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科技大學這片熱土溫潤的滋養下,各類人才如春天裡投下的一粒粒種子,帶著汩汩的生機和活力,一方面紮根土壤、發芽開花;一方面播撒果實,全力反哺學校。
材料學院院長朱建鋒說:「引進人才,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我院專任教師的數量和結構,已有33名教師獲得省級以上人才稱號,教授數量也由原來的15人提升至近40人;原先受人力不足而難有發展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工作也得到了快速推進,今年已申請的4門線上線下課程,核心成員均為引進人才;國家基金等科研項目及科研經費也翻了一番,學院已經品嘗到『人才強校』工程的甜頭。」
化工學院院長馬養民說:「在化工學院,『人才強校』戰略釋放出很大的政策紅利,強有力地支撐了第五輪學科評估和化學博士點申報工作,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學院獲得陝西高等學校2019年度教學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如春風吹拂,似陽光普照。人才強校戰略帶來的內在變化,推動著學校「十三五」追趕超越目標一項項落地生根——
師資隊伍內涵比穩步優化:共引進各類人才477人(含柔性引進),全校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57.5%,其中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84.9%,博士化率和具有一年以上國(境)外訪學經歷的比率分別比「十二五」末提高23%和10%。
高層次人才呈階梯式上升:共獲批「千人計劃」61人,「特支計劃」12人,「三秦學者」創新團隊2個,獲批數量連續4次位居省屬高校第2;培育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教師6名,獲得省部級榮譽稱號教師21名;新增陝西省二級教授崗位聘任條件教師15名、三級教授崗位聘任條件教師25名,國家級人才工程人選10名。
學科建設進步明顯: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排名全國第三(並列);2019年9月,化學學科正式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學校繼材料科學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陝西科技大學的學科建設,已然步入了國際高水平行列。
科研實力快速上升: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剛剛公布,學校獲批6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直接經費3038萬元,較2019年提高61.3%,獲批數量較2019年提高了36%。獲批數量和直接經費均位列省屬高校第三名。近五年,陝西科技大學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0項,總資助金額9986.3萬元,在立項數量和立項金額上,實現了同步增長!
培育英才蒸蒸日上: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獲獎數位居省屬高校並列第二,實現了學校辦學史上的重大突破;2019年,6個專業入選「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12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同年,學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個專業順利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位居陝西高校第一;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陝西科技大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陝西科技大學阿爾斯特學院。該學院由學校與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合辦,是陝西省高校獲批招生年限最長、辦學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陝西科技大學堅持開放辦學理念,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項重大突破。
遠眺陝西科技大學實驗樓群。
「牛頓第二定律,F=ma」
如果套用這條定律來分析陝西科技大學,m是陝西科技大學全體勞動者,a是陝西科技大學追趕超越的加速度,F是陝西科技大學人並肩前行產生的合力。勞動者基礎越大,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大,奔跑的速度越快,那麼在雙一流建設道路上進步得就越快。
5年時間,陝西科技大學產生的追趕超越的合力有多少牛?歷史已經給出答案。
校黨委書記姚書志的案頭常年放著一套香港科技大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孔憲鐸的經典著作——《我的科大十年》,該著作的核心觀點是:「延聘一流人才,並使得他們快樂。」2015年年底,學校啟動「人才強校」戰略初始,校黨委給全校所有正處級以上幹部配發了這本書,要幹事,先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開始。學校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充分證明了戰略的精準研判和正確。
牢牢把握當下,更須開創未來。困難是成長的「維他命」,挑戰是提升本領的「蛋白質」。姚書志總是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錯過了發展機遇,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面對國家戰略發展的新要求、人才競爭的新形勢,學校在教育資源捉襟見肘、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引進難度日益增大的窘境下,應該集中資源,人財物儘可能傾斜,集中精力發展好幾個優勢學科。」
挺起民族輕工業的脊梁,往產業鏈的前端努力生長。「學校要深度參與輕工產業轉型升級中,實現從『老輕工』向『新輕工』轉型,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校長李志健躊躇滿志,「我們的未來技術學院正在籌建中,將瞄準超材料、隱身技術、分子醫學、基因編輯、超級計算機、人工智慧、微納機器人等專業領域,整合優勢學科資源,圍繞『十四五』規劃、聚焦國家戰略和服務地方經濟引進新鮮血液。」
深夜的實驗樓群,依然燈火通明,寂靜中傳來輕微的電流的噪音、實驗設備運行的聲音、電腦鍵盤敲擊的聲音,這些聲音像春蠶食桑般,一下下一聲聲,綿密不絕、充滿生機,合奏出全體陝西科技大學人的「奮進交響曲」。
逝者如斯夫,片刻不容懈怠,學校「十四五」的風帆又即將漲滿——
未來,可期!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