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魚
圖片/電視劇《二十不惑》插圖
克雷洛夫說:「當你遇到困難時,把朋友們找來,你會得到各種好的忠告。可是,只要你一開口提到實際的援助,你最好的朋友也裝聾作啞了。」
朋友這個範疇,其實很廣泛。
有些人,把幾面之緣的泛泛之交稱為是朋友,也有的人把偶然能夠有所交談,但是實際並無交集的人稱為朋友,甚至連朋友圈的點讚之交時間長了,也可以說是朋友。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把朋友的標準訂得比較高,認為兩個人要有心靈的共鳴和靈魂的交流才能稱之為朋友。
當然,這種的話,應該說是密友更為確切一些。
酒肉朋友是朋友,推心置腹也是朋友。朋友多了,自然就會有真朋友和假朋友之分。
真朋友,往往能夠有雪中送炭之情。
而假朋友,不過是因為一時的利益而聚在一起,後來自然容易因為利益的不和而分開。
而這種利益,不光是指物質,還指其它很多東西,比如資源的同等交換,相互間的價值匹配,還有自我評估的認同感。
我有一個同學,曾經說過她遇到的友誼之塌。
高中的時候,她們是四人間,寢室裡四個人關係很好,屬於很知心的朋友,彼此能分享很多秘密。
包括去了大學,她們之間的情意也沒變,反而是經常為高中時的努力團結而感慨。
大學的時候,她們四個人建了一個微信群,經常在裡面聊天。
直到出來工作好幾年後,她突然發現:好像我們大家很久都沒有聊過天了,畢業了這麼久,也不知道現在大家都怎麼樣?
然後,她在群裡說了一句話,沒人回復。
她感到比較尷尬,也就沒有繼續問了。
結果後來的某一天,她發現一個女生發了一張截圖在朋友圈,大致是吐槽她的朋友們都是顏控。
她一看,這是她們3個人另外建立的一個聊天群,唯獨把她排除出去了。
她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明白其中原因。
因為她和她們,不在一個圈子了。
其她三個同學,畢業以後分別是老師、公務員、還有醫生,而她則是一個普普通通在私企上班的小職員。
她並不知道她們3個人是何時重新建立的群。
她明白,她們都不再是高中時期天真無邪的少年,就連友情這件事,其實也在暗地裡標好了價格,對應好了層次。
明白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些難過,但是並不意外。
你的老朋友們,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功利」。
人與人之間的漸行漸遠,有時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時間、距離等各種客觀綜合因素的影響,實際上真正的核心驅動力,還是容易回到彼此間的價值置換。
很多人不願承認,內心卻依舊在默默遵循。
一個男生說,自從有一天在高中群裡,他的同學知道他研究生畢業以後在本地三甲醫院做醫生時,那天主動加他的人突然多了起來。
留在本地工作的,約他出來吃飯的同學也比以前多了。
明明大家原本都是沒有什麼交集的。
大家都是說,好久沒見了,同學情誼難得,多聚聚也是好的。
他心裡明白大家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想著萬一自己有天生病住院時,能夠從他那裡獲取一些幫助。
他沒有拒絕,因為那些加他的人中,有些人,或許也是他以後能夠用得上的。
所以,他的心裡也會有一桿秤。
說這些話的時候,他也比較感慨,自嘲道:「哎,什麼時候,我也變得這麼膚淺了。」
說是膚淺,卻也是一種現實。
當生活漸漸變得現實,友情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不再是原本純粹的樣子,可能是聚散皆有因,往來皆有果。
不像是以前讀書時代,交朋友不用去考慮很多東西。
因此,友情那時可以跨越貧富、穿透思想,看你順眼大家就可以玩在一起,吃在一起,彼此談天說地,好不開心。
我有一個從高中時代就走過來的好朋友,在法院工作,有次就和我吐槽:「有個女生,以前的同學,一直在約我出去吃飯,我不想去。」
她說,感覺大家以前沒啥交集,大學期間都沒聯繫過,以後看樣子也不會有什麼交集。
她也不會有事需要那個女生幫忙,所以不想去維持這份友誼。
長大以後的情意,雖說不至於明碼標價,但是心裡始終是多了一份衡量。
周國平對於朋友是這樣理解的: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戀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在這世界上有若干個人,不見面時會互相惦記,見了面能感覺到一種默契,在一起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他們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另外,如果差距過大的兩個人,也是始終無法做朋友的。
我大學宿舍有一個女生,家裡條件特別好,拉開我們其她人數個層次那種。
大學的時候,大家還是能夠玩到一起,聚餐,上課,一個宿舍經常結伴而行,她性格脾氣也好,是個情商很高的姑娘。
但是,大學畢業以後,她和我們所有人的交集,都只僅限於朋友圈的偶爾點讚。
沒人感到意外。
因為大學的時候就知道,我們不是一個平面的人,其實壓根無法真的玩到一塊去。她以前出去吃飯,消費什麼都是順著我們,大家吃得也不貴。
直到有次,她的髮小過來我們城市旅遊,兩個人出去玩。她是周五出去的,周天回來時,告訴我們,她花了三萬多,她的髮小花得比她還多。
我們問她幹嘛了?她算了一下帳,說也沒做什麼啊,就是吃飯開酒店,還有買了一些東西的錢。
然後,我們才漸漸知道她那些包有多貴,後來也知曉了她的家境。
只是她從來都沒刻意提過,所以大一整整一年,大家只是從她的穿著打扮還有偶爾的開銷能夠看出來,她家條件應該不錯。
而實際情況,其實還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猜測。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漸行漸遠,其實有著很多的原因。
正因如此,所以有些不受其擾始終如一的友誼,才顯得彌足珍貴吧。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朋友們都離你而去,其實不用煩憂,這是自然現象,請你端正心態,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也會有新的人走進來,人始終都得向前看。
朋友在精不在多。有些人,有些事,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擺正心態,一切順其自然便好。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