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發力數位化盤活「沉睡」資產,南京打造數字金融創新高地
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缺乏廠房、土地等可抵押的固定資產是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有地方和機構正下功夫挖掘企業「沉睡」資產的價值。
記者獲悉,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下稱「數研院」)專門打造了數字金融交易平臺,藉助科技手段實現資產的數位化,進一步提高動產抵質押的效率和便捷性,從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數位化喚醒「沉睡」資產
所謂「沉睡」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的閒置資產,比如包含存貨、原材料、半成品及設備等在內的動產等,這些資產不像廠房、土地等,往往無法直接轉換成「活資金」。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通過數字金融交易平臺,主要是解決了融資過程中,企業和資金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南京朗坤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企業只要在平臺上將資產進行數字編碼,就可對各類資產進行實時監控,進而打通從設計、生產,到安裝、運維、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同時也可在平臺上申請融資,而資金方能夠通過平臺實時查看企業動態,提高風險把控能力。
「事實上,企業獲得質押融資貸款的關鍵就在於,銀行對質押的資產有清楚的認識。」數研院相關負責人陳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銀行線下實時了解企業的動產情況比較難,通常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人力和物力,資產的數位化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利用區塊鏈作為核心底層技術,數字金融交易平臺可直接對企業資產進行線上的確權、登記和結算,之後,資產在平臺上就能流通、交易;同時,區塊鏈技術也保證了資產的真實性。對於企業而言,一些非標準化的動產被數字編碼後,即可解決貸款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資產標準化難等痛點,貸款可得度也將提高。
據介紹,南京朗坤集團就通過將傳統的機器設備裝上傳感器,同時藉助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管理克隆出了「數字工廠」。「我們又在平臺上進行了數字資產登記,這樣就可實現線上融資租賃、設備產能預售融資等服務,既降低了資金供給方的信用風險,又節約了傳統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比過去單純從銀行借貸要優惠不少。」上述負責人說道。
而除了動產的質押融資外,這種「數位化」的方式還能緩解傳統智慧財產權金融模式的堵點,進一步釋放智慧財產權數位化的信息價值。高新技術企業南京中科煜宸雷射技術有限公司就在平臺上通過智慧財產權質押獲得了來自江蘇銀行1000萬元的貸款。
不過,還需注意的是,在資產「數位化」的過程中,難點在於如何對不同的資產進行標準化轉化。陳瑩說:「這需要一套標準化的資產數字轉化體系。比如,如何編碼、如何實時追蹤資產的狀態等,這些都需要探索。」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目前,數研院已逐步形成對多類資產進行數位化轉化的標準,比如不動產類、動產物權類、智慧財產權類、金融資產類、收益權類,並以此為基礎,摸索出一套資產數位化的標準體系,這在全國系首創。「這種數位化的轉化模式,未來有望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陳瑩表示。
構建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高地
在大力發展數字資產的同時,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南京數研院也在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區域股權市場的試點工作,打造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高地。
關於區塊鏈技術在區域股權市場的應用,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曾提及,之所以選擇在區域性股權市場展開這樣一個實驗,本意是為了夯實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石,提升區域股權市場的品質,為中小微企業的股權融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姚前表示:「我們首先做了一個市場專門調研,今年的7月啟動試點工作,8月份完成跨鏈的建設,十一之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5個試點的地方業務鏈全部完成與中央監管鏈的技術聯通。」
具體來看,這種地方與中央監管鏈的技術聯通主要是依靠一個雙重架構的區塊鏈,所謂雙重架構,上一層是證監會的中央監管鏈,下一層是地方的業務鏈,監管鏈由證監會來負責建設,主要承擔監管責任;而地方的業務鏈由區域性股權市場自行建設,承擔具體的業務商業工作,監管鏈則實現穿透式使用。
在試點的城市中,江蘇股交區塊鏈業務平臺基本架構在8月底已搭建完成,並實現了企業掛牌申請→南京聯交所輔導服務→江蘇股交審核→報送中央監管鏈的區塊鏈全流程業務貫通,在五個試點省份中屬於首家。目前,這一項目正沿著區域數字金融可信生態打造和區塊鏈上的監管創新等方向縱深推進。
作為這一試點工作的主要推進者,陳瑩對記者稱,未來數研院還將協助證監會科技局制定5個試點區域創新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