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甘肅

2021-02-16 大象無形

一碗享譽天下的面——蘭州牛肉麵


說起甘肅美食,蘭州牛肉麵總像個美食門檻一樣橫在那裡,讓你不吃一碗牛肉麵就進不了甘肅美食的門。有人說,蘭州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麵開始。清晨八九點鐘的蘭州,太陽還沒有那麼烈,你如果騎著車穿行在街道上,能看到的人最多的地方,就是牛肉麵館了。

熱氣騰騰,排隊取面的人熙熙攘攘,耳邊夾雜著含混不清的蘭州話:「師傅,辣子多些蒜苗多些!」「師傅,我要一個二細一個韭葉!」「師傅,我的面煮的時間不老太長老!」牛肉麵大概是人們能夠在炎炎夏季還願意蹲在門口汗流浹背吃得吸溜吸溜的食物之一了。

牛肉牛面是蘭州的傳統名食。牛肉麵始於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在近百年的漫長歲月裡,以一碗麵而享譽金城,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蘭州牛肉麵有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麵條黃亮)五大特點。麵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三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麵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麵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麵湯、白蘿蔔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絕。其間凝聚著馬保子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然而,在全國各地都會有「蘭州正宗牛肉拉麵」的招牌,但其實都並不正宗,都還填加了些其他蔬菜。因此,國內大部分地區消費者很難吃到真正的「蘭州牛肉麵」。而蘭州牛肉麵只有在蘭州才能達到原滋原味。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197年,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6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當今蘭州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但在農村地區仍然會有贈湯!

時間在小麥裡發酵——甜胚子


蘭州人的夏天,最流行的小食就是甜胚子了。用筱麥蒸熟後加酒麴釀製而成。甜胚子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糧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群眾中有句順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

麥芽釀成的甜胚子,有點甜酒釀的味道。洗淨浸泡2小時,放入蒸籠,大火蒸1小時左右,取出晾溫至35度左右,加少許溫開水,酒麴5克左右,拌勻裝入乾淨的瓷壇中,加蓋 ,再套上塑膠袋放在30度恆溫的地方2天即可。注意製作過程,器具等一定要乾淨,否則發黴變質不能食用。

甜胚子食用時兌入涼開水,糖,口感酸甜,具有解暑功效。這基本是所有在蘭州生活過的人們最愛的夏日美食。

用發酵的舊時光澆灌炎熱的夏日——漿水面


漿水面大概是甘肅人都會做的飯了,而且漿水製作好之後保存方便,到了夏天,只要將面下熟了,然後舀出湯來澆上就可以,因此,這漿水面可以說是甘肅農村最方便的夏日飲食了。

漿水就是用包菜、芹菜、苦渠、蘿蔔、土豆、黃豆芽等為原料(還有其他原料,依口味習慣選擇一樣,也可以是幾樣搭配而作),在沸水裡燙過後,加酵母發酵而成,其中芹菜漿水為上品。在陝南一帶有專門製作漿水的蔬菜---漿水菜,又稱辣菜。漿水成淡白色,微酸,直接舀出飲用時若加以少許白糖,便酸甜可口,它營養豐富,消暑解渴。如果把漿水用辣椒和蔥用油熗過,再加進拉麵或手工麵條,就成了一碗地道的漿水面。

漿水的味道跟北京豆汁兒一樣,可能有些人吃不慣,但是在甘肅呆久了的人,立了那邊,在這炎炎夏日裡,總會懷念那一口漿水入口時的清冽酸甜。

水洗出來的舊時光——釀皮子


蘭州釀皮子和陝西的涼皮還不太一樣。蘭州釀皮大約分兩類,一類是水洗釀皮,一類叫高擔釀皮。

水洗釀皮和現在很多地方做涼皮的方法差不多,將和好的麵團在水裡面洗出來再蒸熟晾涼,就是現在的涼皮。但是蘭州的高擔釀皮,不用水洗。高擔釀皮又叫懶釀皮,就是將麵粉和水一起攪拌混成面水,再放到鐵皮蒸籠裡蒸熟晾涼,這樣出來的釀皮比較厚,口感也比較黏。因為做法簡單,所以高擔釀皮就被叫做懶釀皮了。這種做法在農村比較常見,因為常做農活,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洗釀皮,所以發明了這樣的吃法。

甘肅的小吃當然不止這些,只是經過幾千幾百你按的時光沉澱,又經過無數匆匆過客的品味咂摸,甘肅的美食最終能夠留在時光裡,留在人們味蕾上、記憶裡的東西,其實就那麼多。當然,就像於丹教授說的,沒有到過西北你就不知道天有多少種藍。沒有到過甘肅,僅僅憑藉這這些文字去想像,當然不知道那一河的黃河水,是怎樣煮出了那一碗碗連著所有甘肅人味蕾心靈的牛肉麵的。

冷飲祛暑,熱食滋補——灰豆子

西北地區蘭州獨有的一種甜食小吃。用當地的蓬灰與豌豆,紅棗,白糖一起熬煮成的粥,冬夏,早晚皆可使用,老少皆宜。

從字面理解,灰,說的是蓬灰。一種蘭州地區特有的從一種植物提煉出的食用鹼。豆子,就是豌豆。加了食用鹼的豌豆湯。加鹼是為了讓豆子綿軟,讓湯裡有股說不出的香味,不是甜淡但也不苦澀,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口感,隨著豆質的綿沙,還有棗香一同入口,豆子沒有完全的變成豆沙,那樣就太沒趣了,它會有稍微硬一點的嚼感,甜甜的豆香,便由此而來了。

古法都是在一個煤爐上坐著口粗粗的砂鍋,鍋裡永遠咕嘟這黑紫色的爛粥,在粗礫的砂碗裡舀上一勺糊糊敦敦,濃稠綿密的灰豆子。站著或蹲著喝,灰豆的溫度是不會燙嘴的,它溫溫的,剛好就是嘴能接受的那個溫度,不能再燙也不能再涼。在過去,看過了戲打過了牌的太太們就會叫來宵夜或是點心,那一定是街角點著盞昏黃的煤油燈的小食攤上的灰豆子。
冬季下火之佳品——熱冬果

熱冬果是上百年來蘭州人喜食街頭小吃。蘭州地氣乾燥,熱冬果乃冬季下火之佳品。凍梨,甘肅省最多,以皋蘭什川、蘭州西固最優,富含果酸、檸檬酸、蔗糖等成分,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養身祛疾等功效,是西北水果中的一種特殊水果。在蘭州,把凍梨做成湯水甜食,叫熱冬果。熱冬果是把凍梨加熱,蒸熟後文火慢熬,使梨肉入口即化,梨皮脫落。

傳說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一連數日上殿過問國家大事,許多大臣送上奏本等候聖上御閱之後回復。李世民也想儘快處理完事,偏偏見不到宰相魏徵上朝,一時難作定奪。說來也怪,魏相本是皇上最寵信的人物,一應大事小事需和他商量之後再決定如何辦理的,再說他也是最循規蹈矩之人,哪會見不到他呢?太宗皇帝急命近侍去宰相府中詢問何故。近侍回稟說宰相老母年過九旬,連日咳嗽起不了床。

宰相以孝道聞名天下,自然伺侍老母,不敢離開半步。皇上聞知,心中石頭才落下地。老母有病,他倒不怕,萬一魏相真的病臥不起了,天下大事可找誰商量呢?皇上又問宰相何日上朝?答曰「明日。」

次日魏徵果然第一個上朝拜見皇上,再三請罪。皇上並不責怪於他,只是關心地問老人可否康復?所用何藥?魏徵答母親大愈,實因熱冬果治好的病。皇上記住了熱冬果的好處,自己遇上風寒感冒,也如此食用熱冬果,果然很有療效。朝中文武大臣全都仿效,無不奇驗。

榆中爛皮襖——燙麵餅子

榆中「爛皮襖」是甘肅乃至西部地區三寶(莜麥、土豆、爛皮襖)之一;如今,因其風味獨特,不只是農家人喜歡吃,就連五星級酒店也少不了它;「爛皮襖」能夠登上大雅之堂,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它蘊含的文化積澱。

「爛皮襖」又名燙麵餅子。先用開水和面,和好後把面分成幾個小麵團,抹上油,捲成卷狀,排成行,放在一邊。平底鍋燒熱後,拿過一個小麵團,貼著案板按扁,擀開成餅狀,不厚不薄。這時,在鍋底均勻抹油,下麵餅,蓋上鍋蓋。聽見水汽滴在鍋裡噼啪作響時,打開鍋蓋,用鏟翻餅,這時麵餅上有斑斑點點的硬皮就說明火候恰到好處,等另外一面也差不多時,就可以出鍋了。看著金黃焦脆的煎餅使人饞涎欲滴,但這時還不能吃,最關鍵的一步決定著煎餅的美味。那就是揉,剛出鍋的煎餅挺括,乘熱用雙手揉捏後,散開成條塊狀,似一團破碎的布片。餅子焦黃的硬皮,薄如蟬翼;入口,脆爽;一嚼,還會有輕微的咯吱聲。不帶硬皮的部分柔中帶勁,很有嚼頭。那種清爽,在一口一口地咀嚼中散發出來。

吃餅子要趁熱吃。冒熱氣時,拎一塊煎餅,稍稍抖一下,那垂感就像質地厚重的絲綢;再放入口中嚼味蕾頓時被美感包裹了起來。皮脆裡軟、食之有面的綿甜感,與燙麵有關。剛出鍋的餅脆,脆得令牙齒跳舞;雖略燙嘴,但也就這個時段吃,那脆感才最美;其後的十幾分鐘,是吃餅子的最好時間,過了這個時間,餅子的美味急劇流失;涼了,美味就全無了。

人世間美味無數,但有幸嘗到的並不多。造物主賜給我們糧食的時候,也一定把製造美味的技藝放在我們的智慧裡,有些技藝,是一個人獨有的,不是誰用心學就能學來的。

「爛皮襖」是誰發明創造出來的至今無人知曉,究竟流傳了幾個朝代沒人能說清楚。但食者始終崇敬、感謝這位發明了「爛皮襖」的少婦或奶奶。「爛皮襖」的形體從古至今一直未變,讓現代人了解到了我們祖先的食之真味,給一代代子孫們留下了永恆不變的口福。

銅城第一家常菜——白銀酸爛肉

當大小均勻的肉塊遇到了滋味濃厚的酸白菜,再與青椒、粉條、洋蔥等蔬菜合理搭配。爆炒後的肉塊肥而不膩,配菜更是變得酸辣可口,這道常見食材的創意結合造就的下飯菜,成了「銅城」人的首選。在白銀街頭隨意走進一家飯館,酸爛肉永遠是菜單上不變的首推。雖然只是一道家常菜,但就猶如東北有名的豬肉燉粉條一般,一道菜能夠與當地人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這菜中的滋味也早已融匯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縮影,再現出每一個普通家庭勤勞致富、樸實生活的理念。也許正是這樣入口滋味的尋常菜餚,讓很多迷失在都市生活中的人重新喚醒對於生活的本質追求。

中國薯都桌上的小點心——酥食

定西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定西土豆品質名揚天下。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定西的另一種食物——岷縣點心。據說,1935年紅軍長徵兩次途經岷縣,留下了「哈達鋪的鍋盔香又甜」的美名。紅軍將領宋任窮,食用岷縣點心後則感慨地說:「岷縣是中國革命的加油站」。

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岷縣點心,是由中國古代所說的「酥」發展而來,是一種有甜餡的酥餅。《三國演義》裡有楊修戲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謂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餅之類的食品。岷縣點心皮薄個大,分量足,點心餡內含有綠紅絲、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砂糖等多種佐料。長久以來,岷縣點心都是當地人婚慶節日、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上品,同時也成為了西北點心的代表之作。

羲皇故裡第一美食——天水呱呱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歷史文化名城天水的秀美山川風情,更是為當地人的生活賦予了先天的優勢。因為天水人多有眉清目秀、皮膚白嫩的特質,故有了「天水白娃娃」的說法。若想問問美麗動人的「天水白娃娃」最愛的食物是什麼?也許她們會掩口嬌笑,告訴你兩個字:呱呱。天水呱呱,天水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相傳在西漢末年隗囂割據天水時,呱呱是皇宮裡的御食。隗囂的母親塑寧王太后,對呱呱特別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東漢,隗囂兵敗劉秀,投奔西蜀的孫述時,御廚逃離皇宮,隱居天水,後在天水城內租起一間鋪面,專門經營呱呱,而這道御食天水呱呱便得以留傳下來。

天水的呱呱有眾多品種,常見的有蕎麥呱呱和粉面呱呱。澆著辣椒油、醬油、鹽、醋、蒜泥等調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換來一句:「過癮」。呱呱的風味代表著西北人的典型飲食風格,區別於江南飲食的細緻清淡,這裡的味道更多是突出爽口辛辣。天水呱呱可以是當地人的早餐,也能作為一道美妙的菜餚,它總能以不同的餐桌角色出現在這片神奇土地上。

今晚的月亮——甘谷酥圈圈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澤金黃、香酥脆綿、油而不膩、耐存久放之長處。據傳,酥圈圈是由清代大像山鎮蔣家莊一姓李的廚師創製而成。後經光大傳承,名聲漸起。王明玖是清朝末年伏羌(今甘谷)有名的廚師,以製作南式點心和酥圈圈而出名。他製作的酥圈圈做工考究,點心甜而不膩,很適合當地的口味,因而方圓百裡名聲遠播。他的名氣被一位天水道臺所聞,道臺大人在某一年中秋節宴請政界名流,並請王明玖到府上治席,大家品嘗他治的席後一致讚賞,這位大人非常高興,脫口而出:「王明玖製作的點心和酥圈圈多像今晚的月亮。」從此,「王月亮」的名聲傳遍天水。

甘谷酥圈圈狀如圓環,厚3釐米左右,外圓直徑12釐米左右,內圓直徑8釐米左右,底色淡黃,環面呈橙紅色。其製作工藝、用料十分考究,烤時掌握時間與火色,不焦不黏,熟透為止。鏊烤是酥圈圈製作常用的方法。在甘谷農村,酥圈圈製作亦相當普遍,一些農戶製作的酥圈圈,雖製作工藝簡單、粗糙,但風味別具一格。他們先用優質酵水提前發麵(也叫起面),再用豬油、植物油和制油麵,並上鍋熟一碗清油備用。製作時,將發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進乾麵粉和適量鹼面,用力反覆揉壓,使面柔軟綿韌而不沾手,再揉入適量清油、花椒粉、姜面、食鹽等,以形成餅子的層次、顏色、味覺。烤制時,將揉好的面分成若干小團,然後做成輪胎狀,用刷子蘸油刷在上面,就可入屜上鏊。有些農家婦女在烤之前,面內加適量雞蛋,風味更佳。

隴上「小江南」的人氣小吃——洋芋攪團

蒼茫戈壁、絢麗丹霞、秀美山川……隴原大地風景各不相同。隴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這裡山川俊美、細水長流,風土人情更是帶著溼潤的氣息。作為隴南名氣小吃——洋芋攪團,從形象上就如同這裡的山水,在厚實形象之上平添幾分婉轉。這道名氣小吃的做法很簡單,將蒸熟的洋芋剝皮後放到木槽中,用木錘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醋水,這酸菜要用清油炒好,醋水裡也加入了許多爽口的調料,用翠綠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點綴,這碗中的風景立刻就不一樣起來。洋芋攪團一入口,唇齒之間瞬時能感到洋芋的細膩柔滑,還有調味料帶來的獨特口感。

銀武威的桌上「玉石」——涼州釀皮

武威釀皮的特色是口感勁道、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一般,呈長條狀,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食用,是去除酷夏暑氣的最佳食物。武威釀皮的一大亮點在於其中澆的醋汁,也就是武威人俗稱的「糊醋」,這是一種用麵粉、醋和秘制調料熬成的醋,這樣的醋汁不同於一般的清淡醋,食用起來酸味突出,後味更顯濃鬱。

武威釀皮物美價廉、酸辣爽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尤其在炎炎夏日食用,更是能夠祛暑散乏,成為不二選擇。

風格粗獷的特色菜餚——羊肉墊卷子

河西地區有一種特色菜餚叫做羊肉墊卷子,這種食物在金昌地區很是有名。相傳,當年林則徐被流放新疆途經永昌縣時,當地百姓以傳統菜餚「羊肉墊卷子」款待,受到林則徐一行人稱讚,從此羊肉墊卷子便有了名氣。這道菜餚將美味的羊肉和勁道的麵食進行了巧妙地結合,營養豐富,口感絕佳。人們常說,西北人性格淳樸厚道,從這招呼客人的食物上就得以完全體現,當地人選用這一充實的菜餚款待遠方的客人,希望每一個到西北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凝聚於飯菜背後的熱情與灑脫。

金張掖的麵食文化——臊面和小飯

張掖是各種的麵食匯聚地,形態各異的麵食在當地人不同的做法下成了麵食「藝術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張掖有名的麵食:臊面和牛肉小飯。在張掖,它們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臊面講究面薄、色亮、勁道,臊麵湯在保持肉湯鮮美的同時融匯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綠的香菜葉,成了喚醒腸胃的好選擇。而常說的牛肉小飯中「飯」,並非我們理解的「米」,而是被切成米飯粒一般大小的面塊,面塊過水煮熟後,澆上勾好味的汤滷配料,湯中的面塊如同顆粒分明的米飯粒,滷湯之上幾片頗有嚼頭的牛肉,讓人瞬間感到食慾大增。

炮仗面、搓魚子、香頭面……如果想知道簡單麵粉能夠變成什麼樣的「藝術形態」,那一定要到金張掖好好感受一番。


航天之都的四季早點——酒泉糊鍋

一口大鍋滾起香味四溢的雞湯,投入蠶豆粉汁後成糊狀,再加入蠶豆粉製成的特色粉皮、雞絲、肉片等配料,將炸好的大麻花掰成瓣狀放入濃湯之中,突出強調姜與胡椒的辣味,這一碗美味鮮香的糊鍋便是酒泉人最喜食的早點。

看似平常的食物匯在一起做成的熱騰騰早點,能夠為當地人去除西北的早晨帶來的凜冽寒意,格外有分量的食材能夠為人們開始一天的繁忙生活提供足夠的「原動力」,這是屬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雄關之下的天然美味——嘉峪關烤肉


一直以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都以其極具神秘傳奇的故事色彩吸引眾多遊人前往。當人們遊走於這座西北城市之中時,看著歷史留下的點滴印記,也許依然能夠感受到昔日金戈鐵馬的雄壯氛圍,而這裡的飲食文化,也如同千百年所流傳下的文化一般,率真而又奔放。來到嘉峪關,不能錯失的美味正是烤肉。與甘肅其他地方食用羊肉的方式不同,嘉峪關以烤羊肉而獨樹一幟。有人曾經戲說,這裡的烤羊肉是大自然的饋贈,喝著祁連山的雪水,吃著茫茫戈壁上中草藥的羊,本身已經是一種奇蹟。的確,這裡的牛羊肉味美而肉細嫩,沒有一點羶味,很受大家的喜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飽覽塞外風光後的一天,若和友人相約在一起享用這別具風味的盤中美味,更為這段旅程增添了些許風採。一邊感受著夏日微風吹過的片刻涼爽,一邊吃著將肉切成薄片後肥瘦得當穿在細鐵釺上經烈火烤熟的烤肉,旅途中的疲憊似乎能在一瞬間散去,而這烤肉之上的辣麵、鹽和孜然粉,更是將這美味的羊肉變的帶有視覺和口感刺激。

聞香千裡之外的名食——靜寧燒雞

平涼靜寧——是歷史和文化的匯聚地,這裡保留著眾多歷史遺蹟,也是紅軍勝利會師地界石鋪紅軍長徵紀念館的所在地。靜寧被譽為是「蘋果之鄉」,這裡產出的蘋果又稱「靜寧金果」,遠銷海內外。靜寧還有一樣美食聲名在外,這便是具有近百年加工滷製歷史的靜寧燒雞。靜寧燒雞是靜寧的傳統名食,人們常如此形容靜寧燒雞:聞香千裡外,味從雞肉來。靜寧燒雞個大肉嫩,味美清香,風味獨特。這道美食的烹製十分講究,配料繁多,滷汁入味,只有經歷了文火慢燉的時間考驗,才能促成這香飄四溢的桌上美食。
「隴東糧倉」的特色麵食——慶陽餄餎面

革命老區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這裡資源豐富,民俗文化更是一絕,慶陽刺繡、剪紙等工藝名揚天下。隴東地區的飲食樸實極具生活氣息,土暖鍋、糖角子、羊肉泡、灌腸等美食為百姓尋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慶陽麵食種類繁多,這裡要說的慶陽餄餎面,又叫床子面,俗稱喝湯。早前,製作餄餎面要把和好的麵團放在餄餎床子裡(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用人力將槓桿下壓把面擠軋成長條,隨著技術的進步,已很少再用人力去擠壓麵條。壓出的細長麵條在鍋裡煮熟後撈出來,放入清水中過濾,使得麵條口感勁道,在面上澆些提前做好的湯汁,麵條「遊走」在湯汁中爽滑分明,與爽口的餄餎面相配的還有各種小菜,面菜結合,營養豐富,最後喝上一口濃味湯,心裡的舒坦勁兒就不用說了。

享譽隴上的河州美食——手抓羊肉

古詩云:「牡丹隨處有,盛絕在河州。」這詩句中提到的河州正是臨夏,臨夏不僅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的故鄉,這裡也曾是昔日商貿繁華的「茶馬互市」所在地。手抓羊肉作為臨夏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名吃,肉質白嫩、香氣四溢、回味無窮,「枹罕赤髓羯羊肉」更曾為朝廷貢品。在臨夏,有著「無手抓則不成席」的說法。區別於其他肉食精細慢燉的做法,手抓羊肉的做法和食用習慣體現出西北民族的豪爽大氣。若您到了這極具民族風情的地方,聽上一曲婉轉動聽的「花兒」,欣賞了豔光四射的河州牡丹,定不要忘記品嘗下這裡的飲食名片——手抓羊肉。
桑科草原上的風味食物——甘南藏包

到美麗的桑科草原,若想完整感受這廣闊草原上的民俗風情,就一定要嘗一嘗美味的甘南藏包。甘南藏包作為藏族人民招待遠方客人的美食,因其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稱。藏包的製作食材和風味因貼近草原風情而顯得獨樹一幟。最早藏包是以當地特產青稞面為皮,牛羊肉為餡蒸製而成。今日,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為皮,羊肉為主餡。甘南藏包有著皮薄透亮,裡餡味美鮮香的特徵。藏包的吃法則類似於灌湯包,需要先從頂端慢慢吸吮完包子內的油水,若是拿起包子就直接咬下,且不說油水會四濺,光是那油水的溫度都會令你吞不下去,吐不出來。打趣來說,這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著急吞不下小藏包。既然來到了這自由純真的大草原,不妨放下城市生活的快節奏,讓身體和心靈都真正感受到輕鬆愉悅,給自己一個沉澱的機會。
(網絡)

相關焦點

  •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甘肅青少年在行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通訊員 劉星妤)為進一步引導青少年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社會氛圍,日前,共青團甘肅省委、省青聯、省學聯、省少工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入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通知》。
  • 甘肅有哪些美食?細數最全的甘肅美食之舌尖上的甘肅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舌尖上的甘肅,有哪些東西呢,接下來列給你們。1、蘭州牛肉麵 2、靖遠羊羔肉 3、平涼饢 4、平涼炒麵 5、手抓羊肉 6、釀皮子 7、搓魚子 8、藏包子 9、臊子麵 10、天水漿水面 11、靜寧燒雞等等。
  • 甘肅十種舌尖上的美食之最,你都知道嗎?
    小樹苗是一名純正的甘肅人;小樹苗今天想再來分享一波關於自己家鄉的舌尖之最吧!看看今天的這些美食之最能否抓住你的胃哦!希望大家都來小樹苗的家鄉大甘肅旅遊哦!靜寧燒雞靜寧燒雞,甘肅平涼靜寧的美食,全國著名,人們都是十分喜歡的,而且是一種滋補物品;回家饋贈與親朋好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們有句話形容得很貼切:聞香千裡外,味從雞肉來。
  • 「舌尖上的捐贈」,這是真愛!
    近日,一張全國美食為湖北熱乾麵加油的漫畫火了,這既是全國人民支援湖北的生動比喻,同時也是各地「舌尖上的捐贈」的真實寫照。
  • 過年談吃 | 舌尖上的甘肅,怎少得了羊羊羊
    在甘肅眾多的羊肉吃法中,他最愛老家的死麵餅子羊肉泡(用開水燙麵,將麵團擀成薄餅烙制而成,叫「死麵餅子」)和甘南瑪曲草原上的手抓羊肉,對他來說,羊肉美味裡流淌的是故鄉親情、少年心事、人生百味,也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西北民間生活畫卷。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對話《隴上食事》作者李滿強,送上這份最地道的「隴上吃羊指南」,在新春佳節,一起探索西北美食風情。
  • 甘肅| 羲皇故裡 人文天水 隴上江南
    甘肅 | 羲皇故裡 人文天水 隴上江南 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倡導「舌尖上的文明」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號召接力 從我做起 阜新車站派出所黨支部號召全所民警接力,從我做起,倡導"舌尖上的文明",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總書記帶頭"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這是給全民做了表率,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我承諾,加入"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行列,從飲食生活的小事開始,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節約糧食,現在做起!
  • 「踐行光碟」丨「品嘗舌尖上的美味 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光碟行動
    「踐行光碟」丨「品嘗舌尖上的美味 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光碟行動 2020-12-1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十大特產美食小吃,舌尖上的甘肅,甘肅十大特產排行榜推薦
    羊羔肉是甘肅特產,靖遠為重要產地之一慶陽所產的黃花菜色澤淺黃或金黃,有爽快的清香氣,黃花菜俗稱金針菜,學名萱草,古名忘憂,屬百合科,是一種多年的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胺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蔔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
  • 甘肅|羲皇故裡 人文天水 隴上江南
    這裡有隴上林泉峰巒之冠麥積山,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小黃山」石門山,西部「綠色明珠」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麥積山、清水、武山、秦州青鵑山御湯宮四大溫泉。天水的水果同樣讓人垂涎欲滴,「花牛」蘋果、秦州櫻桃、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等在市場上享有盛譽。
  • 探尋舌尖上的秘魯丨首場「舌尖上的海味」系列全球海鮮線上推介會...
    首場「舌尖上的海味」系列全球海鮮線上推介會重磅開啟!   作為第15屆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的重要主題活動之一,第五屆舌尖上的海味·進口海鮮推介品鑑會將繼續甄選全球新鮮的海鮮食材,佐以最健康、前沿的料理方式,在資深大廚的精心烹飪及專業講解中,在展會現場為來賓奉上一場舌尖上的海鮮饕餮。
  • 舌尖上的魯山
    舌尖上的魯山——魯山羊肉燴麵
  • 李玉娥:練好「硬功夫」,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2019年,在強手如林的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大賽上,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李玉娥一舉拔了頭籌,奪得大賽第一名;省賽時又拿到了三等獎,喜獲「甘肅省技術標兵李玉娥2009年從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畢業。拿到了碩士學位的李玉娥,沒去找有優厚待遇的工作,而是回鄉一心撲在了農殘檢測工作的第一線。「我想我是學農的,應該為家鄉的農業發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李玉娥所做的農殘快速檢測,主要檢測有機磷氨基甲酸脂類的農藥。「蔬菜上市之前,去田間地頭隨機抽樣,樣品當天檢測出結果。」
  • 李玉娥:練好「硬功夫」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原標題:李玉娥:練好「硬功夫」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中國甘肅網12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2019年,在強手如林的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大賽上,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李玉娥一舉拔得頭籌,
  • 【舌尖上的美食】新疆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2007年,會澤縣樂業辣椒在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上榮獲「中國辣椒之鄉」,會澤榮獲《中國辣椒百強縣》稱號,樂業鎮被授予「中國辣椒第一鎮」的稱號,樂業辣椒一下聲名鵲起,受到了辣椒愛好者及辣椒商的垂青和關注。辣椒傳入我國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順著南方的「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一帶栽培,故又有「秦椒」之稱;另一條途徑是經東南亞海道傳入大陸,在廣州、廣西、雲南等地落籍,現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尚有半野生的「小辣椒」。
  • 舌尖上的漳浦
    舌尖上的漳浦,請你徵服!每一個漳浦人都應該吃遍漳浦無敵手(•̀ᴗ•́)و~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騰訊微博,分享舌尖上的漳浦,把所有人都饞得團團轉。
  • 舌尖上的校園 | 濟南中學「榴槤酥」
    舌尖上的校園 | 濟南中學「榴槤酥」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園社團節打造「舌尖上的世界」
    校園社團節打造「舌尖上的世界」 2014-06-12 09:30:00 導讀:6月 10日,在瀋陽五中第二屆社團節開幕首日的活動中,由美食社的同學們親手製作的各國美食免費供應,把活動現場打造成了「舌尖上的世界」。
  • 「舌尖上的軍校」第九站:國防科技大學
    從西餐糕點到八大菜系科大「飽」您滿意「舌尖上的軍校」第九站走進國防科技大學位於長沙的校區為了照顧各省學員在湘菜的基礎上匯聚各方美味色香味俱全早已讓人流連忘返!文字:丁玉輝  劉 瑞  齊旭聰 圖片:王澤文  曲晟暉  祁迎春  產國兵 丁玉輝  張藝巍  梁峻銳  董正綜(排名不分先後)往期回顧「舌尖上的軍校」第一站:武警工程大學「舌尖上的軍校」第二站:陸軍工程大學「舌尖上的軍校」第三站:武警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