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技大學人才強校戰略紀實(三):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2020-12-12 西部網

在陝西科技大學這片熱土溫潤的滋養下,各類人才如春天裡投下的一粒粒種子,帶著汩汩的生機和活力,一方面紮根土壤、發芽開花;一方面播撒果實,全力反哺學校。

材料學院院長朱建鋒說:「引進人才,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我院專任教師的數量和結構,已有33名教師獲得省級以上人才稱號,教授數量也由原來的15人提升至近40人;原先受人力不足而難有發展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工作也得到了快速推進,今年已申請的4門線上線下課程,核心成員均為引進人才;國家基金等科研項目及科研經費也翻了一番,學院已經品嘗到『人才強校』工程的甜頭。」

化工學院院長馬養民說:「在化工學院,『人才強校』戰略釋放出很大的政策紅利,強有力地支撐了第五輪學科評估和化學博士點申報工作,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學院獲得陝西高等學校2019年度教學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如春風吹拂,似陽光普照。人才強校戰略帶來的內在變化,推動著學校「十三五」追趕超越目標一項項落地生根——

師資隊伍內涵比穩步優化:共引進各類人才477人(含柔性引進),全校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57.5%,其中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84.9%,博士化率和具有一年以上國(境)外訪學經歷的比率分別比「十二五」末提高23%和10%。

高層次人才呈階梯式上升:共獲批「千人計劃」61人,「特支計劃」12人,「三秦學者」創新團隊2個,獲批數量連續4次位居省屬高校第2;培育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教師6名,獲得省部級榮譽稱號教師21名;新增陝西省二級教授崗位聘任條件教師15名、三級教授崗位聘任條件教師25名,國家級人才工程人選10名。

學科建設進步明顯: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排名全國第三(並列);2019年9月,化學學科正式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學校繼材料科學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陝西科技大學的學科建設,已然步入了國際高水平行列。

科研實力快速上升: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剛剛公布,學校獲批6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直接經費3038萬元,較2019年提高61.3%,獲批數量較2019年提高了36%。獲批數量和直接經費均位列省屬高校第三名。近五年,陝西科技大學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0項,總資助金額9986.3萬元,在立項數量和立項金額上,實現了同步增長!

培育英才蒸蒸日上: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獲獎數位居省屬高校並列第二,實現了學校辦學史上的重大突破;2019年,6個專業入選「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12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同年,學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個專業順利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位居陝西高校第一;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陝西科技大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陝西科技大學阿爾斯特學院。該學院由學校與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合辦,是陝西省高校獲批招生年限最長、辦學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陝西科技大學堅持開放辦學理念,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項重大突破。

遠眺陝西科技大學實驗樓群。

「牛頓第二定律,F=ma」

如果套用這條定律來分析陝西科技大學,m是陝西科技大學全體勞動者,a是陝西科技大學追趕超越的加速度,F是陝西科技大學人並肩前行產生的合力。勞動者基礎越大,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大,奔跑的速度越快,那麼在雙一流建設道路上進步得就越快。

5年時間,陝西科技大學產生的追趕超越的合力有多少牛?歷史已經給出答案。

校黨委書記姚書志的案頭常年放著一套香港科技大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孔憲鐸的經典著作——《我的科大十年》,該著作的核心觀點是:「延聘一流人才,並使得他們快樂。」2015年年底,學校啟動「人才強校」戰略初始,校黨委給全校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配發了這本書,要幹事,先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開始。學校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充分證明了戰略的精準研判和正確。

牢牢把握當下,更須開創未來。困難是成長的「維他命」,挑戰是提升本領的「蛋白質」。姚書志總是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錯過了發展機遇,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面對國家戰略發展的新要求、人才競爭的新形勢,學校在教育資源捉襟見肘、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引進難度日益增大的窘境下,應該集中資源,人財物儘可能傾斜,集中精力發展好幾個優勢學科。」

挺起民族輕工業的脊梁,往產業鏈的前端努力生長。「學校要深度參與輕工產業轉型升級中,實現從『老輕工』向『新輕工』轉型,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校長李志健躊躇滿志,「我們的未來技術學院正在籌建中,將瞄準超材料、隱身技術、分子醫學、基因編輯、超級計算機、人工智慧、微納機器人等專業領域,整合優勢學科資源,圍繞『十四五』規劃、聚焦國家戰略和服務地方經濟引進新鮮血液。」

深夜的實驗樓群,依然燈火通明,寂靜中傳來輕微的電流的噪音、實驗設備運行的聲音、電腦鍵盤敲擊的聲音,這些聲音像春蠶食桑般,一下下一聲聲,綿密不絕、充滿生機,合奏出全體陝西科技大學人的「奮進交響曲」。

逝者如斯夫,片刻不容懈怠,學校「十四五」的風帆又即將漲滿——

未來,可期!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喜看稻菽千重浪,豐年喜色眉尖上
    處處都是豐收的景象,農人笑意寫在了臉上,喜悅掛上了眉梢,正如偉人毛澤東所言:「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讓我們從古詩詞中感受豐收的美景,體味豐收的喜悅吧。1農耕時代,先人們春種夏耘秋收,年復一年,自足自樂。
  • 喜看稻菽千重浪——從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看海南自貿港發展活力
    立秋不到一星期,海南「喜看稻菽千重浪」。6月1日,盛夏時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公布,海南播種自貿港發展新機遇;8月13日,秋收節令,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海口舉行,收穫59個籤約項目,預計總金額142億元。
  • 高中新教材集智備課|視頻素材+教案:《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
    附:教案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教學目的:(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⑥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並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⑦袁隆平的兩個心願,要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 3、這篇人物通訊的敘事手法有什麼特點?請找出貫穿全文的中心線索。
  • 陝西科技大學人才強校戰略紀實(一):我本尋朱玉 何懼山澤深
    他就是陝西科技大學36歲的食品安全學博士生導師、陝西省科技新星李國梁教授。面對記者,他謙遜地笑著說:「我很幸運,遇上了學校實施人才戰略的好時機,我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引進人才、服務人才的誠意,也深切受惠於學校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的舉措,做為一名『陝科大人』,我很自豪!」李國梁蛻變成長,映照著陝西科技大學發展史上不平凡的5年。
  • 「關注」《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二集:此心安...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二集:此心安處是我家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了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請看第二集《
  • 「關注」《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四集:對望青山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第四集:對望青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
  •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五集 安身立本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五集 安身立本 2021-01-16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臺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10月...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於今日(10月28日)起在綜合頻道每天21:00檔播出,農業農村頻道每天20:30檔播出。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
    為凝聚扶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於今日(10月28日)起在綜合頻道每天21:00檔播出,農業農村頻道每天20:30檔播出。
  • 【湖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遍地英雄下夕煙
    遍地英雄下夕煙 ■ 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扶貧路上見真情,遍地英雄下夕煙。在三湘大地廣袤農村,一個個駐村幹部俯下身子紮根基層,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把精準扶貧工作抓在手上。他們不僅下得去、蹲得住,還幹得好、有成效,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貼心人和領路人。
  • 看!行業的「赫菲斯託斯」
    他,就是雲南中煙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兼紅雲紅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煙氣味覺特徵感官評價方法研究》項目第一完成人——武怡。自中式捲菸提出以來,對內在品質的要求就是「具有獨特的香氣風格和口味特徵」,究其本質就是香與味的問題。香氣研究方面,在國家局統一部署下,行業以重大專項為引領,在評價方法、物質基礎和應用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自主調香水平顯著提升。
  • 人民日報:喜看稻菽千重浪
    許多國家紛紛「向東看」,探尋「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希望從中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良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制度屬於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必須適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 第五集 安身立本
    央視網消息: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11月1日晚播出第五集《安身立本》。
  • 產業扶貧保險,讓貧困戶發展經濟再無後顧之憂|遍地英雄下夕煙(77)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聯合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共同推出百集歷史印象志《遍地英雄下夕煙》記錄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找尋脫貧攻堅的密鑰總策劃 | 趙林、阮怡執行監製 | 孫世慶記者 | 泉州臺劉雪琳、汪龍波,古田臺音頻製作 | 李昂微信編輯 | 王華雨百集系列報導《遍地英雄下夕煙
  • 省政府分別與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籤署省校戰略合作...
    12月16日至18日,副省長楊志文分別前往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蘭州大學,代表省政府與三所高校籤署省校戰略合作協議。楊志文對各高校長期以來給予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教育事業的幫助支持表示感謝。指出,此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既是雙方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成果,更是面向未來、合作共贏的重要開端。我省高度重視省校合作,將以協議籤署為契機,主動加強溝通協作,認真履行協議承諾,積極創造便利條件,營造良好合作環境,紮實推動協議各項內容落地實施。同時,要求省有關部門和高校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承擔起具體任務,有效做好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協議的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