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郭玲)「五一」假期,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利民好物分享集市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開市,為市民提供以物換物、互惠互利的交易平臺,獲市民點讚。
集市設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的室外展區,劃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二手交易區、清倉甩貨區以及自由展示區,共200個攤位。
其中,二手交易區包含生活百貨、文創手工、手機數碼、園藝農用、孕嬰童用品、文具書籍、家用電器、服飾配件、收藏品等品類。清倉甩貨區,主要包括包裝食品及農副產品。
5月1日,利民好物分享集市正式開市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練攤」。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實行人員測溫和每日健康登記制度,引導市民佩戴口罩間隔入場,並引導商戶細化管理措施,做好消毒防護等。
「商品要提前消毒,攤位每2小時消毒一次。」商戶孫曉峰說,集市有專門人員負責消毒防護。
嚴格的防疫措施,保障了市民能安心「淘寶」。「場館防疫措施做得好,非常用心,我要為這樣的活動點讚。」市民周思清說。
市民劉秀芳花了10元買了3個玻璃花瓶,她緊緊拎在手裡,滿臉興奮。「真的是平價市場,價格很實惠,這樣的集市辦到咱百姓心裡了。」劉秀芳說。
記者從新疆國際會展中心了解到,利民好物集市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從5月1日起至5月5日,為線下交易模式;第二期計劃從6月1日起至10月20日,為「線上+線下交易」模式。
第二期計劃在做好線下交易的基礎上,將在阿里巴巴閒魚頁面中增設「新疆烏魯木齊利民好物分享集市」窗口,實現線上線下相互引流。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業務部部長郭萍說,我們會加強監管,做好服務,確保利民好物分享集市真正發揮利民、惠民、促消費的作用,讓廣大市民在相互分享好物的同時共享精彩生活。
據了解,利民好物分享集市以商品平價、舊貨交易為主,也是烏魯木齊促進消費的系列措施之一。同時,各區(縣)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市場交易模式,天山區設有3處百姓市場、水磨溝區設有2處、經開區(頭屯河區)設有2處、沙依巴克區設有1處、高新區(新市區)設有1處、米東區設有1處。
繼續閱讀:新型「跳蚤市場」搭建便民交易平臺
3元的瓷碗、18元的紅棗、20元的短袖……「五一」假期,烏魯木齊利民好物分享集市給市民提供了一波實實在在的實惠。
「五一」假期,許多市民戴上口罩、經過測量體溫後,來到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的利民好物分享集市「淘寶」。在室外展區的清倉甩貨區,做日用品批發的梁誠榮樹起了「全場3元」的牌子,吸引了一批「粉絲」。老顧客徐思兵前一天買了10個瓷碗,第二天又來買了10個瓷盤。「商場裡一個瓷碗就要十多塊,我買了這麼多才60元。」
在梁誠榮的攤位前,鍋碗瓢盆等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都是存放許久的庫存。「質量不差,就是款式不太新,最重要是便宜。」梁誠榮說,第一次參加利民好物分享集市,人們都圖新鮮來轉一圈,客流量就上來了,生意不錯,集市開了他還會來。
另一個食品攤位前,賣的都是老口味零食,比如芝麻棒、山楂條、蝦片、香酥麻花等,價格從幾元到十多元不等。攤主馬新豔在八家戶經營食品小店,她來集市感受到了「每天都有新客流」,所以生意比小店裡好多了。
除了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搭建的利民好物分享集市外,烏魯木齊各區縣也開設了10個便民市場,提供平價、舊貨商品交易。
在天山區小西門成功廣場旁邊的西河街,設有一處百姓市場。400米長的一條街道兩邊,開設了145個攤位,銷售服裝、食品、飾品等小商品。每一位進入市場的市民都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
43歲的吾麥爾江·瑪和木提在這裡賣服裝,10元一件的短袖一天能賣七八十件。「這些服裝都是我朋友工廠積壓的貨,社區為我們提供了免費攤位,我和朋友一起幹。」吾麥爾江·瑪和木提說。
據了解,此處的百姓市場匯聚了大西門商圈13個社區的居民,他們多數是低收入人群,向社區提交申請後,可以免費在市場裡銷售平價商品。
在沙依巴克區人民公園的文化長廊,也設有一處便民市場。許多商戶在這裡銷售玉石、擺件、古玩、收藏品等。100米的長廊,設有50個櫃檯。
玉石賣家王利群的櫃檯前,每2小時就要用消毒水擦一次,再用清水擦一次。「人來人往的時候,更要把防疫工作做好。」王利群說,營業前有專業人員來給商戶們仔細講解防疫細節。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烏魯木齊各個便民市場已經像小荷一樣「露出尖尖角」,豐富居民生活、繁榮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