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醫藥百態 2020 年醫藥企業半年業績分析

2020-12-22 健康一線視頻網

2020 年,新冠疫情的意外爆發給中國醫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疫情蔓延使企業推遲了復工復產,同時醫院的診療量、處方量大幅下降,使得部分產品銷售降低;另一方面,口罩、抗病毒、醫療器械、疫苗、體外診斷試劑等相關產品需求提升,使得對應板塊企業業績增長。

目前各醫藥企業均已披露 2020 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我們通過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數據,來看看疫情下中國醫藥企業的業績表現。

營收 Top 20 企業

上半年,醫療衛生板塊跑贏大盤,雖然筆者沒有統計,但是從一些行研報告和股評中,不難得出上半年醫藥股在整體市場中「身居高位」這樣的結論。

從營業額 Top20 上看,入選企業與 2019 年年報統計結果差異不大,因未對國藥控股合併報表,國藥一致與國藥股份進入 Top20,邁瑞醫療憑藉 28.75% 的營收增幅,也躋身 Top20 榜單;其餘企業排名與 2019 年報相比略有變化。利潤增速中,Top20 企業亮眼的還是比較多的,如華大基因淨利潤同比增長 734.19%。

表 1. 2020 年上半年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營業收入 Top20 公司

註:1港元=0.8827人民幣;1美元=6.8409人民幣

表2. 2020年上半年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淨利潤Top20公司

數據來源包含 A 股(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Choice 數據)、港股、部分新三板、部分美股上市公司,不包含未上市公司,數據直接抓取自年報表格,港股、美股年報模板不同於 A 股,故部分信息可能存在空缺。

細分領域概況

對行業細分領域進行分析(不同統計來源數據會有差異,此處參照國盛證券數據),對比 2019 年,各細分領域增速降低,創新藥與化藥龍頭出現負增長。拆分 Q1、Q2 兩個季度,可以看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藥店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其餘各細分領域一季度營收下降,二季度改善明顯。

表 3. 2020 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各細分領域營收增速

圖1. 2020年上半年醫藥各細分領域營收增速示意圖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 2020 年中報總結;wind

創新器械

醫療器械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無明顯專利懸崖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受益於需求驅動。受疫情影響,相關產品持續放量,國內外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得到極大提升,醫療新基建等國家政策扶持,也給國內器械行業的持續擴容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邁瑞醫療,疫情拉動的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以及醫學影像業務,如便攜彩超、移動 DR(移動數位化 X 線機)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實現營業收入 105.64 億元,同比增長 28.75%,其中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53.43 億元,同比增長 62.26%。

華大基因和聖湘生物因新冠核酸檢測試劑需求激增,營業收入分別實現 41.08 億元和 21.00 億元,其中華大基因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海外累計發貨超過 3,500 萬人份。聖湘生物已供往國內外近 3,885 萬人份(其中約 1,380 萬人份供往國際市場)。

樂普醫療和大博醫療等高值耗材企業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導致收入增幅較小,但隨著醫用高值耗材的行業地位逐漸提升,進口替代成為趨勢,長期看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有利於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的提升。

表 4. 5 家醫療器械公司 2020 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比較

數據來源:各公司2020年半年報

創新疫苗

疫苗是醫藥行業中一個小而美的細分賽道,競爭門檻高,行業具有高市場增量空間。2020 年 1-8 月,中檢院合計批籤發量為 3.84 億劑,同比增長 13.61%。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接種人數有所下降,但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國民健康意識與傳染病防控意識進一步提升,疫苗行業擁有較大發展空間。

該領域的明星企業智飛生物上半年收入 69.9 億(同比增長 38.8%),業績增長驅動為其代理的 HPV 疫苗放量,以及自主產品漸入收穫期。以 HPV 疫苗為例,智飛上半年四價、九價 HPV 疫苗批籤發 366.44 萬支、215.98 萬支,同比增長 29.80% 與 83.13%。

疫苗是戰勝新冠病毒的最強武器,上半年新冠疫苗相關概念股中,漲幅翻倍都屬於稀鬆平常。中國疫苗最快進展臨床 3 期,從中報中尚不能體現其對營業收入與利潤的影響,更多是反應的市場態度與盈利預期。像康希諾 8 月 13 日登陸科創板,成為第一個「A+H」疫苗股,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反觀 9 月 8 日阿斯利康宣布暫停一項新冠疫苗試驗,其中國合作方康泰生物次日收跌 16.57%。

數據來源:渤海證券--醫藥行業專題報告:2020 年 1-8 月疫苗批籤發:流感疫苗繼續攀升、國產創新疫苗持續放量;各公司半年報

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

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 (ICL) 是指專業從事醫學檢測的機構。雖然 ICL 市場份額佔比基數小,但是市場需求量大、增速快,驅動因素主要在於:

醫療資源不平衡帶來的市場著眼點; 醫療消費市場升級,大眾對精準化、個性化的高端健康需求促進市場擴容; 技術創新,檢測技術與多學科融合及應用日趨成熟。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醫院診療、臨床試驗等檢測需求下降,ICL 行業收入下降 9.87%,二季度常規業務回暖的同時,受新冠疫檢測驅動,營收增速快速恢復,上半年增幅達 21.58%。

該領域明星企業迪安診斷,上半年營業收入 44.73 億,較上年同期增長 11.99%,淨利潤 5.01 億,增幅 102.19%;金域醫學上半年營業收入 34.75 億,較上年同期增長 36.63%,淨利潤 5.56 億,增幅 223.71%。

數據來源:各公司 2020 年半年報、2019 年年報;國盛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 2020 年中報總結

網際網路+醫療

在疫情催化、政策鼓勵,以及 5 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促進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迎來加速發展階段。

主業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平安好醫生實現營業收入 27.47 億元,同比增長 20.9%;其中,在線醫療板塊同比增長 106.8%,貢獻營業收入 6.95 億元。疫情高峰期間,平安好醫生 APP 訪問人次超過 11.1 億次,APP 新註冊用戶數量是疫情之前的 10 倍,新增用戶日均訪問量是疫情之前的 9 倍。

此外,傳統醫藥公司也紛紛布局網際網路醫藥業務。上海醫藥旗下的上藥雲健康已對接 31 家網際網路醫院,並與其中多家達成了獨家配送委託關係。九安醫療公司的糖尿病診療「O+O」新模式的覆蓋城市已經延伸至天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瀋陽等地,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朝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深圳人民醫院等二十餘家專業醫療機構合作設立糖尿病共同照護門診。

小結

短期疫情影響落幕,細分賽道龍頭表現穩健,長期優勢依然顯著。目前醫藥行業各個環節恢復較好,下半年行業整體有望重新進入正常增長軌道。由此看來,2020 年的醫藥板塊,頗有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味。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業績搶先看!59家醫藥企業公布業績預告 超4成業績不佳
    圖1 A股上市企業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情況來源:iFinD,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化工、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行業披露業績的企業家數最多,同樣,這些領域企業的表現也相對突出。圖2 A股各領域上市企業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情況來源:iFinD,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醫藥生物有59家企業披露業績預告,下面來看該領域的具體情況。
  • 遠大醫藥(00512)榮膺2020金港股「最佳醫藥及醫療公司」獎項 業績...
    來源:智通財經網1月6日,在由智通財經與同花順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第五屆金港股年度頒獎盛典上,遠大醫藥(00512)憑藉穩健的業績表現及良好的經營成果,榮獲「最佳醫藥及醫療公司」獎項。自第一屆金港股評選中斬獲2016年度「最具價值醫藥股公司」以來,遠大醫藥已經連續第五年獲得殊榮。
  • 醫藥生物行業"乘風破浪" 醫療器械成業績翻倍黑馬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讓醫藥生物行業站上了風口。作為今年A股行情的「擔當者」,醫藥生物行業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如何?隨著今年中報披露漸近尾聲,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A股生物醫藥行業總計有15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其中,73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出現增長,佔比不足50%,92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佔比超60%。
  • 分化中更應關注業績與成長 醫藥國防軍工有上漲空間(股)
    有分析指出,事件影響只是上漲的導火索,行業自身基本面才是影響股價走勢的關鍵,建議投資者關注醫藥、國防軍工等板塊。光大證券分析師林小偉分析,歷史上,SARS等重大疫情完善了我國的防控體系,並在疫情之後,對醫藥產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站在當前時點,從投資角度看,後疫情時代的長遠變革可能比短期的影響更加值得關注。
  • 開鑫金服供應鏈金融科技助力醫藥企業「彎道超車」
    來源:開鑫金服7月23日-24日,由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五屆中國醫藥供應鏈高峰論壇暨醫藥生態圈創新大會在青島舉行。這是自疫情緩解以來,醫藥行業專家、各大醫藥企業和行業生態鏈合作方齊聚一堂的深度現場交流會議。
  • 華東醫藥,嚴重低估的白馬股,連續13年ROE超20%,下一個恆瑞醫藥?
    這些醫藥股之所以能穿越牛熊,股價持續走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的業績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任何一個市場,利潤都是驅動股價上漲的最大動力。 可是,有一隻財務報表數據堪稱完美,2007年以來淨資產收益率(ROE)連續13年高於20%,淨利潤增速連續9年高於20%的醫藥白馬股~華東醫藥這兩年股價卻不受待見,跌跌不休慘不忍睹,簡直是落魄到連垃圾股都不如,股價從2018年5月31號最高點43.82元見頂回落,一直跌到2020年3月23日15.74元才觸底反彈,近期隨著A股走牛被資金挖掘迅速爆發補漲,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股價反彈接近翻倍
  • 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今日在深圳舉行 疫情後醫藥創新路在...
    庚子年的開局不算順暢,一場疫情如經年不遇的颶風,數月間席捲全球。一時間,各行各業的「齒輪」都與疫情搭上了關係。對於醫藥大健康行業和創新藥領域而言,疫情助推作用顯現、醫改深化推進、貿易摩擦波及,國產創新藥的未來路在何方?
  • 10年一見「大牛市」!A股單日144家企業漲停 醫藥有望再創奇蹟
    銀行、非銀行金融和房地產領漲或許不是你所關注的領域,但隨著昨日大量資金流入,兩市成交額不斷創今年以來新高,才恍然醒悟此次大漲或並不是單獨某個版塊的事了,目前正是布局醫藥行業的最佳時機。01、經濟復甦下,大盤之下醫藥股同樣潛力無限雖然疫情使得上半年上市公司盈利復甦受到了衝擊,但同時也強化了國內貨幣逆勢擴張的邏輯。
  • 棗莊醫藥製造企業啥情況?統計局發布最新調研分析
    近日,棗莊市統計局發布醫藥製造企業調研分析,讓市民可一觀棗莊醫藥製造企業情況。 7家醫藥製造業企業,有醫保採購的企業2家 據統計局分析數據顯示,棗莊市共7家醫藥製造業企業,分別為山東萬邦賽諾康生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棗莊市傑諾生物酶有限公司、山東康力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華潤三九(棗莊)藥業有限公司、 山東威智百科藥業有限公司、山東益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威智醫藥工業有限公司。
  • 聚光燈下的A股醫藥生物上市公司:變與不變 | 2020年度盤點
    2020年,疫情的爆發讓醫藥生物行業站在了聚光燈下。年初以來(截至12月31日收盤),申萬醫藥生物板塊累計上漲51.10%,跑贏滬深300指數23.89個百分點,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排在第5位。就行業本身,在政策、產業、資本等方面既有變化又有延續。
  • 兒童醫藥股競爭激烈 龍頭企業「三足鼎立」 專家:未來市場集中度...
    企業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1.37億元,同比下降9.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3億元,同比下降54.29%。同時,公司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86000萬元至120000萬元,下降幅度為50.07%至30.33%,基本每股收益0.88元至1.23元。增減變動為-50.00%至-30.11%左右。
  • 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召開 疫情推動全行業創新 醫藥健康...
    因此,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把脈國內創新藥的瓶頸與未來?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在中國深圳舉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前首席科學家徐增軍,復星醫藥聯席總裁陳玉卿,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邁瑞醫療副總裁黃海濤,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等出席論壇,共同探討在疫情大背景下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路徑。
  • 【國信醫藥】疫情持續拉動IVD需求(周觀點)
    疫情負面影響逐漸減小,疫情相關企業訂單持續增加。隨著國內疫情好轉,醫藥企業逐漸恢復正常經營,而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國內疫情相關企業出口訂單持續增加,尤其是醫療器械中的IVD以及疫情相關的移動DR、呼吸機、監護儀等。5月醫療器械板塊漲幅21.77%,大幅領跑醫藥全行業。
  • 醫藥股票有哪些龍頭股?醫藥概念股票有哪些?
    對於生物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國經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黎明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可以預期,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因素中,醫藥生物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也將是大國競爭的核心指標。醫藥生物行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到一個國家國民身體健康素質水平的高低,也關乎到國民潛在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進而決定了一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
  • 華東醫藥,你真的是醫藥企業嗎?
    「尤其是大單品策略,對於華東醫藥來講,是理解這家公司獲取超越所有A股醫藥上市公司賺錢能力的關鍵,該怎麼理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個一個,看看華東醫藥的產品選擇和執行情況,其中蘊含著這家企業成功的秘密。這標誌著公司的業務核心由醫藥商業向醫藥製造業的轉移,提升了毛利率高的業務比例,改善利潤結構,為公司未來業績的提升奠定基礎。」如今,這個阿卡波糖片也已經是公司前兩名的產品了,量級在30億以上。
  • 華東醫藥仿製藥行業龍頭企業,下一個恆瑞醫藥,下一個10倍股
    華東醫藥是我國仿製藥龍頭企業和糖尿病龍頭企業,目前市盈率不到10倍,市值不到500億,股價位於歷史低位25元位置。基於以上三點的優勢,華東醫藥能否成為下一個恆瑞醫藥,實現股價10倍的上漲呢?一起來看看吧!
  • 2021年醫藥投資策略:板塊掘金 尋找高增長的細分賽道
    2020年疫情下醫藥行業比較優勢明顯,財務業績和市場收益均位居前列,作為內需中的剛需,醫藥是「聚光燈下的行業」。
  • 業績霸屏3年 醫藥基金還有機會?內行基金經理:以市盈率看估值或...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8年,在滬深300指數下跌25.31%的背景下,兩隻醫藥基金憑藉小於9%的跌幅位列主動股票基金業績榜前十。2019年的結構性行情下,醫藥基金再度爆發,在主動股票基金業績前十榜中包攬3席。今年以來,截至11月16日,主動股票基金業績榜前十中醫藥基金仍佔據一席。
  • 2020年,22家醫藥企業市值突破千億
    【製藥網 行業動態】據業內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7日,2020年以來A股及港股破千億市值的醫藥股再創新高,已達到22家,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中藥、疫苗等多個細分領域。這其中既包括恆瑞醫藥、長春高新、藥明康德、復星醫藥等熟悉的醫藥股,也包括幾隻2020年的新股,如萬泰生物、君實生物以及短暫突破千億市值的甘李藥業。
  • 淘研報|下一個恆瑞醫藥!在研創新藥即將上市!
    對於創新藥,在多年前便有「3個10」的通俗說法,即研發持續10年、耗費10億美元、銷售額10億美元。在有創新藥上市之前,虧損是創新藥研發企業的「常態」。即使有少數企業提供CRO(合同研究)服務,或者代理其他企業成熟產品,但往往仍是入不敷出,還分散了研發精力。國內的創新藥差的並不是研發實力,而是時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