季東京四季、柏悅、艾迪遜等等相繼開業雖然東京奧運會推遲到明年舉辦我們也可以雲上欣賞一下大師們的作品01.
  • 等待奧運開幕的「森林體育場」,是疫情時代的註腳——專訪東京奧林...
    新華社東京7月23日電題:等待奧運開幕的「森林體育場」,是疫情時代的註腳——專訪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師隈研吾新華社記者王子江、郭丹7月24號晚上,隈研吾本來可以坐在他設計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裡,觀看奧運會的開幕式,享受人生的輝煌時刻。
  • 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是誰設計?|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
    2021年東京奧運會,新建立的國立競技場將會成為主場館,成為世界焦點!而背後設計的,就是日本大師級建築師隈研吾,以擅長的手法打造的國立競技場,成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之一,靈感更是源自明治神宮而生!01新國立競技場設計一波三折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前身,是1958年已啟用的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因應2021年東京奧運確定舉辦
  • 讓隈研吾親自告訴你東京奧運會主場館的奧秘
    在2016年新年假期來臨之前,東京奧組委終於拍板定案了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日本新國立競技場的建設方案。在不公開設計方的情況下,隈研吾設計的A方案以8分優勢打敗了伊東豐雄設計的B方案。隈研吾主導的設計方案被稱為「生命的大樹」。在方案的概要中,又將這個體育館稱為「樹木和綠色的體育館」、「大家的體育館」、「與環境共生的體育館」。
  • 東京奧運會面臨退票?
    隨後,高速列車技術開始廣泛傳播,才有了現在便捷快速的高鐵,算是因為奧運會所催生發展壯大的產業之一。當日本再次成為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國時,我們不但看到了各種驚豔的設計成品,也端倪出日本這個設計大國對於新時代人文美學的探索和實踐。
  • 一場東京奧運會,讓你認識了這些日本設計大師!
    01 野老朝雄 由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設計的2020東京奧運會會徽,靈感源於江戶時期的格紋理,設計中融入日本的傳統藍色,描繪俏皮又傳統的日式風情。隈研吾,新國立競技場此次的新國立競技場以「生命之樹」作為建造主題。使用石材和木材等材料,以一種結合創新和傳統的方法進行建築設計。
  • ...森林體育場」,是疫情時代的註腳——專訪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0年7月23日(體育·圖文互動)(4)等待奧運開幕的「森林體育場」,是疫情時代的註腳——專訪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師隈研吾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者隈研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5月29日攝)(配本社同題文字稿)新華社記者 王子江 攝【來源:新華社】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名美美術教育——東京奧運會面臨退票
    當日本再次成為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國時,我們不但看到了各種驚豔的設計成品,也端倪出日本這個設計大國對於新時代人文美學的探索和實踐。日本人下了不少功夫,PK掉了扎哈等一眾大師的設計,獲得東京國立競技場重塑操刀權的是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
  • 隈研吾的建築設計哲學
    隈研吾先生在活動現場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築師,1954年出生,東京大學建築系研究生院畢業,現任東京大學教授。這次展覽開幕時,隈研吾先生也在現場發表了個關於自己設計項目以及設計理念的小型演講。 樹枝般纖細的木材(9cm×18cmの斷面)隨意組合,既像雲又像樹,意識流派的地標建築物。在巴黎這座多用石材的厚重而凝重的城市中,好似生物體般吞吐生息。及近期中國的項目,北京利星行中心。北臨望京中央公園,南接自然庭院,隈研吾先生遵循自然之道,執於自然之材,秉持自然之意,在此勾勒出了一片「可呼吸的都市綠洲」。
  • 敬2020東京奧運!日本大師隈研吾攜亞瑟士推METARIDE AMU限量跑鞋
    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的日本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擅長以木材、宣紙、石頭等天然材料作為建築用材,更堅持與大自然、環境共存為主張,打造細膩又具視覺效果的建築作品,同時他也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的設計師,專業運動品牌ASICS亞瑟士特地找上門,與隈研吾一同向2020東京奧運致敬推出METARIDE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現在東京正在舉辦奧運會。如今,這場盛事被推遲至明年,而在此之前,會徽被指抄襲以及主場館的設計波折已經為其蒙上了陰影。與之相比,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為整個日本帶來了顯著的積極改變。回顧1964年,那是東京首次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建築與海報設計,到城市基礎設施的革新,這場奧運會見證了東京在從一座被炸彈轟炸的廢墟到超級現代大都市的轉變。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編譯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現在東京正在舉辦奧運會。如今,這場盛事被推遲至明年,而在此之前,會徽被指抄襲以及主場館的設計波折已經為其蒙上了陰影。與之相比,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為整個日本帶來了顯著的積極改變。
  • 擅長CATIA的設計師設計的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本可能成為東京新地標,現在就難說了
    隨著裡約奧運會的謝幕,下屆2020年東京奧運會,離我們其實很近,時差只有一個小時!你想不關注都難吧。
  • 這些東京的「透明廁所」,看安藤忠雄、隈研吾如何設計公廁
    2020年夏日,東京澀谷出現了多個改造後的公共廁所,它們有的在公園中,以彩色玻璃構成一道特別的風景;有的在鐵道邊,以傳統摺紙元素傳達著文化內核。這些公共廁所來自於一個名為「東京公廁」(THE TOKYO TOILET)的項目,在創立於1962年的國際性慈善機構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的推動下,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隈研吾、坂茂等16位各個領域的設計師更新改造了東京澀谷17個公廁(目前已完成5個)儘管每個公廁的規格各不相同,但改造後所有公廁都配備了無障礙設施和衛洗麗配備,也以此傳達出生活美學以及「待客之道」(
  • 2021東京奧運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建築?
    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也是首次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2021年東京將再次舉行奧運會,兩次奧運會可以說令日本改頭換面。著名的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了品川新車站,這是一座自1971年以來第一個為東京繁忙的JR山手線而規劃的新火車站。隈研吾的設計採用了玻璃和鋼製屋頂,類似於傳統的日本摺紙。
  • 隈研吾主創設計!未來中山這裡,或現一座世界級建築
    好消息是 未來 在翠亨新區 可能會矗立起一座 由隈研吾主創設計的 文化藝術中心 !!!
  • 「隈研吾&東川町」KAGU 設計大賽 | 作品徵集中
    發送至 design@kagu-higashikawa.jp報名表,請從「隈研吾 &東川町」KAGU 設計大賽官網(https://www.kagu- higashikawa.jp/)下載,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直接跳轉。
  • 上遊時尚|投資近2千億的東京奧運會能正常舉行嗎?就看接下來140天...
    ▲萬人裸祭局面正在改變,日本在力保將於140天後舉行的2020東京奧運會。3月3日,國際奧委會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按原計劃於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而同一天,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1000人。形勢非常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