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2020-12-12 三個老頭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農村人經過一個冬季的修整,現在也要開始在地裡忙活起來了。

這段時間天氣也越來越暖和了,村子裡的巷子口坐街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不知什麼原因,似乎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地增長,興趣和愛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以前在農村,經常聽長輩們說起的一些農村俗語,總是「嗤之以鼻」覺得是些毫無意義的打油詩。

如今卻特別喜歡聽老人講俗語的故事,如今也正值春耕時節,聽老人朗朗上口也說起了一句「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的俗語。老人說的這句俗語到底又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吧!

01首先,窮死不耕丈人田。

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我們從字面上來解釋也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一個人寧願自己窮死,也不能耕老丈人家的田。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在以前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

而女兒如果嫁出去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女兒回到娘家就是客人了,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裡,女兒出嫁後就是潑出去的水。如果女兒女婿窮的時候,耕老丈人家的田地的話,一方面會被老丈人看不起,另一方面會認為你看上了老丈人家的財產。所以才有了「窮死不耕丈人田」的說法。

02其次,餓死不進蘿蔔地。

這是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同樣我們從字面上來解釋,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寧願餓死也不進種了蘿蔔的地裡。這話又有何道理呢?我們都知道,當一個我餡餅難耐的時候,四肢無力,更甚至有個說法「餓得前胸貼後背」,就連走路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那這跟蘿蔔地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很多農民家庭都有種植蘿蔔的傳統,而且蘿蔔也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蔬菜之一。但是蘿蔔的水分多、營養也比較豐富。但是蘿蔔性寒、水分多,當一個人餓的時候,就算吃再多的蘿蔔都沒有飽腹的感覺。反而還容易引發水腫,這才有了「餓死不進蘿蔔地」的說法。

最後,現在時代在發展,生兒生女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子女。而且現在人們生活條件也好了,如今農村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而且就算女婿種老丈人的地,也沒有什麼丟不丟人的事情。同樣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農村人也不用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了。以及現在農業生產力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很難再出現鬧饑荒的情況。

所以這句俗語,雖說不怎麼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我們卻能通過這句俗語,能理會到我們祖先所處的時代的特點及處境。當然,這些農村俗語,也能給予我們一這的參考價值。大家說呢?

大家對此又有何看法和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交流!《三個老頭》鄉村欄目,原創文章,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農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講的什麼意思?
    記得村裡有個老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之後後來經歷、看到過一些事情以後,才發現確有一定的道理。原話是這樣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不是感覺這句話的警示作用非常強。就算是窮困到了極點、飢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也不能做這兩件事。很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可能並不懂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經濟和科技都不發達的時代,有很多有意思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但是也有道理,是大家的生活經驗所得,有的俗語可能因為時代的原因,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但有的也很有參考價值。比如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一句,相信有很多人也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過,但是其中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知道嗎?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啥意思?窮死不耕丈人田:大意是說人再窮也不要輕易的去耕種老丈人家裡的田地,其實這話主要說的是結了婚以後的男性。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聽起來怎麼這麼彆扭呢?人都要死了,還不讓種田,種點糧食救命。還不讓吃點蘿蔔,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始終相信,祖先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含義在裡面,而不是信口開河。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啥意思?做人要有骨氣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個警句,可能聽說過這兩句話的人不多,乍一看,第一句還好理解,就是再窮也不要耕種嶽父大人的田,後面的一句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但是這句俗語聽起來怎麼這麼彆扭呢?
  •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是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有朋友問:農村有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是什麼意思?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俗語「出來的時候一定是有其時代背景,有些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說完全正確。「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這裡面透露的意思是很有個人「志氣」的,自己就是窮死了也不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即使餓死也不到親人家裡做工,不管是直系親屬還是旁系親屬,反正就是死也不去。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有道理嗎?
    有這樣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道盡人間世態炎涼,也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積累而總結的一句俗語,道理深刻,令人細細品味。
  • 俗話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到底有何寓意?
    眾所周知,俗語並不像它們看起來那麼簡單。它們往往都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若是我們能將它們的意思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搞懂的話,就很有希望憑藉其達到少走彎路的目的。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跟「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有關。
  • 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就是這樣一句,看起來很糙,而且沒有科學依據,但卻是充滿生活智慧的話。餓死不進蘿蔔園「餓死不進蘿蔔園」這裡指的是白蘿蔔,就說肚子再餓也不要吃蘿蔔,因為不僅填補飽肚子,往往還會適得其反,為什麼這麼說呢?
  • 俗話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什麼叫「餓死不進蘿蔔園」呢?在中國農村,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蘿蔔的種植方法。
  • 俗語: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啥意思?古人為何這麼說
    很多的俗語都通俗易懂,並且具有一定的道理和趣味性。「俗話」也使得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更有意思,並且具有地方的特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這句俗語。它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就已經很好理解:即使再窮,也不要替自己的老丈人耕田,即使快餓死了,也不要進蘿蔔地餐餐吃蘿蔔。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但是這是為何呢?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深意,只要我們讀懂之後,就會看透人性,成為一個精明之人。窮死不耕丈人田俗語的前半句「窮死不耕丈人田」的意思是說,身為女婿即便十分的貧窮,也不要去耕作老丈人的田地。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社會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好比是潑出去的水。
  • 俗語說「窮死不耕丈人田」,再看後面一句,兩句話教你人生道理
    說好壞,道是非,向來難有立場。洞明學問、人情達練,從來不是易事。生活總是磕磕絆絆,難免撞了牆、磕了牙,好在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古人為了讓「智」為後人知曉,就將其化作俗語、老話,代代傳下。「窮死不耕丈人田」是一句古話,起源年代不詳,但其中道理頗耐人尋味。為何寧肯「窮死」也不願耕「丈人田」?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為什麼呢?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為什麼呢?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這片華夏的沃土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農村的一些俗語老話,有些富含著經典的人生哲理。是很值得我們去參考學習的,這些俗語大多數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老祖宗的話句句精闢
    」的良性循環,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古人覺得句句精闢,那麼今人又該如何看待呢?由此可見,「窮死不耕丈人田」到了現代似乎已經變成了反面教材,但對於男人而言,似乎又有些其他的味道,因為若是靠女方家裡發展自己,很顯然就有吃軟飯的嫌疑,容易讓他人看輕自己。男人想要證明自己,通過丈人走捷徑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道路才是王道。
  • 古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個警句,意思是:鬧騰了大半天,忽然,傳來摩託車的聲音,轉眼間,一個警察騎著摩託車趕來了
  • 在農村,老人說「人窮莫上親戚門、娘家門」,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人窮莫上親戚門、娘家門」,現實真的是這樣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如今這些年農村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我們現在所處的農村,可以說正在經歷著一場最徹底最巨大的變革之中。從農村的甚至設施、精神面貌、農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傳統風俗習俗等,甚至人們的思想觀念,可以說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當然大部分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著。
  • 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壹個警句,意思是:後生小輩,嶽父母的田地,就算是窮死餓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為什麼?因為過去田地壹般集中在地主們之手,壹般窮人自己沒有田地耕種,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來種,來維持家庭生計,如遇風調雨順年間,大家還可交上地主家糧租,壹旦遇上自然災難,田中可粒無收,那就要靠賣兒賣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滾利,讓妳壹輩子都永遠還不清地主們租金,而妳女兒在過去,是嫁掉了的女,如同潑掉了的水,基上與嶽家毫無關系。
  • 老人言:窮死不打親戚工,餓死不耕丈人田,這兩句話到底有啥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窮死不打親戚工,餓死不耕丈人田,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那麼這幾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餓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耕丈人田跟親戚的意思也是差不多,都是親戚之間的事。意思就是老丈人叫你去幫他家裡幹活,你也是不得不去的,如果你不去的話老婆罵你沒用。老丈人說你小氣,讓你在老婆那邊的親戚面前抬不起頭,甚至認為你這個女婿是個沒用的人。
  • 「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那時如果是娶妻結婚的男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沒有幫丈人犁過地。丈人同樣也到女婿家幫女婿犁過地。過去,農忙時,因要搶播種和收割時間,農村一般的家庭還很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大多是親幫親,鄰幫鄰,或者相互換工(有的農村叫「斢工」)。女婿去幫丈人犁地,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又說「不犁丈人田」?
  •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楚相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誰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昭魚曰:「柰何?」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昭魚曰:「柰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