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江蘇邳州城鄉居民住進「穩穩的幸福」
消費日報網訊(朱芷萱)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近年來,隨著江蘇邳州安置房項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各項安居工程的持續推進,群眾住房品質日益提升,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越來越多的邳州人享受到「穩穩的幸福」。
打造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民群眾生活條件,是邳州市委市政府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持續加快,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自從搬進新社區後,趙墩鎮趙墩村村民曹洪新每天都樂呵呵的,因家裡人口較多,他還特意換了一張直徑1.6米的大餐桌放在家裡。
回想起過去七八口人居住在不足80平方米老房子時的情景,曹洪新感觸頗深:「那時候,祖孫三代住在一塊兒,很擠,不方便。現在是37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有5間臥室、2個衛生間、2個大客廳,很寬敞,住得舒心。」
趙墩鎮趙墩村新型農村社區項目計劃安置村民46戶,目前已有20多戶入住。為進一步提升村民居住環境,小區內路燈、天然氣、網線等附屬設施配備到位,超市、醫務室、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汙水管網的直通入戶,也讓搬遷至此的村民們感受到了衛生與便利。
說到變化,趙墩鎮趙墩村村民王祥文回憶:「我記得我們那房子還是1979年蓋的土房子,用的是旱廁,又髒又臭。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衛生間,還有統一配備的管道向外抽髒水,煩心事沒有了。
趙墩鎮趙墩村民兵連長郭洪偉介紹:「與小區配套的汙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估計近期可以竣工。投入使用後,會進一步提升小區衛生環境。」
據了解,邳州市計劃建設農房改善項目32個,惠及13641戶。目前,已竣工11個項目,在建7個項目。在新型社區的規劃設計中,堅持依託鄉村本體肌理,強化品質內涵,70%以上採用三層以下規劃設計,嚴格按照「163」農房改善目標,確保將其打造成群眾滿意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
與此同時,邳州持續高質量推進安置房建設,3年來,助力近萬戶棚戶區和城中村居民實現安居夢。安和苑小區作為安置房小區之一,不僅電梯、垃圾分類投放點、健身器材等各項基礎設施齊備,社區積極打造的「15分鐘生活圈」更是給居民提供了很大便利。從化肥廠宿舍拆遷安置在這裡的居民呂愛霞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不願意拆遷,因為我們以前住一樓,我腿不好,擔心搬來後這裡沒有電梯,但是沒想到這個小區裡電梯、廣場、藥店等配置很齊全,生活挺方便。」
居住在這裡的居民王禮華也稱讚道:「自從棚改以後,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都提高了。現在小區裡超市、衛生室、活動中心、幼兒園都有,離菜市場也很近,步行去買菜最多5分鐘路程。」
今年,邳州在建安置房項目共11個,總建築面積319.62萬平方米,共20018套。而對於部分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邳州根據省、徐州市關於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相關文件要求,對標條件梳理問題,在全市範圍內確定4個小區為首批老舊小區改造對象。
信合雅居小區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幾個月的升級,如今小區的管網改造、傳達室建設、標線施劃等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掃尾工作。不同於大拆大建,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小規模的「微更新」,讓老小區煥發新活力,在更加宜居的同時,也照顧到了許多老住戶因「戀舊情結」而不願搬、不想搬的情緒。
在信合雅居小區居住了近20年的住戶徐素玲認為:「我們對這裡有感情,生活各方面都習慣,也捨不得周圍的老鄰居。但是因為是老小區,建設時間比較早,所以存在樓頂漏水、管道不通、下雨院子裡容易存水等生活方面的困擾。經過幾個月的整改,雨汙管道整修一新,還安裝了充電樁、健身器材等,變化很大,我們這些老住戶很高興。能夠生活在邳州,真的很幸福!」
安居才能樂業,安居工程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利民工程,是事關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從剛性需求到品質追求,居住條件及環境的日益完善,讓越來越多的邳州人圓了安居夢,收穫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