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初心,這位非遺傳承人一生為「筆」狂!

2020-12-15 FY時代記憶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陳元年,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陳元年,男,漢族,1950年生於山東省昌邑市。現為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昌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昌邑市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1967年,山東省昌邑縣宋莊公社東堤村成立筆刷作坊,入場學習毛筆製作技藝。1982年,組建東堤毛筆廠,出任廠長。1994年,成立昌邑市陳元年毛筆工藝館,任館長。1997年,兼採南北制筆工藝之所長,首創「魯筆」工藝。2012年,「魯筆」,「陳元年」兩商標正式註冊。

筆、墨、紙、硯,被稱作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用毛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繪畫出了一幅又一幅經典畫作,那麼作為重要書寫工具的毛筆又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呢?

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明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據傳最早的毛筆,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始皇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

「毛筆製作,又苦又髒,枯燥乏味,要想學好這門手藝,必須要有耐心、細心、恆心、耐住性子,坐得住、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得有悟性。」陳元年這樣說道。

陳元年製作的魯筆從選料到完成,經過選、配、墊、梳、圓、修、捋等1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擇料、水盆、制杆、修筆、刻字、包裝等六大工序,工序中又以水盆和修筆最為複雜。

魯筆的筆頭選用優質的東北大黃狼尾毛為主料,配以適量香狸尾毛、兔須、獾針、貉子胸毛、羊毛等優質材料,經過複雜的工序,手工精製而成。

在制筆的初期,陳元年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做毛筆都在炕上幹活,盤腿打坐,兩膝著地,如果兩膝不著地,師傅就用重達近二十斤的石板或者土坯壓在他的腿上,強制兩膝著地。身子筆直,目光平視,每次最少兩個小時才能下地活動。

但他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擁有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有擔當、有責任,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將祖輩留下的財富順利地傳承下去。憑藉著這個初心,他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努力,做好每一支筆,這樣一幹就是幾十年。

從16歲開始,一直到年近七旬,他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將每一支出自他手的毛筆當成作品而非產品。正因為這樣,他獲獎無數。

2014年8月,獲山東省昌邑市「民間藝術大師」稱號;2015年4月,毛筆作品《狼毫》在第八屆中國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獲金獎;2016年1月,榮獲「十二五」濰坊市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金獎;2016年4月,毛筆製作作品《松竹梅狼兼毫》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2017年4月,毛筆製作作品《琴棋書畫》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中榮獲金獎;2018年5月,與兒子陳相磊一起創作的《仿製宋代蓮蓬筆》在2018第十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梁子黑陶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

同時他的產品暢銷國內文化市場,深受各地書畫家們的歡迎與青睞。曾有多位書畫名家為中國魯筆題字:歐陽中石先生、曹寶麟先生、石開先生、範揚先生、王元軍先生、哈普都·雋明先生,鄭曉華先生,武春河先生,吳明河先生,高建先生等等。並被濰坊日報,濰坊晚報,濰坊電視臺,昌邑電視臺等地方媒體多次採訪報導。

將平凡的事一直做下去,就會不平凡,而陳元年也必將永葆初心,把毛筆製作與傳承當作他畢生奮鬥的事業!

相關焦點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亢秀奎:一支火筆 一生傳承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亢秀奎:一支火筆 一生傳承 2020-07-09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雲港為一批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
    近日,市文廣旅局在市非遺博物館舉行「省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儀式,為「花船舞(灌雲花船)」傳承人邵玉梅等12名新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海州區民主路文化旅遊街區等10家首批市級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
  • 從兵哥哥到崇明白山羊菜餚製作非遺傳承人,這位勞模了不得!
    從兵哥哥到崇明白山羊菜餚製作非遺傳承人,這位勞模了不得!今年2月,陳斌被認定為崇明白山羊菜餚製作非遺傳承人。他堅持「傳幫帶教」,甘當「鋪路石子」,成立「陳斌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上海市工程技術學校兼職授課,培養新廚師300多名。編制工作規範,提升服務標準。
  •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
    自康熙之後,雍正、乾隆都效仿先祖每年為王公大臣、宮廷侍從、封疆大吏寫福送福,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請福到家、請福延壽、送福得福的傳統流傳至今。康熙的字可以說是一字千金,一生只流傳下三個字,那便是「無為」和「福」。  康熙御筆福字的與眾不同  康熙皇帝的這個福字與之前書法家流傳下來的福字不大相同,細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在培英高中「非遺大師面對面」活動中,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傳承人手把手教學生用茅龍筆寫字。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湛江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
    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曹龍彬 蔣生 李忠文/記者曹龍彬 通訊員蔣生 圖/記者李忠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雷祖祠的「鰲魚拱脊」、「翹角瑞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州夏江天后宮脊頂的「雙龍戲珠」、醫靈堂的「墀頭仙女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麻章通明村宣封廟的「108位神仙祝壽圖」……提及湛江的知名灰塑
  •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六鼠送福 剪紙迎春 一起來看看非遺傳承人饒寶蓮為南海街坊
  • 非遺傳承人翟桂芝:繡球作品致敬「逆行者」
    非遺傳承人翟桂芝:繡球作品致敬「逆行者」 2020年03月09日20:42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師召鵬 倪夢
  • 報導|祥雲縣開展非遺「出彩工程」傳承人技能培訓
    一是對傳承人進行培訓授課,二是開展「祥雲印象·雲南源」非遺主題展。培訓會上祥雲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紅麗作動員講話,對祥雲非遺現狀及2020年度非遺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並強調了非遺「出彩工程」傳承人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和相關要求。
  • 非遺傳承人如何帶徒弟?紀錄片「搶救性」記錄非遺傳承研究
    昨天(17日),「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三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進行展映。
  •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獲評優秀
    我省5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獲評優秀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張櫟)12月15日,記者從甘肅省文旅廳了解到,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
  • 非遺地圖|以刀為筆,以竹為紙,雕刻出他的非遺人生!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廣東將於2021年試點評估省級非遺傳承人
    筆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將於明年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同時選擇佛山等地區作為試點,評估該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  如何開展活動?   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  如何推動傳承人更積極地開展活動?明年,《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將出臺,進一步規範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  據悉,廣東省擬選擇佛山、韶關、東莞、湛江、潮州作為試點地區,對本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評估。考核評估結果作為繼續享有省級非遺傳承人資格及相關權益的主要依據。評估細則出臺後,該評估工作將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鋪開。
  • 李滄區又添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
    4月21日,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李滄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古彩戲法的「二十四孝」即為24種表現(演)形式,道具小,可隨身攜帶,任何小物件都可以當做道具來用。其觀賞效果是四面觀看,八面觀瞧,觀眾從任何角度都可以觀看戲法表演不漏痕跡,看不出破綻,可以說是聽起來神出鬼沒,演起來偷梁換柱,看起來捧腹大笑,點破了恍然大悟。它是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視覺藝術。
  • 新增13人 南湖區非遺傳承人讓「老寶貝」活起來
    他們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們在香囊製作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非遺文化志願者鄭鶯鶯的繩結展演下,還近距離感受了非遺作品中的手藝與匠心。
  • ...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會在潮州市召開 明年將試點評估省級非遺傳承人
    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明年,《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將出臺,進一步規範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廣東省擬選擇佛山、韶關、東莞、湛江、潮州作為試點地區,對本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評估。
  • 廣州舉辦龍舟非遺文化展 非遺傳承人現場秀技藝
    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偉潮現場雕刻龍頭 程景偉 攝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25日,「紙尖上的端午」龍舟非遺文化展在廣州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幕,展出了一批以端午節為主題的通草畫以及龍舟龍頭、龍尾、船槳、鑼鼓、旌旗
  • 抗擊疫情 江蘇非遺傳承人傳遞戰「疫」力量
    在這個特別的春天裡,當逆行者們爭分奪秒地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時,江蘇各地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積極響應省文化和旅遊廳號召,自覺行動,用歌聲、用詩句、用琴聲、用畫筆、用雙手為一線的「戰士」們打氣、加油,展現非遺力量。
  • 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被聘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收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聘書:聘請李家蓮同志任中國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家蓮老師是巢湖市老科協文宣分會會員,原巢湖學院附屬中學音樂高級教師。2018年12月,被巢湖學院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1年被認定為巢湖民歌省級傳承人;2018年5月,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李家蓮老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演唱巢湖民歌,是當代巢湖民歌的優秀傳承人,傳承譜系清晰。在演唱上她保持了民歌的原生性,地方風格濃鬱。
  • 非遺傳承人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這是一堂網絡線上直播課,主講人是歷經四代百年傳承的吉林非遺「徐氏中國結」傳承人——徐曉雪。 徐曉雪介紹,目前課程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播,一種是錄播。直播可以實時看到製作過程,還會和觀眾實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