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勇
寧左毋右,忽左忽右,左右搖擺,大概是過去幾十年中國政治最真實的寫照。
歷史主義地說,中國的左傾思潮與實踐,不僅困擾了中國六十年的發展,仔細回顧中共九十年的歷史,也基本上受制於左傾路徑。中國革命什麼時候受到挫折,什麼時候跌至谷底,不是因為中共領導人右,而是因為左。左傾思潮與左的實踐讓中國革命與中國現代化建設付出沉重代價,胡繩在生命最後歲月的思考,始終圍繞著「左傾幼稚病」這條主線,以為中國要想步入現代化發展坦途,必須時刻警惕左傾回潮,警惕左傾幼稚病。
胡繩指出,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是對列寧主義的揚棄。新民主主義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的路徑選擇。在毛澤東看來,中國不要怕資本主義發展太多,中國應該怕資本主義不能更多更快更好的發展,中共的使命,不是在中國儘快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是用新民主主義指導,讓資本主義獲得任何一個體制都不能獲得的速度、質量與意義,讓中國資產階級、中間勢力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資本主義發展最可靠的領導力量。
新民主主義為中國革命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根據胡繩的分析,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中間勢力」就是在新民主主義這面旗幟下逐漸放棄了蔣介石、國民黨,逐漸向毛澤東、中共靠攏,成為中國革命獲得全國勝利的關鍵性因素。
歷史主義觀察,新民主主義只是保證了中共的領導,而中共的領導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中共有什麼特殊的利益,比如國民黨「四大家族」那樣需要保護,中共沒有自己的私利,中共堅守新民主主義,就是要從政治上保障資本主義獲得晚清、北洋、國民黨所不能給的發展環境。
胡繩認為,新民主主義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關鍵因素,因而在中共獲得全國政權,制定《共同綱領》時,儘管有民主人士希望早點走上社會主義大道,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以及一大批中共領袖毫不動搖堅持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此時如果從左的立場進行解讀,當然有與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同流的意思,當然是一種右傾嫌疑。但是,在中共領袖看來,中國在1949年後的資本主義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批資本家跟著蔣介石走了,還有一批資本家自己離開了大陸,中國如果不能讓資本主義獲得恢復、發展,得到的政權,照樣可以丟失。沒有任何一個條款規定中國的政權只有某一個黨壟斷。
當然,根據劉少奇的看法,1949年之後的新民主主義也不是之前的新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新階段」。這個新階段可能會在思想理念上,在人們的公共行為規範上,漸漸增加更多的社會主義因素,但是,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生產關係、分配製度,必須堅持新民主主義,必須讓中間勢力有一個明天更美好的期待。只要中國經濟獲得比1949年之前更快更好的發展,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一定會出現,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左傾盲動人為推動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假如發生這樣的事情,中國資本主義玩完,社會主義也不可能建立,中國重回普遍貧窮的平均主義,這不是社會主義,這是空想主義,是烏託邦。
胡繩在晚年反思1950年代初期中國發展情形時指出,劉少奇的看法是對的,中國確實不應該那麼早地放棄新民主主義,應該接續先前的新民主主義路徑,讓資本主義獲得充分、健康發展,讓社會主義自然過渡,要在資本主義、社會物質財富獲得極大豐富,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沒有什麼差距,或者差距極小的時候自然過渡,「和平過渡」,那麼,中國歷史必將改寫。歷史將證明,中共不僅可以將中國引領至一個全新的歷史軌道,而且可以讓中國的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最好。
不幸的是,劉少奇的預言一語成讖。毛澤東在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後,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毛澤東改變既定想法,讓毛澤東又能夠這樣簡單地說服他的黨內同志、黨外朋友,這確實很值得思索,值得玩味。根據胡繩晚年分析,毛澤東之所以重犯中國歷史上如此低級的錯誤,主要的還是其思想深處的民粹主義作怪。
胡繩指出,在毛澤東最輝煌的歲月,在他領導中國革命所向披靡的那些年代,毛澤東確實沒有民粹主義的東西。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說得非常明白:「中國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這是將我們同民粹主義區別開來,民粹主義在中國與我們黨內的影響是很廣大的。」
七大開會時,《論聯合政府》作為書面文件印發,毛澤東沒有宣讀,毛澤東另外做了一個口頭報告,解釋或補充書面報告的內容。在談及民粹主義時,毛澤東強調:民粹主義的思想,在我們黨內並不是不存在,這種思想,在農民出身的黨員佔多數的黨內必然存在。蘇聯如此,中國也不例外。所謂民粹主義,就是要跨越資本主義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俄國的民粹派就是這個樣子。不過,俄國的民粹派最後淪為反對革命的社會革命黨。「他們『左』的要命,要更快地搞社會主義,不發展資本主義。結果呢,他們變成了反革命。布爾什維克就不是這樣」。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直到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才把城市中的中小資本家與鄉村的富農消滅。所以,毛澤東在1945年反覆告誡全黨不能著急,一定要堅守新民主主義。
胡繩指出,民粹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年在俄國出現的一種思潮。列寧、普列漢諾夫都曾花大力氣批評民粹主義。民粹主義就是毛澤東說的,主張不經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從表面上看,民粹主義非常反對資本主義,熱心社會主義,但實際上這種主張是行不通的,是錯誤的。胡繩說,毛澤東在1949年之前的認識是對的,這也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關鍵。
所謂民粹主義其實就是一種農民的最原始的烏託邦,是一種小農經濟思想。他認為這種思想在中國有非常豐厚的社會基礎,太平天國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預演。太平天國那時當然並不知道什麼民粹主義,但太平天國的實際做法就是典型的民粹主義,他們在打到南京後就立即實行共產主義分配方式,把所有商鋪分門別類收歸軍隊,這實際上就是徹底消滅了工商業。這種政策迎合了底層民眾的平均主義思想,這就是一種浪漫的不切實際的民粹主義,絕對的平均主義不可能真平均,建立在落後基礎上的平均主義只能是空想的農民社會主義。
胡繩說,1949年之前的毛澤東有清晰的思想意識,但毛澤東在取得全國勝利後並沒有堅持到底。1953年,事情有了改變。這一年,中共宣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布用三個五年計劃完成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如果再加上前面三年恢復時間,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其實只有十八年。這個口號當年聽起來令人振奮,但是幾十年之後再想想,這不是民粹主義,那麼什麼是民粹主義?胡繩對此深表惋惜:「領導思想失之毫釐,民粹主義的思想就在下面大為膨脹。當農業生產力沒有任何顯著提高,國家的工業化正在發端的時候,認為從人民公社就能進入共產主義,這是什麼思想?只能說這種思想在實質上屬於民粹主義的範疇,和馬克思主義距離很遠」。從1953年至毛澤東去世,長達二十多年,中國實際上在進行民粹主義烏託邦試驗。
這二十多年,割資本主義尾巴,窮過渡,從合作社,到生產隊,到人民公社,到全民所有制,到共產主義,毛澤東對於民眾任何充滿創意的思路無不興致勃勃,大力支持,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一個龐大的中國,簡直就是毛澤東民粹主義理想的試驗場。
這樣說,當然不是說毛澤東不懂經濟,不懂歷史,完全胡來。顯然不能如此簡單否定。毛澤東之所以對於一切具有民粹主義的東西興致勃勃,主要是因為他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忘記了中國革命最大危險不是右,而是左。中國革命的「左傾幼稚病」與生俱來,真正的右,是敵人,是蔣介石,是國民黨,並不會有誰去犯這樣的錯誤。而『左』,即便錯了,改了就是。殊不知,就在中國「左傾幼稚病」折騰的二十幾年中,中國與世界的差距無形擴大,與世界主流國家變得格格不入,中國以民粹主義立場看世界,到處都是水深火熱,人吃人,是萬惡的資本主義。而世界主流國家看中國的民粹主義試驗,更覺得不可思議,弄不明白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國家為什麼顯得如此幼稚?
左傾幼稚病,就是病。這種病的表徵就是貌似底層,貌似社會成員絕大多數,貌似公平、公正,實際上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規律,違背了歷史的邏輯。身歷其境的鄧小平最有感觸,他後來一再強調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一定不能再犯左傾幼稚病,一定不能被民粹主義所蒙蔽。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