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囹圄的家電市場終於迎來了好消息: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出口累計數量的增速從1-6月的-2.8%提高到1-10月的9.7%,累計金額的增速也從4.2%提高到19.1%。
不僅是表現非常搶眼的小家電,就連彩電、冰洗空等產品,出口形勢也是一片大好,這份及時的成績單對國內任何形式的促銷都難以再現大反彈的家電行業來說,尤為重要。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20年三季度,中國家電產業出口額同比增長40%,大幅超預期。這也造就了家電行業的龍頭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展望四季度,有券商認為,海外需求和竣工數據延後帶來的邏輯,仍將支撐家電行業繼續向好。
海外疫情回顧 尤以美國最為嚴峻
不同於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1 月 23 日武漢封城至 2 月 17 日確診峰值後回落)將疫情有效遏制,新冠疫情海外爆發以來,全球各地疫情規模迅速惡化乃至形成社會危機。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情數據平臺顯示,截至11月19日,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高達 56,178,674 人,美國、歐洲、印度、巴西等國家地區確診人數更呈失控狀態暴增, 美國累積確診人數已超千萬大關。
截至報告撰寫日,歐洲各國單日新增確診均於十月下旬創新高,美國大選公投期間更是刷新新增記錄,伴隨 10 月 30 日法國封國啟動,新一輪疫情爆發已然發生。
以美國為代表,新增確診病例人數居高不下,海外疫情形勢仍十分嚴峻。以美國時間線為例,自 2020 年 3 月以來, 美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人數呈階段性抬升的可怕趨勢,期間明顯錯誤引導的「重啟美國」計劃、BLM 遊行活動、學校開學等事件均強烈加劇了疫情蔓延。
至報告撰寫的 11 月初,美國大選在現任總統川普倡導下眾多選民匯聚現場,直接導致單日新增病例創下歷史新高,自 11 月 3 日起連續多日新增病例超 10 萬,6 日更是突破至 124955 例單日新增。海外疫情形勢嚴峻。
我們必須慶幸,我國強大有效的抗疫政策和全民高度統一的協作奉獻精神,使我國早在三四月份就迅速實現疫情全面控制,在當下全球疫情的人間噩夢中得以抽身世外。
而全球各區域尤其美國、歐洲、巴西、印度等區域疫情惡劣程度與中國天壤之別,也正是由於海內外疫情現狀的巨大差異,推動海外需求在疫情下家電供應鏈當下向國內傾斜, 進而導致短期海外訂單推升的 20Q4 至 21H1 海外基本面變化。
海外需求剛性釋放 生產滯後下供需嚴重失衡
1、海外家電需求修復 線上渠道推動消費復甦
海外需求端經短暫震蕩後,各主要國家家電市場穩步復甦。不同於其他可選消費品,家電的耐用消費品需求更為剛性,國內市場後延兌現已充分印證海外家電需求雖有後延但並未消失。
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家電行業主要出口國家為例,美國自四月家電零售增速觸底後持續修復,至 7 月份同比降幅已收斂至-5.6%,日本 5 月以來家電零售額增速歸正邊際提升,6 月更是同比增長 22.4%,疫情下剛需已逐步後延釋放。
海外家電線上渠道份額快速提升,助力剛需兌現釋放。與國內渠道轉移相似,在智能終端普及、配套設施完善以及物流配送行業發展背景下,海外家電線上渠道疫情以來跳躍式擴張。
疫情下線上整體零售比重跳躍式提升。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2019 年美國電商佔零售比重僅 11.3%, 20H1 迅速增至 16.1%,疫情催化下迅速提升 4.8pct。
同類的家居用品方面,據 Overstock 公司公告,美國家居用品線上銷售佔比由 19 年底的 23%增至 20H1 的 36%,爆發式抬升 13pct。
海外各國家電線上市場份額全線高增。據 Euromonitor 數據,2020 年全球多數國家地區家電線上渠道佔比均大幅提升,2020 年美國、東歐、西歐、印度、韓國、日本等地線上渠道份額分別提升 23.3pct/9.2pct/4.4pct/7.2pct/4.8pct/ 0.8pct。
尤其美國至 2020 年家電線上佔比已達 42.5%,線上份額較去年接近翻倍,家電線上消費快速擴張推進家電市場剛需釋放。
2、海外供給端嚴重受挫 庫存驟降供需失衡
與需求端線上轉移相對應的是,疫情對海外主要國家供給端造成持續而顯著的負面影響。以美國、日本兩大經濟體為例,製造業工業生產指數方面:
製造業工業生產指數用于衡量製造業實質產出的數量指標,2020 年 4-6 月疫情爆發期間,美國及日本的製造業工業生產指數大幅下探,美國至 4 月指數觸底至 83.88,隨後雖修復至 98 左右,但較此前指數中位的 105 左右存在明顯差距;
日本至 5 月指數下探至 72.2,隨後震蕩修復但同樣較疫情前同期差距 10 個點以上,證明海外主要國家生產供應因疫情而持續性受損。
產能利用率方面:美國疫情前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維持在 75-76%,疫情爆發下 5 月觸底至 60%,隨後八九月修復平穩在 71%,雖有修復卻持續低於此前生產狀態;
日本產能利用率疫情前更是超 100%,疫情導致 5 月下探至72.2%,隨後至 8 月數據修復至 84.6%。
製造業工業生產指數及產能利用率共同證明疫情對海外國家生產供給能力帶來創傷,其減產情況持續至今,而在當下海外疫情再度全面爆發的背景下,我們認為後續數月間海外生產供應能力預計將持續受挫,悲觀預期下海外生產利用率或再現低點。
供給端受挫下,歐美等疫情嚴重地區家電市場已出現顯著的供需缺口
各國補貼政策推動需求上升。疫情後全球各國普遍出臺財政補貼拉動經濟,以美國為例,3 月以來美國出臺了多輪財政刺激計劃,補貼下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4 月增速高達 14.3%,隨後各月份可支配收入增速維持在 6-9%的提升,顯著高於疫情前增速。
生產受限下美國家電零售庫存大幅下滑。在「宅家」變化催生下,家電、電子產品快速被消化,但由於生產供應端受到限制,供需失衡,導致美國零售商庫存迅速降低。
5-8 月間零售庫存同比下滑了高達 11-13%,美國實際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家電零售庫存降幅之間出現明確分化,印證了美國家電供需關係出現顯著缺口。
推及海外各地,疫情影響下各大區域國際家電企業的存貨均跳崖式下滑。20Q1、20H1、2020 前三季度等各維度國際家電企業庫存均同比大幅下滑。
以數據較完整的 2020H1 時間段來看,Whirlpool、Electrolux、De'Longhi、Arcelik、A.O.Smith、SEB 庫存同比分別變化-29.2%、-25.5%、-10.7%、-18.4%、-5.3%、-9.6%。
這一下滑在部分企業披露的Q3 變化中雖略有收斂但仍為顯著下降。進一步說明歐美家電市場供需缺口龐大。
中國家電製造具強大基礎 搶佔供應鏈內移的最大紅利
與海外各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即迅速響應、全民應對,及時控制下疫情態勢迅速收斂,並逐步實現各製造業的復工復產。
尤其家電產業,結合我國本身就享譽全球的強大生產優勢,在海外疫情混亂導致的供需失衡契機下,我國強大抗疫能力保障下國內家電企業大幅享受全球供應鏈傾斜紅利。
1、我國為家電最大生產國+最大出口國 生產能力卓越
我國本身即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高產量佔比作為供應鏈內移基礎。伴隨全球家電產能多次轉移,在 1980s 中期之前家電產能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而後轉移至日本、韓國等國家,1990s 以後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
據產業在線數據,2017 年我國空調、冰箱冰櫃、洗衣機及電視的產量佔全球比重分別達到 78%、52%、37%和 49%,相對應的歐洲及美洲產量均不超過 20%,中國已當之無愧成為全球最大家電生產國。
另據奧維雲網(AVC)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空調線上均價同比下跌473元,線下均價同比下跌409元。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空調都是所有大家電中均價下跌幅度最大的品類。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8月新增空調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超過21萬家,江蘇省新增數量最多。
依託於規模巨大的本地產業,中國家電製造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在海外生產供給受到疫情大幅衝擊下,中國家電全產業品類、完整供應鏈可形成閉環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保障自身生產優勢。針對海外出口,國內完整上遊優勢使輸出更具保障:
原材料:採購環節,鋼、銅、鋁及塑料是家電整機廠的主要外採原料,均屬於充分競爭的 B 端產品。在相對穩定的寡頭競爭格局下,家電龍頭企業對上遊議價能力較強,在進行原材料規模採購的時候往往具有一定議價空間,形成產業鏈優勢。
核心部件:以空調行業為例,空調核心部件是壓縮機,多年來全球空調壓縮機的競爭集中在中國企業,當前國內壓縮機行業格局穩定,且行業技術壁壘較高,鮮有新競爭者進入。
據產業在線統計,2008 年與 2018 年行業主要參與企業並未發生改變,排名前列的壓縮機製造商均為美芝、凌達、海立。家電龍頭企業深耕多年早已掌控大型壓縮機製造商。
其中美的、格力分別絕對控股美芝、凌達,此外格力還作為海立第二大股東,持股 10.21%,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家電龍頭企業具備著難以逾越的產業鏈優勢。
以生產能力為基礎,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家電出口國,疫情衝擊下進一步釋放產能優勢。中國在完整產業鏈及全品類家電產業下,家電出口額佔比遠高於其他國家。
整體看,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19 年全球家電出口規模 14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0.1%。
其中,中國出口額佔比穩居首位且遠超後續出口國,中國整體家電出口佔全球出口總額比例為 40.0%,細分大家電中出口佔比33.4%,小家電中出口佔比 47.7%,份額大幅領先且近三年持續上升,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家電工廠。
分品類來看,2019 年我國空調、冰箱、電炊具、洗衣機出口金額分別為 236、181、131、118 億元,同比分別-3.6%、-1.3%、1.4%以及-4.5%,整體規模龐大且較平穩;
小家電品類中,吸塵器、咖啡機、食品加工機、電風扇出口金額位居前列,規模均超 50 億元,其中電風扇、咖啡機、吸塵器等品類增速領先,分為 10.2%、4.7%和 4.2%。
細分各品類出口佔比看,在各主要家電品類市場中,中國均居全球出口佔比最大的國家,空冰洗、吸塵器、食品加工機、電動剃鬚刀等品類中國出口佔比分為 44.1%、27.5%、29.4%、41.9%、54.2%和 21.5%,其中空調、吸塵器及食品加工機出口佔比優勢尤為明顯。
分流向國家來看,中國家電出口主要流向美國、日本及歐洲地區。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美國是我國家電出口流向的第一大國,19 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出口額中流向美國的比例為 21.5%。
日本次之 9.1%,歐洲各國加和比例超 20%,也是核心流向區域。其餘發展中國家以印度、巴西、沙特為代表,佔比 2-2.5%。可見,本次疫情嚴峻的歐美地區正是我國家電出口主要流向國家,成熟的出口供應體系下,海外供應鏈加速向我國生產端轉移是必然結果。
2、抗疫優勢帶來出口紅利 家電企業強勢輸出
宏觀上看,疫情後我國出口佔全球的份額顯著提升。如前所述,疫情後各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停擺,引發商品供給端受衝擊,而我國迅速控制疫情居全球領先優勢,生產端最先修復。
此前我所宏觀組在《出口份額的提升是「永久」的嗎?》一文中的分析發現,2020 年 4 月以來我國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份額顯著提升,由 2019 年均值 13.3%提升至今年的 16%-17%,體現了疫情期間我國對其他經濟體出口的替代作用,並帶來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持續超預期。
從全球總量看,我國主要替代了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份額。與 2019 年同期的出口份額相比,以法國為代表的歐元區、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地區的出口份額在今年 4 月起出現顯著下降,與疫情帶來的供給端衝擊有密切關係。
相應亞洲多數新興經濟體由於疫情控制較好,均呈現出口份額提升的情況。因此疫情以來,我國在出口替代上主要呈現出對歐美日發達經濟體的替代,而對越南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替代效應尚不顯著。
這一整體變化規律,結合我國家電行業出口主要流向歐美日等區域的特點,促成了疫情後家電出口規模的高增紅利。
家電外銷自 20Q2 以來增速邊際持續提升,至 Q3 高居各主要出口品類增速首位。20Q2 後家電外銷增速持續邊際突破。
據海關總署統計,家電 20Q2 出口金額同比增速 14.5%,四月高增 13.2% 後五月略有收窄,隨後增速邊際持續突破,6-9 月家電出口增速分別實現 26.3%、36.6%、39.3%、42.9%,伴隨海外疫情發酵、國外家電生產受阻、國際家電企業庫存清減,我國家電出口景氣屢創新高。
家電出口增速自20Q3 在各主要出口商品中位居首位。在海關總署統計的15 項主要出口商品中,家用電器自20Q3 起出口增速位列第一,7-9 月家電出口增速相較中國出口總值增速分別高出 29.4pct、29.8pct 和 33pct。
提領幅度還在進一步擴大,這一方面受海外宅居導致家電供需缺口趨於龐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與中國家電生產體系本身極其強大直接相關。
細分品類來看,具囤貨保鮮功能的冰箱海外需求引領白電品類。海外疫情下健康消費、宅居需求上升,食物囤貨、保鮮需要下冰箱出口增速遠超其他品類,自 5 月以來冰箱海外增速持續突破,至 9 月已高達 59.5%。
洗衣機增速趨勢與冰箱相似,幅度有所收斂,至 9 月已突破至 23.1%,空調則在 7 月旺季出口增速突破至 22.5%。
在我國抗疫領先優勢下,製造業均出現出口紅利,而我國家電作為全球最大產能國,結合海外宅居下供需缺口擴大的因素,家電出口增速持續邊際突破。至 20Q3 家電已成為我國各主要出口商品中的最高增速品類,在當前全球供應鏈向國內轉移的邏輯下,各家電出口企業享受其中最大利好。
此外,如疊加 RCEP 籤署帶來的自貿聯動預期,家電出口則具有更長期邏輯預期。
3、跨境電商借勢而起 助力家電自主品牌海外登陸
在供應鏈優勢及全球線上發展的同時,還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助力中國家電自主品牌流向全球。
近年全球電商佔比持續提升。根據 eMarketer 判斷,到 2021 年全球網絡商務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 4.9 萬億美元, 電子商務佔全球零售總額的比重預計將達到 17.5%,這一判斷隨著疫情發酵有望遠超預期。
國內跨境電商規模迅速提升。國內生產能力及電商平臺近年走在世界前列,伴隨國際市場物流網絡提升完善, 推動近年跨境電商規模擴張,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至 2019 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已達到 10.8 萬億元,五年 CAGR 達 20.8%。
而以海關總署進出口總額推算,至 2019 年跨境電商貿易佔進出口比例已達 34.2%, 跨境電商蓬勃興起至主流渠道,加速中國製造連結全球消費者。
跨境電商流向各主要發達國家。2019 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主要目的國家為歐美市場,其中美國佔比 15%位居首位,俄羅斯、法國、英國分別佔比 12.5%/11.4%/8.7%,以發達國家為主,也正是當前疫情受損較嚴重的國家區域,其他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比重較小。
梳理全球主流大型電商平臺:當前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在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成為當地消費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
其中以中國的速賣通(阿里旗下)、美國的亞馬遜、eBay 等跨境電商平臺為代表,全球覆蓋能力領先。其中速賣通已佔據俄羅斯、英國、法國、西班牙等電商主流地位。
相比傳統貿易,跨境電商平臺流通鏈路端、時效高,能夠直達全球消費終端,推動全球億萬級消費市場電商化,中國製造依託各跨境電商平臺正快速搶佔海外供應市場並打造自主品牌。
家電家居在跨境電商出口端走強,海外疫情提升家電跨境預期。在跨境電商出口品類中,依託於中國製造業全品類優勢,家電照明等品類早在 2018 年即佔據出口採購增速的 Top10。
在海外疫情發酵、居家時間大幅拉長的現狀下, 當地家電品牌線下銷售大幅受挫而潛在需求上升,國內家電品牌通過跨境貿易迎來罕有的市場拓展期,家電品牌海外發展因疫情而帶來短期加速推動。
疫情之下,新興跨境電商相關上市公司 Q3 業績均邊際突破。
目前 A 股跨境電商相關公司主要分服務商和品牌商, 其中服務商以焦點科技(B2B 跨境電商全鏈路服務商)、吉宏股份(旗下吉客印開展 To C 端跨境電商業務)為代表, 品牌商以安克創新(跨境銷售消費電子產品)、星徽精密(旗下澤寶科技跨境銷售雷射類產品)、樂歌股份(跨境銷售辦公家具產品)為代表。
海外疫情下推動跨境電商全產業鏈企業全面高增,各公司 20Q3 單季度營收增速較 20H1 增速邊際提升達 7-101pct,盈利增速邊際提升則高達 17-333pct(除星徽精密),印證國內跨境電商模式受益持續走強,也側面印證疫情下家電的跨境電商模式的強健預期。
跨境電商+海外疫情居家+國內家電強大產品力生產力,助力家電自主品牌加速登陸擴張。不論新興跨境電商企業, 抑或全球主流電商平臺,均為當前國內家電品牌登陸海外市場創造極佳展示窗口。
此前未能充分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品牌如美的、石頭等均借疫情窗口大力布局歐美市場,已有海外渠道的如海爾、九陽等則迎來份額快速擴張的契機。
據電商平臺 eBay 數據顯示,大家電銷售額在 2020 年以來顯著攀升,eBay 四五月分別實現大家電銷售額 359.8 萬、349.8 萬美元的初步突破,增速於 5 月達到峰值 1333.62%。
疫情促使海外家電線上平臺覺醒的同時,為國內家電品牌提供了難以複製的登陸擴張機遇,如能在此期間在海外實現品牌定位,將對消費習慣形成長效影響。
供應鏈傾斜下的主要受益家電企業梳理
由全球供應鏈轉移出發,具外銷業務的家電企業均獲得不同程度受益。細分看受益情況,代工類享直接短期紅利,格局有望長效向龍頭廠商集中。海外企業供需失衡下國內代工類企業可迅速享受多頭訂單傾斜的短期紅利,是供應鏈傾斜的直接受益者。
同時疫情過程中全球中小型代工廠商受到較強運營、資金鍊打擊,存在被淘汰風險,因此在全球產業鏈向國內轉移的背景下,代工產業有望進一步長效地向龍頭集中, 即使後續疫情消退,全球家電代工生產體系的競爭格局一定程度上也發生了長效改變。
自主品牌迎長期布局契機。在海外線上模式爆發、海外家電品牌供需失衡的極佳契機中,國內自主品牌依託國內供應的強大支撐迅速拓展海外市場,雖然自主品牌短期訂單增幅不及代工多頭訂單加碼的快捷迅猛,但疫情為國內品牌打入海外市場創造了絕佳捷徑,對長期立足海外市場、獲得海外消費者認知具極大長效利好意義。
冰箱品類率先受益,廚房及清潔小家電值得期待。冰箱在疫情宅居背景下具更強貯藏需求驅動,現有市場緊缺情況充分證明其品類需求,而國內疫情下高增的廚房小家電、清潔小家電在經歷海外產品教育後其線上高增的重演值得高度期待。
成品輸出型確定獲益,上遊部件型存疑。由國內生產直接輸出成品家電的企業更具確定性紅利,而以家電上遊組件出口的企業的利好情況尚存波動,一方面其他海外上遊企業受生產限制而導致國內上遊企業訂單佔比傾斜, 但另一方面海外組裝工廠同樣受制於生產退坡,因此整體受益情況還需具體判斷。
訂單受益情況與對應出口區域疫情治理情況直接相關。以歐美為主要出口的企業因當地疫情嚴峻而供應鏈具更高傾斜確定性,而相對疫情控制較好的東南亞地區訂單傾斜並不明顯。
全球供應鏈傾斜為中短期基本面變化,其受制於疫情基數補齊和疫苗普及進度。由於海外疫情對供應鏈傳導影響自今年四月起作用於國內外銷家電企業,至 Q3 達到邊際增速高峰,因此海外訂單增速至 2021 年四五月後或出現節點,伴隨基數補齊增速或隨之放緩。
同時疫苗普及進度直接改變全球生產及生活狀態,伴隨後續疫情消退及全面復工復產,也料將直接改變供應鏈傾斜因素。
具體到家電上市公司層,白電、小家電外銷企業受益較高,美的集團、新寶股份、海爾智家等具較強短期紅利。
白電板塊:美的集團與海爾智家全球化布局日臻完善,20H1 海外收入佔比分別高達 44%和 49%,且均有高比例歐美區域業務。
其中美的外銷中三分之二為代工貢獻,直接獲得供應鏈紅利並持續發力拓展自主品牌,Q3 美的海外收入同比+18%,海外訂單增長超過+50%,若非受限於運輸實際兌現或將更高;
而海爾海外近乎 100%為自主品牌,利於其海外品牌份額進一步強化,同時雖海外工廠或受疫情影響,國內轉出口部分持續發力助力全球供應鏈,海爾Q3 海外收入同比+17.5%,經營利潤同比+58%。
小家電板塊:新寶股份作為 ODM 小家電龍頭,業務收入近 8 成來自海外市場,率先享受海外紅利,新寶 2020 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25%,測算單 Q3 增速約為 46%;
萊克電氣同樣以代工起家,目前以自主品牌與 ODM 並行發展,海外收入佔比超六成,其海外發展與其戰略抉擇密切相關;而蘇泊爾受 SEB 集團全球協同發展影響, 也同樣受到一定海外傾斜影響;
同時掃地機雙雄出海,借疫情及清潔概念普及契機,有望以自主品牌在海外快速建立市場地位。
黑電板塊:受關注度相對較低的黑電市場國內代工比例較高,代表的海信視像外銷佔比超四成,且以北美等地輸出為主,享受傾斜紅利。
廚電板塊:專注國內市場,海外收入佔比幾乎為 0%。由於我國特色鮮明的烹飪方式,廚電產品尚不具備普適性, 目前廚電龍頭仍專注於國內市場,整體供應鏈影響有限。
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新寶股份等外銷龍頭帶來長效海外格局優化。Q3 單季度美的、海爾、新寶海外收入增速分別達 18%、17.5%和 46%。
而產業在線口徑下,二、三季度以來美的、海爾白電各品類外銷量增速邊際突破,至 9 月美的空冰洗外銷量增速分別達到 42.2%、55.1%、23.1%,海爾也由初期海外渠道受損震蕩後快速向線上調整,且國內供應鏈迅速向海外補足,9 月空冰洗外銷增速分別達 50%、12.8%、53.6%。
綜上,我們對 ODM 頭部企業出口訂單及海外自主品牌市場格局的短期確定性優化十分看好。
從消費需求的變化,以及海外門店備貨訴求的加大,作為全球恢復最快最好的生產基地,中國家電產品必然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當全球需求都向中國市場轉移的時候,中國市場的接單自然會大增。
其實不僅僅是家電整機,包括配套產品都出現了業績增長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外圍疫情對家電製造產業鏈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不少環節的停擺,讓產業鏈條上的很多企業直接加大從中國市場的進口。
這種需求倒逼生產向中國市場傾斜的情況,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說,是利好,所以這並非曇花一現的短暫輝煌。
展望四季度,天風證券認為,支撐家用電器行業的三大核心趨勢仍將延續,即竣工數據延後兌現、小家電行業供給創造需求、海外需求帶來業績驚喜。預計會迎來至少兩個季度的景氣上行,建議關注依照竣工後周期帶來的需求復甦,以及低基數效應的相關個股。
註:本文內容主要摘自華創證券,中外行業研究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