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第二季):重溫書信帶給我們的肝膽真情

2020-12-14 而夏的碎碎念

《見字如面》作為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親筆信了?上一次寫信是寫給誰的呢?又是什麼時候收到過第一封書信的呢?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你們知道麼?早在文字沒有出現以前,就有「書信」的存在,那個時候古人類用的是結繩、刻符等方式傳遞信息。據考古研究發現,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就有刻符,由此可見,就說明書信已經存在於這世間彌久。可是在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提筆寫信的時間卻在減少,甚至於在寫信時不知如何下筆,我亦是如此。前幾天想要送友人一本書,本想寫幾句贈語,可打開書的扉頁,提起筆便已惘然。不知從何寫起,只好作罷,完全沒有了以前讀書時代與好友互通信件時的滔滔不絕。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先生

以前寫信,需要等上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回信,現如今科技發達,可以用來聯繫的方式增多,電話、QQ、微信、電子郵件……這些方式瞬間就可以使大洋彼岸的兩個人聯繫到一起,完全沒有了以前那等待書信時的那份焦急、期待的心情。因此我們對於書信的渴望,也隨之減少。

《見字如面》(第二季)這本書一共分為了八大主題,分別是「生死」「掛念」「苦情」「愛戀」「知行」「鋒芒」「熱血」「古韻」,節選的四十九封書信,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楚,有丈夫對妻子的難以斷舍,有淡泊名利的竹林名士……人生百味,有苦有甜,在書信中皆都可以有所體現。《見字如面》(第二季)這本書中除了對書信的背景、人物關係作了補充以外,還可以手機掃碼聆聽節目原版音頻,更加方便我們閱讀此書。

「生死」篇中臺灣作家黃春明給自殺身亡的兒子黃國峻的信中寫道:「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這封信寫於黃國峻去世一年後。白髮人送黑髮人,多麼痛苦的事情,可在信中我們卻沒有看見使用情緒化的詞彙,也沒有過多的哀悼文字,平平淡淡,卻讓人心碎。情到深處,便是無聲,也就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境了。

「苦情」篇中「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這是李叔同在出家前寫給日本妻子誠子的信,從這封信我們便可以看出李叔同的決絕,以致妻子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攜幼子從上海趕到杭州,勸他切莫棄她出家,李叔同竟連寺門都沒讓妻子和孩子進。誠子知道自己挽不回丈夫的心,卻仍堅持要見最後一面。誠子問弘一法師,「什麼是愛?」他說:「愛,就是慈悲。」可他慈悲對世人,卻獨獨傷了她。我們常說愛而不得是一種苦,那麼愛而得之又棄之,豈不是更苦?

在我的人生中寫信次數最頻繁的階段,便是我的高中時期。那個時候和好友從小鎮中學畢業,因為成績懸殊,我們考在了縣城的不同高中,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我們保持聯絡的最好辦法便是寫信。從最初分散時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到之後相互抱怨課業繁多,誇讚某科老師盡心盡責,誰和誰早戀在一起了……諸如此類,信中雖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也是不亦樂乎。後來念了大學,有了手機,便再未寫過信,偶有幾張明信片的到來,即是人生中難得的小確幸。

朗讀眾生甜苦,重溫肝膽真情。讓我們一起品讀前人的書信,體味不同的人生,得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精神收穫。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 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媽媽,這是第一次我和您分開這麼長時間,疫情期間,保護我們的超級英雄,就是您和無數的醫護人員……」「爸爸,雖然我沒考100分,但我卻做了更好的自己,希望您能試著發現我的優點……」拿起紙筆,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第二季回歸,直面生死,這檔9分中國綜藝讓周迅淚目
    《見字如面》第一季的火爆,讓大家對綜藝節目有了新的認識,並且開始懷念之前用書信表達感情的方式,而在今年,第二季又開播了,只是這次嘉賓的表現和選取的信件讓大家更加有感悟和深意,和主頁君來看看第二期的精彩之處~
  • 《見字如面4》:以「藝文志」開篇,用詩心對應時代焦慮
    《見字如面》第四季,豆瓣評分9.3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5億,討論量過200萬,這就是文字所帶來的魅力。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立足中國,秉承多元化視角,展開全球化選信,挖掘更多元價值,探索更極致人性,引爆更廣泛熱議,盡現世道人心精神意蘊,這才是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時代意義。
  •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
    原標題:「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9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提筆寫信的倡議。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說,此次發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是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通過文物活化利用,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升育人效果。
  • 給故宮寫封信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9位學生代表向北京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石景山這所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
    日前,「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見字如面」活動是博物館與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的一種先行探索,希望通過更多類似的實踐教育活動
  •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由7名北京初中生在疫情期間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走進故宮。9位學生代表再次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給故宮寫信的倡議:「讓我們實地探訪,線上相約,看古代建築,學歷史文化,遊文物展館。
  • 孩子們的書信: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
    近日,由北京7名中學生倡議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活動,已收到數百封全市中小學生發來的手寫信件。北京日報小苗版與北京教育新聞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聯合進行搜集整理,精選出部分佳作呈現給讀者。咫尺之書,紙短情長。坡外坡親愛的爺爺:展信安。
  • 三毛遺屬訴《見字如面》:合理使用邊界在哪丨文娛有說法
    電視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嘉賓李立群朗讀了三毛的父親寫給三毛的一封書信,被三毛遺屬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法院於4月24日在線開庭審理了此案。在三毛遺屬看來,《見字如面》在使用書信時並未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並對書信內容進行了文字修改、刪除,並通過朗讀、錄製的方式錄成節目,因此劇組方侵害了作品的修改權、控制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並要求劇組方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以及賠償經濟損失5萬元及其他開庭的合理支出。
  • 《見字如面》:5封書信寥寥幾筆,卻承載了近一個世紀的重量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也是一段需要不斷回首的歷史,《見字如面》第四季的第9期便用書信的方式帶領我們追溯了那段歷史。《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這個時代,我們在微信中「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這個節目火了,很多人評價說這檔節目是綜藝節目中難得的一股清流。的確,在這個焦躁而又喧囂的時代裡,我們難得能暫停忙碌的腳步,靜下心來去與一封封穿越時光的書信遇見。在以書信通訊的年代,見到一個人寫的字,仿佛就能勾勒出這個人的大致輪廓,或溫婉,或犀利,或中規中矩。
  • 北京邀請向全市中小學生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讓我們給故宮寫信吧!……」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角樓,好久沒去見你了……願你在永恆之中,不再感到孤獨。
  • ...川普競選團隊視頻,稱其違反版權規定;《見字如面》朗讀三毛...
    5丨《見字如面》朗讀三毛書信被判侵權,被判賠償6萬餘元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官方微博6月5日消息,因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朗讀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見字如面》節目被三毛姐弟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 《見字如面》音頻獨家登錄酷我暢聽,用信件揭開被歷史掩藏的秘密
    近日,國內首部書信朗讀節目《見字如面》音頻獨家上線酷我暢聽,一經推出引起了聽眾們的熱烈反響。酷我暢聽將《見字如面》改編為長音頻,剪輯為「精編版」「純享版」「信件版」三個音頻版本免費收聽,帶領聽眾聆聽書信裡的人生。
  • 疫線傳情|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 如雁帶去思念見字如面 如歌撫慰流年無論相隔多久又或多遠總能讓我思緒萬千」當這首旋律再次從耳畔響起你能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書信在這個時代已然成為歷史今天我們打開手機就能見面又何必在一箋信紙上傳遞思念?
  • 「見字如面」讓傳統文化教育有了新路徑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開學信箋之見字如面:真誠提筆抒胸臆 溫暖回應少年心
    與江智媛一樣,在這個特殊的暑假裡,上千名來自全市中小學的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們因為一封《拿起紙筆,見字如面》的倡議書,透過這一紙書信寫下思念,抒發情感。而這封倡議書是由七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初中生聯合發出的。倡議書一發出,僅一個多月時間,就收到上千封來自全市的手寫書信。
  • 見字如面: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都說字如其人,有些人明明長得很好看,字卻不與顏值成正比,這在我這個「字控」看來,是很減分的。從前的人,無論是記事、通信、批文都要用寫的,這字想要寫得不好看都難,畢竟,很多東西都是練出來的,剛開始的習字的時候無論寫得多麼歪歪扭扭,時間長了,寫得多了,也就正了。總覺得從前的情書很美,那一筆一划寫出來的文字,一字一句都是用心寫出來的情思。見字如面,願意花時間寫信給你的人,必定是愛你的人啊。
  • 親,見字如面!看你這字是今天沒洗臉吧!
    古人書信,開篇常言,蘭兄,見字如面……現如今,兄弟好久不見,收到來信一封,看到如下字書,我想問問兄弟,見字如面,你這麼醜的字是今天沒洗臉吧,說實話不想見你的字,還是發微信吧……把自己的字寫好,不是去練書法
  • 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案一審判決全文
    三被告未經許可,對涉案書信進行刪改,組織演員進行朗讀錄製,出品《見字如面》第二季第十期節目(簡稱涉案節目),並通過騰訊視頻APP 及官方網站(https://v.qq.com/)、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http://www.hljtv.com/)大範圍傳播,侵害了陳嗣慶對涉案書信享有的修改權及三原告的複製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