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料理之一。不僅在日本、乃至世界各地,各種以壽司為主打的高級料理店,或是親民的迴轉壽司店都多不勝數。
那麼關於壽司的種類,壽司的用餐小知識,大家是否有了解呢?
壽司起源
壽司起源於東南亞的湄公河沿岸,在八世紀左右引入日本。
「壽司」,日語叫做「SUSHI」,是現在最主流的叫法。當中的「壽」字具有吉利的寓意,代表壽司是一種開心快樂的料理。
除此之外,在日本街頭上有不少的壽司店會寫上「鮓」或「鮨」這兩個漢字,在日語同樣都是讀作「SUSHI」。
據說「鮓」與「鮨」是由古中國時代引入,當中的原意在網絡上有幾個不同版本的解說。
由於不確定其真實性,所以就不在此這裡與大家分享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翻查更多資料。
壽司主要是用日本珍珠米煮成醋飯,冷卻後搭配魚肉、海鮮、蔬菜、雞蛋等其它食材食用。
之所以使用醋飯,是因為古時候沒有冰箱。
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所以在米飯中加入醋酸,令食物的酸鹼值下降,抑制微生物生長,以便於減緩食物變質的速度。
至於配料方面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是醃過的。
一件壽司的價值就取決於這件配料的品質以及壽司職人的水平了。
壽司種類
01
握壽司(握り壽司)
用手將醋飯捏成一口能吃下的大小,加入一點山葵在配料上,將醋飯與配料結合,最後用食指與中指壓制。
握壽司在日本是最為常見的壽司,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一般如沒有額外說明的話,壽司店通常都是提供「握壽司」。
02
稻荷壽司(いなり壽司)
用腐皮包裹著醋飯,通常會加入雞蛋、香菇、胡蘿蔔等其它食材,味道甘甜。
03
散壽司(ちらし壽司)
散壽司又分為關東派的「江戶前散壽司(江戸前ちらし壽司)」與關西派的「五目散壽司(五目ちらし壽司)」。
「江戶前散壽司」是將配料散落地鋪在醋飯裡,通常會放上金槍魚、三文魚、扇貝、烏賊、蝦、章魚、鮭魚子等配料,主要在關東地區流行。
「五目散壽司(五目ちらし壽司)」則通常會加入香菇、葫蘆幹、胡蘿蔔、蓮藕、雞蛋絲、燒海鰻、蝦等配料,然後拌進醋飯裡,做成壽司的一種,在關西地區較為流行。
04
箱押壽司(押し壽司)
主要流行於日本關西地區。
製作方法是先把配料鋪在押箱的底層、放上醋飯,然後用力把箱蓋壓下去,變成一大塊方方正正的壽司,最後切成一口能入口的大小來市用。
05
卷壽司
卷壽司主要分為太卷、細卷、手卷、裡卷、軍艦卷這5種常見的卷物壽司。
太卷
直徑較粗的一種卷壽司,裡面通常會有幾種不同的配料。
細卷
就是經常看到的小卷,通常裡面只有一種配料,如黃瓜、鰻魚、金槍魚等。
手卷
也是常見的一款壽司,將壽司捲成圓錐體形狀,然後直接用手拿著吃。
裡卷
反過來用海苔裹著中心的配料,然後再裹上一層醋飯,最外層通常會灑上一些芝麻、魚卵或蟹卵等。
軍艦卷
用海苔將醋飯包裹成橢圓形狀,通常會再放上一些鮭魚子、海膽等較為零碎難捏的食材。
此外,在日本各地還有不少當地的特色壽司,比如大村壽司、松山壽司、丹後BARA壽司、須古壽司等。但相對比較少見,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吧!
壽司常見配料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為島國的日本,壽司的常見配料主要就是以海產類為主,尤其是各種鮮美的魚類。
常見配料有 ↓
金槍魚(まぐろ)
日本的壽司中,最具代表性的相信就是金槍魚了。
當中根據不同的魚肉部位又分為赤身、中TORO、大TORO等。
三文魚(サーモン)
又叫鮭魚,估計這個不需多介紹了吧!
比目魚(ヒラメ)
口感緊實彈脆,味道清甜,屬於高級的白肉魚。
還有 ↓
墨魚(イカ)章魚(タコ)比目魚鰭(えんがわ)紅魽(カンパチ)鯛魚(タイ)河豚(フグ)旗魚(カジキ)鰤魚(はまち)鯛魚(たい)鰹魚(かつお)鯖魚(さば)竹莢魚(あじ)秋刀魚(さんま)蝦(えび)扇貝(ほたて)蟹膏(かにみそ)海膽(うに)醃青花魚(シメ鯖)乾青魚子(かずのこ)鰻魚(うなぎ)星鰻(あなご)
除此之外,還可以搭配各種各種的肉類、蔬菜等食材作為壽司的配料。
品魚時令季節
通常來說,魚在產卵前的這段時期積累養分,且魚肉會更具有油脂。
所以懂得選擇在不同季節產卵前的時令魚類,就更能品嘗到既鮮美又有油脂甘香的海魚。
大家下次去日本吃壽司時,不妨參考一下當下的季節選擇時令鮮美的魚。
春季:鯛魚、烏賊
夏季:竹策魚、章魚、星鰻、海膽
秋季:鯖魚、沙丁魚、馬哈魚、鮭魚卵
冬季:青甘魚、金槍魚、毛蛤、帆立貝、烏賊、甜蝦
了解完以上常見的壽司後,會不會馬上就想去吃一頓壽司來過過嘴癮。
但是原來在日本吃壽司,尤其是在較為專業高級的壽司店是有一些小規矩,還有正確的壽司吃法,大家又知道嗎?
下期小T將會與大家分享在日本吃壽司的一些習俗文化,以及正確吃壽司的方式。
想要了解的朋友們記得要繼續關注「慢遊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