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中古奢侈品市場:花一千塊成為穿Prada的女王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晚於日本 30 年之後才吹過來的中古奢侈品風潮並不是新東西,但對於國內而言,極高的奢侈品自有量、以及中古風潮的襲來都早已預言——它卻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新市場的著陸點。

或多或少,女孩們都有一個關於奢侈品的願望。就像《欲望都市》中的女主角 Carrie 要求她的男朋友 Aden 替她保守秘密時,要 Aden 對著自己的那套 Coco Chanel 套裝發誓一樣,奢侈品在消費主義話語主導的時代中已經變得舉足輕重。

與當時專供王室、歐洲貴族、精英家族相比,今天的奢侈品已經不再只為特定的群體服務,也早已經從手工定製轉為流水線批量生產,但它們卻沒有因此變得便宜。

但一想到 Dior 半月包上的紅色漆皮,Cartier 戒指上熠熠生輝的小鑽石,Lv 手包上金燦燦的五金……許多人依舊無法抵擋它的魅力。

那麼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以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得到它,你會買嗎?

大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01 中古市場的源起

如果買不起一件 Chanel 外套,那麼你還是可以買的得起一瓶 Chanel 香水。

20 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各大奢侈品品牌做起了香水,讓支付不起「大件」奢侈品的普通人,也能「嘗嘗鮮」,隨後圍巾、口紅、墨鏡也隨即成為奢侈品的主要銷售產品種類,可以說,足夠包攬你的一身行頭。

奢侈品已經無處不在了。

根據貝恩公司(Bain & Co.)聯合義大利奢侈品協會(Fondazione Altagamma)發布《2018 貝恩公司年度奢侈品報告》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包含奢侈品和奢侈體驗)在匯率恆定的情況下增長 5%,達到 1.2 萬億歐元(約為 9.19 萬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Bain & Co.

有人源源不斷地買奢侈品,就也會有人不斷地轉售。規模巨大的奢侈品市場背後,也藏著一個巨大的奢侈品中古市場。

什麼是中古?

其實這個詞彙最早來源日語中的「ちゅうこ」,意思是有年代感的舊貨,現今更多人把它泛化成一種歷時不變的經典魅力。說簡單點,就是二手,但中古跟二手的區別,可能就在於中古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成了「賣點」,一提這個詞,復古的氣息立馬撲面而來。

20 世紀中後期,日本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正式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日本的中古奢侈品店的數量從 1 千多家增長到了 1 萬多家。以著名的大型中古奢侈品「大黑屋」為例,在大阪最繁華的心齋橋商業街,目之所及都是大黑屋的連鎖店面,店內透明玻璃櫃裡鎖著的都是各類排列整齊的中古奢侈品。

火熱的不止是實體店,隨後日本還興起了許多譬如 brand-off、2nd street、大黑屋在線商城等等眾多中古奢侈品線上交易網站,甚至在被稱作為日本閒魚的煤爐 mercari 以及 ebay 上也能找到個人賣家低價轉售的中古奢侈品。

為什麼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市場一片繁榮?

原因有三,首先是日本奢侈品市場的繁榮。20 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剛剛結束戰爭,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戰後經濟復甦和騰飛時期,此時,大批富有新興中產階級出現,「錢多了,敢隨便花」,並且當追求匠人精神的日本人遇到了製作工藝十分講究的奢侈品,一言不合「買買買」就成了正常操作,奢侈品從此也在日本變得炙手可熱。

二是日本經濟泡沫破碎,奢侈品的大規模轉手處理。1989 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到了 1990 年,泡沫破裂,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此時民眾手中的奢侈品存量豐富,但缺錢的人不得不將手中之前的東西拿出來賣,這直接促使了日本奢侈品中古市場一夜之間迅速壯大。

三是在日本造假代價高,二手奢侈品行業鑑定嚴格,很難買到假貨。如果一家企業造假,不僅會面臨高額處罰,並且聲譽會受到嚴重損失,銀行也會停止貸款。但也正因為如此,民眾對奢侈品二手交易信任度高,這也成了隨後「日本中古」走向海外的重要原因。

這些都造就了日本中古奢侈品市場的熱鬧景象,可以說中古既是一段歷史,又是一種潮流。於是,在經歷十年的沉澱之後,這股中古奢侈品風潮終於越過東海吹到了中國。

02 國內中古奢侈品市場崛起了嗎?

追求美的願望是共同的,更何況做工精緻的奢侈品還能給予「美麗」極高的品牌附加值,一個人如果沒有幾個像樣的包似乎成了一件「不像樣」的事。

根據麥肯錫《2019 中國奢侈品報告》,2018 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 7700 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戶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 8 萬元購買奢侈品。

數據來源:麥肯錫

中國消費者的超強購買力也側面意味著其奢侈品存量的豐富,尤其在以賣方市場為主的中古奢侈品交易中,商品存量成為了中古奢侈品市場成型的關鍵。

除了消費者自有奢侈品轉賣之外,從日本跨洋成箱成箱運輸到的中古品,也是目前國內中古奢侈品的一大來源,這兩者在今天共同構成了今天國內奢侈品中古市場的基數。

那麼,國內奢侈品中古市場的基本面貌是怎樣的?

線下,可以看到一些中古奢侈品店開始悄悄出現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但又因為吸睛的店面裝修,即使開在再不起眼的位置也能被快速發現。如果你稍有留意,一定瞥見過一些風格的中古商店:有的店主用浮誇的粉色霓虹燈亮出招牌,有的店鋪走文藝路線,喜歡米色系簡約裝修,還有一些則在櫥窗秀出自己的復古改裝機車……

說白了,中古奢侈品賣的不僅是它的性價比,更賣那股「復古」的情懷。拿今天的話來說,「有內味兒」才能引來源源不斷地中古奢侈品愛好者。

而在線上,售賣中古奢侈品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專注於二手奢侈品細分領域的服務平臺,例如紅布林、寺庫等。二是閒置交易服務的綜合性平臺,例如閒魚、轉轉、拍拍二手。第三類則是以社交網站為核心,利用私域流量進行二手奢侈品的買賣,我們熟悉的微信朋友圈、微博都是私人中古奢侈品店主們匯聚、促成交易的地方。

以閒魚上售賣的中古奢侈品為例,在閒魚查找 Prada,除了可以看到 Prada hobo 新款轉賣,還有一部分則是來自日本海淘的中古品,一千元的價格能買一個 Prada 降落傘包,賣家還保真,這樣的低價是怎麼做到的?

根據賣家在閒魚上提供的微信號順藤摸瓜之後,可以了解到,她們大多數都是做中古奢侈品交易的店主,而她們手中的貨源大多都來自於日本大型中古品拍賣會上,據其中一家中古店店主小桃介紹,這種大型線上拍賣會一般每周三場,每場都有上千款中古品。從 LV 到 Gucci 、Chanel、 Dior,從 Celine 到 Burberry、LOEWE,再從手包、手錶到項鍊、戒指等等,基本上顧客想找的品牌和款式都能找到。

相比於從日本中古實體店進貨,線上的拍賣會更加節省人力成本,還不用親自跑,所以價格也比實體店便宜了近乎一半。拍賣話的起拍價都是由成色來決定,以 Gucci 的中古包來說,起拍價格多數都在 2500 日元左右,甚至有的「0 元起拍」。

相比寺庫和紅布林這樣的細分中古奢侈品在線交易平臺,雖然有正品、成色的保障,但由個人買家轉售給平臺、再由平臺出售給用戶這樣的流程,也產生了較高的服務費、人工費、產品護理費等等。所以仍然有大量中古愛好者還是願意選擇從「中古販子」手中買入,雖然成色無法得到保障,但卻直接粗暴的滿足了許多人「擁有一件奢侈品」的願望。

甚至,有時中古販子手中的存貨也會成為平臺商品的直接來源。一位經營 Alex vintage 中古店的老闆告訴我們:「如果拿到成色好的包,但價格稍貴的包,我也會直接轉給平臺,一是我的顧客群可能覺得價高賣不出去,二是包成色好可以過平臺審核。」

可以說,中國中古奢侈品市場就像冰山,我們看到的只是露出表面的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都隱匿在水下,其中多數還是來自日本的中古品支撐。

回到那個問題,國內中古奢侈品崛起了嗎?還不算,稀缺的專業奢侈品鑑定和保養維修人員、尚未成形的行業標準、泛濫的假貨、消費者尚未養成的中古品購買習慣,都成了國內奢侈品中古市場崛起的攔路虎。

但與此同時仍可以看到,中古奢侈品店正在成為小紅書裡的熱門打卡地,國內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的活躍用戶也正在與日俱增……無論怎麼評述,這股中古奢侈品的春風也算是透過縫隙,從各個角落裡吹來了。

03 誰在消費這些中古奢侈品?

對於國內 1500 萬的中國大眾富裕階級和超過 200 萬的高淨值人群來說,無論是買一個 Fendi 新款腋下包,或者一套優雅的 Chanel 套裝,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對於普通人而言,這可能需要花上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工資。

不過,這仍然抵擋不了許多人對奢侈品的嚮往。逛豆瓣、貼吧、知乎,總可以發現許多類似「月薪 XX,想買價格 2w 的奢侈品包包,合適嗎」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大家對奢侈品如此執著?根據紅布林聯合獵聘發布的《95 後職場人時尚消費報告》顯示,7 成以上 95 後職場人會為自己買奢侈品,不僅僅是因為奢侈品給自己帶來身份認同感,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這可以幫助自己增強職場信心。

數據來源:紅布林&獵聘

可以說大家買的不僅是奢侈品本身,還有它提供的一系列附加療效,比如「包治百病」。

而在選擇會購買奢侈品的 95 後職場人中,又有 89.57% 的人會考慮購買二手奢侈品,主要的原因集中在高性價比、品質有保障、可以滿足自我個性表達的需求等。

在奢侈品的中古世界裡,曾經單品價格可達上萬高價的單品,在十幾年後可以降價到曾經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例如一個曾經售價上萬的 LV 相機包,在中古販子手裡只要1000~2000元。

用低價買到「面子」成了中古買家們心照不宣的事實。正在讀大學的李秋也是其中一個,她通過微信裡的中古奢侈品賣家,花 1300 元買到一串中古 Chanel 珍珠手鍊。收到包裹後,珍珠是假的,但實際上 Chanel 珍珠手鍊確實大部分都是合成珍珠。

因為在一百年前的法國,珍珠價格不菲,Chanel 為了更多女性能穿戴得起珍珠,帶領了當時的「假珍珠」風潮。但實際上,李秋請人鑑定之後發現,珍珠是假的,手鍊也是假的。

這樣的事情在國內的中古奢侈品市場時有發生,但即使有買到假貨的風險,也仍然有許多的年輕姑娘們趨之若鶩。

那麼,到底是誰在消費國內中古奢侈品?

據《2019 中國二手奢侈品報告》顯示,目前二手奢侈品買方群體 80 後和 90 後分別佔比 40%,95 後佔比 20%。除了像李秋這樣迫不及待想要擁有人生第一件奢侈品的 95 後們,更多的其實是 80 後和 90 後。究其原因,80 後群體因為職場需要購入較多的奢侈品,但家庭壓力卻成為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因素。90 後消費群體則出於對審美、時尚和品味的追求,喜歡奢侈品,但又因為收入能力有限,退而求其次購買二手奢侈品。

一位同時經營著線上和線下中古奢侈品店的店主太陽花說道:「我更喜歡那些收入穩定的客人打交道,一次性可以同時帶走幾個包,而且付錢也相當麻利,一點不囉嗦。」這樣一單的交易,基本就能為太陽花帶來過萬的交易額,而微信裡接近 5000 的好友都是她的潛在顧客。

當然,除了對於品牌的追求,還有一些真正的 vintage 愛好者是因為中古奢侈品款式的經典和對復古的追求而成為中古奢侈品的忠實粉絲。

但無論是哪一種,因為有她們,中古奢侈品市場才得以慢慢浮現在公眾眼前。

04 尾聲

享受美,是每個人的權利。因為中古奢侈品的存在,曾經被居於高閣之上的美也變得觸手可得,尤其在經歷時間的沉澱之後,中古奢侈品獨特復古的美也能重新被審視、被擁有、被發現。

「時尚平民化」不再只是退而求其次地買一管 dior 口紅、或者一瓶 Chanel 香水、一條 Burberry 絲巾這樣的小件奢侈品,也可以是花幾千塊精挑細選買一件像樣的中古奢侈品,這也許是對自己圓滿完成工作項目的獎賞,也許是為了實現 22 歲生日時「想擁有一雙 Prada 鞋子」的願望……

需求群既能 get 到性價比,也能 get 到中古品的獨特魅力,這對於國內奢侈品中古市場求之不得的,但回到其本身,目前整個市場總體還存在小而亂的特點。

以「小」這一點來說,據《2019 中國二手奢侈品報告》顯示,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佔世界總比僅為 10%,與一手市場 40% 的佔比相對比,市場地位極不相稱。

以「亂」這一點來說,從中國舊貨協會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員會公布數據來看,2016 年經該委員會鑑定中心鑑定的、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途徑購買的奢侈品中,約 60%都是假貨。

數據來源:要客研究院

能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就是好解決的問題,這也變相意味著有多少亟待解決的痛點也就有多大的前景,對於國內剛剛新興起的中古奢侈品市場更是如此。

晚於日本 30 年之後才吹過來的中古奢侈品風潮並不是新東西,但對於國內而言,極高的奢侈品自有量、以及中古風潮的襲來都早已預言——它卻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新市場的著陸點。

紅海已經被佔據,藍海還在水面下。想要把這個萬億級市場拖出水面的前提,必定首先是「正品能保證、監管能到位、市場能規範」,而後才能把這片海面之下八分之七的冰山慢慢消融,真正匯聚成中國中古奢侈品市場的藍海。

這個過程也許不必等太久。

本文由 @周天財經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花一千塊成為穿Prada的女王,可能嗎?
    說簡單點,就是二手,但中古跟二手的區別,可能就在於中古這個詞本身就已經成了「賣點」,一提這個詞,復古的氣息立馬撲面而來。20 世紀中後期,日本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正式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日本的中古奢侈品店的數量從 1 千多家增長到了 1 萬多家。
  • 二手奢侈品如何避免「假貨」困擾?日本中古市場經驗談
    中古=舊貨?日本中古市場再認識談起日本奢侈品市場,大抵都繞不過「中古」二字。「中古」這一概念遍布了日本幾乎所有的商品買賣,大到「中古車」、「中古住宅」,小到「中古書」、「中古首飾」,甚至「中古玩具」,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除了食品等日常消耗品之外,哪有一樣不可以「中古」的?而日本中古奢侈品素以款式豐富、品牌齊全聞名全球。
  • 福布斯2013全球奢侈品排名 中國人將買走近半奢侈品
    伯瓷的工程花了5年的時間,2年半時間在阿拉伯海填出人造島,2年半時間用在建築本身,伯瓷糅合了最新的建築及工程科技,迷人的景致及造型,使它看上去仿佛和天空融為一體。飯店由英國設計師w.s. atkins設計,外觀如同一張鼓滿了風的帆,一共有56層、321米高,是全球最高的飯店,比法國艾菲爾鐵塔還高上一截。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家七星級酒店,這樣的酒店,價格自然也不便宜。
  • 買奢侈品中古避雷推薦:這兩家店值得看看
    記者 | 加琳瑋 張馨予編輯 | 周卓然1中古(Vintage)這一概念近幾年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圈層。奢侈品包、服裝、首飾,甚至家具、遊戲機等商品,在經歷歲月的沉澱後,反而多了些值得回味的質感,得到許多人的追捧。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中古淘貨聖地是日本。
  • 上海這家明星都愛的二手奢侈品店,幾千塊買LV,真是女人的天堂
    說到奢侈品品牌,大家一定張口就來,國際一線的奢侈品大牌在國內的門店也是數不勝數,在上海幾乎每個商圈的商場裡都有這些一線大牌的門店,但是價格都不菲,一個很小的包包都要上萬元,很多人是捨不得購買的。但最近這些年,國內的二手奢侈品店也越來越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跳蚤市場,VINTAGE成為了一種時髦。
  • 包神日記|小時候玩芭比娃娃的我們長大都玩中古包了
    每個女孩子都有了獨一無二的穿搭style,成為了最想成為的自己。但是唯一不變的,還有我們那心痒痒的收集癖。只是小時候玩芭比娃娃的我們長大了,都在玩中古包了!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各位粉絲寶寶的中古包投稿,看看寶寶們收藏了哪些中古包,叨叨她們又是如何與中古包結緣的吧!@小米米米 害,自從去年和閨蜜聚會看到她買了一款chanel粉色荔枝皮手提包之後!我覺得身上背著的leboy突然就不香了,立刻找同款。
  • 年輕人的第一隻「LV」,撐起了萬億二手市場
    20歲出頭的中國「Z世代」正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這一代人對於品牌的追求以及高仿貨的抵制,都在推動二手奢侈品市場爆發。中國已逐步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近十年的奢侈品存量約為四萬億人民幣。雯妲中古的郭文達發現,這一批二奢客戶年齡段明顯較十年前年輕化,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客層由高收入、高階層人群逐漸向大眾化轉移。尤其中古包行業興起,普通白領、大學生們也進入二手奢侈品消費大軍。根據麥肯錫調查,2018年中國消費者在海內外貢獻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25年有望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的50%。
  • 從朋友圈到淘寶直播,「中古」生意「最好的時代」?
    她希望買它的人是因為愛中古,愛這種生活態度。 四五年前,鄧曉曉曾去德國柏林遊學,沒想到卻入了中古坑。在歐洲,中古店的數量及質量都較為可觀,人們也愛去逛這些商店,買中古物儼然成為一種流行且普遍的購物選擇。遊學期間的聖誕假期,她在瑞典的一家中古店裡花五百多元人民幣誤打誤撞買了第一隻中古包。「那時候只是想買一個黑色的牛皮小包。」接著,鄧曉曉背著它繼續旅行。
  • 背香奈兒的被背愛馬仕的嫌棄了,原來奢侈品包包也有鄙視鏈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挺火,潮品君也加入了追劇大軍,目的不是為了娛樂,而是想扒一扒劇中有哪些好看的口紅色號(我真是熱愛工作的好寶寶),萬萬沒想到,口紅沒什麼扒的,值得扒的居然是包包。 《三十而已》中的一幕劇情,讓潮品君升起了給集美們扒奢侈品包包鄙視鏈的欲望。
  • miu miu 是什麼檔次的牌子,算一線奢侈品嗎?
    miu miu 是什麼檔次的牌子,算一線奢侈品嗎?(文章源 華鑫奢品會 88huaxin.com )為大家熟知喜愛的miumiu是來自義大利米蘭的一所時裝公司,現屬於prada集團旗下,它是由mario prada創立的家族生意,而其名字則取自prada第三代傳人miuccia prada的暱稱miumiu。
  • 年輕人的第一隻「LV」,撐起了萬億二手市場
    20歲出頭的中國「Z世代」正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這一代人對於品牌的追求以及高仿貨的抵制,都在推動二手奢侈品市場爆發。中國已逐步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近十年的奢侈品存量約為四萬億人民幣。雯妲中古的郭文達發現,這一批二奢客戶年齡段明顯較十年前年輕化,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客層由高收入、高階層人群逐漸向大眾化轉移。尤其中古包(已經停產的二手包)行業興起,普通白領、大學生們也進入二手奢侈品消費大軍。根據麥肯錫調查,2018年中國消費者在海內外貢獻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25年有望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的50%。
  • 專訪楊莎莎:讓MUSEE名見成為身邊的奢品流通服務管家
    目前,日本的中古奢侈品市場達到200億日元,且發展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MUSÉE名見致力於成為中國奢品流通服務首選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CEO楊莎莎一直精通於二手奢侈品流通業務,多年的海外留學經驗讓她接受到國外的二手和復古文化,同時感受到了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強大需求以及中國二手奢侈品的市場變化。「基於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和流行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家喜歡逛中古店,為了迎合這種需求,有必要去做一個新的品牌,所以MUSÉE名見誕生了。」
  • 下一個萬億級潮牌市場 OFF-WHITE北京三裡屯開店
    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潮牌服飾的市場規模已經從2011年的600億美金增加到如今的2000多億美金,並且逐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趨勢。與之相反,全球奢侈品行業增長已經跌破個位數。      這些潮牌的背後,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美國去年在潮牌上開銷據說高達20億美元,其中65%是男性消費者,消費主力仍是90後和千禧一代。即使產品溢價高達20%-30%,依然有人願意為其買單。
  • 疫情期口罩成標配,全球奢侈品商家抓住商機,最貴口罩要賣4千塊
    據外媒《MSN》8月22日報導盤點了全球昂貴的奢侈口罩,全球奢侈品商家抓住商機,最貴口罩要賣4千塊,而為之豪爽買單的人們卻也不少。紀梵希(Givenchy)的這款連帽式口罩帥爆了,售價4081元人民幣。也許附贈的帽子能讓你心裡平衡點吧。紀梵希還將旗下的香水工廠轉型生產洗手液了,免費送給歐洲醫院和法國當局。
  • 明星喜愛的「中古品」值得買嗎?怎樣才能淘到適合又超值的款式?
    雖然中古品這個概念在國內還比較新穎,但在日本已經很成熟完善了。 這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作為亞洲最早的一批發達國家,日本經歷了一場經濟泡沫。泡沫之前經濟繁榮,日元爆炸級升值。很多普通人的消費力也很強,於是縱情出國買奢侈品。這段買包如買菜的歷史,也幫日本市場囤積了一大批奢侈精品。
  • 世界最悽涼的prada門店,不對外售賣,為何卻引明星人紛紛打卡
    邑潯一提到「prada"門店,估計我們腦海中都是在商場中的顯要位置的門店,其實prada算是奢侈品的老牌了,出了很多限量款和經典款的鞋子和包包,很多國內女士很是喜歡這個品牌。此前,這個荒涼的門店因為店內的prada單品價值較高曾經被搶掠,在當地居民的積極保護的下得以存活。提到這個位於沙漠中的prada門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設計師,並非出自於"prada"的創意,而是一對北歐同性戀藝術家的創意,在05年為了批判奢侈品將其建立於荒漠中,且從不對外開放,到現在已經有15年之久。
  • 入門級LV怎麼選?最便宜只要幾百塊?省錢又有面子!
    畢竟它是奢侈品中的「代表作」,而且它的包型都比較百搭,質量也特別好,很耐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保值!開句玩笑話,就算有一天你破產了,賣了它還能有口飯吃。沒錯,這麼值得入手的LV包包怎麼能不購買呢?
  • 我花了一雙off-white鞋子的錢,在下北澤玩到飛起
    作為當紅炸子雞,時下大部分的潮男都會去追逐這雙off-white,但是身為一個逆潮流的怪咖,我選擇花同樣的錢,和女朋友一起去東京的下北澤淘古著。Psychok / 95後小鬧一號文青8月第一周,我飛到東京直奔下北澤。
  • 日本中古店:不差錢的中國人為什麼愛去撿漏二手貨?
    顧客隔著中古店的玻璃柜子可以一窺它的成色,以及低廉的售價59400日元(約合人民幣3783元)——且寄賣時的價格要遠低於這個中古標價,誰也不知主人遞出公文包,換來薄薄紙鈔時的複雜心情。
  • 東北奢侈品市場十年發展觀察:西武百貨是獨特存在
    2007年,潘迪生把西武百貨開到了瀋陽,「在西武上班」成為瀋陽女孩的一種榮耀。   潘迪生可能是最早意識到東北消費潛力的奢侈品玩家,也正是這家西武百貨,開啟了東北奢侈品市場最近十年特立獨行的存在。   兩個東北   2018年4月底的一個晚上,瀋陽暴熱。