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017-11-17 12:59 來源:澎湃新聞
花蓮是臺灣最大的縣,人口卻最少。這裡的主角是山,巍峨的、奇巧的、從未開墾過的。居住在此的居民,大多依附大山而生,有不同於其它臺灣人的語言、文化和信仰。
太平洋高高拍起白浪,旋轉著跌落在海岸的陡峭巖石上,望之令人心驚膽戰。山的險峻則要內斂許多,譬如眼前這條
錐麓古道,沒有踏足半步,是無法想像它的危機四伏。
錐麓古道入口處,全憑遊客自覺把申請書投入箱子內,即可自己推門入內。這條錐麓古道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腹間,全長約10.3公裡,目前僅開放到3.1公裡處的斷崖駐在所(派出所)遺址,然後徒步者需要原路折返。整段行程約6.2公裡,一部分山上的棧道,寬不過尺餘,需要蟹步行走。即便腳力好的人,走完全程也需要6個多小時。因為承載量有限,入內徒步需要事先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申請。
山路在百年前曾是原住民部落的獵徑,後來成為日治時期的軍用道,沿路有部落遺址、紀念碑等。
最開始的一公裡其實是最崎嶇的,而結束這段路途的標記是一塊巨大的巖石。導遊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停下太久,因為前方斷崖的風景更美,只是容易受天氣影響。
錐麓古道完全展示了太魯閣險峻的地理面貌。談談走走,快到終點時,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終於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是因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之稜而形成的兩個斷崖,分別是正對面的錐麓斷崖,和相距僅20多米的另一側福磯斷崖。向下望,是公路和溪流,抬頭,則是被巖壁垂直切割的天空。雲層滿布兩崖之間,感覺天際觸手可及,像武俠小說裡頭的懸崖峭壁,不知何時會有個少林第一高手掃地僧飛躍而出。
從花蓮火車站乘搭花蓮客運,在第45個站新峰站下車,便到了今年7月才開放的新景點:親不知子斷崖。這個奇怪的名字來自於一個悲慘的傳說:以前當地居民都在崖邊的古路來往,甚是危險,相傳一個母親帶著孩子通過斷崖時,由於地勢太險峻,她只可專注地通過斷崖,最後發現孩子不知道何時掉下斷崖,因而得名。
這條玻璃步道有臺灣最險之稱。自從新磯隧道開通,斷崖旁一條從1971年便荒棄至今的古道便也重新修整開放,並迎合時下流行的玻璃棧道概念,以透明的強化玻璃為底,沿著斷崖峭壁搭建起一條驚心動魄的百米山路。好在真正的玻璃只有短短的20米,更好在這條步道還是單行道,回程只需要沿著新磯隧道走便可以。隧道旁的小商店裡擺放著各種花蓮原住民的手工藝品,頗為有趣。斷崖下還有一個海盜洞,傳說荷蘭人佔領臺灣時曾經在這洞穴中避難,不過一切都只是傳說。
花蓮夜市傳說在臺灣,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紅火的夜市。夜市不但供應各式鄉土原味小吃,還有各樣新奇貨品,可以說是臺灣草根文化的縮影。
自從規模不大但很好吃的自強夜市關閉後,
東大門夜市便成了花蓮人入夜後的首選。這間夜市由四大區域組成:福町夜市、原住民一條街、原來的自強夜市部分攤販和內地各省一條街,場內共有400多間攤販,全年無休。
暖黃色的燈光、繚繞的煙火和鼎沸的人聲組成了東大門夜市的每個晚上。在這裡吃不到什麼高級食材,環境也都很糟糕——高舉著一路滴下汁水的食物一路還要提防不要擦到別人身上,但正是這些狼狽的邊走邊吃的晚上,卻成了告別臺灣後我最想念的片段。
林記烤玉米已開了40多年。譬如那盒用臭豆腐做的薯條。已經忘了是哪個攤位,但若是循著「臭味」去找一定能找到。傳統塊狀的臭豆腐被切成長條狀,再沾上蜂蜜芥末醬,口感十分難忘。還有林記烤玉米,據說是全臺灣最有名的烤玉米,已有40多年歷史。玉米按份量售價,並像拉麵一樣分為軟、硬、Q(有嚼勁)三種。這裡的玉米都是老闆在自家農場以有機方法栽種的,加上自家釀造的醬油調味,一口咬下去鹹、甜、香,明明是從小到大吃慣的最普通的食物,卻有著意外的複雜陌生口感。
廟口紅茶店面非常簡陋,不過這種簡陋也是古早味的一部分。紅茶鋪自製的西點也很有名,許多人喝完茶都自帶一包回家。不過說到飲料,花蓮最有名的卻並不在東大門,而是城隍廟斜對面的路口轉角處的廟口紅茶。原本這裡是24小時營業,後來老闆嫌生意太好太累人,改成現在從早上六點營業到凌晨一點,照樣大排長龍。店內以古早味為賣點,玉米蛋餅和紅茶是最受歡迎的搭配。店內的裝修非常「粗暴」,四根用來接飲料的鋼管毫無修飾地裸露在外,直接連接著二樓裝飲料的四個桶,只要把水龍頭開啟,就可以盛到新鮮的紅茶和酸梅汁。
這些管子是雙層的,外層裝有不斷循環的冰水,用來冰鎮管子裡的飲料,因此雖然沒有加入冰塊,紅茶也是冰冰涼涼的,特別解渴,在花蓮永遠的夏天裡,沁涼著旅人的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花蓮、臺灣、古道、夜市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