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農村人經過一個冬季的修整,現在也要開始在地裡忙活起來了。
這段時間天氣也越來越暖和了,村子裡的巷子口坐街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不知什麼原因,似乎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地增長,興趣和愛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以前在農村,經常聽長輩們說起的一些農村俗語,總是「嗤之以鼻」覺得是些毫無意義的打油詩。
如今卻特別喜歡聽老人講俗語的故事,如今也正值春耕時節,聽老人朗朗上口也說起了一句「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的俗語。老人說的這句俗語到底又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吧!
01首先,窮死不耕丈人田。
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我們從字面上來解釋也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一個人寧願自己窮死,也不能耕老丈人家的田。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在以前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
而女兒如果嫁出去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女兒回到娘家就是客人了,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裡,女兒出嫁後就是潑出去的水。如果女兒女婿窮的時候,耕老丈人家的田地的話,一方面會被老丈人看不起,另一方面會認為你看上了老丈人家的財產。所以才有了「窮死不耕丈人田」的說法。
02其次,餓死不進蘿蔔地。
這是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同樣我們從字面上來解釋,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寧願餓死也不進種了蘿蔔的地裡。這話又有何道理呢?我們都知道,當一個我餡餅難耐的時候,四肢無力,更甚至有個說法「餓得前胸貼後背」,就連走路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那這跟蘿蔔地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很多農民家庭都有種植蘿蔔的傳統,而且蘿蔔也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蔬菜之一。但是蘿蔔的水分多、營養也比較豐富。但是蘿蔔性寒、水分多,當一個人餓的時候,就算吃再多的蘿蔔都沒有飽腹的感覺。反而還容易引發水腫,這才有了「餓死不進蘿蔔地」的說法。
最後,現在時代在發展,生兒生女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子女。而且現在人們生活條件也好了,如今農村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而且就算女婿種老丈人的地,也沒有什麼丟不丟人的事情。同樣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農村人也不用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了。以及現在農業生產力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很難再出現鬧饑荒的情況。
所以這句俗語,雖說不怎麼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我們卻能通過這句俗語,能理會到我們祖先所處的時代的特點及處境。當然,這些農村俗語,也能給予我們一這的參考價值。大家說呢?
大家對此又有何看法和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交流!《三個老頭》鄉村欄目,原創文章,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