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士韓攀利講述她的抗疫故事
我是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張果屯鎮前王落村的一名大學生韓攀利,現在蘇州大學攻讀基礎醫學博士。
像往年一樣,滿心期待的寒假如約而至,甚至放假前的很多天已把這個短暫的假期安排得滿滿的,做好了新髮型,買好了新衣服,跟閨蜜商量好了要進行連續20年的每年一拍寫真合影,好為很多年後留下一份人生的軌跡,跟小夥伴約好了年後的旅遊,我們安排了西安-重慶-成都的七日遊,搶好了票,存好了錢,甚至已把每日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回到家後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新冠肺炎蔓延全國各地,內心雖感恐慌但扔抱有僥倖心理以為會很快過去,以為不會影響行程,以至於不捨得把來之不易的車票退掉,可終於武漢封城的消息來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黨中央下達命令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抗疫情,又一次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體制的優越。一線白衣戰士們紛紛挺身而出,他們放下自己的小愛,肩負著重任,日夜奮戰在一線,逆戰而行。全國各地基層幹部日夜奮戰在一線,不忘使命,日夜排查監管,聽從安排,做好疫情防控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
魯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作為一名基礎醫學專業的博士生,我覺得自己應該去做些什麼。所以當早晨睜開眼看完疫情新聞後,我打電話給村主任決定報名參加防疫管控志願者工作,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領了紅袖章,消毒液,詢問了自己要做的工作,每天在村口負責測量體溫,村子進出人員的信息登記工作,同時告誡他們一些隔離期間所需要注意的事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卻面臨了很多阻礙,一開始很多人對於封閉式管理還是很不能理解,不願配合工作,要一次次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們待在家裡就是給國家做出的最大貢獻。
另外就是挨家挨戶的上門登記信息,關注務工外來人員的回家時間,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身體情況是否對當地的疫情安全造成影響,這是責任,更是使命。
「您好,請開下門,我是村裡志願者,需要您配合調查一下家裡的人口情況,打擾了」。
"哎呀,你們辛苦了,這麼冷的天還要挨家挨戶地跑,現在外面疫情怎麼樣了,快解除封閉了不?"
「目前情勢還不容樂觀,不要隨意走動,正好平時家人都東奔西走的,趁這個機會可以好好團聚一下,也算是因禍得福了,放心,我們這裡餓不著,物資糧食國家都會放在心上,及時調控解決的」。
令人感動的還有基層幹部們每天的跑來跑去,堅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村裡的黨員及先進分子也踴躍輪崗值班,有了他們的守護,讓宅家的人們感覺到無比的安心,謝謝他們的日夜奔波,謝謝他們的兢兢業業。
生華夏之家,何其榮幸。越是在這樣的危難時刻,越是能感知來自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力量,越是在無情的災難面前,越是能感受來自「中國」這兩個字帶來的溫暖與希望,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覺得慶幸,慶幸生在這樣一個有執行力,有愛,有精神的國家。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能夠帶領群眾匯聚起堅不可摧的力量,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內容來自:濮陽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