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承道,男,1944年10月出生,山西太原人,中共黨員,體育教授。1967年畢業於山西大學體育系,後分配長治鋼鐵廠當工人。1973年初調山西醫學院工作,歷任基礎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6年晉升教授。兼華北醫學院校體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山西運動醫學協會副秘書長。從事體育教學、人體健康與運動疲勞消除的研究工作,完成多項省級課題。1986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發表論文40餘篇,主要論著《主成分分析在確定大學生心功能多指標評價中應用》(《體育科學》1995.NO1)。1998年被聘為山大體院人體運動科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多次參加省教委、省體委論文報告會論文評審及科研鑑定、科研立項。工作返聘至2010年底退休。
山西醫科大學體育教研室30年回顧
李承道
1973年3月我調入山西醫學院體育教研室工作,當時主持領導工作的是銀崇範、孟健之兩位老前輩。因為我院在1972年4月招收了第一批工農兵學員584名,體育課恢復了每周二學時。1973年6月。省文教部舉辦了省高校職工男子籃球賽。在武裝部領導下,李莊老師擔任教練,和山大一院共同組隊,當時隊員有張正之、李大奇、孫書成、冀春萱、何大衛等老師。最後我院以不敗的戰績,榮獲本屆男子籃球賽冠軍。同年9月抽調我和冀春萱老師,加入文教系統代表隊,參加全省籃球賽,並榮獲全省籃球賽冠軍。
73年榮獲全省籃球賽冠軍,中排左一為冀春萱,後排左三為李承道
一、為適應工作,努力學習
在「文化大革命」的蹉跎歲月中,自己失去了很多學習機會,認識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努力學習。當時體育課內容很多,武術、遊泳、滑冰……這些課對我來說比較陌生,老師必須學好,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後分配我訓練女子籃球隊,1974年我院女子籃球隊在全省高校比賽中,榮獲亞軍。
1975年至1977年,體委聘我擔任山西省中學生男隊教練,這也是一次學習機會。1975年7月參加包頭賽區第三屆全運會,山西隊榮獲比賽第三名。1976年準備去遼寧丹東參賽,由於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國內停止所有的文體活動,比賽未能如期舉行。1978年8月東北、華北協作區籃球賽,在我省運城舉行,太原隊獲亞軍。
1976年初,學院搞「開門辦學」,教研室派我去祁縣西六支公社王村大隊,當時去這個教學點有喬健天、李立、雒樹東老師等,同住一個炕頭達二月之久。這些學識淵博的老師,既兢兢業業為學生上課,又勤勤懇懇為當地農民治病。特別是雒樹東老師的針灸,對農民的胃痛、腰腿疼痛,治療效果明顯,受到當地農民的稱讚。這次下鄉,我受益匪淺,為了適應社會,它激勵我去學習,自己知不足而後奮進。
回校後,我除了上好課,完成好本職工作外,集中精力學習中醫。當時大同著名中醫門純德老師在我院授課,我認真聽完全部課程,並做了詳細的筆記。後來我又系統聽了「中醫理論」「中藥」「方劑」「針灸」。實習是在山大一院範世凱老中醫帶我,門診、內科病房、省中醫研究所門診。在1977年初,我校在晉南隰縣搞「開門辦學」,我去了一個學期。當時學校領導是楊紹周主任在那負責,和學生一起聽課、一起學習,收穫頗豐。
二、學校恢復了高考制度
1977年全國高等學校恢復了高考制度。1978年3月通過「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的招生辦法,我校擇優錄取新生醫療專業375人,衛生專業129人,恢復了五年制的教學計劃,體育教研室承擔二年的授課任務,學校重新走上新的健康軌道。1978年4月教育部、國家體委、衛生部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通知》,同年9月學校恢復了職稱評定工作,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79年5月教育部、國家體委、衛生部、團中央在揚州召開了會議,明確了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地位和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是堅持四個為主:「以增強體質為主、以普及為主、以經常鍛鍊為主、以預防保健為主」。
恢復高考制度後,77、78級學生入學後,我校體育活動出現了嶄新的局面。早操集體跑步,然後集體做廣播操,各代表隊恢復了訓練,好多優秀運動員嶄露頭角。在82年5月,我校第23屆運動會上,有9人在6個比賽項目中刷新了我校最高記錄。女子4×400m接力創出了4′44″6紀錄,男子運動員黃淳200m創出了23″7的紀錄,男子100m平學校紀錄11″4,男子跳高躍過了1.81m,女子鉛球9.97m,女子200m、女子跳遠均破學校最高紀錄。學校體育事業開始煥發勃勃生機。
1979年10月,教育部、國家體委頒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明確了各高校必須建立體育教學部(室),由校領導分管學校體育工作,把體育列入學校的重要日程,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等工作,都要有體育內容。1980年上半年與1982年上半年,省教委兩次組織我省有關領導、專家對我校進行細緻嚴格檢查驗收。從學生早操、課外活動出勤情況、教師備課、上課及有關規章制度進行了檢查,結果滿意,並受到好評。
這一階段,教研室領導變動,1979年末,孟健之、銀崇範兩位老前輩先後退休,教研室由李莊、唐爾柔兩位老師負責教研室工作。
三、開拓前進中的學校體育
1984年11月學校任命潘志謙為主任,我為副主任。當時我校主要是貫徹「揚州會議」的精神要求。1985年國家教委對《全國高校體育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總目標,我校教師為其改革做了不懈的努力。
1984-2003年這一歷史時期,得到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先後經歷萬寶松、王君、李國順副院長,高雨仁、吳博威、程牛亮副校長,基礎系(院)徐鍾岐、馬慶昌、周恩治、程景民書記,趙榮瑞、湯允昭、陳向偉主任、景雅院長。體育教研室在教學、群體活動、競賽、科研得到長足的發展和提高。
80年代與院領導合影
特別是90年代初期,體育獨立建立黨支部,張守升擔任支部書記,培養了一批積極要求進步的年輕教師入黨,使體育各項工作完成更加順利。
1987年後半年體育教研室由我主持工作,1988年上半年學校任命張守升為副主任,1995年任命張英根為副主任,2004年張英根擔任體育部主任。
1992年2月國家教委、體委頒發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條例》對我校體育基礎建設、管理制度、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訓、科學研究、運動水平提高起了很大作用。1992年初,我院下發了《山西醫學院體育工作實施方案》,教研室也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這一階段比賽成績,女排(陳東教練)、女籃一直是我校的優勢項目,特別是足球1993年獲省高校足球賽冠軍(魏小明、李濟教練),2003年11月桌球獲省高校男、女團體冠軍(張英根、李佳教練),2003年12月男籃獲省高校亞軍(張守升教練)。另外王瑩老師不僅在健美操比賽中多次獲得佳績,而且在科研方面碩果纍纍,這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1年山西省第八屆運動會由我校負責組隊代表省高校參賽,並獲全省圍棋團體賽冠軍,左二為我校衛生系劉海峰同學,右二為全國冠軍方天豐(時為山西大學物理系學生)
1993年獲省高校足球賽冠軍
1999年參加全省教職工籃球賽
四、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1979年國家體委、教育部、衛生部首次對全國十六個省市(7-25歲)大、中、小學生進行了形態、機能與素質的調研工作,當時體育教研室無人參加。1985年初,省教委、省體委、省衛生廳從我院抽調10名工作人員,我和張惠榮、陳東等老師參加、同時抽調山西大學、太原工學院等高校老師共計45人,組成高校檢測隊。在省教委體衛處喬文斌處長、山西大學李瑞年老師領導下,在太航賓館集中學習一周,統一思想,學習檢測細則,並進行細緻分工。1985年3月25日至6月22日,分四組(城男、女,鄉男、女),對以上三所高校2400名大學生進行了嚴格的檢測。為了解我校大學生健康狀況,根據可比性原則,與1979年我省大學生健康檢測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題目《山西醫學院大學生健康調查和形態、機能與素質的多因素分析》(山西醫學院學報,1987.NO1)。研究結果表明,我校大學生肺活量、上肢力量及耐力素質顯著低於1979年我省大學生水平。
這一結果,引起學校領導和教研室老師的高度重視。為增強學生體質,體育課進行了改革,如購買20多付20kg槓鈴,讓學生進行上肢力量鍛鍊,體育加強了單槓引體向上、雙槓雙臂屈伸、伏地挺身的鍛鍊;同時加強了男女中跑的練習,同時每年開展冬季長跑運動。
79、85、91、95、2000年,我省進行了5次大規模、多樣本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將2000年與1985年比較,除肺活量下降外,男、女大學生綜合評價分值,分別增長了3.1分和7.8分。由次可見,大學生15年來體質健康呈上升趨勢。
根據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2002]12號文件精神,從2004年開始,每年5月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一次體質健康檢測,體育教學部張英根主任經認真考慮,決定讓張惠榮老師負責這項工作。每年張惠榮老師精心準備,合理安排,使檢測工作能有序不亂的進行。另外,參加測試的我部年輕教師,在測試過程中,相互配合、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善始善終,使這一複雜細緻的工作,能連續多年順利完成。
2003-2004年度體質健康達標率100%,
2004-2005年度體質健康達標率99.7%,
2005-2006年度體質健康達標率99.7%。
五、華北醫學院校體育研究會
1992年11月,由當時首都醫學院體育部主任畢春佑教授發起的華北醫學院校體育研究會在首都醫學院正式成立。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加強華北地區兄弟院校的友誼,在體育教學、群體活動、各項競賽、學生體質健康、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聯繫與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成立大會上首都醫學院副院長崔有慶、北京高教局體衛處負責人陳殿華、白進效做了重要講話。參加會議的有各醫學院校體育部、室負責人,天津王也寧、河北閆雙挪、山西李承道、內蒙古劉東言、華北煤炭於國棟、承德張科、張家口吳忠義、首都醫學院畢春佑及老教授申世華等。會議決定每年都要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中央電視臺進行了採訪,並在當日的體育新聞進行了報導。以後逐漸發展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包頭醫學院、內蒙古蒙醫學院、長治醫學院、大同醫專等。
1992年寒假期間,在內蒙古醫學院召開了首次理事院校會議,我校李莊、張守升兩位老師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1993年暑假在山西醫學院舉辦首屆華北醫學院校女子排球賽。兩位老師回校後,進行了匯報,得到院、系兩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根據報名情況,這次比賽有首都、天津、內蒙古、包頭、唐山、承德、山西七個代表隊參加。參會人員包括隊員、教練、裁判、工作人員達120人。由於當時隊員、教練吃住每人每天只收15元,後又得到省衛生廳、教委、體委經費大力支持,保證了比賽的順利進行。比賽中各隊進行了交流,進一步增進了各隊的友誼,最後我校陳東教練率領的山醫女排以不敗戰績榮獲冠軍。比賽結束後,學校安排兄弟院校去晉祠參觀遊覽,教研室出色地完成了這次比賽任務。
1994年暑假,在河北承德醫學院舉辦的華北醫學院校女子籃球賽,我校派李新宇教練率隊參賽,以不敗戰績榮獲女子籃球冠軍。
1995年暑假,在天津醫科大學舉辦女子桌球賽,張英根教練率隊參賽,我校榮獲女子團體亞軍。
1996年暑假,在河北張家口醫學院舉辦男子足球賽,魏小明、李濟率隊參賽,我校榮獲第四名。
1997年暑假,在內蒙古醫學院舉辦田徑比賽,曹國義任總教練率隊參賽,榮獲團體總分亞軍。
從左至右依次為李承道,內蒙古劉東言,承德張科,天津王家重,北京畢春佑
1998年暑假,在內蒙古包頭醫學院舉辦女子排球賽,陳東教練率隊參賽,榮獲亞軍。
1999年暑假,在河北張家口醫學院組織論文報告會,《張家口醫學院學報》出了專刊。
華北醫學院校體育研究會成立後,先後完成兩本協編教材,一是由首都醫科大學畢春佑教授主編的《健身教育教程》(科學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二是河北醫科大學任俊賢教授主編,我校曹國義老師任副主編的《體育保健與健康醫學》(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隨著各院校老主任的退休,研究會沒有延續,後來的活動併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分會。
六、省高校青年教師體育技能大賽
1999年暑假期間,省教育廳體衛處,為了加速我省中青年體育教師培養,使他們儘快成長,更好地為我省教育事業做貢獻,同時檢閱我省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舉辦了一次省高校青年教師技能大賽。參賽規定要求每單位人數為4男2女,參賽項目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參賽還明確規定,當年分配到各校的教師,一律不準參賽。對於這次比賽,省各高校非常重視,因為它代表各高校年輕教師的業務水平。當時我校體育教研室只有11名教師,劉霞老師剛分配我校,李新宇老師是兼職教師,為此,在參賽人員安排上「捉襟見肘」,沒有選擇的餘地。當時我校只能派曹國義、陳東、邱軍、李濟四位男老師,王瑩、尹俊玉兩位女老師參賽。在體育理論考試中,我校在省內眾多高校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二名,在體育實踐競賽中六位老師奮力拼搏,也取得較好成績,最後體育理論實踐總分獲山西省高校第四名。
七、教研室科學研究狀況
科學研究是教師本職工作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1994年我擔任省高校體育專業評委,在評審中,了解到太原工學院教學成果多項,山大、師大科研課題多、論文多,這引起我的重視。回校後,我非常重視教研室的科研工作。經過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努力,1996年閆天貴老師晉升教授;張英根老師完成《運動疲勞與中醫虛損》(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同年晉升教授,後完成省級課題《健身氣功對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的實驗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6.NO2);楊潤琴、尹俊玉完成《飲食與健康》(中國友誼出版社2002年);邱軍、尹俊玉、楊潤琴老師完成《運動損傷預防與康復》(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王瑩老師等完成《中級健身訓練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這一時期教師還發表多篇國家級、省級雜誌論文,多數教師達到晉升條件,但由於指標少,晉升受到限制。我把這一情況匯報給基礎系陳向偉主任(當時基礎老師水平更高,晉升不佔指標),陳主任給了體育五個晉升指標,這樣皆大歡喜,解決了教師的晉升難題。2003年末,體育教研室17名教師高級職稱有11人,佔65%。2004年教研室升格為體育部,同年楊潤琴老師晉升為教授。2005年李濟老師晉升為副教授,同年王瑩老師通過教授資格認定。
與教研室的同事們在一起
八、國家教育部評估、體育評優
1985、1987、1991、1995、1999、2003年,省教育廳組織省內專家對我校體育教學進行了多達六次評估。評估內容:校領導對體育工作是否重視、規章制度是否健全、教師教學情況(備課、教案、上課情況、教學日誌填寫)、群體活動(早操、課外活動學生出勤、校內競賽)、科學研究是否有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學生體育達標情況、體質健康狀況、場地器材是否改善、經費使用是否合理等,進行全面檢查,最後做出客觀評價。每次評估檢查都是對工作的鞭策和促進,每次評估學校都順利通過。
2006年,我校迎來國家教育部對本科教學工作水平的全面評估。在體育教學部張英根主任領導下,全體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先後走訪省內外評估獲得優秀的學校,與兄弟院校交流、學習,找出差距,如體育教學大綱的編寫,多次反覆修改,這凝聚著教師多年在教學上的心血和成果。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使體育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教育部專家對我校認真貫徹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學改革力度(大綱、課程)、群體活動、競賽成績、科研工作、年輕教師培養、認真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多年監測及努力改善場地設施工作(2002年籃球場地硬化與2006年塑膠田徑場地完成),給予高度讚揚與肯定,並對今後更好地抓好學校體育工作、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提出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成為體育教學部全體教師努力的方向。
九、展望未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迎來山西醫科大學建校100周年。100年的滄桑歲月,從過去風風雨雨、步履艱難到現在的碩果纍纍。回憶她的過去,既有困難與坎坷道路的苦澀,也有成功順利的喜悅。山西醫科大學在百年的發展中,培養了成千上萬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醫務和衛生工作者。他們都有一顆為人民利益無私奉獻的赤誠之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展示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母校增添了光彩。他們萬紫千紅、爭奇鬥豔、群星璀璨、競放光彩,他們的足跡不僅遍布三晉大地,而且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有的漂洋過海,奔赴世界各地,真是桃李滿天下。「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慶祝百年校慶的日子裡,我們特別懷念過去曾在山醫工作、學習過的校友,並祝願他們工作順利,體魄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和睦、萬事如意,並希望他們多關心母校的建設發展,多回母校看看。
2017年12月,我參加了山西醫科大學第六次黨代會,認真聽取了校黨委書記張俊龍「對標一流、凝心聚力,為建設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努力奮鬥」的報告。在報告中提出了「兩個一百名」的發展思路,基本構想是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學校排名在全國高校中前進100名;再用十五年或更長的時間,使學校排名進入全國高校前100名,實現山醫人的山醫夢。報告振奮人心!
目前山西醫科大學的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努力學習,貫徹張俊龍書記的報告精神,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一條適合我校快速發展的道路,使我校各項工作順利快速發展,為實現山醫人的山醫夢努力工作。人生是短暫的,教育衛生事業是永恆的。人們對山西醫科大學未來的憧憬充滿了美好的願望,但不可否認擺在面前的實際困難。只有抓住發展機遇,才能較快地發展自己。希望不久的將來,一座嶄新的山西醫科大學出現在三晉大地上,為山西省、為全國培養更多優秀醫務工作者和衛生人才,為祖國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三十而立到古稀之年,李承道老師把他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山醫的體育事業,學校體育突出貢獻獎就是對李老師的最好褒獎。
以上圖文均由李承道老師本人提供,特别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