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林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 | 謙鍾素
4月1日,香港東方影業特意將哥哥張國榮的一些經典影片進行4K修復,重新搬上大銀幕,用來紀念哥哥逝世17周年。
其中,張國榮、林青霞主演的《白髮魔女傳》將於4月1日率先上映,張國榮、吳倩蓮主演的《夜半歌聲》將會於4月8日上映。
哥哥的《霸王別姬》也將在韓國上映,這一部部經典,勾起我們無數回憶。
一個人活得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死後一直有人紀念他,依然愛著他。
知乎上有一個對張國榮的高贊評價:
人們愛張國榮情歌悠揚,愛他勁歌熱舞,愛十二少回眸一笑,愛何寶榮不羈放蕩。
梁朝偉說愛他的「真」,梁家輝愛他「生氣不超過五分鐘」,林青霞愛他「以後我會對你好」,梅豔芳最愛「哥哥寵愛妹妹」。
張國榮千材千面,不同的人,對他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張國榮,卻只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造物者的光榮
張國榮出生在香港一個裁縫家,父親的事業做的很大,開了一個製衣廠,成年累月和母親一起住在工廠裡。
張國榮是家裡第十個孩子,卻和自己的哥哥姐姐年齡差距很大,他們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
張國榮身邊只有一個叫六姐的傭人照顧他,就像活在音樂盒中的孤獨娃娃。
12歲時張國榮便出國留學,走時轉身離開,對家沒有半點留戀。
異國他鄉的孤獨,唯有音樂可以。聽著異邦的流行曲,培養出張國榮對於前衛音樂的敏感。
張國榮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他按照自己的興趣考上大學,學習室內設計。
隔著光陰,我們仿佛看到了少年張國榮一步步地成長。戴著耳機聽著音樂,那背影孤獨又堅強。
如果命運不再改變,張國榮就會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師,給無數普通的家庭帶來溫馨的居家設計。正像後來,他無數次搬家之後,給自己的新家所做的設計一樣。
可是命運充滿了偶然的變數,他的學業,由於父親中風而中斷了。
站在光明的角落
父親逼張國榮退學回來。已經是大一學生的他,只好插班進了中學。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因此,他結識了一幫熱愛音樂的人,他們一起組了樂隊樂隊,張國榮做為主唱正式走上音樂之路,成為歌手。
1977年,張國榮21歲。他報名參加了香港麗的電視組織的亞洲歌唱比賽,一舉成功獲得亞軍,成為麗的電視臺籤約歌手。
這時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跟朋友們慶賀,而是立即租房子,搬出父母的家。張國榮要做一個獨立而自由的人。
當時麗的電視的總經理是黃錫照,他是20世紀70年代叱吒電視界的風雲人物。他對剛剛冒出歌壇的新星張國榮,青睞有加。
作為一代電視臺掌舵人,黃錫照既看好張國榮的帥氣形象,更是欣賞他的才情。
他興高採烈地對張國榮說:「Leslie, I will make you a star(我會讓你變成一顆巨星)。」
張國榮很受鼓舞,他決心在香港歌壇闖出自己的天地。
可是雄心壯志敵不過現實的殘酷,星途不順,此後的張國榮,遭遇了七年的停步不前。
青春如此美好,我們唱著跳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卻走到了懸崖邊上。看著不遠處的高峰,張國榮卻找不到上山的路。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那時候,張國榮其實最害怕上臺唱歌。本來非常喜歡的事情,卻讓他痛苦不堪,讓他傷心得難以忍受。
「噓!噓!」他剛上臺,觀眾席上就傳來了此起彼落的噓聲。
已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討厭的聲音,亦不是第一次被人喝倒彩,可張國榮依然難受得心碎。
那些冷酷的責難,如海嘯般冷冽。
但張國榮不服輸,不讓自己的尊嚴被噓聲蠶食。
在震耳欲聾的無理叫喊中,在陣陣倒彩的嘲諷笑鬧中,他努力地唱著,好像那些羞辱並不存在。
可是唱完躲在角落裡,張國榮卻哭了,像個孩子。
哭完哀嚎完,他繼續選擇屢敗屢戰。
「幸運不肯輕招手,我要艱苦奮鬥,努力不會有極限,若遇失敗再重頭……」
張國榮的這首《默默向上遊》,帶著淡淡的哀傷,又充滿絕不服輸的傲氣。
遭遇挫折的張國榮,絕不退縮。
他想要觀眾的喝彩,但他不想泯然眾人,他想觀眾為獨一無二的他而鼓掌。
堅持了整整七年,一首獨特的《風繼續吹》,才讓他破雲而出。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整整七年,淚水在風中被吹乾。
一首《風繼續吹》,讓張國榮結束了不慍不火的歌手生涯。
張國榮當時籤約的是華星唱片,在製作上可以使用日本歌曲。由於喜歡山口百惠,便選了她的Last Song For You改編成粵語版本。
於是便有了這首《風繼續吹》,這是他在華星的第一首主打歌。
張國榮得到音樂人黎小田的指導,演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張國榮喜歡聽美國搖滾歌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歌曲,尤其是那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讓他著迷。
那聲音深情哀婉,有很強的感染力。那是貓王用男人的溫柔呢喃,唱出的惆悵情詩。
張國榮學著把唱歌的調子壓低,黑夜裡,那些充滿磁性的低音,聽起來格外迷人。
正像音樂製作人黎小田所說:張國榮壓低調子去唱歌時,性感的男人味突顯出來。
「讓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裡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
人們欣賞歌聲中的離愁別緒,還有那自然流露出的男人的灑脫。那陣風,似近還遠。
歌迷們迷上了這首歌。張國榮的瀟灑、深情形象深入人心。
歌紅了,歌手紅了,《風繼續吹》成了香港「第七屆金唱片頒獎典禮」的金唱片之一。
張國榮想遺世獨立,想超凡脫俗,到後來,他終於讓這個世界認可了自己的獨一無二。
這時候的張國榮,已經開始在影視劇上發展,但他最愛的還是音樂。
他用自己的音樂才華,撐起了香港樂壇的一片天。此時的香港樂壇,正處於「三國鼎立」時期,而張國榮正是那三足中的一極。
七年前,他流著眼淚「默默向上遊」。
七年後,他懂得了讓「風繼續吹」。
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張國榮借著這陣風,火遍了全香港。他和譚詠麟、梅豔芳一起,成了當時香港樂壇最耀眼的三顆明星。
譚詠麟擁有天籟之音,聲音純美,極富音樂表現力。
梅豔芳擁有醇厚的嗓音,風情萬種,演唱風格百變。
張國榮風雅成熟,略帶性感,深情款款。
煙花有璀璨般的美麗,三朵魅惑人間的絕色煙花,幾乎統領著華人歌壇的天下。
舞臺上,張國榮同梅豔芳合唱過《芳華絕代》,那首歌至今活色生香,其實也正代表了他們美好的年華。
張國榮和譚詠麟曾共同獻唱過日文歌曲《維也納之冬》,兩人各具特色,熠熠生輝。
歲月在張國榮身上刻下了王者的印記,他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哭泣的大男孩。
就像當初黃錫照所說的那樣,經過多年的打磨,他成了天皇巨星。
張國榮的歌曲一再獲獎,29歲時他就在香港紅館開了個人演唱會。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會開演唱會。
然而,正當張國榮歌唱事業處於巔峰時,他卻選擇了激流勇退,選擇了告別,令無數喜歡他的人心碎。
我就是我
1989年,張國榮33歲,他用整整33場音樂會,來向樂壇揮手告別。
33場,一歲一場,也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告別。
張國榮在歌唱事業高峰時引退,希望讓人懷念他最好的一面,能夠永遠被人記住。
他在最後一場演唱會時,掉下了離情淚,但那些也是開心的淚水。
可是對於張國榮的歌迷們來說,這是一個晴天霹靂。
他們希望張國榮回心轉意,希望張國榮捨不得,能夠留下來。
無數拿著螢光棒的歌迷們狂喊:「不要走!」
可是張國榮還是在最輝煌燦爛的一刻,揮別了深愛的舞臺。
張國榮遠走加拿大,除了接拍一些影視劇,其餘時間他都過著平靜的生活。
這個時期,張國榮拍攝了《霸王別姬》等電影,塑造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形象。
其實,張國榮自己分明就是程蝶衣,他對藝術的追求與程蝶衣如出一轍。
站在舞臺上,用熱情和歌聲點燃了觀眾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忘記這個舞臺。
午夜夢回,那些歌聲在腦中鳴唱,魂牽夢繞,難以忘懷。
這樣的苦,張國榮熬了七年,終於還是忍不住。
赤裸裸的怒放
1995年,張國榮帶著前衛創新,帶著流麗絢爛的音樂重返樂壇。一首《我》,唱盡了張國榮的獨特: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快樂是
快樂的方式不只一種
最榮幸是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作曲家黃霑說:張國榮是在噓聲中成長、茁壯的!換了普通人,可能早早便給人家噓下臺去,但他一身傲氣,絕不退縮。
張國榮的盛情綻放,離不開他的堅持,他對自我的磨礪。
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年輕時豪情萬丈,妄想打下全世界。當歷經滄桑,滿身傷痕後,便灰心喪氣,不再有夢想。
現實太難,打拼太苦,只得放棄。
可在張國榮的歌聲裡,我們找到了力量: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只是希望,歷經滄桑後,我們依然可以無懼前行。
【排版|匆匆 審核|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 張國榮 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原創不易,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